550 likes | 1.03k Views
香港常見的腸胃及肝臟癌症. 吳福康醫生 Dr Ng Fook Hong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香港大學內科醫學博士 (MD) 香港大學醫科學士 (MB;BS)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英國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英國格拉斯哥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香港內科學院院士 香港專科學院院士 ( 內科 ) 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 概述. 腸胃癌症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 胃癌 胃食道反流 - 食道癌 結腸息肉 - 結腸癌.
E N D
香港常見的腸胃及肝臟癌症 吳福康醫生 Dr Ng Fook Hong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香港大學內科醫學博士 (MD) 香港大學醫科學士 (MB;BS)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英國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英國格拉斯哥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香港內科學院院士 香港專科學院院士 (內科) 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
概述 • 腸胃癌症 •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 胃癌 • 胃食道反流 - 食道癌 • 結腸息肉 - 結腸癌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幽門螺旋菌 : 亞洲流行 Japan 80% China 44-80% Korea 63% Tibet 77% India Hong Kong 55% Vietnam 80% Thailand 70% Malaysia Indians 50% Chinese 29% Malays 12% Papua New Guinea 75% Australia 38%
幽門螺旋菌(HP)與潰瘍關係密切 • 一九八三年,澳洲學者發現,慢性胃炎患者的胃內有一種寄生菌,叫做幽門螺旋菌 • 馬歇爾飲幾滴呢隻菌落肚,之後患上胃潰瘍,用治療就好番 • 諾貝爾獎 2005
幽門螺旋菌 • 大多無症狀。 • 胃癌的風險 2-6 X H. Pylori 風險 2-6X 胃癌
Diagnostic test 偵測方法 Urea breath test [non radio-active] Accuracy 90% Blood test Accuracy 80% Endoscopy : accuracy 90%
胃癌的發生 幽門螺旋桿菌 癌前期變化 慢性胃炎 胃癌
上腹肚痛 • 消化性潰瘍 • 胃酸倒流 • 胃癌 • 膽道疼痛 : 膽結石 • 胰腺炎; 胰臟癌 • 大腸癌 • 肝癌 • ……….其他
Rank Site No. Rel. Freq. 1 Lung肺癌 3,789 28.6% 2 Colorectum大腸癌 1,904 14.4% 3 Liver肝癌 1,536 11.6% 4 Stomach胃癌 687 5.2% 5 Breast 554 4.2% 6 Pancreas胰腺癌 508 3.8% 7 Nasopharynx 352 2.7% 8 Oesophagus 337 2.5% 9 Leukaemia 329 2.5% 10 Non-Hodgkin lymphoma 309 2.3% All sites 13,241 100% 胃癌 死亡- 排名前4位
胃癌常見的症狀 • 上 腹 隱 痛 ; 脹 悶 不 適 • 早飽 • 吞嚥困難 • 嘔吐 • 吐血或排出墨糊狀大便 • 食慾不振 • 消瘦無力 • 貧血虛弱
預防胃癌 •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 硝 酸 鹽: 經 常 進 食 醃 製 食 物 如 臘 腸 、 鹹 蛋 、 香 腸 、 火 腿 、 煙 肉 、 鹹 魚 等 令 我 們 容 易 患 上 胃 癌 、 食 道 癌 。
胃食道反流性疾病 (胃酸倒流) • 胃內東西倒流引起令人困擾的症狀及併發症 胃酸
食道綜合症狀 • 火燒心 • 胃酸倒流 • 胸口痛 • 食道受損 癌前病變: 巴洛氏食道 (Barrett’s esophagus) 食道潰瘍
食道外綜合症狀 正常喉 咳嗽 哮喘 喉炎
食道受損 癌前病變: 巴洛氏食道 (Barrett’s esophagus) 食道癌
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的有關成因 吸煙 體重指數(BMI) 懷孕 飲酒
腰圍 大肚腩 男 35 吋或以上 女 31 吋或以上
衡量肥胖程度 -大肚腩 正常呼氣的位置
食道癌高危險因子及預防 • 喝酒 : 喝酒引起食道癌是正常人的兩倍至四倍。 • 如果喝酒再加上抽煙 ,將使罹患食道癌的危險性大為增加。
高危險因子及預防 • 食道曾經有腐蝕性傷害的患者,必需密切注意食道癌的發生。 癌前病變: 巴洛氏食道
食道癌症狀 • 吞嚥困難 – • 食物卡在喉部至上腹部之間 • 體重減輕 • 吞嚥疼痛 • 食物返流 晚期 - 可能會出現吐血、黑便
Colon cancer 大腸癌 演變過程可長達十年或以上, 清除良性腺瘤息肉可防止癌症發生。
大腸癌的成因 • 家族性; 遺傳性 • 環境因素 - 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習慣
Rank Site No. Rel. Freq. 1 Colorectum 4,450 16.5% 2 Lung 4,401 16.3% 3 Breast 3,440 12.7% 4 Liver 1,858 6.9% 5 Prostate 1,644 6.1% 6 Stomach 1,101 4.1% 7 Nasopharynx 862 3.2% 8 Non-melanoma skin 774 2.9% 9 Non-Hodgkin lymphoma 765 2.8% 10 Thyroid 697 2.6% All sites 26,998 100% 腸癌 Incidence- 排名前1位
Rank Site No. Rel. Freq. 1 Lung 3,789 28.6% 2 Colorectum 1,904 14.4% 3 Liver 1,536 11.6% 4 Stomach 687 5.2% 5 Breast 554 4.2% 6 Pancreas 508 3.8% 7 Nasopharynx 352 2.7% 8 Oesophagus 337 2.5% 9 Leukaemia 329 2.5% 10 Non-Hodgkin lymphoma 309 2.3% All sites 13,241 100% 腸癌死亡- 排名前2位
家族性大腸癌病史 風險↑ 2-4倍
脂肪肝患者增加大腸癌的機會 香港中文大學 Wong VW High prevalence of colorectal neoplasm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Gut. 2011;60:829-36
50歲以上無症狀人士大腸內窺鏡檢查 • 建議一般人士,始自50歲,便應接受結腸檢查或大腸內窺鏡檢查,檢視大腸內有否瘜肉 • 高危人士,應早在40-45歲之間做檢查。
切除息肉 -減少大腸癌3-8倍 Observed and expected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in national polyp study cohort after colonoscopic polypectomy 沒有切除 4%變腸癌 沒有切除 切除 降到0.5% Data from Winawer, SJ, Zauber, AG, Ho, MN, et al, N Engl J Med 1993; 329:1977.
大腸癌的常見病狀 • 排便習慣改變 • 肛門出血 黏液便 • 感覺急需大便 • 貧血 • 5-year survival rate • symptomatic 49 % • asymptomatic patients 71 %
肝臟疾病 •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慢性肝炎à肝硬化 à肝癌 5 Yr • 估計五年的發展 • 慢性肝炎à肝硬化15 % • 肝硬化 à肝癌 15 % 15% 15%
慢性乙型肝炎à肝硬化 / cancer • 轉氨酶高 • 病毒量高 • 肝硬化 High liver enzyme
抗病毒治療可減少的肝硬化並發症/癌症的風險抗病毒治療可減少的肝硬化並發症/癌症的風險 2004;351:1521-31.
Antiviral therapy prevent liver cancer in patient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抗病毒治療降低了50%的肝癌的發生 2004;351:1521-31.
ETV reduced HCC incidence compared with control 50 • 乙肝患者 • 恩替卡韋降低肝癌風險 Log-rank test: P < 0.001 40 30 Cumulative HCC rate (%) 20 Control 13.7% 10 7.2% 3.7% ETV 1.2% 0 0 1 3 5 7 Treatment duration (years) No. at risk 316 316 264 185 101 2 ETV 44 2 316 316 277 246 223 200 187 170 Control * Adjusted for age, sex, alcohol, smoking, cirrhosis, HBV genotype, HBeAg status, HBV DNA, ALT, albumin, γGTP, total bilirubin and platelet count. CI, confidence interval; HR, hazard ratio. Hosaka T, et al. Hepatology, 2013; 58:98-107.
丙 型 肝 炎 傳播途徑有: 接 受 輸 血 或 血 液 製 成 品 、紋身、性 接 觸、靜 脈 吸 毒 者共 用 針 筒及 母 嬰 傳 染 。
丙 型 肝 炎 • 暫時沒有丙型肝炎預防疫苗。 • 大部份人感染後沒有病狀而成為帶病毒者 • 估計在香港大概0.5%的人口是帶病毒者。
丙 型 肝 炎 • 確認是否帶病毒者是透過丙型肝炎抗體測試。 • 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一樣,也會引致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
丙型肝炎的治療方法 • 同時使用長效干擾素(Pegylated Interferon)和利巴偉林(Ribavirin)可治療慢性丙型肝炎。成功率 40% (genotype 1) • 藥費 HK$ 4 萬
丙型肝炎新療法 • Daily sofosbuvir (400 mg) and weight-based RBV (1000 mg [<75 kg] to 1200 mg [>75 kg]) plus weekly PEG for 12 weeks. • 成功率 90% (genotype 1) • 非常昂貴;藥費 HK$70-80 萬
胰腺癌 47
胰腺癌的症狀 • 腹部疼痛,消瘦,黃疸。 49
腹部電腦斷層掃描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