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從老子省思 現代人的養生觀

從老子省思 現代人的養生觀. 親人生病. 食安問題. 三聚 氰 胺 ( 大陸 ) 起雲 劑 . 塑化劑 DEHP 毒 澱粉 ( 順丁烯二 酸 ) 香精的「胖達人 」 CNS 品牌優質米也混充有劣質 米 橄欖油混充「銅葉綠素 」 鮮奶 含違法禁藥. 五十 章. 出 生 入 死 . 生 之 徒 十 有 三 , 死 之 徒 十 有 三 , 人 之 生 , 動 之 死 地 , 十 有 三 . 夫 何 故 ? 以 其 生 生 之 厚 . 蓋 聞 善 攝 生 者 ,陸 行 不 遇 兕虎 ,

cybel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從老子省思 現代人的養生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從老子省思現代人的養生觀

  2. 親人生病 食安問題 • 三聚氰胺(大陸) • 起雲劑.塑化劑DEHP • 毒澱粉(順丁烯二酸) • 香精的「胖達人」 • CNS品牌優質米也混充有劣質米 • 橄欖油混充「銅葉綠素」 • 鮮奶 含違法禁藥

  3. 五十章 出 生 入 死 . 生 之 徒 十 有 三 , 死 之 徒 十 有 三 , 人 之 生 , 動 之 死 地 , 十 有 三 . 夫 何 故 ? 以 其 生 生 之 厚 . 蓋 聞 善 攝 生 者 ,陸 行 不 遇兕虎 , 入 軍 不 被 甲 兵 . 兕 無 所 投 其 角 , 虎 無 所 措 其 爪 , 兵 無 所 容 其 刃 . 夫 何 故 ? 以 其 無 死 地 .

  4.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生命中,長壽的人有十分之三,短命夭壽的人也有十分之三。而人為了求長壽而養生,這種有為的養生會導致原本長壽的反而早死的人也有十分之三。為什麼會如此呢?這是因為他們為了長壽而過度養生,使本能和免疫力下降所致。人從出生到死亡的生命中,長壽的人有十分之三,短命夭壽的人也有十分之三。而人為了求長壽而養生,這種有為的養生會導致原本長壽的反而早死的人也有十分之三。為什麼會如此呢?這是因為他們為了長壽而過度養生,使本能和免疫力下降所致。 曾經聽過真正懂得養生的人, 走在山中,因為行事自然,沒有攻擊動物的心,所以也不會激起猛獸(老虎與犀牛)的攻擊。在作戰中,因為善於養生的人不會與人衝突,所以不會遭受到兵器攻擊。 犀牛無法用牠的角來攻擊,老虎無法用牠的爪來傷人,兵器也沒有用武之地。為什麼會如此呢?因為真正善於養生的人,是無為,不會與人衝突,行事不會過度,自然不會給自己有導致死亡的機會。

  5.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 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6. 德行修持最豐厚的人就像嬰兒一樣,各種毒蟲.毒蠍,毒蛇不會去螫他;凶猛鳥禽也不會去撲擊他。因為有德的人如嬰兒般天真無邪,不會與人作對,又能順乎自然之道,因此毒蟲、毒蛇、猛禽、野獸都不會攻擊他。例如,一場車禍中大人容易因驚慌而受傷,但嬰兒較柔弱又不知驚慌,所以相對受傷較小。並非指嬰兒不受毒蟲猛獸攻擊。德行修持最豐厚的人就像嬰兒一樣,各種毒蟲.毒蠍,毒蛇不會去螫他;凶猛鳥禽也不會去撲擊他。因為有德的人如嬰兒般天真無邪,不會與人作對,又能順乎自然之道,因此毒蟲、毒蛇、猛禽、野獸都不會攻擊他。例如,一場車禍中大人容易因驚慌而受傷,但嬰兒較柔弱又不知驚慌,所以相對受傷較小。並非指嬰兒不受毒蟲猛獸攻擊。 嬰兒筋骨雖然柔弱但握東西卻十分穩固。他雖不知男女交合一事,但外生殖器卻常勃起,代表著他的精氣十分充足。嬰兒即使整日號哭,但不會因此聲音沙啞,這是因為他的氣十分和順,也就是說嬰兒順乎天道,無為,因此不受外力攻擊,而且精氣充足,又順乎自然的和氣。 能知道和順才合乎真常之道;能知道真常之道,才是真的的明白了悟。 用有為的心意來調氣。氣是受心靈指使而作用,但人的心是有習氣,好惡的,無法順應天道,所以調氣也會帶某一層面的好惡,是一種剛強.勉強的方式。 當人.事.物過於強壯.剛強時,就是衰老的開始,這是不合乎生命之道,不合乎生命之道就會早死。

  7. 七十五章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8. 人民之所以吃不飽,是因為主政的人課徵太多的稅,所以人民吃不飽。人民難以管理,是因為主政者做了許多有為的事,訂了很多規矩製度,讓人民沒法子自然地生活,所以人民才難以管理。人民之所以不重視生命,是因為在上的高官,奢華過度,吃豪華餐,享美味,吃錦衣,住豪宅,才導致民不聊生,才會不重視自己的存活。因此在上位的人不用違反自然的有為方式來養生,能恬淡過生活,不求厚養,會優於有為的養生。人民之所以吃不飽,是因為主政的人課徵太多的稅,所以人民吃不飽。人民難以管理,是因為主政者做了許多有為的事,訂了很多規矩製度,讓人民沒法子自然地生活,所以人民才難以管理。人民之所以不重視生命,是因為在上的高官,奢華過度,吃豪華餐,享美味,吃錦衣,住豪宅,才導致民不聊生,才會不重視自己的存活。因此在上位的人不用違反自然的有為方式來養生,能恬淡過生活,不求厚養,會優於有為的養生。

  9. 現代的人(包括自己) 的養生方式,讓自己更健康. • 天氣冷了,手腳冰冷, 就跑去吃吃羊肉爐和薑母鴨(1:34). • 女性生理期完要吃四物湯補血(1:26). • 做瑜伽(1:34)鬆筋軟骨來養生. • 為了讓自己更年輕, 打脈衝光(0:39).玻尿酸(0:42). • 為了預防疾病, 小孩要打三合一疫苗(2:33~3:50);有人打流感疫苗(1:43);有人打子宮頸疫苗(1:47). • 為了防蛀牙用牙膏(1:32).含氟或漱口水(A6:47-7:50)。 • 吃保健食品, 補充營養 • 買有機商店的食品 因以上種種人想要健康的心理, 也讓有心人藉此大賺黑心錢. 這是因為人們用有為方式的養生, 總以五根(眼耳鼻舌身)再加上自我意識欲望,來選擇自己要的,卻未必是身體真正需要的(道)。

  10. 追求健康的心路歷程 • 在六年前罹患食道逆流時, 接觸了瑜伽和自發功。由自發功強調「鬆、靜、自然」,由自體引動的氣帶動身體做各式各樣動作,從此,我發現了自己的緊張壓力帶來氣的阻塞,而引起食道逆流。勤練功及節制飲食之下, 不需透過西藥來控制食道逆流的不適。 • 在一次7天的瑜伽斷食營,透過順勢療法的小糖球控制嚴重的感冒及咳嗽。 • 在學習了內觀靜坐後, 發現情緒帶來身體的不適可藉由靜坐達到舒緩平靜。 • 慎選食物或吃健康食品也是我飲食中不可缺的一環,但接觸《心靈能量》 這一本書後,啟發我對世界乃能量組成的好奇。並且將它用在選擇食 物.食品及健康行為上。 因此許多身體不適是排毒現象

  11. 心靈能量~藏在身體裡的大智慧 宇宙間有一個道;心念影響健康. 如何測試正能量食物(7:07~11:06)

  12. 謝謝指教

  13. 《自發功》林孝宗著 P.290 入靜的有為法 練功初期, 應用各種調心入靜的有為法確實有幫助入靜的作用。 然而當入靜有了進展之後, 就要把任何一種有為法都放掉。否則就長期而言, 反而有相反的效果。 因為刻意求靜的作為, 都是運用表層意識來調整意識。愈是用心守意、數息或觀想, 意識就愈清醒, 愈趨向表層, 而不會往裡層發展。這樣反而妨礙高度入靜, 不容易精進。最好是順其自然, 不要有任何方法,任何作為。 道家的修行, 首重「自然」與「無為」。《老子道德經》說:「損之又損 ,以至於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48章)

  14. 虛、靜、無為 •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沒身不殆!(第16章) •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48章) •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第63章)

  15.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沒身不殆!(第16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沒身不殆!(第16章) • 心靈達到最空靈狀態, 或不起任何作用而回復真如本性的狀態,就能在極致空寂中能生妙有,能創造出一切萬有,這些被創造的萬有又生生不息,周而復始的生生滅滅. • 萬物從無到有,再由有到無,這種回歸本源的就稱為靜,也可稱做回復本源的“復命”. • 萬物從有到無的現象,是道的法則常軌, 能知道此常軌的才真正是了悟道.不知道此常軌而任意妄為,就會帶來災禍. • 明白常道常軌的人無所不容,能無所不容者才能大公無私,大公無私者德行才會周全圓融, 德行圓滿的人才能會乎上天之德,合乎上天之德的人才合乎至上之道,合乎至上之道者才能亙古常存,終甚一生也不會有危險,永生不朽.

  16.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48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48章) • 學習世間的知識學問會讓知識不斷增加; 從事心靈修持, 會讓世間知識愈來愈少,欲望也會減少,而且因為修持不斷淨化再淨化,使得變形心靈所累積的知識知覺不再作用, 以致於完全不用知識也不會有欲求,完全聽任真如本性去行事的“無為”. • 能做到不以變形心靈去行事,則一切萬事萬物都順其自然的本性法則圓滿運作. • 要得到天下,就要順乎自然無為(沒有很多政令)而治, 若有很多政治法制的有為方式治理國家,就很難得到天下人的支持.

  17.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第63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第63章) • 治理天下或個人修持上,要盡量不去從事沒有必要做的事, 在為政修持上要盡量恬淡簡樸. • 不管事情的大小或嚴重程度如何,即使別人對我有不好的地方,我都以德待之. • 處理困難的事要先從容易之處下手,要成就一件偉大的事,要從細小處開始. • 因為天下難事都是從容易累積而成,天下偉大的成就也是從細小之事累積而來 • 所以聖王明君自始至終都不認為自己要成就一件偉大的事,而是從簡易處下手,從細小處做起,所以才能成就偉大的事 • 如果很輕易允諾別人就很難守信, 如果把事情看得太簡單,就必定遭遇更多困難 • 因此聖王明君在處理事務時,會把事情當做困難來面對,所以最後事情都會圓滿解決,不會遭遇任何困難.

  18. 順勢療法的小糖球

  19. 摘錄<<佛說佛醫經>> 有九因緣。命未當盡為橫盡。 一不應飯為飯。 二為不量飯。 三為不習飯。 四為不出生。 五為止熟。 六為不持戒。 七為近惡知識。 八為入里不時不如法行。 九為可避不避。 食多有五罪。 一者 多睡眠。 二者多病。 三者多婬。 四者不能諷誦經。 五者多著世間。 人得病有十因緣。 一者久坐不飯。 二者食無貸。 三者憂愁。 四者疲極。 五者婬泆。 六者瞋恚。 七者忍大便。 八者忍小便。 九者制上風。 十者制下風。

  20. David R. Hawkins肌肉測試國外,(2)國內應注意事項與補充說明 • 1.施測者必須要有經驗才能測的準確。 • 2.施測者、受測者及兩人的意圖能量都必須很高(最少200以上),才能測的準確。能量越高越準確。 • 3.測試時不能笑,周圍保持安靜。勿戴尼龍帽子、勿穿高跟鞋,手錶和金屬框眼鏡、手上頸上金屬物品要盡可能取下。 • 4.施測前一個半小時內不能聽過重金屬音樂、饒舌音樂、上過色情網站、看了暴力電影、玩過格鬥電玩。 • 5在任何測試前最好先測「我們可以進行有關xxx的肌肉測試。」 • 6.在與新的受測者施測前,最好先測「你適合做肌肉測試。」Hawkins發現夫婦有時候也不適合相互做肌肉測試,原因不明。有2﹪的人測出的結果正好相反,該強的時候反而弱,該弱的時候反而強。 • 7.肌肉測試不測下列事項:不測問句,只測陳述句。不測動機不良的陳述。不測意圖驗證肌肉測試的陳述。陳述不具體或含糊不清時也無法測定。不測數目字或數學運算。不預測未來。

  21. 自然(5處) •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第17章) •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23章)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章) •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51章)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64章)

  22. 無為(12處)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2章) •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第3章) •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 (第10章) •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無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第37章)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第38章) •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 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43章) •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48章) •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溢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第57章) •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圖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第63章)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64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