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一、新闻的基础知识 二、消息的一般写法 三、写作的注意事项 四、通讯的写作方法. 写一篇 60 分新闻 只需“三招”. 第一招:稿件要求“魔鬼身材” 林语堂说,写文章要像女人穿裙子一样,越短越好。新闻就是要用最少的文字勾勒事件的轮廓,将宝贵的笔墨花在引人入胜处。形象化来说,就是要努力塑造女人的“魔鬼身材”,曲线分明才彰显迷人魅力。导语似女人的脸蛋,让人见其脸识其情;主体似女人的腰身,该大的大,该小的小;结尾像女人的腿,“三寸金莲”别有一番风韵。. 第二招:记者要做“第三者”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一、新闻的基础知识 二、消息的一般写法 三、写作的注意事项 四、通讯的写作方法

  2. 写一篇60分新闻只需“三招”

  3. 第一招:稿件要求“魔鬼身材” 林语堂说,写文章要像女人穿裙子一样,越短越好。新闻就是要用最少的文字勾勒事件的轮廓,将宝贵的笔墨花在引人入胜处。形象化来说,就是要努力塑造女人的“魔鬼身材”,曲线分明才彰显迷人魅力。导语似女人的脸蛋,让人见其脸识其情;主体似女人的腰身,该大的大,该小的小;结尾像女人的腿,“三寸金莲”别有一番风韵。

  4. 第二招:记者要做“第三者” 当一名记者,如果做不了“第三者”是不称职和不负责任的。不过,这“第三者”是要做“冷眼旁观的无情人”。一篇消息的基本功能在于陈述事实,而不许记者借话语权在抒发个人情感,不可“恋”上哪一方,也不可随便主观臆断。记住:如何评价,读者自有公论,记者直抒胸臆是在强奸民意!

  5. 第三招:记者要懂“移情别恋” 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写着感人的事件不为之动情就真的变成“绝情人”了。记者“心中的爱意”该如何表达呢?要善于“移情别恋”,只不过这“移情别恋”的要义是将自己的情感或态度“嫁祸于人”。引用某某人的话,形为其个人观点,实为表自己“心中所爱”。像自己喜欢一个人,故意说“人人”喜欢他,而这“人人”当然也包括了自己。记者要学会“耍赖”甚至“奸诈”。

  6. 写一篇80分新闻又需“三招”

  7. 第四招:标题力求“明眸皓齿” 新闻标题是吸引人眼球的“关键字”,好比一位少女是否有“明眸皓齿”般的作用。一个少女有一双“勾人魂魄”的眼睛,朱唇开启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是不是更具魅力,令人心驰神往?但明眸“脉脉含情”的“放电”是要谨慎的,不要让人充满“想象”。标题有几个原则:单眼皮的眼睛就要“清澈见底”,即单标题一定要实标题;双眼皮的眼睛可以“雾里看花”,但莫忘“画龙点睛”,即使用双标题或三标题,至少要一个是实标题;“大眼姑娘”很漂亮,但眼睛也不能跟脸蛋比例失调,即不要将一件小新闻刻意套上大意义,以小见大是有之,但不是经常有如此功效。

  8. 第五招:文风追求“骨感之美” 写通讯稿是追求杨贵妃式的“丰腴之美”,消息稿是崇尚宋玉之美——多一分太肥,少一分太瘦,甚至是年轻女性所梦寐以求的“骨感之美”。“天生丽质”无须佩戴修饰,文句中任何多余的字都坚决删除,诸如形容词、副词、连词等,能省的尽可能省去;不要“孩子他爹”,要“亲爱的”,要尽可能用直接动词,不要间接动词。“首先、其实、最后”之类词语也是经常不写自明的。“骨感之美”的极品就是关节没一点肌肉。

  9. 第六招:次序可以“语无伦次” 写文章要句通文顺,合乎逻辑,语句、句之句之间不可语无伦次,新闻亦然。然而,新闻写作的段落方面(即次序),却可以像女人撒娇的时候是“语无伦次”的。大官冲锋,小官跟着,平民断后,无论事件本身谁是先锋。涉及说话者,一定是“大官挥臂疾呼,小官几声助威,平民不用出声”。

  10. 一、新闻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新闻和消息 广义的新闻是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而狭义的新闻是特指消息。 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11. (二)消息的基本特征 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时效性:避免把消息变成“掌故”。 有价值:不是“存在就是合理的”。 真实性:不能凭空捏造。 篇幅短:“洋洋大观”不如“三言两语”。 提示:“轻描淡写画树林,浓墨重彩画树木。”

  12. (三)消息的种类 1.动态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 (最常用) 2.综合消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信息报道 。 3.典型消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4.述评消息:在动态消息的基础上,直接发出必要的议论,如记者述评、时事述评等。

  13. (四)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形式上的区别:

  14. (四)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写法上的主要区别:

  15. (五)新闻的要素(“五W”和“一H”) • When——何时 2. Where——何地 3. Who——何人 4. What——何事 5. Why——何因 6. How——如何 (具体到什么程度?) (具体到什么程度?) (哪些人该列出姓名?) (如何把握详略问题?) (什么新闻必须写出原因?) (什么新闻必须写出后果?)

  16. 哪些人该列出姓名? 以学院名义发布的新闻,原则上只列出学院领导及活动中起主角作用的人名,其他则统称某某单位负责人。 如何称谓? 学院领导:职务+姓名(首次)、姓+职务 其他人物:职务+姓名(首次)、姓名

  17. 一般 次重要 最重要 (六)消息的结构 “头重脚轻”不是病 文本结构 写作结构 按时间先后顺序 “视角式” “倒金字塔式”

  18. 二、消息的一般写法 (一)标题 (二)导语 (三)主体 (四)背景 (五)结尾

  19. (一)标题 重要的事实或思想 提示意义 交待背景 1.标题的种类 单一主题 引题+主题 主题+副题 引题+主题+副题 用事实对主题作补充和解释 引题(肩题、眉题) 主 题 副题(子题)

  20. 引题与主题相补充点明事实 例如: 我院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预评估 评估专家“望闻问切” 全面检视评建工作 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出席专家组意见反馈大会并作重要讲话 副题作为内容提要 学院领导班子增添新成员 省委决定廖伟群同志任我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21. 表明意见 实题与虚题: 韩园也能尝到地道北方面食(虚题) 旅游管理系举行北方面食品评会(实题) 陈述事实

  22. 2.制作标题的三个原则 (1)至少有一个标题是实题 病题: 探究教学之道 追求教师之梦 落实措施 强化管理 提高质量会 标题不是作文题! 例子: 星光耀韩园  浓情染金秋 学院举行建校105周年庆典大会暨校庆文艺晚会

  23. 2.制作标题的三个原则 (2)简明、无歧义、合逻辑,防止“题不对文” 在保证表达准确的情况下,越简越好; 不能产生歧义,不能让读者产生多种理解; 引题、主题、副题联系合理、合乎逻辑; 标题要体现主要内容,不能“抓小丢大”; 防止标题出现负面宣传效应,等等。

  24. 试看下面的标题: 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某某某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两会精神 青春奉献 和谐社区 你我共建 ——走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 古稀老人勇救妙龄女子 提示:加上“为”、“让”、“令”看看能否合乎逻辑!

  25. 宁可不美,不可不准! 2.制作标题的三个原则 (3)语言美和充满感召力 运用对偶句、讲究对仗,如: “两岸书道交融 韩园翰墨飘香” “浓浓春意逐冬寒 声声问候暖心田” 引用成语诗词、名人名言、形象化语言等等。 注意:不要故弄玄虚,让人“一头雾水”。

  26. (二)导语 1.导语的核心内容 (1)在什么时间发生? (2)什么人参加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3)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提示:读完导语知新闻大意是根本要求!

  27. 2.导语的形式 (1)叙述式: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2)描写式:对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28. 例子: 叙述式:5月20日,应学院邀请,某某大学教授莅院作学术报告。 描写式:5月7日下午,一场疾风骤雨让一群刚到驻潮75220部队的我院师生感受到了洗礼!学院在驻潮75220部队“师史馆”前隆重举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提问式:最近一段时间,总有读者询问为什么今天才收到昨天的报刊。原来······ 结论式:往来于学院东区和东丽学村的师生,9月1日起再也不用与东山路的机动车辆抢道了。 号召式:会议号召全院师生在学院党委领导下,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29. (三)消息的种类 1.动态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 (最常用) 2.综合消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信息报道 。 3.典型消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4.述评消息:在动态消息的基础上,直接发出必要的议论,如记者述评、时事述评等。

  30. (三)主体 1.“时间顺序” 一般适应于大型会议。主要与次要一般是通过文字份量的多少来体现。 2.“逻辑顺序” 重要在前,次要在后;重要笔墨多,次要一言以蔽之;“官”大的话在前,不一定讲究实际发言顺序。 提示:新闻总是“头重脚轻”!

  31. (四)背景 1.什么是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何因)。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为“事实背景”。

  32. 例子: 近日,在2009年度潮州市市无偿献血总结表彰大会上,我院被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先进单位,学院团委会郑文锋、李伟鹏两位同志荣获“无偿献血促进奖”先进个人。 我院一直致力于无偿献血事业,积极主动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2009年度共组织20多次教工、学生参与无偿献血,参与人数达2000多人次。潮州市无偿献血工作总结中认为,我院为潮州市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33. 2.新闻背景的作用 (1)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2)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3)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4)延伸新闻的价值; (5)表明记者的观点。 提示:记者不能在新闻中议论,但可以通过新闻本身表明立场和观点。

  34. 3.我们可能需要写出新闻背景情况 (1)专家学者讲学,可添加作者的介绍或学术成果。 (2)新闻中出现一些专有名词,有必要对其进行注释性的说明。 (3)一些重大的、带有临时性的活动,有必要对其活动的原由作出交待的。 (4)通过交待背景,延伸新闻价值。 例子: 旅游管理系举行北方面食品评会

  35. (五)结尾 消息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在实际写作中,由于一些新闻比较短小,有时几乎是没有结尾的。 有时,为了避免新闻“有头无尾”的情况,经常会使用以下种办法来处理: (1)将参加活动但不是主角的人员放在最后;(2)通过采访有关人物,借其口点明活动的意义或作用,但要避免夸大其词; (3)将有关背景资料放在最后。

  36. 三、写作的注意事项 1.坚持用事实说话,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消息要注意运用朴实的语言来陈述新闻事实,避免新闻报道出现主观性的倾向。 记者要有“旁观者”的冷静和理性,不能作出主观判断或评论;“宝贵的”、“建设性的”、“很好的”等修饰语不能随便使用,需要时要借他人之口来表述。 注意:他人之观点也就是记者的观点!

  37. 2.一些新闻内容宜“抽象”不宜“具体” 新闻不是某项活动的具体方案,涉及内容有时适宜采用“模糊性语言”而不要采用“具体性语言”。过分具体的语言有时容易误导读者,也为媒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例如:我院周边环境脏乱差整治方案敲定

  38. 3.简约明晰,逻辑性强 (1)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信息 要坚决删除多余的字、多余的冠词,不用间接动词,少用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人所共知的内容可省去,很多时候主语可以省略。 “首先”、“其次”、“紧接着”、“同时”、“在此基础上”、“因为”、“所以”等词很多情况下可以省略。

  39. (2)尽可能用主谓宾句式 新闻语言的要求在于流畅,不要用“主+介词+宾语+间接动词+直接动词”的结构,要用“主+直接动词+宾语”结构。试比较: “某某就党建工作进行了阐述。” “某某阐述了党建工作。” 表达同样的意思,却可减少了3个字,读起来也更顺畅。

  40. (3)句子在意思表达上逻辑性强 句子中各分句之间、句与句之间符合逻辑,不能前文不搭后语,经常采用的是递进句式或并列句式。运用排比句式,可减少字数而不减少信息量。如: 陈书记说,要……,要……,要……。 林院长指出……,要求……,希望……,勉励……。 段落里要条理分明,结构经常“总—分—总”结构。 但是,段落间却要保留一定的“跳跃感”。

  41. 4.常用动词使用举要 (1)“出席”与“参加”的使用 上级领导参加下级单位的会议,以及应邀参加的嘉宾一般用“出席”;到会是职责所在者,一般要用“参加”而不用“出席”。 同一个人,要区分不同场合,选择“参加”或“出席”。 不少情况下,“出席”的人往往只是“俸场”而已。

  42. (2)强调、指出、认为、表示、阐述、畅谈、要求、建议、希望、勉励等词的使用(2)强调、指出、认为、表示、阐述、畅谈、要求、建议、希望、勉励等词的使用 “强调”、“指出”往往是在重复听者已经知道的事;“认为”是代表个人观点;“表示”,在主语为人的时候往往具有“许诺”的意思,使用时要注意人与职的对等;“阐述”一般用在理论性较强的讲话内容;“畅谈”一般用于座谈会的自由发言。

  43. (3)一些字词的使用问题 “做”与“作”:“做贡献”和“作贡献” 、“做报告”和“作报告”,都有使用,推荐使用“做贡献”、“作报告”。 “报道”与“报导”:现在只能用“报道”。 “部署”与“安排”:级别高、内容较抽象用“部署”;级别低、内容较具体用“安排”。注意,没有“布署”一词。

  44. (3)一些字词的使用问题 “座”与“坐”:“坐落”不能写作“座落” ,“座谈会”不能写作“坐谈会”。 “截止”与“截至”:不能说截止今天,而应说截止到今天或截至今天。 “期间”与“其间”: “期间”不能单独做时间状语,必须有界定词,如“访问期间”;“其间”的“其”可做代词,指代上文提出的时间,因此可单独使用。

  45. (3)一些字词的使用问题 “致词”与“致辞”:目前两个均有使用,推荐使用“致词”。 “像片”与“相片”:照相机用“相”;照出的东西用“像”,即要用“像片”。 “象”与“像”:象……一样,现在应写作像……一样。 “你们”与“您们”:没有“您们”这个词,别相信输入法里的字库!

  46. 四、通讯的写作方法 (一)通讯的定义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及时、具体、真实、生动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与事实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 。

  47. (二)通讯的特点 生动性: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运用修辞手法,善于再现情景,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完整性:要求详尽、具体地描述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 评论性:可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

  48. (三)几种常见通讯的写法 1、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相;可写人的一生,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侧面;多写正面人物,如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49. 人物通讯写作的注意事项: 一忌“有人无魂”; 二忌“有魂无人”; 三忌“千人一面”; 四忌“褒一贬百”; 五忌“以偏概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