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369 Views
冲. 考前一个月如何. 历史教师马冬妮. 2012 高考历史命题的变与不变. 考前如何冲刺. 一、夯实基础知识: 依据考试大纲抓住主干知识; 关注与现实有密切联系的内容; 关注与今年热点相关的内容。. 基础知识体系化. 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纵向与横向的知识网络。 纵向的知识网络可以根据现行的教材体例,将政治、经济、文化分别通过时间顺序整理成体系。 横向的知识体系可以通过同一朝代或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并总结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中国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基础知识体系化.
E N D
冲 考前一个月如何 历史教师马冬妮
考前如何冲刺 • 一、夯实基础知识: • 依据考试大纲抓住主干知识; • 关注与现实有密切联系的内容; • 关注与今年热点相关的内容。
基础知识体系化 • 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纵向与横向的知识网络。 • 纵向的知识网络可以根据现行的教材体例,将政治、经济、文化分别通过时间顺序整理成体系。 • 横向的知识体系可以通过同一朝代或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并总结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基础知识体系化 • 横向的知识体系可以通过同一朝代或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并总结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教材结论 论文化 • 注意教材中的结论(如:历史背景、原因、意义、评价等)。 • 得出结论的过程与方法比结论更重要 • 从现在使用的教科书来看,虽有一定开放性和探究性,但更多呈现的是历史结论,省却了还原结论的方法和过程,这也为考查过程与方法留有一定空间。在复习时应该着重探讨教材中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教材阅读重概念、重标题 • 注意全面、准确的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如:分封制、井田制、君主立宪制等教材中重点解释的概念。 • 还应注意教材中隐形的概念:主要是教材未作阐释、学生读不出来的一些概念。如中国古代史有:儒学、经学、佛学、理学、国学、楚歌、进士科、均田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市坊、草市等; • 中国近现代史有:湘军、清末新军、平均地权、民族主义、国民革命军、三个世界等; • 世界近现代史有:民主主义、平等主义、共和主义、自由主义、联邦制、邦联制、自由贸易、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等等。
二、进行适当的试题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 提高审题能力:答题语、主干语、限定语 提示语、分值、时间、出处 • 有效提炼材料信息: 长材料分成几段分别找出各段段意; 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这样层层分析,有助于将材的有效信息全部提取出来。
41题开放性的评论题 • 1、准确、全面的概括出材料中你所要评论的观点 • 2、明确你的观点:肯定;否定;一分为二; • 3、论证观点: • 充分利用材料中提示或史实进行论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1题开放性的评论题 • 1、准确、全面的概括出材料中你所要评论的观点 • 2、明确你的观点:肯定;否定;一分为二; • 3、论证观点: • 充分利用材料中提示或史实进行论证。 • 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评价; • 可以用不同的历史观进行评价;
由单一的唯物史观发展到多元的史学观 1.生产与决定生产关系的关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4.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的关系 1.唯物史观 2.文明史观 3.全球史观 4.现代化史观 5.多元史观…
41题开放性的评论题 • 1、准确、全面的概括出材料中你所要评论的观点 • 2、明确你的观点:肯定;否定;一分为二; • 3、论证观点: • 充分利用材料中提示或史实进行论证。 • 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评价; • 可以用不同的历史观进行评价; • 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的角度进行评价; • 4、小结:总结出规律或经验教训;谈认识。
2010全国新课标高考题·40 • 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13分)
如果评论政治家的观点 • 除了对观点的内容进行评价外 • 还要将此观点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评价 • 要从政治家的阶级立场和发表此观点的目的进行评价 • 要从此观点起的作用、影响中去评价
如果评论某个历史现象 • 通过这一现象自身的优劣、利弊进行分析 • 通过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 原因进行评价 • 通过这一现象产生的作用、影响进行分析 • 总结经验教训或规律
三、查漏补缺 • 专项训练,复习有针对性 • 错题集
地图、图片、表格、漫画 • 阅读地图中的图例 • 文字或数字的注记
四、提高答题速度 • 全面、 • 准确、 • 简练 • 清晰
多提宝贵意见 市八十三中学历史教师马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