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33 Views
第四节 国际储备. 4.1 国际储备的概念. 是一国货币当局为平衡国际收支赤字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以及用于紧急国际支付而持有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 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的区别 国际清偿力是自有国际储备、借入储备及其他储备资产的总和。 外汇储备是自有国际储备的主体,因而也是国际清偿力的主体。可自由兑换资产可作为国际清偿力的一部分,或者说包含在广义国际清偿力的范畴内,但不一定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借入储备. 现有清偿力 (国际储备). 潜在的清偿力. 一国货币充当外汇储备货币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 ( 1 )公认性
E N D
4.1 国际储备的概念 • 是一国货币当局为平衡国际收支赤字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以及用于紧急国际支付而持有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 • 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的区别 国际清偿力是自有国际储备、借入储备及其他储备资产的总和。 外汇储备是自有国际储备的主体,因而也是国际清偿力的主体。可自由兑换资产可作为国际清偿力的一部分,或者说包含在广义国际清偿力的范畴内,但不一定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借入储备 现有清偿力 (国际储备) 潜在的清偿力
一国货币充当外汇储备货币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一国货币充当外汇储备货币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 (1)公认性 (2)自由兑换性 (3)充分流动性 (4)普遍接受性 • 英镑——美元——储备币种的多元化
4.2 国际储备资产的形式 • 黄金储备(Gold Reserves) •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 在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Reserve Position in the Fund) •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 SDR)
特别提款权 • 不具有内在的价值,是IMF认为创造的账面上的资产 • 是由IMF按份额比例无偿分配给会员国的 • 只能在IMF及各国政府之间发挥作用
4.3 国际储备的作用 • 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 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的汇率 • 作为偿还外债和吸收外资的保证
4.4 国际储备的管理 • 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 • 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4.4.1 国际储备总量的管理 一、影响国际储备的因素 • 1、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 • 2、经济开放度与对外贸易状况 • 3、国家信用等级与对外融资的能力 • 4、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 • 5、外汇管制
1、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 • 外汇储备是把相应的资金存放在国外,并未投入国内生产使用。这就是说,拥有一笔外汇储备,就等于放弃这笔资金在国内投入使用的机会。外汇储备虽然可以在国外投入使用,但是这种使用效率与在国内的使用效率存在着差异。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就应当是同一数额的外汇储备资金在国内的投资收益与在国外的投资收益之差。
2、对外贸易状况对国际储备的影响 一国的国际储备额同其进口额保持一定比例关系,这个比例以40%为最高限,20%为最低限。一般认为,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应能满足其3个月的进口需要。
3、国家信用等级与对外融资的能力 • 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越强,国际储备需求越低 • 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越弱,国际储备需求越高
4、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 • 一国产业结构健全,能够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国际储备需求越低。反之,越高。
5、直接管制的程度 • 直接管制越强,国际储备需求越低 • 直接管制越弱,国际储备需求越高
4.4.2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 • 一、国际储备结构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 • 1、安全性原则 • 2、流动性原则 • 3、盈利性原则
二、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管理内容 • 应注重各种储备币种的收益性 • 储备币种结构应尽可能地与一国国际贸易结构和国际债务结构相匹配 • 储备货币要与干预外汇市场所需要的货币保持一致
三、外汇储备资产形式的管理 • 一级储备资产:流动性高而盈利性低。其载体是外国银行存款、短期票据。 • 二级储备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适中。其载体是2-5年外国政府债券。 • 三级储备资产:盈利性高而流动性低。载体是外国长期政府债券。
4.5 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与特点 1994——1995:42.57%,1995——1996:42.7%,1996——1997:33.19% 1998——1999:6%, 1999——2000:7%, 2000——2001:28.13%, 2001——2002:35%,2002——2003:40.79%,2003——2004:51.25% 2004——2005:34.26%,2005——2006:29.65%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年度变化图(1986年-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年度变化图(1986年-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