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752 Views
改革开放 30 年的会计改革与发展. 上海市财政局(会计处) 乔 元 芳 2008.6.10.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自此,我国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的精神标志着党和国家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以及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大方针都将出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979 年 4 月,在党中央工作会议上,正式明确了对国民经济实行 “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 的方针,此后通过几年的调整、改革与整顿,初步实现了 “ 拨乱反正 ”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在于:
E N D
改革开放30年的会计改革与发展 上海市财政局(会计处) 乔 元 芳 2008.6.10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自此,我国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的精神标志着党和国家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以及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大方针都将出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自此,我国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的精神标志着党和国家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以及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大方针都将出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979年4月,在党中央工作会议上,正式明确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此后通过几年的调整、改革与整顿,初步实现了“拨乱反正”。1979年4月,在党中央工作会议上,正式明确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此后通过几年的调整、改革与整顿,初步实现了“拨乱反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在于: • 坚决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客观公正地对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正确总结; • 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深刻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 充分肯定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而且概括了这条道路的十个主要点。
内容目录 • 30年会计改革的宏观背景 • 30年会计改革的主要成就 •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 • 上海会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30年会计改革的基本经验 • 会计改革的远景展望
30年会计改革的宏观背景 • 极左思潮和十年浩劫给会计工作带来巨大破坏 • 大跃进时期:无账会计 • 文化大革命: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 • 文化大革命:三年不算账,钱也跑不到外国去 1949-1957 学习苏联 1958-1978 破除迷信 1978-1991 改革探索 1992以后 国际接轨
30年会计改革的宏观背景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政策 • 1979年:以市场调节为辅的计划经济 • 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1987年:国家调节市场,市场调节企业 • 1993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0年会计改革的宏观背景 • 经济特区建设及吸引外资 • 加入WTO(2001年12月11日) • 资本市场蓬勃发展 •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立 •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成立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 • 国际贸易摩擦影响我国对外贸易 • 业务创新与金融创新速度加快
30年会计改革的主要成就 • 重建会计的组织管理机构 • 1949年,财政部设立会计制度处,以后改为会计制度司 • 1967年7月1日,财政部实行军管,会计司撤销 • 1979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又恢复了停顿了11年的会计制度司 • 1985年3月,上海市财政局设立会计事务管理处 • 各区县相应设立会计管理机构
30年会计改革的主要成就 • 会计法制建设成就辉煌,会计标准改革实现突破 • 法律法规方面 • 1978年9月12日:财政部发布《会计人员职权条例》,这是文革后国家在会计方面采取的第一个重要措施 • 1985年:颁布《会计法》 • 1993年:颁布《注册会计师法》 • 2000年:国务院发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 1990年:国务院发布《总会计师条例》
30年会计改革的主要成就 • 会计法制建设成就辉煌,会计标准改革实现突破 •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方面 • 1980年9月18日,财政部发布修订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 • 注册会计师管理方面 • 会计人员管理方面 • 会计档案管理方面 • 会计电算化管理方面 • 会计专业技术职称方面
30年会计改革的主要成就 • 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 1990年,财政部颁发《会计证管理办法》,要求持证上岗 • 1979年启动会计职称评定,1992年开始以考代评 • 截止2007年底,全国会计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 • 通过考试取得初级会计资格的234万人 • 取得中级会计资格的116万人 • 取得高级资格的8万多人 • 执业注册会计师7万多人 • 领军人才培训 • 正高级会计师评定试点 • 三次全国会计知识大赛 • 先进会计工作评选正规化
30年会计改革的主要成就 • 注册会计师事业健康发展 • 新中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于1980年恢复 • 1981年,上海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是新中国的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 • 1986年颁布《注册会计师法》 • 2000年完成脱钩改制 • 新世纪做大做强
30年会计改革的主要成就 • 上海会计师事务的简要情况(截止2007年末) • 数量:203家 • 总所:177家 • 分所:26家 • 具有证券审计资格:8家 • 执业注册会计师:3963人 • 非执业注册会计师:11031人 • 年度总收入:62.25亿
30年会计改革的主要成就 • 会计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 教育教学内容更新 • 会计专业门类齐全 • 注册会计师专门化 • 会计专业硕士教育(MPAcc) • 会计专业成为高考的热门专业 • 会计成为热门的受人尊重的专业
30年会计改革的主要成就 • 会计理论研究日益深入 • 务虚务实 • 翻译独创 • 规范研究实证研究 •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 会计审计国际趋同主张得到广泛认可 • 趋同等效谈判取得重大成果 • 我国在会计审计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中有了更多更高的席位 • 在全球会计审计规则制定中有了较大的话语权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 • 计划经济会计标准市场经济会计标准 • 非趋同的会计标准趋同的会计标准 • 会计制度会计准则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 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 第一个层次:1项基本准则 • 第二个层次:38项具体准则+应用指南 • 第三个层次:解释公告(第一号)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 • 1、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 • 2005年11月,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联合声明,确认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只在极少数问题上存在差异。 • 2、极少数差异 • 资产减值损失转回 • 关联方披露 •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 1、较好地实现了新旧准则转换 • 根据对2006年12月31日之前上市的1408家A股上市公司的统计,按新准则调整后的2006年年底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净增加141.80亿元,增幅为0.43%,总体情况基本持平,平稳地实现了新旧准则的转换和过渡。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 2、上市公司实施新准则年报情况 • 截至2008年4月30日,已经公布2007年年报的1570家A股(含A+H股)上市公司净利润比上年增长49%,净资产比上年增长31%,每股收益比上年增长34%。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 3、境内外差异基本消除 • 截至2008年4月30日,已披露年报的53家A+H股公司,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的合并净利润总额比按中国会计准则编报的合并净利润总额多290.43亿元,平均差异率为4.69%;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的合并净资产总额比按中国会计准则编报的合并净资产总额多1086.72亿元,平均差异率为2.84%。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 4、初步结论 • 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过渡。 • 上市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均能较好地执行新准则。1400多家上市公司会计人员和具备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67家会计师事务所较好地执行了新准则体系中的规定。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 5、根据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要求,需要始终贯彻的重要原则——企业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 真实性: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 实质重于形式: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法律形式为依据 • 谨慎性:应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 • 趋同(convergence)是第一步 • 等效(equivalence)是目标 • 有利于企业和事务所走出去、引进来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 • 等效:在会计准则内容和实施上的互认,使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具有同等效力,并获对方上市地监管机构接纳。 •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后,财政部就开始研究并启动与那些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家和地区会计准则等效问题的相关工作,进展较为顺利。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与香港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与香港 • 2007年以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就等效问题举行了若干次技术会谈。 • 2007年12月6日签署《关于内地企业会计准则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等效的联合声明》。有利于降低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的成本、吸引更多内地企业到港投资;有利于两地和会计业加强合作,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 除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以及关联方披露两项准则相关内容需调节差异之外,内地企业会计准则与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已实现等效。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与香港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与香港 • 落实内地与香港注册会计师专业资格考试会计科目的相互豁免以及扩大豁免人员的范围问题; • 尽快研究解决两地在对方上市的企业,以其当地的会计准则编制、并由当地具备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当地审计准则审计的财务报表,可获对方上市地监管结构接纳。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与欧盟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与欧盟 • 自2005年2月中欧第一次财金对话开始,应欧盟要求,会计议题即成为会谈内容之一。 • 2007年开始,与欧盟委员会就将中国会计准则列为第三国等效准则的安排问题进行多次讨论,并于 2007年7月双方成立了联合工作组。 • 2007年7月在第三次中欧财金对话会议上,双方确认欧盟委员会将在2008年底前做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等效的决定。 • 2008年4月22日,欧盟委员会就欧盟第三国会计准则等效问题发布正式报告,宣布在2011年底前,欧盟委员会允许中国证券发行者在进入欧洲市场时使用中国会计准则,即不需要根据欧盟境内市场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财务报表。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与美国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与美国 • 2008年4月18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访问,并签署《中美会计合作备忘录》,就加强中美两国会计交流与合作问题等达成共识。 • 2008年4月初结束的中美经济联委会金融监管部门对话中,中美会计等效议题已正式纳入会议议题之中,并取得积极进展。 • 加强中美会计对话,争取实现中美会计等效的目标。即:中国企业到美国上市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可以满足上市监管要求,而无需再按美国或国际准则进行调整。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发展趋势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发展趋势 企业会计准则 营利性组织会计标准 小企业会计制度 非营利性组织会计标准
2007年2月征求意见稿 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2008年第四季度正式发布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 1.1The IFRS for SMEs is intended for use b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ities(SMEs). SMEs are entities that: (a)do not have public accountability; (b)publish general purpose financial statements for external users.Examples of external users include owners who are not involved in managing the business, existing and potential creditors, and credit rating agencies.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 • An entity has public accountability if: • (a)it files, or it is in the process of filing, its financial statements with a securities commission or other regulatory organis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issuing any class of instruments in a public market; or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 • (b) it holds assets in a fiduciary capacity for a broad group of outsiders, such as a bank, insurance entity, securities broker/dealer, pension fund, mutual fund or investment banking entity.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 • 私密公开、透明 • 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 分行业、分所有制统一的会计标准 • 死规定活判断 • 单一业务多样化业务
上海会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1988年,财政部颁发《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试行办法》和《会计工作达标考核标准(试行)》 • 财政部门与企业签订监管责任书 • 率先探索财务总监委派制 • 创造性地开展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 • 对会计师事务所实行分类管理 • 对会计电算化实行备案制 • 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全面实行承诺制
30年会计改革的基本经验 •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 马克思 • 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 • 已故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
30年会计改革的基本经验 • 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 •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 会计是救火队,必然滞后反映 • 会计改革必须把握好国际化与国家化的关系,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环境 • 法制环境 • 公司治理 • 经济环境: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公允价值;市场交易的独立性 • 人员素质 • 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