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568 Views
关于 “ 卓越课堂 ” 建设. 认清形势,迎难而上。 上下一心,强力推进。 聚焦课堂,精细研究。 凝心聚力,务求实效。. “ 121 ” 学导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基本内涵 学生学习 10 分钟(自学、对学、互学) 师生精导 20 分钟(展学、评学、导学) 拓展达标 10 分钟(检测、迁移、拓展 ) 在一堂课中的大致时间,不能绝对化、 机械化 。. 核心理念: “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基本思想: “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 基本原则: “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 ” 基本框架:
E N D
关于“卓越课堂”建设 认清形势,迎难而上。 上下一心,强力推进。 聚焦课堂,精细研究。 凝心聚力,务求实效。
“121”学导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基本内涵 学生学习10分钟(自学、对学、互学) 师生精导20分钟(展学、评学、导学) 拓展达标10分钟(检测、迁移、拓展) 在一堂课中的大致时间,不能绝对化、 机械化。
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基本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基本原则: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 基本框架: “先学后导,互助展评,当堂达标”
基本方式: 独学、对学、群学、展学、导学、评学 基本过程: “当堂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 互动评学、教师导学、检测达标”
基本目标 1、先学后导 依学定教 2、以教导学 互助展评 3、一课一得 当堂达标 4、课课有得 人人有获
基本操作 1、学生学习(10′) (1)自学研读,自主探究。(5′) (2)交流反馈,暴露问题。(5′) 2、师生精导(20′) (1)精讲精导,激发探究。(10′) (2) 互助展评,提升质量。(10′) 3、达标拓展(10′) (1)巩固消化 结构基础(5′) (2)迁移运用,拓展延伸(5′)
关于自学 自学需要解决五个问题—— (1)自学的时间 (2)自学的内容 (3)自学的方式 (4)自学的工具 (5)自学的质量
关于对学、互学 本环节分二步进行: • 第一步,同桌交流探究; • 第二步,小组交流探究;
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建立学习小组 2、保证学习时间 3、提高学习质量
合作学习的方式 • 项目分工式 • 问题解决式(问题补充式)—常态化方式
合作学习的开展 深度自学是前提 疑难问题是纽带 任务合适是条件 释疑解惑是关键
韩立福:小组讨论--12345+2策略 1、“起立”,教师或学习活动主持人宣布小组讨论开始,学习小组长马上暗示,小组全体成员起立,引发注意力,进入讨论状态,投入小组讨论学习。 2:“聚首”,学习小组长暗示,请各位成员把头聚拢起来,聚焦于问题讨论。 3、“开口”,学习小组长开口,具体分配每位成员的讨论任务。 4、“讨论”,各位成员顺次主持和陈述,引发问题讨论。(发言顺序: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学习小组长)
5、“评价”,小组长或学习小组长对每位成员的陈述讨论结果 及时进行评价,做好展写、展讲准备。也可派1人到黑板上展写,小组长继续组织讨论,学习小组长组织展写。5、“评价”,小组长或学习小组长对每位成员的陈述讨论结果 及时进行评价,做好展写、展讲准备。也可派1人到黑板上展写,小组长继续组织讨论,学习小组长组织展写。 • +2:“坐立自如”,欲写即坐,欲议即起;“行走自如”,小组讨论期间,班长、学习委员、领袖学生、学习指导志愿者均可在小组间行走指导,其他成员也可根据学习需要到其他小组或教室某个位置参加讨论。
关于展学评学 主要解决三个突出问题 (1)合作学习的形式化问题; (2)交流对象的精英化问题; (3)展示学习的不可持续问题。
基本方法是: 先学后教,学生主教; 先练后讲,学生主讲; 把课堂彻底还给学生。
处理好教师的“讲”与“不讲”的关系: 第一、学生自学能学懂的教师不教; 第二、学生自学有困难但“互学”能解 决的教师不教; 第三、学生自学有困难、“互学”依然 有困难但“展学”中学生能解决的教师不教。
处理好“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讲”的关系: 教师:引导性的追问+关键性的提示 学生:思路性的阐释+结论性的讲解
韩立福:展示对话“六字诀”--展、思、论、评、演、记韩立福:展示对话“六字诀”--展、思、论、评、演、记 1、展:展讲,某小组集体或代表就讨论问题或主题进行结构化展讲。 • 一是注意展讲话语结构。破冰语(如“我们的观点是… … ,我们认为… … ,这篇课文的结尾好处有三点,一是照应开头,二是深化主题,三是丰富人物性格”)
陈述语(从照应开头看,课文开头写了阳光像瀑布,结尾写阳光像鲜花绽放… … )、讨论语(不知其他小组的同学们有何高见,如果有不同看法或观点,欢迎纠正、讨论… … 我们期待你们的批评纠正… … )结束语(因此,我们小组认为结尾的作用共有三点好处… … 综上所述,因此我们认为… … )。
二是注意遵循展讲“三度”原则。 时间度、言简度、适切度。 • 三是注意展讲礼仪规范。 做到抬头挺胸,声音洪亮,个性张扬,落落大方,真实自然,眼睛亦聚焦亦巡视,身体平面与黑板之间最好形成300或450夹角。
2.思:思考。当同学展讲时,其他同学都要学会倾听和思考,以备及时回应。2.思:思考。当同学展讲时,其他同学都要学会倾听和思考,以备及时回应。 3、论:讨论。根据展讲人的质疑和问题,及时参加讨论,提出自己或小组见解。 4、评:评价。对大家的讨论过程和结果,及时作出有效性、针对性的科学评价(学生或教师) 5、演:表演(文科多用)、演示(理科多用)。 6、记:记录。做好记录,完善补充知识。
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 建设原则 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组间:有可比性、可评性、可竞争性。 组内:成绩、性别、性格、爱好、家庭条件 等均有不同。 2、分工明确,任务具体。
3、责任细化,活动规范,操作程序 化、流程化。 4、有竞争性和激励性。 5、成员分工可轮流担任。
组建方法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根据据教室位置、教学资源、班级人数等不定,一般4-6人左右。 2、精心搭配小组人员: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3、认真遴选小组长:行政小组长1名、学习小组长1名,其中小组长相对固定,负责行政管理,学习小组长成员轮换,人人都当,负责学习讨论等。3、认真遴选小组长:行政小组长1名、学习小组长1名,其中小组长相对固定,负责行政管理,学习小组长成员轮换,人人都当,负责学习讨论等。 4、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5、恰当安排学生座位——需要考虑2个关键因素:5、恰当安排学生座位——需要考虑2个关键因素: • 第一、给学生自由展示留出快捷通道,方便每一个学生自由进出,方便教师走近每一个孩子; • 第二,方便学生自由交流,并促进学生团队归宿感的形成,促进深层次协作文化的形成。
6、具体办法:先由学生在小纸条上选出自己最希望在一组的同学3-5名,教师收回小纸条,逐一阅读,对那些被选中机率最小或没人选的学生,分配到小组长或学科长组织能力强、最热心、最活跃的小组中,同时注意异质搭配。6、具体办法:先由学生在小纸条上选出自己最希望在一组的同学3-5名,教师收回小纸条,逐一阅读,对那些被选中机率最小或没人选的学生,分配到小组长或学科长组织能力强、最热心、最活跃的小组中,同时注意异质搭配。
一个学习系统 班长 学习委员、科代表 行 学 政 术 行政小组长 学习小组长 体 体 成员 成员 系 系 班级行政管理体系与学术指导体系关系示意图
建设学习共同体(小组)文化 1、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由“背诵、积累”式学习转向“发表、共享”式学习; 由 “个体学习”转向“共同学习” ; 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
2、个性化组名、组徽、组训、公约、愿景、分工。小组公约:3-5条即可,成员认同,熟悉好记,有实践性、规范性,强调守纪、合作、团结、积极、和谐。2、个性化组名、组徽、组训、公约、愿景、分工。小组公约:3-5条即可,成员认同,熟悉好记,有实践性、规范性,强调守纪、合作、团结、积极、和谐。 3、加强小组管理。 (小组长、值日班长、班长、班主任和学科教师) 4、强化小组评价和考核。 (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总评、学校展评)
编制导学案 1、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功能导学化导学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品质化
问题预设的要求 1、问题与目标要统一 2、问题与学情要一致 3、问题设置要精当
2、编写要求 ⑴从“养能力”“提素养”出发,紧扣课标、教材及学生实际,本着精要、简练、有用和好用原则编写。 ⑵突出该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突出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⑶能积极引导学与教活动在课堂上的有效开展,能具体指导学习该课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法。 (4)能帮助学生有效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5)处理好几个关系: • 第一、处理好知识问题与价值问题的关系; 能够两者兼顾 • 第二、处理好一般问题与核心问题的关系; • 第三、处理好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关系; 学生问题留白
第四、处理好核心资源与教师备课的关系; 教师问题留白 • 第五、处理好导学精要与教学实施的关系。 • 第六、处理好学案与教案的关系
3、编写步骤 • 分头承包,独立编写。 每期开学前或开学后一周,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将全期教材内容分头承包。在充分研读教材、新课程标准等基础上,承包者要各自编写所承包的单元内容,于该单元教学前两周编写好。
研讨修改,共同完善。 开展集体备课,于该单元教学前一周,进一步研读教材、新课程标准,集中研讨修改,共同完善后,提供大家使用。
集体共享,个性使用。 对共同完善的高效学案,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学情及自己教学实际灵活使用,但对涉及基本概念、核心概念、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重点知识与能力等的学习内容不得减省,只允许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
4、编制导学案,防止四种偏向 • 学案练习化 • 学案繁琐化 • 学案封闭化 • 学案陈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