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关于 “ 卓越课堂 ” 建设

关于 “ 卓越课堂 ” 建设. 认清形势,迎难而上。 上下一心,强力推进。 聚焦课堂,精细研究。 凝心聚力,务求实效。. “ 121 ” 学导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基本内涵 学生学习 10 分钟(自学、对学、互学) 师生精导 20 分钟(展学、评学、导学) 拓展达标 10 分钟(检测、迁移、拓展 ) 在一堂课中的大致时间,不能绝对化、 机械化 。. 核心理念: “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基本思想: “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 基本原则: “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 ” 基本框架:

crwys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关于 “ 卓越课堂 ” 建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关于“卓越课堂”建设 认清形势,迎难而上。 上下一心,强力推进。 聚焦课堂,精细研究。 凝心聚力,务求实效。

  2. “121”学导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基本内涵 学生学习10分钟(自学、对学、互学) 师生精导20分钟(展学、评学、导学) 拓展达标10分钟(检测、迁移、拓展) 在一堂课中的大致时间,不能绝对化、 机械化。

  3. 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基本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基本原则: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 基本框架: “先学后导,互助展评,当堂达标”

  4. 基本方式: 独学、对学、群学、展学、导学、评学 基本过程: “当堂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 互动评学、教师导学、检测达标”

  5. 基本目标 1、先学后导 依学定教 2、以教导学 互助展评 3、一课一得 当堂达标 4、课课有得 人人有获

  6. 基本操作 1、学生学习(10′) (1)自学研读,自主探究。(5′) (2)交流反馈,暴露问题。(5′) 2、师生精导(20′) (1)精讲精导,激发探究。(10′) (2) 互助展评,提升质量。(10′) 3、达标拓展(10′) (1)巩固消化 结构基础(5′) (2)迁移运用,拓展延伸(5′)

  7. 关于自学 自学需要解决五个问题—— (1)自学的时间 (2)自学的内容 (3)自学的方式 (4)自学的工具 (5)自学的质量

  8. 关于对学、互学 本环节分二步进行: • 第一步,同桌交流探究; • 第二步,小组交流探究;

  9. 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建立学习小组 2、保证学习时间 3、提高学习质量

  10. 合作学习的方式 • 项目分工式 • 问题解决式(问题补充式)—常态化方式

  11. 合作学习的开展 深度自学是前提 疑难问题是纽带 任务合适是条件 释疑解惑是关键

  12. 韩立福:小组讨论--12345+2策略 1、“起立”,教师或学习活动主持人宣布小组讨论开始,学习小组长马上暗示,小组全体成员起立,引发注意力,进入讨论状态,投入小组讨论学习。 2:“聚首”,学习小组长暗示,请各位成员把头聚拢起来,聚焦于问题讨论。 3、“开口”,学习小组长开口,具体分配每位成员的讨论任务。 4、“讨论”,各位成员顺次主持和陈述,引发问题讨论。(发言顺序: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学习小组长)

  13. 5、“评价”,小组长或学习小组长对每位成员的陈述讨论结果 及时进行评价,做好展写、展讲准备。也可派1人到黑板上展写,小组长继续组织讨论,学习小组长组织展写。5、“评价”,小组长或学习小组长对每位成员的陈述讨论结果 及时进行评价,做好展写、展讲准备。也可派1人到黑板上展写,小组长继续组织讨论,学习小组长组织展写。 • +2:“坐立自如”,欲写即坐,欲议即起;“行走自如”,小组讨论期间,班长、学习委员、领袖学生、学习指导志愿者均可在小组间行走指导,其他成员也可根据学习需要到其他小组或教室某个位置参加讨论。

  14. 关于展学评学 主要解决三个突出问题 (1)合作学习的形式化问题; (2)交流对象的精英化问题; (3)展示学习的不可持续问题。

  15. 基本方法是: 先学后教,学生主教; 先练后讲,学生主讲; 把课堂彻底还给学生。

  16. 处理好教师的“讲”与“不讲”的关系: 第一、学生自学能学懂的教师不教; 第二、学生自学有困难但“互学”能解 决的教师不教; 第三、学生自学有困难、“互学”依然 有困难但“展学”中学生能解决的教师不教。

  17. 处理好“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讲”的关系: 教师:引导性的追问+关键性的提示 学生:思路性的阐释+结论性的讲解

  18. 韩立福:展示对话“六字诀”--展、思、论、评、演、记韩立福:展示对话“六字诀”--展、思、论、评、演、记 1、展:展讲,某小组集体或代表就讨论问题或主题进行结构化展讲。 • 一是注意展讲话语结构。破冰语(如“我们的观点是… … ,我们认为… … ,这篇课文的结尾好处有三点,一是照应开头,二是深化主题,三是丰富人物性格”)

  19. 陈述语(从照应开头看,课文开头写了阳光像瀑布,结尾写阳光像鲜花绽放… … )、讨论语(不知其他小组的同学们有何高见,如果有不同看法或观点,欢迎纠正、讨论… … 我们期待你们的批评纠正… … )结束语(因此,我们小组认为结尾的作用共有三点好处… … 综上所述,因此我们认为… … )。

  20. 二是注意遵循展讲“三度”原则。 时间度、言简度、适切度。 • 三是注意展讲礼仪规范。 做到抬头挺胸,声音洪亮,个性张扬,落落大方,真实自然,眼睛亦聚焦亦巡视,身体平面与黑板之间最好形成300或450夹角。

  21. 2.思:思考。当同学展讲时,其他同学都要学会倾听和思考,以备及时回应。2.思:思考。当同学展讲时,其他同学都要学会倾听和思考,以备及时回应。 3、论:讨论。根据展讲人的质疑和问题,及时参加讨论,提出自己或小组见解。 4、评:评价。对大家的讨论过程和结果,及时作出有效性、针对性的科学评价(学生或教师) 5、演:表演(文科多用)、演示(理科多用)。 6、记:记录。做好记录,完善补充知识。

  22. 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 建设原则 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组间:有可比性、可评性、可竞争性。 组内:成绩、性别、性格、爱好、家庭条件 等均有不同。 2、分工明确,任务具体。

  23. 3、责任细化,活动规范,操作程序 化、流程化。 4、有竞争性和激励性。 5、成员分工可轮流担任。

  24. 组建方法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根据据教室位置、教学资源、班级人数等不定,一般4-6人左右。 2、精心搭配小组人员: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25. 3、认真遴选小组长:行政小组长1名、学习小组长1名,其中小组长相对固定,负责行政管理,学习小组长成员轮换,人人都当,负责学习讨论等。3、认真遴选小组长:行政小组长1名、学习小组长1名,其中小组长相对固定,负责行政管理,学习小组长成员轮换,人人都当,负责学习讨论等。 4、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26. 5、恰当安排学生座位——需要考虑2个关键因素:5、恰当安排学生座位——需要考虑2个关键因素: • 第一、给学生自由展示留出快捷通道,方便每一个学生自由进出,方便教师走近每一个孩子; • 第二,方便学生自由交流,并促进学生团队归宿感的形成,促进深层次协作文化的形成。

  27. 6、具体办法:先由学生在小纸条上选出自己最希望在一组的同学3-5名,教师收回小纸条,逐一阅读,对那些被选中机率最小或没人选的学生,分配到小组长或学科长组织能力强、最热心、最活跃的小组中,同时注意异质搭配。6、具体办法:先由学生在小纸条上选出自己最希望在一组的同学3-5名,教师收回小纸条,逐一阅读,对那些被选中机率最小或没人选的学生,分配到小组长或学科长组织能力强、最热心、最活跃的小组中,同时注意异质搭配。

  28. 一个学习系统 班长 学习委员、科代表 行 学 政 术 行政小组长 学习小组长 体 体 成员 成员 系 系 班级行政管理体系与学术指导体系关系示意图

  29. 建设学习共同体(小组)文化 1、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由“背诵、积累”式学习转向“发表、共享”式学习; 由 “个体学习”转向“共同学习” ; 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

  30. 2、个性化组名、组徽、组训、公约、愿景、分工。小组公约:3-5条即可,成员认同,熟悉好记,有实践性、规范性,强调守纪、合作、团结、积极、和谐。2、个性化组名、组徽、组训、公约、愿景、分工。小组公约:3-5条即可,成员认同,熟悉好记,有实践性、规范性,强调守纪、合作、团结、积极、和谐。 3、加强小组管理。 (小组长、值日班长、班长、班主任和学科教师) 4、强化小组评价和考核。 (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总评、学校展评)

  31. 编制导学案 1、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功能导学化导学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品质化

  32. 问题预设的要求 1、问题与目标要统一 2、问题与学情要一致 3、问题设置要精当

  33. 2、编写要求 ⑴从“养能力”“提素养”出发,紧扣课标、教材及学生实际,本着精要、简练、有用和好用原则编写。 ⑵突出该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突出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4. ⑶能积极引导学与教活动在课堂上的有效开展,能具体指导学习该课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法。 (4)能帮助学生有效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35. (5)处理好几个关系: • 第一、处理好知识问题与价值问题的关系; 能够两者兼顾 • 第二、处理好一般问题与核心问题的关系; • 第三、处理好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关系; 学生问题留白

  36. 第四、处理好核心资源与教师备课的关系; 教师问题留白 • 第五、处理好导学精要与教学实施的关系。 • 第六、处理好学案与教案的关系

  37. 3、编写步骤 • 分头承包,独立编写。 每期开学前或开学后一周,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将全期教材内容分头承包。在充分研读教材、新课程标准等基础上,承包者要各自编写所承包的单元内容,于该单元教学前两周编写好。

  38. 研讨修改,共同完善。 开展集体备课,于该单元教学前一周,进一步研读教材、新课程标准,集中研讨修改,共同完善后,提供大家使用。

  39. 集体共享,个性使用。 对共同完善的高效学案,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学情及自己教学实际灵活使用,但对涉及基本概念、核心概念、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重点知识与能力等的学习内容不得减省,只允许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

  40. 4、编制导学案,防止四种偏向 • 学案练习化 • 学案繁琐化 • 学案封闭化 • 学案陈旧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