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生命不能沒有哲學

生命不能沒有哲學.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 苑舉正. 我們說,哲學就是思想的活動。人人都有思想的能力,所以我們說人人都會有自己的哲學。這對嗎?. 什麼是哲學?. 如果說,哲學就是,一個人因為自己思想所構成的活動,那麼在非常寬廣的意義上,人人都是哲學家。 這算是哲學的定義嗎?. 什麼是哲學?. 導致思考的起源,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變化」。 這些變化有很多種,包含層面極廣,不過有一種變化最讓「人」感到震驚。 這就是人的變化,也就是高更名畫「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往那裡去?我們是什麼?」中所描繪的。. 通常,生老病死、神聖俗世構成思考的來源.

cret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生命不能沒有哲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命不能沒有哲學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 苑舉正

  2. 我們說,哲學就是思想的活動。人人都有思想的能力,所以我們說人人都會有自己的哲學。這對嗎?我們說,哲學就是思想的活動。人人都有思想的能力,所以我們說人人都會有自己的哲學。這對嗎? 什麼是哲學?

  3. 如果說,哲學就是,一個人因為自己思想所構成的活動,那麼在非常寬廣的意義上,人人都是哲學家。如果說,哲學就是,一個人因為自己思想所構成的活動,那麼在非常寬廣的意義上,人人都是哲學家。 這算是哲學的定義嗎? 什麼是哲學?

  4. 導致思考的起源,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變化」。導致思考的起源,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變化」。 這些變化有很多種,包含層面極廣,不過有一種變化最讓「人」感到震驚。 這就是人的變化,也就是高更名畫「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往那裡去?我們是什麼?」中所描繪的。

  5. 通常,生老病死、神聖俗世構成思考的來源

  6. 這些思考,使我們擁有一些核心概念,形成一個「文化」,擁有共同的「思維模式」。這些思考,使我們擁有一些核心概念,形成一個「文化」,擁有共同的「思維模式」。 中國文化中的「忠」、「孝」、「仁」、「義」等概念,構成整體文化中的核心架構,導致我們對於這些概念所形成的論述,都具有類似的理解與信念。

  7. 這個「道德世界」是我們彼此能夠理解與溝通的基礎。這個「道德世界」是我們彼此能夠理解與溝通的基礎。 沒有這個基礎,這個世界的內容不能夠被理解。 沒有這個「道德世界」,我們無法溝通。 因為有這個「道德世界」,我們可以透過溝通,嘗試著去理解對方,達成一致的行動。

  8. 如果這就是哲學,那麼哲學有什麼重要性? • 我可不可以拒絕活在這個「道德世界」中呢? • 我可不可以光讓別人遵守道德秩序,而我不必受到約束呢? • 我是不是人,有什麼重要性呢?

  9. 亞里斯多德的答案 • 人就是人;人必須按照自然為人所決定的方向行事。 • 人是理性的動物。 • 人是政治的動物。 • 人是不同於動物與植物的。

  10. 生物學觀察的心得: 所有生物都有其自然發展的方向與形式。 這個形式就是這個生物存在的目的。 自然所形成的一切,對於該生物而言都是必要的。 人呢? 亞里斯多德

  11. 人的意義 • 亞里斯多德在《論動物運動》(De Motu Animalium)中指出,人的身體,是配合靈魂而存在的軀殼。 • 靈魂為身體指出生存的方向與目的,但靈魂本身可以區分為植物性、動物性與人性三種。 • 植物性靈魂追求攝取營養的生命。 • 動物性靈魂追求感官與感覺的生命。 • 人性則追求以理性作思考與判斷的目的。

  12. 人性與能力 • 一個人不但包含身體與靈魂,而且靈魂中也包含了植物性、動物性與人性三個部分。 • 這三個部分,代表三種不同的能力,說明人有維持生命、感官知覺,以及發揮理性的三種能力。 • 對於一個完整人而言,這三種能力,缺一不可。

  13. 人的提升 • 但是,因為任何人都自然而然地透過自保與繁殖,而會去實現他(她)的植物性與動物性靈魂所訴求的生命,所以,對於人而言,從事理性思考與判斷就成為一件需要在生存之外,提升自我的工作。

  14. 生命與哲學 • 哲學就是這麼一件提升自我的工作,因為哲學就是運用理性進行思考與判斷的工作。 • 當然,正因為生命中的植物性與動物性靈魂負責生存所需要的一切能力,所以哲學是一件「不做不會死」的工作。 • 然而,依照亞里斯多德的觀點,不從事哲學思考的人,等同於將自己的生命倒退回動物,甚至植物生命的人。

  15. 人的生命與哲學 • 對於一個只求繁殖與生存的「人」而言,他(她)需要的只是解決溫飽與生理功能的發揚。 • 正因為沒有人願意承認這樣的生命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生命,所以我們推論說,「生命不能沒有哲學」。

  16. 哲學有什麼用? • 哲學思考的內容,決定人應當依附的道德生命。因此,哲學的持續思考,可以擴大、批判與改變生活的方式。 • 哲學擴大我們的生活範圍(例如多元文化理論擴大視野)。 • 哲學批判我們的生活範圍(例如人權概念批判傳統的價值)。 • 哲學改變我們的生活範圍(例如環保意識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17. 哲學有什麼用? • 多元文化理論可以產生經濟價值,因為瞭解不同文化,可以擴大商業經營的範圍。 • 人權概念可以產生政治價值,因為我們原先的政治傳統中,沒有尊重人權的價值。 • 環保意識可以產生社會價值,因為面對環境的態度,足以決定我們將來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生活。

  18. 哲學有什麼用? • 最重要的是,哲學可以透過思考、論述、實踐持續擴大、批判與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 哲學追求持續不斷的發展與改變。 • 所以,哲學的用處是: • 不斷地追求發展與改變。 • 不是一成不變地問,這個有什麼用?

  19. 世運會中中華隊勇奪拔河金牌。 但是,拔河有什麼用? 拔河有什麼用?

  20. 世運拔河奪金 未來頭路在哪裡?(華視新聞) 中華女將全部擁抱在一起,又叫又跳,秀出長滿厚皮硬繭的雙手,為了緊握拔河繩,常常嚴重磨破,必須讓媽媽幫忙洗澡到邊洗邊哭,她們為勝利犧牲愛美的權利,綁著沖天炮頭髮的選手陳麗惠,不敢剪掉長髮只好這樣綁,因為她十月就要當新娘了,奪牌的喜悅中卻還是對未來很無助。   表現亮眼的她們,連續奪下四次世界冠軍,卻長期不受重視,一路走來的辛酸讓拔河隊長忍不住落淚,拔河隊長同時也是教練妻子,因為選手不足,她三十八歲了還是照樣下場比賽,教練也都沒領薪水自願性的幫選手訓練,還因此丟了工作。   掌聲過後,這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金牌女子拔河隊,今天風光的傲視群雄,不過明天他們還能繼續當英雄嗎?無奈的是沒有一個人能有把握。

  21. 柏拉圖思想的最大特色就是「貶抑日常觀察,推崇抽象思想」。柏拉圖思想的最大特色就是「貶抑日常觀察,推崇抽象思想」。 他運用語言的對話與辯證,不斷地說出「真實」,然後懷疑所說的「真實」,一直到我們接受,語言能夠說出真實的表面,但所說的,不是絕對的真理。 哲學是不斷地追求改變:柏拉圖

  22.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事務裡,表面上出現許多特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事務裡,表面上出現許多特徵 • (例如:真(truth)、善(goodness)、美(beauty)、大(bigness)、正(justice)、似(likeness)、合(unity)、有(being)、同(sameness)、異(difference)),但它們都是表面上觀察到的,並不是「真正真實的」。

  23. 它們「看似」真實的原因,在於有「一」個只存在思維中的「理型」(Form)。「理型」是唯一的、思想的,以及真實的;理型使得觀察成為可能,因為在觀察的過程中,理型應用於外在對象,賦予這些對象被理解的可能。

  24. 柏拉圖的哲學,基本上完全在於分析這個介於「表象」與「實在」之間的區分,而分析的目的,則是透過對話中的相互詰問而達成的。我們以這種對話的方式,稱所有柏拉圖的作品為《對話錄》,但其實在對話中,柏拉圖刻意地在展顯一種辯證方法,證明在「思想交流」中,抽象事物可以因為語言的表述,呈現其為真的條件與本質。

  25. 為什麼我們可以感覺出一樣事物,卻不知到這樣事物究竟是什麼呢?對於這些問題,柏拉圖往往透過挖苦人的方式,迫使人承認,許多我們以為我們知道的事物,其實我們並不知道那是什麼。蘇格拉底更誇張,甚至在《辯護篇》中公開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可以感覺出一樣事物,卻不知到這樣事物究竟是什麼呢?對於這些問題,柏拉圖往往透過挖苦人的方式,迫使人承認,許多我們以為我們知道的事物,其實我們並不知道那是什麼。蘇格拉底更誇張,甚至在《辯護篇》中公開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

  26. 承認無知,就是學習哲學最大的功用!

  27. 臺灣社會因為缺乏哲學思考所引發的四大危機 • 一、政治危機:誤解公民意識而導致的泛政治道德體制。 • 二、社會危機:缺乏社會福利理想所導致的虛無個人主義危機。 • 三、經濟危機:沈溺於追求不斷成長所導致的數字盲目危機。 • 四、文化危機:迷惘於外來文化所導致的喪失主體危機。

  28. 臺灣社會因為缺乏哲學思考所引發的四大危機 • 一、政治危機的現象展示在司法的運作上。 • 二、社會危機的現象展示在媒體的運作上。 • 三、經濟危機的現象展示在股市的運作上。 • 四、文化危機的現象展示在教育的運作上。

  29. 危機來自於誤以為「全知」,其實根本是「無知」!危機來自於誤以為「全知」,其實根本是「無知」! • 危機其實就是轉機,因為只有在充滿無知的環境中,才能夠充分發揮哲學應有的功能與角色! • 不能為社會發展提出建言的哲學,是空洞的! • 不能說出社會現象發生源由的分析,是盲目的!

  30. 謝謝聆聽 • 敬請發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