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3

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的解读

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的解读. 临床诊断心肌梗死依靠症状、心电图改变和酶学变化三项指标,急性期三项指标可能同时具备,急性期过后,遗留的往往只有心电图改变。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新近期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都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一、急性心肌梗死定义的变迁. 一、急性心肌梗死定义的变迁. (一)透壁梗死、非透壁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透壁和非透壁型本来为病理诊断,此分法在 1985 年以前常用,与病理实际情况非常不符,后被抛弃。. 一、急性心肌梗死定义的变迁. (二) Q 波心肌梗死( QwMI )和非 Q 波心肌梗死( NQMI ):

creo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的解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的解读

  2. 临床诊断心肌梗死依靠症状、心电图改变和酶学变化三项指标,急性期三项指标可能同时具备,急性期过后,遗留的往往只有心电图改变。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新近期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都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临床诊断心肌梗死依靠症状、心电图改变和酶学变化三项指标,急性期三项指标可能同时具备,急性期过后,遗留的往往只有心电图改变。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新近期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都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3. 一、急性心肌梗死定义的变迁

  4. 一、急性心肌梗死定义的变迁 (一)透壁梗死、非透壁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透壁和非透壁型本来为病理诊断,此分法在1985年以前常用,与病理实际情况非常不符,后被抛弃。

  5. 一、急性心肌梗死定义的变迁 (二)Q波心肌梗死(QwMI)和非Q波心肌梗死(NQMI): 正在使用的方法,实际上在心肌梗死病人,能否形成Q波是回顾性的,对于心梗的快速诊断和再灌注治疗没有实际意义。

  6. (三)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和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三)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和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 此分型既考虑了心电图变化的快速直观性,也考虑了ST段抬高与不抬高病理生理基础,治疗和预后有明显差别。 一、急性心肌梗死定义的变迁

  7. 一、急性心肌梗死定义的变迁 (三)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和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 ST段抬高者是血栓闭塞动脉的结果,而ST段不抬高往往是非闭塞性,以血小板为主的血栓形成的结果。

  8. 急性冠脉综合征 ST段不抬高 持续ST抬高 CK-MB≥正常上限的2倍 CK-MB<正常上限的2倍 QwMI NQMI UAP

  9. 二、AMI不典型心电图表现

  10. 三、AMI心电图诊断的新概念

  11. (一)Q波的形成及非Q波心肌梗死的机制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病理性Q波(宽度>0.04s,深度>R波的1/4)是诊断透壁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经过大量心电图与尸检资料对比,发现以病理性Q波作为透壁性心肌梗死或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依据,既不敏感,又不特异。

  12. 1、Q波形成的条件 (1) 梗死的范围:一般认为梗死的直径>25~30mm,才会出现病理性Q波。 (2) 梗死的深度:左室心内膜下区约占左室厚度的50%,既往有的学者认为心内膜下工为电静止区,故梗死的厚度>左室厚度的50%才会出现病理性Q波。

  13. 1、Q波形成的条件 (3) 梗死部位QRS起始40ms除极部位,才会出现病理性Q波。心室起始40ms的除极部位包括室间隔,左、右室前壁,左、右心室心尖部和左室侧壁。这些部位发生心肌梗死,如果梗死的直径和深度达到上述条件,则会出现病理性Q波。

  14. 2、心肌梗死不出现Q波的机制 (1)梗死的面积过小,≤25mm,累及左室面积≤10%,一般不出现病理性Q波,但可出现小q波或等位性Q波。 (2)梗死的深度<左室厚度的50%,一般也不出现病理性Q波,但可引起QRS波形的改变,如R波振幅降低、出现顿挫或切迹等。

  15. 2、心肌梗死不出现Q波的机制 (3)某些部位的心肌梗死:左室高侧壁、左室后壁和后基底部都在QRS起始40~50ms之后除极,故这些部位发生心肌梗死一般不会产生病理性Q波。

  16. 2、心肌梗死不出现Q波的机制 (4)其他因素:多支血管阻塞引起的较大面积心肌梗死,产生的梗死向量可互相抵消,而不形成病理性Q波,但可引起QRS电压降低和时间增宽;多部位的小灶性梗死也不会形成病理性Q波,可能引起QRS电压降低;室内传导异常特别是LBBB,由于起始向量异常可影响病理性Q波的形成。

  17. (二)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 由于梗死的部位、面积等因素或因描记时间过早,心肌梗死可不出现典型的心电图改变,给诊断造成很大的困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一些诊断新指标,可统称为等位性Q波(相当性Q波),对诊断早期和不典型心肌梗死颇有价值。

  18. (二)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 1.小Q波(q波) 梗死部位位于QRS起始40ms除极部位,因梗死面积过小,故产生的Q波达不到诊断病理性Q波的标准,但与病理性Q波有等同的诊断价值。常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1)Q波深度不及R波的1/4,但宽度≥0.04s且Q波内出现粗钝与切迹。

  19. (二)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 1.小Q波(q波) (2) V1、V2导联rS型波之前小Q波,提示室间隔梗死的存在,但应排除右室肥厚和左前分支阻滞等。右室肥厚在V3R、V4R导联出现qR型,且电轴右偏;左前分支阻滞在第三肋间相当于V1、V2部位描记,q波更加明显,而于第五肋间相应部位描记,q波消失。

  20. (二)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 1.小Q波(q波) (3)V3~V6导联的Q波未达到病理性Q波的诊断标准,但Q波的深度和宽度超过下一个导联的Q波,如QV3>QV4,QV4>QV5,QV5>QV6。

  21. (二)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 1.小Q波(q波) (4)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者Ⅱ、Ⅲ、aVF导联的Q波很难都达到病理性Q波的诊断标准。按照Schamroth的意见,Ⅲ导联的Q波达到病理性Q波的诊断标准,aVF导联的Q波宽度≥0.02s,Ⅱ导联能看到小Q波即可肯定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另外,aVR导联若出现起始的r波(反映QRS起始向量向上,背离下壁)对下壁心肌梗死也很有诊断价值。

  22. (二)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 2.R波振幅变化 此种情况也见于面积过小的心肌梗死或正后壁心肌梗死,常见情况有:

  23. (二)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 2.R波振幅变化 (1)R波振幅进行性降低:在观察过程中R波振幅进行性降低,对心肌梗死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应注意胸前导联电极安放的位置必须固定,如同时伴有ST-T变化,诊断价值更大。

  24. (二)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 2.R波振幅变化 (2)胸前导联R波逆向递增:正常情况下,V1~V5导联R波应该逐导递增,若出现逆向递增,如RV1>RV2、RV3>RV4或RV4>RV5,提示心肌梗死的存在,若同时伴有ST-T改变,则可确诊。

  25. (二)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 2.R波振幅变化 (3)V1、V2导联R波振幅增大:正后壁心肌梗死时胸前导联可出现心肌梗死的镜像改变,由于后壁产生的向量消失,向前的向量增大,V1、或V2导联R波振幅增大,同时伴有ST段压低和T波高耸。

  26. (二)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 3.进展性Q波 观察过程中,Q波出现动态变化,如Q波加深和加宽,原无Q波的导联出现小q波等,称为进展性Q波。要诊断进展性Q波,必须注意胸前导联安放的位置必须固定,此外,还应排除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

  27. (二)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 4.QRS波起始部位出现顿挫和切迹。 Sele-Vester等提出,V4~V6导联R波起始部位出现>0.5mm的负向波,提示小面积心肌梗死的存在。

  28. 5.病理性Q波区 如果某导联的Q波未达到病理性Q波的诊断标准,可在该导联的上下左右(上一肋间,下一肋间,左右轻度偏移)描记,如均能描记出Q波,则反映存在病理性Q波区,为诊断心肌梗死的有力佐证。许多非梗死性Q波不存在Q波区,如左前分支阻滞,在V1、V2导联出现的q波,肺气肿患者在胸前导联出现的QS型,降低一个肋间描记,q波可能消失,QS型可能转变为rS型。 (二)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

  29. (二)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 6.心电图一过性伪正常化 新近Sclarovsky报道了急性后侧壁心肌梗死发病12~24h可能出现心电图一过性伪正常化。

  30. (三)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右束支阻滞(RBBB)不影响QRS起始向量,因而不影响病理性Q波的形成,RBBB合并心肌梗死一般不难诊断。左束支阻滞(LBBB)可影响QRS起始向量,因而可掩盖或改变心肌梗死的病理性Q波。此外,LBBB的继发性ST-T改变也能抵消AMI出现的原发性ST-T改变。因此,LBBB合并心肌梗死是一个诊断难题。

  31. 1.原发性ST-T改变伴有动态变化 LBBB合并AMI时,2/3患者可出现原发性ST-T改变,使继发性ST-T改变的特点改变:①ST段抬高取决于心肌梗死的部位,而与QRS主波的方向无关;②抬高的ST段呈凸面向上,即所谓弓背状,抬高的程度十分显著,有时抬高的ST段与同QRS振幅的比值>1;③ST段呈动态变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