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 OLE 的課程規劃. 校長 何世敏博士 24-10-2008. 學校背景簡介. 黃大仙區資助男女中學 香港學校自評網絡核心成員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SLP 及 PASOLE 種籽學校. OLE 發展歷程. 2006-2009 三年學校發展計劃 由初中分階段每年逐級向上發展 同時準備整級老師及同學過渡新高中 中一全級制服團隊計劃 中二全級社會服務計劃 中三全級戲劇教育計劃. 分享重點. 校本探索行動中的反思 (School-based reflection-in-action)

craig
Download Presentation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 OLE的課程規劃 校長 何世敏博士 24-10-2008

  2. 學校背景簡介 • 黃大仙區資助男女中學 • 香港學校自評網絡核心成員 •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SLP及PASOLE種籽學校

  3. OLE發展歷程 • 2006-2009三年學校發展計劃 • 由初中分階段每年逐級向上發展 • 同時準備整級老師及同學過渡新高中 中一全級制服團隊計劃 中二全級社會服務計劃 中三全級戲劇教育計劃

  4. 分享重點 • 校本探索行動中的反思(School-based reflection-in-action) • 其他學習經歷的課程架構(OLE as a curriculum framework) • OLE課程規劃工具的策略性運用(Strategic planning as a curriculum tool)

  5. 重視程度 準備程度 幾條熱身問題 理解程度

  6. 釐清兩個關鍵問題 #1OLE是否一個課程? #2OLE是否需要規劃?

  7. OLE 是否一個課程? 1. 新高中課程三個主要組成部份其中最易受忽略的一個部份 (4C+2-3X/ALP+OLE) 2. 一個獨特卻又與其他組成部份緊密連繫的課程 (介乎正規與非正規之間,結合知識技能及經驗實踐的課程) 3. 同時是一個廣闊而開放、最具校本特色而又配合終身學習 和全人發展的課程 (減少不同領域學科數目、擴闊學生個人學習經歷)

  8. OLE 是否需要規劃? 1. 量的規劃 (範疇分項數目、課時百分比、      最少學習時數) 2. 質的規劃 (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成果) 3. 縱的規劃 (各組成部分在三年期間的優次、       比重及連貫) 4. 橫的規劃 (各組成部分與核心、選修及應用       學習的關聯、協調和結合)

  9. 推行優質的其他學習經歷必需有效的整體課程規劃推行優質的其他學習經歷必需有效的整體課程規劃 我們的學習經驗

  10. Auditing 課程檢視 Positioning 課程定位 Organization 課程組織 Implementation 課程實施 如何進行OLE課程規劃? APOIE 五個基本步驟 Evaluation 課程評估

  11. #1 OLE課程規劃的第一步 找出我們學校「現時」身處的起點

  12. 課程檢視 (Auditing)

  13. #2 OLE課程規劃的第二步 定出我們「自己」期望未來的目的地

  14. 課程定位 (Positioning)

  15. #3 OLE課程規劃的第三步 繪畫我們前往目的地的「整幅」地圖

  16. 課程組識 (Organisation)

  17. #4 OLE課程規劃的第四步 找尋我們越過地圖的「可行」工具

  18. 課程實施 (Implementation)

  19. #5 OLE課程規劃的第五步 預備我們測量座標的「多元」方法

  20. 課程評估 (Evaluation)

  21.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OLE課程規劃總表 (初稿) (一) 課程檢視 (二) 課程定位

  22. (三) 課程組織及 (四) 課程實施 (五) 課程評估

  23. 制服團隊聯校檢閱及升旗禮 • 多元學習挑戰營 • 境外生活體驗營 • 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 • 周會 • 班主任課(制服團隊及成長課程) • 班主任與校外導師緊密協作,推動級風建設 • 學生對於衝突的處境分析仍需學習 • 獲香港童軍總會大力支持,校內童軍及深資童軍人數及活動顯著增長 • 辨識、判斷及實踐道德及公民價值 • 建立對社會和國家認同和歸屬感 • 認識、關注及反思不同社會事件及階層 • 班主任課(社會服務課程) • 樂善堂萬人行 • 樂善堂甜心行動 • 一體一藝一服務 • 辦學團體每年舉辦多項大型慈善活動 • 較少結合課程 • 服務類型及形式仍需擴闊 • 與YMCA及地區義工建立良好伙伴關係 • 學校須更有策略地安排更多不同類型活動吸引及培養學生服務社會的習慣 • 為未來義工服務作好準備 • 養成社會服務的終身興趣和習慣 • 國內遊學 • 商校合作計劃 • 升就參觀 • 工作體驗計劃 • 較少結合課程,與科組協作 • 師生對生涯規劃了解較 • 工作道德操守及僱主工作期望方面的教育仍須加強 • 增加對工作世界的認識和理解 • 工作就業能力的認識,學生作個人規劃及思考未來工作方向 • 反思與工作相關的道德操守和未來僱主的期望 • 創意、美感及藝術評賞能力 • 全港青年學藝中文書法比賽 • 音樂比賽 • 一體一藝一服務 • 學校文化日 • 校際朗誦及音樂比賽 • 欠缺高中藝術課 • 一般學生較少接觸不同藝術形式,較難掌握背後多元文化價值 • 藝術評賞能力有待提升 • 尊重多元價值及不同文化 • 對藝術的終身興趣 • 改善已學會的體育技能,學習一些新的體育活動,參與最少一項與體育有關的聯課活動 • 分析身體動作,評估健康體適能計劃的成效 • 體育課 • 陸運會 • 樂善堂聯校陸運會長跑日 • 一體一藝一服務 • 校隊培訓(特聘導師) • 良好體育傳統 • 專業老師及導師、校友團隊 • 整體協調順暢純熟,學生個別項目表現優異 • 學生對體適能概念未能全面掌握及身體力行 • 體育小領袖在同儕及學長帶領下仍可進一步發展 • 擔當體育領袖或小教練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OLE課程規劃總表 (示例) 範疇 學習期望* 有組織的 課堂學習 校曆日編排的特別活動 學校政策規定的課外 活動 優勢及遺漏 協調及成效 德育及 公民教育 (一) 課程檢視 社會服務 與工作有關的經驗 藝術發展 體育發展 *參考課程發展處《其他學習經歷指南針》

  24. (二) 課程定位 配合哪些辦學理念 • 校訓「仁、愛、勤、誠」 • 核心價值:尊重、關愛、堅毅、誠信 緊扣哪些關注事項 • 照顧差異、準備高中、凝聚級風 因應甚麼學生需要 • 因應不同學習及成長階段,發展學生個人素質及共通能力 建立甚麼校本特色 • 全校師生合作學習 • 社區關懷及服務參與 • 全方位對外聯繫及伙伴協作

  25. 中一 仁 愛惜自己 尊重他人 自我管理 立己 中二 愛 關懷別人 服務社群 溝通能力 協作能力 待人 中三 勤 勤奮堅毅 盡責承擔 運算能力 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研習技能 求學 中四至中六 誠 忠實誠信 歸屬認同 (國民及世界公民) 領導發展 (自我及社群) 解決問題能力 批判性思考能力 創造力 處事 配合校訓的學生發展策略大綱 主要學習階段 著力提升的個人素質 (全人發展的基礎) 著力提升的共通能力 (終身學習的基礎) 核心學習期望

  26. 2006-2009三年發展計劃學校 關注事項 2 準備高中:準備學生、老師及部門能力,過渡新高中學制 3 凝聚級風:凝聚學生、老師及部門力量,建設整體級風

  27. 參考有關新高中課程 • 自我管理 • 協作能力 • 愛惜自己 • 尊重他人 • 勤奮堅毅 • 領導發展 參考有關新高中課程 • 溝通能力 • 協作能力 • 運用能力 • 創造力 • 愛惜自己 • 關懷別人 • 勤奮堅毅 • 歸屬認同 + 高中視藝及音樂課 + 家屋佈置 / 電腦繪圖班 + 綜合活動日 + 中小學交流日 + 午間藝術滙萃 + 藝術表演/創作欣賞 參考有關新高中課程 • 自我管理 • 溝通能力 • 協作能力 • 運算能力 • 批判能力 • 解決問題能力 • 創造力 • 愛惜自己 • 尊重他人 • 關懷別人 • 照顧社群 • 盡責承擔 • 忠實成長 • 歸屬認同 • 領導發展 + 承諾日、公益金便服日 + 生涯規劃課 + 時事專題座談會 + 學科延伸活動 + 高中公益服務時數 + 學生領袖培訓/學長導航計劃 範疇 學習要素 共通能力 個人質素 有組織的課堂學習 (時段、課程、 專題、群組) 校曆日編排特別活動 (事件、時間、空間、群組) 學校政策規定的學年活動 (活動、時間、空間、 群組) 資源運用及 專業領導 體育 發展 (三) 課程組織及 (四) 課程實施 藝術 發展 + 人力資源調整 + 聘請老師及導師 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 + 開拓校友及校董資源 + 擴大與不同NGOs及專業網絡協作 (五) 課程評估 學生自評 • 反思學習手冊 • 培訓座談會 • 教育局電子平台 同儕互評 • 小組匯報分享會 • 多元評量 • 班際及個人比賽 導師他評 • 班主任培訓工作坊 • 班主任指導及回饙 • 問卷意見調查 學校總評 • 課程項目時數及類別分佈 • 學習活動質素 • 學生學習成果

  28. T F • SLP 是 OLE 的結果 (輸出)? • SLP 是 OLE 的環節 (過程)? • SLP 是 OLE 的前項 (輸入)? 從 OLE 到 SLP P P P SLP 同時是 OLE 的輸入、過程和輸出

  29.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學生學習反思手冊(中三試用版初稿)樂善堂王仲銘中學學生學習反思手冊(中三試用版初稿) 目錄 • 學校願景 • 其他學習經歷課程簡介及預期目標 • 個人成長反思及目標訂立 (5種學習經歷與9項個人素質) • 個人學業反思及目標訂立 (8個學習領域與9種共通能力) • 主要學習活動報告 (專題研習、延伸學習活動、其他學習經歷參與,有關獎項及成就) • 一至三項最深刻經歷的學習反思 (個人因素及共通能力的提升、特別體驗及自我陳述)

  30. 個人成長反思 *簡述原因或舉例說明 我的強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弱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對自己的意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個人成長目標訂立 *請用“”表示您希望參加的其他學習經歷範疇及將會嘗試改善的相應個人素質 我準備多些參加的學習活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計劃怎樣透過上述學習活動去改善自己哪些個人質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對自己的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個人學業反思 *簡述原因或舉例說明 我的強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弱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對自己的意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個人學業目標訂立 *請用“”表示您希望用功的學習領域及嘗試改善的相應共通能力 我計劃多些時間用功的學科課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計劃怎樣透過上述學科學習去改善自己哪些共通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對自己的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主要學科延伸學習活動報告及檢討反思 1. 上述活動中最深刻體驗的1-3個項目及有關學習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檢討各項活動學習,我認為自己進步最大的一項和有關共通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總結個人整體學習進展,我認為自己明年度要加倍努力的學習領域和有關共通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主要其他學習經歷報告及檢討反思 1. 上述活動中最深刻體驗的1-3個項目及有關學習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檢討各項活動學習,我認為自己進步最大的一項及有關個人素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總結個人整體學習進展,我認為自己明年度要加倍努力的其他學習經歷和有關個人素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誰的學習概覽? 學生角色:定標、參與、紀錄、反思 老師角色:推介、帶導、核實、回饋 學校角色:設計、培訓、報表、評估 SLP是學校設計、老師指導、學生負責的學習檔案

  37. SLP 設計的幾個重要考慮 • 數量的考慮:不應要求學生紀錄及反思過多項目,以免學 習經歷反而成了學習負擔 • 質素的考慮:必須清晰界定哪些項目必需紀錄及值得反思 盡量挑選具代表性及深刻性的個人經歷 • 能力的考慮:必須預先估計學生需具備甚麼知識和能力, 進行甚麼程度的分類紀錄及學習反思 • 效用的考慮:必須嚴謹評估學習檔案是否適用及有效,能 夠促進學生終身學習及全人發展

  38. OLE 的挑戰與機會 • 時間 • 空間 • 導師 • 學生 • 質素 • 資源 • ?? 請參考本人2008年10月4日於香港童軍總會的分享講稿 《透過OLE推展童軍運動vs透過童軍運動推展OLE ─ 學校領導與童軍領導的交流》 已上載本校網頁www.lstwcm.edu.hk

  39. 最大的挑戰同時最大的機會是 創新 “Doing things differently in order to do them better”. David Hargreaves, About Learning (2005)

  40. “If we are serious about creating an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 in this country, then we all have to play a part in moving towards a high trust,innovative culture in which constructive partnership flourish……..”“Innovations…...has to take root in the normal everyday work of teachers, alongside the very activities that are to be transformed……” David Hargreaves, Working Laterally (2003)

  41. 謝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