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50 Views
第六章 影响科研质量的有关因素. 第一节 偏倚. ( 一 ) 概念 当某一研究 ( 观察 ) 结果,与它的真值之间出现了某种差值,这种差异的现象或结果,称为偏倚 (bias) 偏倚造成的结果与真值 (true value) 间的差异,具有方向性,它可以发生在高于真值的方向,也可以发生在低于真值的方向 偏倚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重复性. ( 二 ) 产生偏倚的原因. 1 . 当一个研究者对某种研究寄予很大的成功希望时,会有意无意地选择理想的病人进入试验组,而可能选用与试验组对象病情不太一致的病例作为对照组。
E N D
第一节 偏倚 (一)概念 • 当某一研究(观察)结果,与它的真值之间出现了某种差值,这种差异的现象或结果,称为偏倚(bias) • 偏倚造成的结果与真值(true value)间的差异,具有方向性,它可以发生在高于真值的方向,也可以发生在低于真值的方向 • 偏倚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重复性
(二)产生偏倚的原因 1.当一个研究者对某种研究寄予很大的成功希望时,会有意无意地选择理想的病人进入试验组,而可能选用与试验组对象病情不太一致的病例作为对照组。 2.可能会更加精心地护理和照顾试验组,也可得到来自病人更好的合作和反应。 3.在衡量研究效果时,对试验组的任何微小变化均不愿轻意放过而加以记录,但对对照组的这类微小变化则可能视而不见。 4.在结果资料的分析处理时,也可能人为地特别关注试验组的微小变化,甚至夸大。
偏倚产生原因 • 研究者在选择病例的主观影响 • 干预时的影响 • 衡量时的影响 • 资料分析时的影响 • 举例:雌激素与子宫癌
偏倚对研究的影响 • 偏倚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重复性,最终导致结果失去临床价值,使研究失败。
(三) 偏倚的类型 1.选择性偏倚: 在研究的初始阶段易出现选择性偏倚。造成原因是在设计阶段选择研究对象时不正确地组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没有确定两组病人的可比性, 2. 衡量性偏倚: 可以来自被调查者,也可以来自调查者本身。此种偏倚是在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衡量观察时,存在频度和强度的差异 3. 混杂性偏倚: 出现在结果分析阶段。在研究过程中,估计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时,受到一种或多种既与疾病有密切关系,又与暴露因素有密切联系的潜在因素的影响,从而歪曲了所研究因素与疾病的真实联系
偏倚类别及控制方法 一、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时间:研究的初始阶段 原因:设计阶段选择研究对象时不正确的组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没有确定两组的可比性。 选择研究对象,在某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造成不可避免的系统误差,夸大或缩小暴露与疾病的关系程度,即歪曲真实效应的方向。
1.诊断性偏倚(diagnostic bias):选择用作研究的病例时,诊断不标准或标准不统一而引起的偏倚。 控制方法: 2.入院率偏倚(Admission rate bias)由于入院率不同而引起的。可能使待研究的因素分布有差异。在地区选出的病例、对照、分布是随机的,就不存在该偏倚。(同一医院和不同医院的偏倚) 控制方法:
3.无应答偏倚nonrespondent bias:拒绝回答或失访的 • 应答率应大于90%。 • 4.分组偏倚
二. 衡量性偏倚 • 时间:结果判断时出现差异 • 尤其是未采用盲法 • 可来自调查者也可来自被调查者
1.回忆偏倚(recall bias):主要发生在病例对照研究中 2.诊断怀疑偏倚(diagnostic suspicion bias)对怀疑或暴露人诊断倍加注意。 主要发生在前瞻性研究中.
3.调查者偏倚( observer bias):标准不统一,尤其在不采用盲法 控制方法: • 4.被调查者偏倚(observee bias):主观夸大或缩小信息 控制方法:
三. 混杂性偏倚 • 时间:结果分析阶段 • 概念:在研究过程中,估计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有密切联系时,受到一种或多种既与疾病有密切关系,又与暴露因素有密切联系的潜在因素的影响,从而歪曲了所研究因素与疾病的真实联系,称为混杂偏倚。
混杂因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点: • 是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 • 与暴露因素有关 • 不是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链重的一个中间变量。
混杂因素在两组分布不均时产生混杂性偏倚 • 混杂是对因果关系混淆。
(四)控制偏倚的方法 1.选择设计方案措施: 对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对照设计方案以及将研究对象分层和随机分组,使试验组和对照组有良好的可比性。 2.制定严格的纳人标准: 指对选人试验组的研究对象订出明确的客观标准。 3. 使用盲法:清除衡量性偏倚 4.配对和分层分析:常用于避免混杂性偏倚的重要方法
第二节 依从性 • 一、概念:病人对规定执行的医疗护理或科研的试验措施,其接受和服从的客观行为和程度。
三、护理研究中不依从表现 1.受试者拒绝接受护理试验措施 2.选择性的接受治疗 3.中途退出 4.自行换组
四、不依从的原因 • 病人本身的原因 症状轻 缺乏医学知识 缺乏信心 接受其他治疗 2. 经济的原因 3. 医疗护理的原因
医疗护理原因: 1.措施过多,过于复杂 2.时间太长 3.毒副作用 4.技术、态度差 5.伦理问题
五、依从性的衡量方法 • 问卷测定法 • 剩余药片计数法 • 生物化学测定法
六、改善依从性的方法 1.加强健康教育,使病人正确认识自己所患疾病的医疗防治方法,积极主动地与医护人员配合 2.提供社会与家庭的支持 3.在防治措施、试验检查项目方面注意力求简化、方便、有效。 4.改善服务方式,方便病人,改善其依从性
总 体 防止选择性偏倚的措施 规定纳入标准和排出标准 确定适宜纳入试验的对象 按照随机化原则分配试验对象 确定样本含量 试验组 对照组 防止测量性偏倚, 避免干扰、沾染、 采用盲法增加依从性 得出试验结果 选择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估计并分析 混杂因素 统计和专业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