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第八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第八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理解细菌影印法研究 2. 掌握细菌和病毒的四种遗传分析方法:转化、接合、性导、转导 3. 掌握 F + 、 F - 、 F’ 、 Hfr× F + 的特点 4. 掌握中断杂交和重组作图的原理 5. 掌握噬菌体结构和基因重组特点. 发展简史:.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人们普遍以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来代替过去常用的动、植物。 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的优越性(见下) 1928 年,格里菲斯 肺炎双球菌 “转化现象” 1941 年,比德尔 红色面包霉“一个基因一种酶” 1944 年,艾弗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cosm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细菌影印法研究 2.掌握细菌和病毒的四种遗传分析方法:转化、接合、性导、转导 3.掌握F+、 F-、F’、 Hfr× F+的特点 4.掌握中断杂交和重组作图的原理 5.掌握噬菌体结构和基因重组特点

  2. 发展简史: •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人们普遍以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来代替过去常用的动、植物。 • 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的优越性(见下) • 1928年,格里菲斯 肺炎双球菌 “转化现象” • 1941年,比德尔 红色面包霉“一个基因一种酶” • 1944年,艾弗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1946年,莱德伯格等用大肠杆菌K12菌株的两个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遗传重组。 • 基因化学本质的确定——分子遗传学

  3. 细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的优越性 • 便于找出营养缺陷型 • 便于基因作用的研究 • 便于研究基因突变 • 便于研究基因的精细结构 • 便于用作研究复杂体制的生物的简单模型(可作为模式生物) • 另:遗传物质含量少;DNA结构简单;DNA是单倍体;代谢过程易于控制和鉴别;便于建立纯系;便于长期保藏等。

  4. 细菌的遗传分析 • 以大肠杆菌为例:细胞长约2㎛,直径1㎛呈直棒状。 • 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质: • 细胞核:结构简单,是“裸露”的DNA,呈环状,其长度达1100—1400 ㎛,在细胞内高度折叠盘绕、综错复杂,对遗传性状的传递起着重要作用。

  5. 质粒(Plasmid) • 位于大肠杆菌细胞质中,是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 是微小的、环形的双链DNA分子 ,携带复制自己的基因,有时还携带一些其它基因,因而能赋予寄主某些新的属性。 • 质粒的类型:感染性质粒和非感染性质粒;自主复制型质粒和结合型质粒;R质粒(抗重金属盐和对抗菌素有抗性);Col质粒(合成大肠杆菌素质粒)等。

  6. 大肠杆菌的有性生殖和基因重组 • 大肠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为裂殖,其有性生殖过程与真核生物不同,并不形成两个细胞的真正融合,而是给体细胞的一部分基因物质被转移到受体细胞,与受体细胞的内在基因形成重组的染色体。

  7. 细菌的交配结合 • 1946年,J.Lederberg和E.L.Tatum用大肠杆菌进行实验 • 通过诱变实验,获得E.ColiK12的两个营养缺陷型菌株 亲本Ⅰ:bio-met-thr+leu+thi+ 亲本Ⅱ:bio+met+thr-leu-thi- 注:bio生命素;met蛋氨酸;thr苏氨酸;leu亮氨酸;thi硫氨素。“+”号表示野生型;“-”表示缺陷型。

  8. E.coli重组的证明 met-bio-thr+leu+thi+ met+bio+thr-leu-thi 2×108 108 108 2×108 无菌落无菌落 若干原养型菌落 met+bio+thr+leu+thi+

  9. 著名的U形管实验 • The U-tube experiment of B.Davis. Alternating suction and pressure force liquid and macromolecules back and forth across the filter. StrainA StrainB Filter

  10. 解释 • Lederberg和Tatum的解释: 亲本Ⅰ met-bio-thr+leu+thi+ 亲本Ⅱ met+bio+thr-leu-thi- met+bio+thr+leu+thi+ met-bio-thr-leu-thi-

  11. 证明 • Davis的U形管实验形象、有力地证明了原养型菌落的出现必需要细菌间的直接接触。后来,电镜观察发现细菌间确实存在着有性结合过程。 F+ F- Electron micrograph of conjugation between an F+(upper rigbt)and F-(lower left)cell with the F-pilus(菌毛、伞毛) between them.

  12. 遗传物质的单向转移 • 细菌的结合是一种普遍现象 • 一个只作为给体(父体),另一个只作为基因受体或母体。 • 1952年,威廉.H用链霉素处理父本,菌株丧失其分裂能力,但仍然保持其功能;同样处理母本,再与父本混合,二者之间无遗传物质转移。 • 由此看来,父本的功能只在于交付某些DNA,并不需要保持全部活力,而母体则必须保持活力,使结合子能够发育形成。

  13. F因子(fertility) • 细菌的父性是由一种可转移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 父性与母性细胞交配结合后,母性细胞全部变成了父性; • 决定父性属性的遗传物质被称为F因子; • F因子只能由两细胞直接接触而转移,即单向转移。

  14. 中断杂交图 • Wollman and Jacob

  15. 分析 • 8分钟取样,所得菌落标记基因完全与F-相同,说明Hfr的基因还没有进入F-细胞 • 9分钟取样,开始出现少量azir菌落,说明叠氮化钠基因已经进入F-细胞 • 11分钟后取样,开始出现azirtonr型的F-菌落 • 混合18分钟和24分钟取样时,又分别出现azir、tonr、lac+和azirtonrlac+gal+的菌落。

  16. 进一步分析 • Hfr上的基因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顺序先后进入F-细菌中 • 某一基因进去的时间愈早,它所达到的百分率也愈高。例如,azir基因在24分钟时就达到大约90%;gal+基因最高也不超过30% • 由此推断,Hfr的染色体从原点O(origin)开始,以线性的方式进入F-细胞,其上的基因离O点愈近,进入F-细胞就愈早。反应在曲线上,表现在前者斜率高,最高值也大;后者斜率低,最高值也小。

  17. 作图 • 根据中断杂交实验,以每一基因转移的时间(分钟)作为基因距离的单位,即可作出Hfr细菌的线性 基因连锁图如下: 0 9 11 18 25 0 azi ton lac gal F 0 9 11 18 25

  18. 几个Hfr菌株的基因顺序

  19. 分析 • 乍一看,上表中Hfr品系的基因转移顺序都各不相同,那么,基因转移的顺序是不是随机的呢? • 如his基因,不管位置如何变化,总是gal在一边,gly在一边,其它基因也如此。 •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排定的 • 不同的是0点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即看0点究竟在那两个基因之间。

  20. 解释 • Alan Campbell认为F是一个小的细胞质成分,F+雄性的染色体是环状的,线性的Hfr染色体可以由F插在 环状染色体的不同部位而得到。 • 关于F的整合:Campbell提出F也是环状的,包括三个不同区段。细菌染色体有几个与F同源的配对区段,由于在这些不同位点上交换而产生不同的Hfr 染色体。

  21. Wollman和Jacob假说 • 大肠杆菌的 染色体为环状, • F因子可插入到环状染色体的某些特定部位,将来染色体就在F因子处断开成为线状,F因子为末端,与之相对的一端为0点。这样就解释了上表Hfr菌株基因转移的不同情况。

  22. 大肠杆菌环状染色体的基因分布图

  23. F因子整合到染色体的过程 • F因子是质粒的一种,也为环状DNA分子,可分为四个部分: • 原点(0)是染色体转移的起始点 • 育性基因,也叫形成性伞毛的基因群(gene family),可使F-⇒F+ • DNA复制酶基因,与F因子复制有关 •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也是配对区段。与主染色体的某些区段相对应。

  24. F因子图解 • 环状 原点(0) 育性基因 复制 F 配对区

  25. 附加体(episome) • 概念:象F因子这样既能独立存在,又能整合到染色体上成为染色体一部分而进行复制和传递,这样的质粒称为附加体。F质粒是附加体的一种。 • 注:IS具极性,可决定F因子的整合位点和转移方向。见刘祖洞P226图7-8

  26. 交换过程 • 即Hfr转移过去的基因与F-基因的重组

  27. 特别说明 • 由于在以上交配结合中,受体细胞只能得到供体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因而只有部分染色体是二倍性的,称为部分二倍体(partial dip-oid)或部分合子(merozygote) • 注:①只有偶数交换才能产生有活性的重组子和片断 ②由于片断在以后的细胞分裂中丢失,所以,相反的重组子不出现。

  28. 重组作图 • 如果时间单位接近两分钟,得到的图距很不可靠,这时要用传统作图法。 • 如:lac和ade两个基因紧密连锁 Hfr lac+ade+strs X F- lac-ade-strr 重组子 lac+ade+strr lac-ade+strr (无交换) (交换) 重组率=lac-ade+/(lac+ade+)+(lac-ade+)ⅹ100% ≌22% ☞根据作图法得lac与ade之间为1分钟,相当于20%的重组值,数据基本吻合。

  29. F'菌株的来源与习性-----性导 • 一种新的F因子(Adelberg,1959) • 携带有主体DNA的质粒叫F’质粒( F’ —Prime)。含有F’质粒的细胞叫F’细胞(或F'菌株) • 相当于细胞的第二染色体,不能丢失,一旦丢失,很可能会造成细胞的死亡。 • 与F质粒一样,通过与F-菌株的结合而转移,也能与主体DNA整合。如下图所示

  30. F′因子

  31. 性导示意图 • 通过F’因子将供体主染色体上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菌,使受体细菌构成部分二倍体的过程称为性导(Sexduction)或F—duction

  32. F+、F-、Hfr、F'之间的关系 F+ 获得 丢失 脱离 整合 F- Hfr 丢失 整合 脱离 整合 F'

  33. 噬菌体遗传学 • 噬菌体杂交 裂解(lysis):噬菌体附着到细菌体表,将它的遗传物质注入细菌细胞质中,利用细菌作为它的基质,合成更多的噬菌体,细菌细胞壁破裂后,大量噬菌体被释放出,这一过程称为裂解。 1、噬菌体杂交:当用两种不同的噬菌体株系共同侵染一种细菌时,会发现两种亲本噬菌体基因间发生重组,这种现象称为噬菌体重组。 2、根据噬菌体杂交后代基因型是亲本组合还是重组合,计算出RF值,进一步可以绘出连锁图。

  34. 溶源性 • 噬菌体原(prophage):在细菌染色体的特异位点整合进整个噬菌体基因组,整合进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称为噬菌体原。

  35. 温和性噬菌体和溶源性细菌 • 溶源菌(lysogenic bacterium):含有噬菌体原的细菌具有产生和释放噬菌体的潜力,这种细菌称为溶源菌。 溶源菌具有抗某些噬菌体侵染的能力,但是它可产生噬菌体侵染其它非溶源菌。 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不能溶源化细菌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能够溶源化细菌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36. 转导 转导(transduction):通过噬菌体将一个细菌的基因带入另一个细菌中的过程。转导分为一般性转导和特异性转导一般性转导 1965年K. lkeda和J. Tomizawa在大肠杆菌噬菌体P1上的研究发现,当一个非溶源的供体细胞被P1裂解时,细菌染色体被打成小段,在形成噬菌体时,偶尔将一长段细菌DNA结合进噬菌体的头部。当该噬菌体侵染其它细菌时,可将这部分DNA注入受体细胞中,形成部分二倍体,所转导的基因可被重组。利用部分二倍体可以得出基因座之间的连锁关系。 在这种转导中,每个寄主标记都可能被转导,所以称为一般性转导。

  37. 特异性转导 • 噬菌体在转导时,只携带细菌染色体的限定部分,这种转导称为特异性转导。以λ噬菌体为例,说明特异性转导。λ噬菌体原经常插入E. coli寄主染色体邻近gal(半乳糖苷酶)区段。

  38. 上述溶源菌以两种方式重新产生噬菌体 1、噬菌体原区段形成一个外环,在两对噬菌体和细菌整合位点间产生一个交换,其结果重又产生一个正常的λ噬菌体,它的整合位点是完整的,有再次侵染能力,见图(一)。

  39. 2、有时以非常低的频率形成一个异常的外环,在非原整合位点产生一个交叉,重新形成一个带有gal基因的噬菌体颗粒。该颗粒是不完整的,其中一些基因被留在寄主中,这些噬菌体被称为λdgal。 2、有时以非常低的频率形成一个异常的外环,在非原整合位点产生一个交叉,重新形成一个带有gal基因的噬菌体颗粒。该颗粒是不完整的,其中一些基因被留在寄主中,这些噬菌体被称为λdgal。 它们的整合位点是有缺陷的,混合位点不能给催化噬菌体和细菌重组的酶提供正确的底物,因此单独侵染细菌时不能整合。必须与野生型噬菌体共侵染,与λdgal共侵染的噬菌体称为助噬菌体(helper phage)。

  40. 用λdgal+ 共侵染受体gal-时,结果会有以下两种结果:用λdgal+ 共侵染受体gal-时,结果会有以下两种结果: 1、侵染后,在无机培养基上可以见到少数gal+转导细胞生长并形成菌落。

  41. 2、大部分会形成双溶源菌。如果把双溶源菌裂解,在转导中做为供体,将会得到很高的转导频率。该裂解物称为高频转导(hight-frequency transduction, HFT)裂解物。因为在该裂解物中既包含λdgal,也包含野生型λ,不需添加助噬菌体,因而提高了转导频率。

  42. 本章小结 1. 细菌研究的影印培养法 2. 噬菌体的类型 裂型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 3. 细菌遗传分析中的基因转移 性导和转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