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My Home 民雄

My Home 民雄. 班級:觀二甲 姓名:邱怡嘉 學號: 1095419014. 民雄地名故事 - 打貓的由來.

cosima
Download Presentation

My Home 民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MyHome民雄 班級:觀二甲 姓名:邱怡嘉 學號:1095419014

  2. 民雄地名故事-打貓的由來 • 民雄昔稱「打貓」,係舊時洪雅平埔族之打貓社,為當時洪雅族之中樞,打貓之地名,據日據時期從事台灣山地語研究的權威,日人安倍明義著「台灣地名研究」書中稱:打貓為平埔番社之所在地,打貓係取其台語近音譯字」。又據「台灣勝蹟採訪冊」對本鄉之地名亦稱「打貓」一詞原屬番語,但當地居民牽強附會,謂鄭國姓運來老虎二隻,一隻潛來此地,一隻跑至高雄,以為貓狗而殺之,故高雄原名打狗,此地稱為打貓,純屬無稽之談,姑妄聽之則已。事實上,本鄉「打貓」地名之起源,實係洪雅平埔族語Taneaw之台語近音譯字。 • 民國九年,日吏對本鄉-打貓之地名認為不雅,將原平埔族讀音DAPYO,改稱日語近音之民雄(TAMIO),將本鄉改為民雄庄。「民雄」,遂沿用迄今了。 • 民國四十二年、村里行政區域調整,二十二村分成為二十八村,復於六十七年依村里行政區劃分調整合併實施方案併分為二十六村。 • 民國八十三年六月,興南、雙福調整分村,而成為目前之二十八村。

  3. 大士爺廟 • 民雄鄉先民於清初由大陸的福建、廣東兩省移民而來,當時瘟疫盛行,先民求醫無門,為避禍求福訧建廟祭拜;因此本廟創建於清順治年間,距今三百餘年,目前巳列入三級古蹟。 • 大士爺的由來,據說清朝的嘉慶皇帝遊台灣到打貓郊外,見有一筆架山,他說:有豎筆架出帝王,倒筆架出大士。言畢然出現一大士跪地謝恩,因此尊他為大士爺,嘉慶皇帝並借宿廟內,待其回京後便派遣著名建廟師傳,並御賜建廟資材修建廟宇。 • 大士爺並不是一般慈眉善目的神像,而是面目猙獰的兇神惡煞,頭頂上有一尊小型觀世音菩薩,造型特殊,大士是觀世音菩薩化身,因惡魔形狀,鎮壓鬼魂,以醜形鬼王出示,傳言居民相信,大士爺原為妖魔首領,常役使鬼卒,收服陰靈,其頭戴觀世音菩薩。 • 每年七月一日以紅緞糊大士像一尊,建壇「普渡祭典」並請僧侶五人,誦經懺三天,超度孤魂野鬼,普醮陰光。七月三日夜晚,搭一座「孤棚」,擺滿米飯菜肴、豬羊水果等祭品,奉祀鬼魂,慰安陰靈,祭祀完畢,焚化大士昇天,以後遵沿為例。大士爺「祈禱必應,威靈顯赫」,七月間,打貓男女「人山人海」,在壇前焚香禮拜。 • 所以「大士爺」也是代表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之意。

  4. 慶誠宮  民雄「慶誠宮」,舊名「媽祖宮」,主祀天上聖母神尊,為先民攜奉渡海來台,旋於今市場旁建廟奉祀,名為「媽祖宮」,據史料記載,該宮係因西元1809年(嘉慶十四年)嘉慶皇帝感念遊台灣至「打貓」街時,曾蒙媽祖濟宿社病神恩,特派遣一流建築師,並御賜上等建材及一切經費,改建仿皇宮式富麗堂皇廟宇,敕封為「慶誠宮」,而成為嘉雲地區開台信仰中心。

  5. 鵝肉街  名聞全省「民雄鵝肉街」招牌響亮,在民雄火車站前的和平路有一整排的鵝肉專賣店,蒸出特殊肉質鮮Q的美味,再加上獨家配料的湯,讓人享有高品味的美食,甚為老饕青睞。

  6. 劉家古厝  位於義橋仔劉家古厝,從遠處所見,蘶峨的矗立著,看似中式的建築,又帶有洛克式建築的風味。劉家古厝從「阿裕舍」說起,一生充滿傳奇性的色彩,落成之時,舉酒高歌,主客盡歡,文人雅士聚於一堂,萬人空巷,後來子孫續遷出往外發展,致古厝年久失修,己然成了廢墟。又因村民穿鑿附會,以訛傳訛鬼魂之說,致成了傳奇性的「民雄鬼屋」。

  7. 酒類文物館 嘉義酒廠建有橘紅色甕堆砌的外牆,牆內迎鼻撲來陣陣酒香,內部酒類文物館展示歷年來生產的產品、老照片,早期釀酒機具及售有酒冰、紹興雞爪等實是一窺酒國世界的最佳去處。

  8. 民雄肉包 • 三十五年來,一直是廿四小時,從不間斷的服務南來北往的客人,由於幾十年來都不必打烊,店門變成了佔空間的累贅,不知道什麼時候在不知不覺間被丟棄了,因而,一般客人遂略去「民雄肉包」而不名,乾脆叫它「那家無門仔」。 • 民國五十年間,縱貫線是台灣最大的交通動脈,廿四小時的過往車輛,都必須經由縱貫線。當時有一位在縱貫線民雄段旁賣小吃的鄉下村婦張金治,看好這個往來車輛有如過江之鯽的龐大市場,認為如果能在這裡販賣一樣便宜、好吃又可裹腹的食物,一定可以吸引許多顧客上門。 • 當年位於縱貫線民雄段旁的民雄魚市場,是高雄港遠洋漁貨的轉運站,經營的是北自西螺、南到新營的魚貨批發生意,每天半夜凌晨起一直到天亮,進出的魚販不計其數,市場內人聲鼎沸非常熱鬧。張金治左思右想,認為肉包便宜、好吃、不佔地方又可填飽肚子,忙碌的魚販還可以一邊吃包子,一邊討價還價做生意,是市場裡的最佳商品。

  9. 葫蘆莊教育農園  探訪民雄小鎮山林中,葫蘆藝術家親手打造的教育農園,一探葫蘆天地的奧妙,遠走都市叢林,沈醉於山林葫蘆創意生活,怡然而自得。參觀陰刻、陽刻、烙燒…等各式風格的葫蘆藝術成品,配合現場解說,你將完全體驗葫蘆藝術的奧妙。  園區內的餐飲也很有特色,有各是各樣的葫蘆菜..等葫蘆風味餐。而依節令的不同,隨個人的喜好園裡也有玩具南瓜、鳳梨(4-10月)、桑椹(3-4月)、荔枝(5月)、楊桃等水果的採收,或挖麻竹筍、製作桑椹汁..等有趣的活動。

  10. 演藝廳  位於本鄉之縣演藝廳是一座結合藝術、文化展演及觀光休閒、娛樂等多功能之閩南式建築,強調鄉土化、地方化及生活化。空間規劃有表演廳、框式劇場、排練場、戶外劇場、半戶外劇場(涼亭式劇場及水榭舞台)、交誼廳與文化公園,不但建築外觀巍峨壯麗、景緻怡人,而且集文化、藝術與休閒觀光於一身,充分發揮寓教於樂,為一全方位之文化公園。

  11. 鳳梨 番石榴 聖女小蕃茄 金桔 銀輝美濃瓜 黑美人 地方特產

  12. 菁埔村  面 積:4.08平方公里  菁埔昔日有一大埤,由於長年沈積形成一片沃野,終年草木青翠,居民以其得天獨厚的蒼翠地貌命名「菁埔」。  菁埔村由舊日的聚落:內菁埔、外菁埔、大厝底、東巷、巷仔內、頂厝、大灶腳合併而成。菁埔村民的信仰以升虛宮、西安府、頂厝、下厝三界公廟為主。菁埔人一向給鄉民有本性單純、遇事團結的印象。  菁埔人有句俗諺說「卜做菁埔牛,毋做大潭新婦」。菁埔大埤滋養一大片肥美的青草,菁埔水牛有草吃,有旱田的農事緊跟勢來,幾乎終年不得清閒。  稻米是本村的主要農產,由於土質、水質良好,生產的稻米精瑩純淨、入口香Q,是久享口碑的良質米。  菁埔的美濃瓜遠近馳名,雖然沒有加入產銷組織,但因質優,受到各地青果盤商的青睞。採收期新港路菁埔路段,一時成為美濃瓜的市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