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582 Views
Summer Session 综合实验训练. 报告人:吴京昴 组员:吴京昴 曾蕴也 杜晨 陈竹 2013 年 7 月 16 日.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 制备 Co 的测定 氯离子测定 废液回收. 制备. 制备原理: 由于与 NH 3 的配合使得 Co 3+ /Co 2+ 的电极电势大大降低,可以再空气或者其他氧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成更稳定的 Co ( Ⅲ )配合物。 制备过程中的问题:有一定的砖红色产物根据资料分析为 三氯化一水五氨合钴 (Ⅲ)[Co(NH 3 ) 5 H 2 O]Cl 3 ( 砖红色晶体 ). Co 的测定. EDTA 法:
E N D
Summer Session综合实验训练 报告人:吴京昴 组员:吴京昴 曾蕴也 杜晨 陈竹 2013年7月16日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 • 制备 • Co的测定 • 氯离子测定 • 废液回收
制备 • 制备原理:由于与NH3的配合使得Co3+ /Co2+的电极电势大大降低,可以再空气或者其他氧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成更稳定的Co(Ⅲ)配合物。 • 制备过程中的问题:有一定的砖红色产物根据资料分析为三氯化一水五氨合钴(Ⅲ)[Co(NH3)5H2O]Cl3 (砖红色晶体)
Co的测定 • EDTA法: 基本原理:用六亚甲基四胺调节pH=5~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氯化锌标准液滴定,溶液由橙变紫即为终点。
Co的测定 • 碘量法
氯离子测定 • 摩尔法定氯: 滴定前必须保证溶液的pH为8左右,这一点可以用酚酞显微红色来指示,因为太酸铬酸根转化为重铬酸根,pH过高Ag+不稳定
废液回收 • 回收废液为Co的氢氧化物即可,无需再变为氯化物
废旧易拉罐制明矾 • 酸法 • 碱法 • 铝离子含量测定 • EDTA法 • 分光光度法 • 硫酸根含量测定:比浊法 • 问题分析 • 明矾净水实验
原料的选取 • 易拉罐分为多种,一种材质为硬铝,含Al约96%、Si、少量Mn。另一种是马口铁,是镀锌铁皮。本实验应采用第一种易拉罐。 本组实验时,误将铁皮认为铝皮,耗费了实验时间与精力。下面给出三种辨认方法: 1、重量判别(铝的密度较低) 2、溶于酸中若溶液显浅绿色,则为铁皮 3、在碱液中基本不溶,则很可能是铁皮
酸法与碱法的对比 • 酸法,单次结晶 酸法缺点:所有金属都溶解,纯度不够高 产率:99% • 碱法,单次结晶效果差,因此采用了重结晶,制备结果明显改善
共同问题:没有控制PH,开始加热阶段为了溶解Al(OH)3加入了过多硫酸(事实上大部分沉淀在加热过程就可以溶解)之后为了调节PH至3-4又加入大量的KOH,导致产品中K2SO4含量过高。共同问题:没有控制PH,开始加热阶段为了溶解Al(OH)3加入了过多硫酸(事实上大部分沉淀在加热过程就可以溶解)之后为了调节PH至3-4又加入大量的KOH,导致产品中K2SO4含量过高。 若PH达到7-8:形成Al(OH)3沉淀;无法制备明矾。
分光光度法 • 采用双波长法测定铝 • 理由:显色剂和配合物均有最大吸收波长,为了抵消显色剂颜色对配合物测定的影响故采用双波长法 • 基本方法:通过对标液和显色剂的最大吸收波长测定,得到两个最大吸收波长测的其最大吸收波长λ1和λ2。 在λ1和λ2的波长下,分别测定标准Al配合液的吸光度A1i,A2i,并求出△A,做出△A-c标准曲线。在λ1和λ2的波长下,分别测定样品配合液的吸光度A1,A2,并求出△A'。并且带入标准曲线,求出浓度。
标液最大吸收波长 最大波长:635nm 运用工具:Origin 模型:洛伦兹分布
显色剂最大吸收波长 最大波长:450nm 运用工具:画图软件 原则: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问题分析 • pH对铬天青S与Al的配合物显色的影响 以pH2-12梯次配制溶液
原因:铬天青S为一有机四元弱酸随酸度改变而产生不同的离子,离子共轭程度不一,故颜色不一,具体各离子颜色见下原因:铬天青S为一有机四元弱酸随酸度改变而产生不同的离子,离子共轭程度不一,故颜色不一,具体各离子颜色见下
比浊法测SO42- • 最大波长:420nm(测定方法:以标准液在320-500范围内测定,可见429为最大波长 • 问题:BaSO4在测定过程中逐渐沉降,因此测定的并非均匀的悬浊液。——解决方法:增加稳定剂含量;不断摇晃保证溶液均匀;迅速测定。 • 实际实验中为1mL丙三醇和2mL乙醇加于50mL容量瓶
明矾净水实验 • 明矾的净水原理:在HCO3-等离子的促进下,Al3+ + 3H2O = Al(OH)3+ 3H+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起絮凝作用,使水澄清。所以,明矾是一种较好的净水剂 • 实验采用蓝墨水三滴滴入250ml水中,放入适量明矾,放置一周仍无明显现象 • 失败原因分析:由于存在一些有机酸以及硫酸作稳定剂,还有一些酸性染料,墨水是酸性的,投入明矾之后Al3+水解微弱,难以形成Al(OH)3,起不到(或起很微弱的)絮凝作用,导致净水效果差。
顺、反式—二甘氨酸合铜(II)水合物的制备及成份分析顺、反式—二甘氨酸合铜(II)水合物的制备及成份分析 • 实验原理 • 顺式—二甘氨酸合铜(II)水合物的制备 • 由顺式产物制反式产物 • 顺反甘氨酸合铜的表征 • 顺式甘氨酸合铜水合物Cu成份分析
65~70℃ 甘氨酸合铜 反式结构 蓝紫色鳞片状 顺式结构 天蓝色针状 实验原理 反应所需活化能低; 极性大,溶于高极性溶剂中. 反应所需活化能高; 极性小,溶于低极性溶剂中.
顺式—二甘氨酸合铜(II)水合物的制备 要点:烘干顺式产物时应该严格控制温度在50-60度
反式—二甘氨酸合铜(II)水合物的制备 • 产率过低,制备产物仅仅只够层析分析用考虑到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过短,热力学能垒无法翻越,改进方法后效果不明显,考虑应该为煤气灯灯焰不稳定导致对温度很难控制所致
顺反甘氨酸合铜的表征 • 柱层析法 • 层析液和洗脱液的选择:由资料Rf值确定乙醇和水为67:33体积比进行层析洗脱,对于层析效果不够理想,因为两份试样中纯度都很高,所以在柱子上几乎很难看出 • 纸层析法 • 采用滤纸层析效果明显而且可见顺式产物中的少量反式产物
碘量法测铜含量实验原理 cis-Cu(gly)2·xH2O 中铜含量的测定 在酸性介质中,Cu(gly)2中gly发生质子化,破坏配合物 间接碘量法 Cu2+先与过量的I-反应; 析出的I2用Na2S2O3滴定,以淀粉为指示剂。
问题分析 pH对碘量法测铜的影响 酸度控制为pH=3.5~4.0酸度过低,Cu2+易水解,使反应不完全,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率慢,终点拖长;酸度过高,则I-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I2(Cu2+催化此反应),使结果偏高。 KI量对实验的影响 KI过量,使反应趋于完全,减少I2的挥发CuI+I-=[CuI2]-但也会导致沉淀消失 ·由于I-会被O2氧化,所以滴定到终点后,溶液又会反反复复地变蓝
数据平行度不好原因及改进措施 光照条件下,溶液有一定的酸性且Cu2+催化下,I2易被空气氧化,所以滴定的速度适当快一些,且碘量瓶要液封。pH对终点也有影响,过大,Cu2+易水解,使反应不完全,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率慢,终点拖长,故应控制在3.5~4.0
溶液出现橙黄色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CuI本来是白色沉淀,因为吸附I2而出现了棕黄色,并且还会导致分析结果偏低,终点变色不敏锐。解决方案:为了减少CuI对I2的吸附,可在大部分I2被Na2S2O3溶液滴定后,即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少量NH4SCN,使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 。它基本上不吸附I2,使终点变色敏锐,减小误差。
终点的判断问题和改进 由于体系中有CuI白色沉淀,从理论上讲,终点应是蓝色褪去呈白色浑浊液,但浑浊液常呈现灰色,再加上因为氧气氧化I2(没有遮光且溶液有一定的酸度)导致终点反反复复出现蓝色,导致终点难以判断。改进:终点到达的标志是蓝色褪去,而不是白色浑浊出现。
参考文献:《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研究进展 》庄会荣;《理化检验》2007第七期 《金属离子与铬天青S显色反应最佳pH的计算》张文治;《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纸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实验的改进》杨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光度比浊法测定硫酸根的含量》谢卫;《分析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