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詩化散文

詩化散文. 組長 :20 陳彥熹 組員 :25 方詠勤 28 陳良郡 30 徐韻如 32 李雅文 37 李秀軒. 目錄. 前言 ……………………………… 方詠勤 剪掉散文的辮子 ………………… 徐韻如 余光中詩化散文的實踐 — 以 〈 聽聽那冷雨 〉 為例 ……… 陳良郡 臺灣詩化散文先行實踐 — 以賴和 〈 前進 〉 為例 ………… 陳彥熹 臺灣現代散文的詩化現象 — 以阿盛 〈 火車與稻田 〉 為例 … 李雅文 結論 ……………………………… 李秀軒. 前言. 報告人 : 方詠勤. 引言.

cor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詩化散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詩化散文 組長:20陳彥熹 組員:25方詠勤28陳良郡 30徐韻如32李雅文 37李秀軒

  2. 目錄 • 前言………………………………方詠勤 • 剪掉散文的辮子…………………徐韻如 • 余光中詩化散文的實踐 —以〈聽聽那冷雨〉為例……… 陳良郡 • 臺灣詩化散文先行實踐 —以賴和〈前進〉為例…………陳彥熹 • 臺灣現代散文的詩化現象 • —以阿盛〈火車與稻田〉為例…李雅文 • 結論………………………………李秀軒

  3. 前言 報告人:方詠勤

  4. 引言 • 我們想藉由此報告來探討現代散文的「詩化」現象,與其對當代散文的影響。 • 余光中〈剪掉散文的辮子〉中對現代散文的看法。 • 定義詩化散文的特色。 • 以〈記憶像鐵軌一樣長〉分析余光中散文的詩化特質。 • 檢視臺灣現代散文的詩化傾向。

  5. 散文與詩 • 散文是實用的→所包含的範圍很廣,小至日記,大及國家奏文,它是用來傳達作者的想法。 • 詩是美感的→以抒情為基礎,以精煉的文字與技巧描摹多種意象。

  6. 詩化散文 • 西方並無「散文」這類的文體,散文是中國獨有的文體。 • 散文詩化,跳脫出以往散文單純的說理與敘事性,添加了散文藝術上的價值,更具有文學的價值。 • 詩化散文少了散文的平淡與鬆散,多了詩的節奏,聲音的韻律,感官的效果,文字的精煉,層層的意象。

  7. 剪掉散文的辮子 余光中 報告人: 徐韻如

  8. 左手寫散文,取悅大眾; 右手寫詩,取悅自己。 ---英國當代名詩人格雷夫斯 • 作者認為:寫不好散文的詩人,一定不是一位出色的詩人。

  9. 散文VS詩 • 散文與詩不能對比 • 散文的反義字有時是韻文,而不是詩 • 韻文是形式,而詩是本質 • 有些散文,本質上原是詩,例如〈祭石曼卿文〉 • 有些詩,本質上卻是散文,例如頗普的Essay on Criticism 維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歐陽修,謹遣尚書都省令史李 易 至於太清,以清酌 庶羞之奠,致祭於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弔之以文曰: 嗚呼曼卿!生而為英,死而為靈。其同乎萬物生死,而復歸於無物者,暫聚之形; 不與萬物共盡,而卓然其不朽者,後世之名。此自古聖賢,莫不皆然。而著在簡冊者, 昭如日星。 嗚呼曼卿!吾不見子久矣,猶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軒昂磊落,突兀崢嶸,而埋藏於 地下者,意其不化為朽壤,而為金玉之精。不然,生長松之千尺,產靈芝而九莖。奈何 荒煙野蔓,荊棘縱橫,風淒露下,走磷飛螢;但見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與夫驚禽駭 獸,悲鳴躑躅而咿嚶!今固如此,更千秋而萬歲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與鼯鼪?此自古聖賢亦皆然兮,獨不見夫累累乎曠野與荒城! 嗚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疇昔,悲涼淒愴,不覺臨風而隕涕者, 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饗!

  10. 詩VS散文VS散文詩

  11. 創造性散文 • 超越實用而進入美感,可供獨立欣賞 • 自五四以來,中國的新文學中,最貧乏的是詩,最豐富的是散文。 • 中國的散文分成四型 • 學者的散文 • 花花公子的散文 • 浣衣婦散文 • 現代散文

  12. 學者的散文 • 包括抒情小品、幽默小品、遊記、傳記、敘文、書評、論文等等 • 特色: • 融合情趣、智慧和學問 • 反映一個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心靈 許多優秀的「方塊文章」的作者, 都是這一型的散文家。

  13. 學者的散文

  14. 二.花花公子的散文 • 下流行的散文多屬此類,到哪都看的到,翻開任何刊物,我們立刻可以拾到這種華而不實的紙花。 • 傷感,加上說教,是這些花花公子的致命傷。他們最樂意討論「真善美」的問題。 • 用起形容詞來,簡直揮金如土。事實上,他們的金都是贗品,其值如土。 毛病:太濃太花

  15. 三.浣衣婦散文 • 這一類作者像有「潔癖」的老太婆。 • 她們把自己的衣服洗了又洗,結果污穢當然向肥皂投降,可是衣服上的花紋,刺繡,連帶著別針等等,也一股腦兒統統洗掉了。 • 對於她們,散文只是傳達的工具,不是藝術的創造,只許踏踏實實刻刻板板地走路,不許跳躍、舞蹈、飛翔。 • 她們的散文洗得乾乾淨淨的,毫無毛病,也毫無引人入勝的地方。 用很純粹的白話文來寫作 赤貧主義

  16. 四.現代散文 • 講究彈性、密度和質料 「她的瞳中溢出一顆哀怨」 VS 「她的秋波暗彈一滴珠淚」

  17. 余光中認為: • 現代散文必須剪掉辮子,講究彈性、密度和質料,才能追隨現代詩和現代小說之後,成為成熟的文學形式。

  18. 聽聽那冷雨 報告人:陳良郡

  19. 寫作手法 • 時空的交錯 1.時間上:古代、現代 2.空間上:忽而異域忽而故國,忽而台灣,忽而廈門街 • 句式的變化 • 疊字的大量運用 忐忐忑忑忐忑忑

  20. 彈性 「或是在江南的澤國水鄉,一大筐綠油油的桑葉被嚙於千百頭蠶,細細瑣瑣屑屑,口器與口器咀咀嚼嚼。……」 以生動又具體的意象來描寫細雨綿密的聲情。

  21. 密度 「樹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楓樹,柳樹和擎天的巨椰,雨來的時候不再有叢葉嘈嘈切切,閃動溼溼的綠光迎接。鳥聲減了啾啾,蛙聲沉了閣閣,秋天的蟲吟也減了唧唧。 ……」 「沉」字同時包含三種解釋,增加閱讀的樂趣。

  22. 質料 「到七月,聽颱風颱雨在古屋頂上一夜盲奏,千噚海底的熱浪沸沸被狂風挾來,掀翻整個太平洋只為向他的矮屋簷重重壓下,整個海在他的蝸殼上嘩嘩瀉過。……」 將文意拉長使原本單純的大雨, 多了一層壯闊的聯想。

  23. 本文用到相當多的修辭技巧: 1.生動的比喻。 5.秩序的層遞。 2.勻稱的對偶。 6.和諧的類疊。 3.鮮明的轉化。 7.鮮活的倒裝。 4.整齊的排比。

  24. 生動的比喻 • 據說住在竹樓上面,急雨聲如瀑布,密雪聲比碎玉,而無論鼓琴,詠詩,下棋,投壺,共鳴的效果都特別好。 • 美國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乾旱,天,藍似安格羅.薩克遜人的眼睛,地,紅如印地安人的肌膚,雲,卻是罕見的白鳥。

  25. 勻稱的對偶 • 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溼溼,即連在夢裡,也似乎把傘撐著。 • 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 • 雨天的屋瓦,浮漾溼溼的流光,灰而溫柔,迎光則微明,背光則幽黯,對於視覺,是一種低沉的安慰。

  26. 鮮明的轉化 • 雨來了,雨來的時候瓦這麼說,一片瓦說千億片瓦說,說輕輕地奏吧沉沉地彈……..。 • 兩度夜宿溪頭,樹香沁鼻,霄寒襲肘,枕著潤碧濕翠蒼蒼交疊的山影和萬籟都歇的岑寂,仙人一樣睡去。 • 那些奇岩怪石,相疊互倚,砌一場驚心動魄的雕塑展覽,給太陽和千里的風看。

  27. 整齊的排比 • 那裡面是中國嗎?那裡面當然還是中國永遠是中國。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在,牧童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 • ……,雨裡風裡,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 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

  28. 秩序的層遞 • 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兩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三打白頭聽雨在僧廬下,這便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裏,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29. 和諧的類疊 • 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瀝淅瀝淅瀝,一切雲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 聽聽,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 雨氣空濛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點薄荷的香味。

  30. 鮮活的倒裝 • 握著雨傘,他聽那冷雨打在傘上,索性更冷一些就好了,他想。 • 雨,該是一滴濕漓漓的靈魂,窗外在喊誰。 • 也許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許古中國層層疊疊的記憶皆蠢蠢而蠕,也許是植物的潛意識和夢吧,那腥氣。

  31. 臺灣詩化散文先行實踐 —以賴和〈前進〉為例 報告者:陳彥熹

  32. Ex:他不自禁地踴躍地走向前去,忘記他的伴侶….失了以前的伴侶,蔥惶回顧,看見映在地上自己的影,以為是他的同伴跟在後頭,他就發出歡喜的呼喊…這幾聲呼喊,揭破死一般的重幕…黑暗的氣氛,被風的歌唱所鼓勵,又復濃濃密密屯及起來,眩眼一縷的光明,漸被遮蔽…→台灣文化協會的分裂,最終被日本政府禁止Ex:他不自禁地踴躍地走向前去,忘記他的伴侶….失了以前的伴侶,蔥惶回顧,看見映在地上自己的影,以為是他的同伴跟在後頭,他就發出歡喜的呼喊…這幾聲呼喊,揭破死一般的重幕…黑暗的氣氛,被風的歌唱所鼓勵,又復濃濃密密屯及起來,眩眼一縷的光明,漸被遮蔽…→台灣文化協會的分裂,最終被日本政府禁止 Ex:黑暗=日本高壓統治 被遺棄的孩童=台灣 Ex:他倆…礙步的石頭,刺腳的荊棘,陷人的泥澤,溺人的水窪,所有一切前進的阻礙和危險,在這黑暗的統治之下,一切被黑暗所同化… →象徵台灣人在日本的統治下生活充滿困處 文字精煉: 捨去贅字,使用成語或用點來提升文句的精煉程度 高度意象: 運用譬喻、擬人、象徵等手法加強意象密度,在配合刻意的斷句和倒裝以加深讀者與作者的心靈交流

  33. 注重節奏韻律: • 藉由音韻的輕重緩急加上自然的口語節奏來顯現情感思想的變化 • Ex:無目的地前進!自然忘記他們形成的遠近,只是前進,互相信賴,互相提攜,為著前進而前進。

  34. 其他詩化的現象: Ex:在這樣黑暗之下,所有一切,盡懾服在死一般的寂滅裡,只有風先生的慇懃,雨太太的好意,特別為他倆奏著進行曲… Ex:這時候風雨也停止進行曲的合奏,黑暗的氣氛愈加濃厚起來,把他倆埋在可怕的黑暗底下。

  35. 臺灣現代散文的詩化現象 —以阿盛〈火車與稻田〉為例 報告人:李雅文

  36. 寫作手法分析 一、本文為何要以「火車來了」、「火車到了」、「火車不見了」、「火車進站了」重複三個輪迴來寫?如此結構有何效果? 以詩句的精鍊來擺脫散文的鬆散冗瑣,從而產生力與美來饗宴讀者。 火車來去,通篇貫串,寓有「時代腳步不停歇」之意。

  37. 二、火車進站了 震耳的摩鐵聲混合長長一聲「汽--」在本文中反覆地出現 講求如詩作一般的音響感以造成音律感受,模擬火車的聲音來製造文字的節奏。

  38. 三、使用各種詩作中常用的修辭技巧 本文中使用了相當多的象徵手法 EX:(1)火車象徵新時代的潮流 (2)火車來了象徵都市文明的入侵 (3)火車不見了象徵年輕人離開農村奔向都會 (4)地瓜是台灣最容易生長的台灣作物,象徵 最小的歸農心願

  39. 四、句法講求如詩作一般的割裂、倒裝、移換、轉折四、句法講求如詩作一般的割裂、倒裝、移換、轉折 EX:二兄要到遠方去,他執意。 →二兄他執意要到遠方去(倒裝)

  40. 五、注意到人為文學理應符合大自然的律動性,講求如詩作一般的音響感以造成韻律感受。五、注意到人為文學理應符合大自然的律動性,講求如詩作一般的音響感以造成韻律感受。 火車聲與拔草聲為貫穿全文的聽覺意象,火車聲意味現代文明入侵鄉村,而拔草聲則意味著農村的生活經驗,全文以此兩者交織,頗具音樂性和節奏感。

  41. 六、鮮明的色彩 例:父親還在喘息,我越過田埂,跑步迎向拎著鐵皮水壺的母親,她跌坐在父親腳旁,遞過一碗麥茶,隨手輕攏離土油然青翠的雜草,似乎故意放平了語調…

  42. 例:田裡是有些雜草,遠遠地我用肉眼都看的出來,同樣的綠,不同的感覺,站在一行秧苗前頭放眼望去,田裡打滾過幾十年的人都能一眼瞄出什麼地方有多少搶吃肥水的雜草。例:田裡是有些雜草,遠遠地我用肉眼都看的出來,同樣的綠,不同的感覺,站在一行秧苗前頭放眼望去,田裡打滾過幾十年的人都能一眼瞄出什麼地方有多少搶吃肥水的雜草。

  43. 小結論 余光中其散文常常要讀者視覺、聽覺、觸覺、味覺與嗅覺同時『享受』,具有相當的「感覺性」。火車與稻田中用到了相當多的象徵手法,火車,一站一站,停了又走,走了又停,就像人生的不可逆性。前面所提到的例子都再再應證了余光中其散文對後生晚輩的影響是很大的。

  44. 結論 報告者:李秀軒

  45. 詩+現代散文=詩化散文 • 濃美的詞藻、新力的句法、深密的意象聯想、鏗鏘起落的音節等 • 作用: 1.滿足讀者對美感的要求 2.更能展現作者的才思 3.主題所傳達的思想情感能有深刻的拓展和 廣大的詮釋

  46. 詩化散文在所有散文類型中應是最能表現多層次、多意象、多色彩的一種表現方法,也最適合創作抒情性的散文。詩化散文在所有散文類型中應是最能表現多層次、多意象、多色彩的一種表現方法,也最適合創作抒情性的散文。 而且,詩化散文的文句經過修飾的,相對於一般散文比較優美和具有詩意。 現代散文的發展,在余光中等人的創作基礎上,積極從事這些以詩為文的作品,為台灣現代散文開創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47. 參考資料 •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0/27/c6815.htm • http://gs.prhs.ptc.edu.tw/New_Folder/learning-date-main-1-2-6-8.htm • http://203.71.24.7/upload/L3%A4%F5%A8%AE%BBP%BD_%A5%D0.pdf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y/24/today-article1.htm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62101851 • http://web2.tcssh.tc.edu.tw/school/guowenke/work/student/20317.htm • 現代散文新風貌 楊昌年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