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一孔之见 关于中文图书采集、发掘书商供书能力 与 推动出版行为改善 (提纲 )

一孔之见 关于中文图书采集、发掘书商供书能力 与 推动出版行为改善 (提纲 ). 南京大学图书馆 陈远焕 2007 年 5 月 31 日 大连. 尊敬的各位专家、朋友: 中午好!. 赘 语. 社会的发展 , 读者需求的增长 , 信息环境的变化 , 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 要求 必然越来越高 ,成功的采访馆员必须具备 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眼光、迅捷的反应、有效的作为、不懈的坚持, 才担得起重任 。 馆藏发展面临诸多条件制约,使建设者疲于应付,常常置身于 “ 有想法没办法,有办法难办成 ” 的困境。

cor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一孔之见 关于中文图书采集、发掘书商供书能力 与 推动出版行为改善 (提纲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孔之见关于中文图书采集、发掘书商供书能力与推动出版行为改善 (提纲) 南京大学图书馆 陈远焕 2007年5月31日 大连

  2. 尊敬的各位专家、朋友:中午好!

  3. 赘 语 • 社会的发展, 读者需求的增长, 信息环境的变化, 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成功的采访馆员必须具备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眼光、迅捷的反应、有效的作为、不懈的坚持,才担得起重任。 馆藏发展面临诸多条件制约,使建设者疲于应付,常常置身于“有想法没办法,有办法难办成”的困境。 采访馆员能做些什么?尤其面临诸多单凭图书馆之力难能改变的环节。

  4. 解剖一只 “麻雀”的缘起 • 缺藏信息频仍的艰窘 • 做过数种查缺(抽查)发现缺藏比例不低 • 促使我们进行了一次《2005年度中国图书出版与南京大学图书馆适藏、藏订比较统计》,其结果再次验证了平时来自同行的共同感受。即: 近些年来 虽然------- 各馆经费大幅增长, (尤其 江苏)书业发达,书商供书踊跃、竞争激烈, 传送书目信息手段提高、速度加快、数量膨胀, 图书馆选书人员也非常尽心尽力, 可是-------- 缺藏依旧相当多!占适藏比例也挺大。 缺藏者中更有不少必藏品种!

  5. 附图1-6 1981-2006南大年入藏中文书种、册、经费

  6. 附图1-7 1981-2006南大年入藏中文书种、册、平均书价

  7. 附图1-11 南京大学图书馆2006年中文书入藏之出版社分布

  8. 附图1-12 南京大学图书馆2006年中文书入藏之出版社分布(百分比)

  9. 图1-21

  10. 图1-30

  11. 图1-31

  12. 图1-32

  13. 附图2-1 部分重点高校中文图书年入藏品种

  14. 附图2-3 部分重点高校中文图书年入藏平均复本(册/种)

  15. 附图3-0

  16. 附图3-1 中国图书年出版种数(1997-2005)

  17. 附图3-2 中国图书出版 1997-2005 分类统计(品种)

  18. 附图3-3 中国图书出版 1997-2005 分类统计 (品种分类百分比)

  19. 附图3-4 中国图书出版 1997-2005 分类统计 (品种分类百分比) (无G类)

  20. 附图3-5 中国图书出版 1997-2005 分类统计(初版品种百分比)

  21. 图3-11

  22. 图3-2B

  23. 图3-2T

  24. 年度中国图书出版与南京大学图书馆适藏、藏订比较统计 1

  25. 2005年度中国图书出版与南京大学图书馆适藏、藏订比较统计 2-1

  26. 2005年度中国图书出版与南京大学图书馆适藏、藏订比较统计 2-2

  27. 2005年度中国大陆图书出版与南京大学图书馆适藏、藏订比较统计 3

  28. 馆藏缺失的分析角度 • 文献类型 • 文献出版地域 • 文献出版时间 • 文献印数 • 文献发行方式 • 文献信息提供 • 文献内容与质量的判断

  29. 馆藏缺失的主要原因 • 书目信息发布之不及时、不全面、不精准。 • 书商供书能力之局限。 • 营业书目提供之趋同,大量的冗余信息。 • 书商信用、努力之欠缺。 • 馆藏补充方式之单调。 • 选书馆员的力不从心。 • 招标的负面结果。

  30. 馆藏缺失责任归因 • 得不到信息未订 信息发布责任 • 订出逾期未到 文献供应责任 • 漏订 文献选择责任 • 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新出图书采集的不到率 • 海外同行的纳闷:(新出)文献既已出版,何来不到率? • 高校馆与国家馆及地域中心馆不同的采集方略及缺藏界定

  31. 馆藏缺失的补救措施 • 多角度查缺 • 随机的零散信息 • 系统的批量信息 • 多卷集 • 年度出版、主题、责任者、丛书、出版者 • 权威书目、书评书刊与媒体 • 馆藏(特藏、缺藏)比较 • 定期催缺 • 周期的设定 [书商必须积极配合] • 及时、多渠道补缺 • 征集、淘旧 、网购、共享 ……

  32. 随机查缺 作者

  33. 随机查缺 作者 1

  34. 随机查缺 作者 2

  35. 根据“南大名师带你读”活动荐书书目查缺(2004)根据“南大名师带你读”活动荐书书目查缺(2004)

  36. 随机查缺(根据书评期刊)

  37. 馆藏比较(著者)

  38. 馆藏比较(丛书)

  39. 丛刊、多卷集入藏一览

  40. 馆藏补缺的制度化 《南京大学图书馆采访部业务规则及流程》(2002)摘录: • 2.3.1 新出文献补充与回顾补充 • 新出文献的及时补充是主要补充类型,承担补充任务之大部,务必及时无误。 • 开展回顾补充(即补缺),旨在弥补必备文献的缺藏。 • 补缺类型有:按年度、学科或主题、出版者、著者、多卷册、丛书丛刊的补充等。 • 不仅要完成被动、随机的回顾补充,也要有计划地开展主动、专门的回顾补充。 • 步骤:①使用权威书目或有关书目进行查缺,对缺藏情况按学科、收藏等级作出较精确的统计;② 对缺藏文献,区分轻重缓急,选择最合适的补充方式与发行渠道进行补缺,优先考虑重点特藏与急需者; 。 • 回顾补充还需充分把握旧书市场的供书信息(在售、公家剔除书刊、私人家藏处理意愿)。

  41. 馆藏补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没有权威、完整、便捷的出版信息库用于查缺 • 距发行时间过久,缺藏难以悉数补得 • 时过境迁,原订购之图书品种、复本不得不重新调整 • 重新调整,造成相当的人力浪费 • 补缺渠道分散,加大查缺补缺力度,人力资源即显不足

  42. 馆藏补缺,不得已而为之 • 健康的“心脏”怎么也胜过“起搏器” • 又是 “帕累托”,操作成本过高 • 补缺收效,有赖采访馆员: • 主动、全面、迅速地获得最有价值的图书出版信息,扭转信息把握劣势。 • 除了增加人力投入,在新书采集举措上要尽量删冗就简,好腾出足够 • 的时间、精力进行补缺。 • 在 “访” 上做功课、下功夫,采齐各层次精品文献。

  43. ★ 问责 与 担当 • 诚然,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但是否家家都好好念经,并能把经读通,而绝非“有口无心”。 • 采访馆员 • 书商 • 出版社 • 新闻出版总署

  44. 出版、发行、馆藏发展的参与者(简)

  45. 采访馆员面临的困难与作为 • 信息把握劣势 (出版、发行、需求) • 大量的工作中不乏重复、无效劳作 • 人力配备不足 • 知识更新没有时间保障 • 有所作为不妨先 “抓大放小” • 应做什么,首先应做什么 • 能做什么,能做到何种地步 • 有所作为要有所秉持 (尤其在面对诸如招标、评估的负面效应时) • 有所作为还要引导书商、影响出版社、建言管理层

  46. 文献采访与书商 • 慎重甄选书商 • 信任、扶持、指导与监督、约束 • 严格依照市场规则运作 • 双向选择与双赢 • 因 ······制宜的采集(看样直接现选与预订、本地与异地 采集、被动接受信息与主动提供……)

  47. 各供书渠道向南京大学图书馆供书变化一览 (2003-2007)

  48. “反纲目 ” 尝试? • 眼下中文图书书商尚无法真正做到纲目供书。不妨让他们先从另一端尝试“反纲目”(似乎名为“不适藏书目送选前先行剔除”较准确)运作,即: • 书商提供书目或样书时能够为部分馆甚至多数馆主动地、尽可能多地 删(剔)去其中显然不适合该图书馆遴选的部分。 (图书馆向书商划定文献类别、类型、体裁、读者对象、馆藏范围、使用目的、出版者…等尺度) • 决非图书馆的苛求,这样做其实在为尽早日实现纲目选书“热身”。一旦书商服务质量改进,就会立即从图书馆采选效率的提高中受益。 • 一些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图书供应商已这样实行。 • 南京大学图书馆对信用佳的书商放给采访客户端,双方都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操作,加快了供书速度

  49. 看样现选作业流程的改变

  50. 书商对各出版社社图书代理能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