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725 Views
藕合型生物毒素 BtA 的合成及杀虫机理研究. 报告人:潘志针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二 O 一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研究意义. 基因突变. 新型 Bt 毒素筛选. 蛋白质工程. 研究内容. B t A 生物藕合体系的构建 - B t 毒素蛋白的纯化 - 阿维菌素的结构修饰 - 藕合试剂的选择与藕合条件的优化. B t A 杀虫作用机理的研究 - Octet RED System 技术的介绍 - BtA 与 BBMV 相互作用的研究 - B t 和 BtA 杀虫毒力的比较. BtA 藕合体系.
E N D
藕合型生物毒素BtA的合成及杀虫机理研究 报告人:潘志针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二O一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研究意义 基因突变 新型Bt毒素筛选 蛋白质工程
研究内容 • BtA生物藕合体系的构建 • - Bt毒素蛋白的纯化 • - 阿维菌素的结构修饰 • - 藕合试剂的选择与藕合条件的优化 • BtA杀虫作用机理的研究 • - Octet RED System技术的介绍 • - BtA与BBMV相互作用的研究 • - Bt和BtA杀虫毒力的比较
BtA藕合体系 BtA藕合体系的构建 Bt毒素蛋白的纯化 阿维菌素结构修饰 新型藕联剂 NHS+EDC BtA藕合效率的检测
Bt毒素蛋白的纯化 • Bt晶体的提取 发酵培养:挑取活化的HD-1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30 ℃ 200r/min摇瓶发酵培养3天。 碱裂解:待芽孢产生时,将发酵液于4℃、10,000 g离心10 min,取沉淀。沉淀重悬于50 mmol/L Na2CO3(pH 10,含50 mmol/L的EDTA,3%巯基乙醇)缓冲液中,4 ℃静置2 h 等电点沉淀法提取Bt晶体:取菌悬液于 10,000 g 离心30 min,取上清用4 mol/L NaAc–Hac(pH值4.0)调节pH值至5. 0左右。4℃静置过夜, 10000r/min 离心30 min,灭菌去离子水洗涤3次,沉淀冷冻干燥后-20℃保存。 • Bt菌株:HD-1 • 方法:等电点沉淀法 苏云金芽孢杆菌晶体
Bt毒素蛋白的纯化 1-Bt原毒素 2-BtA毒素 3-胰蛋白酶降解的Bt毒素 4-胰蛋白酶降解的BtA毒素 冷冻干燥后的Bt晶体
阿维菌素羧基化改造 4’’ C-7 双糖结构 “勺柄” 大环内酯结构 5
阿维菌素的改造路线 C5-OH的保护 氮气保护下的反应装置图 4’’-O-琥珀酰-AVM的合成 对甲磺酸苯磺酸 乙酸乙酯和水萃取 C5-OH的脱保护处理 硅胶柱层析 TLC
三功能 交联剂 零长度交联剂 异型双功能 交联剂 同型双功能 交联剂 生物藕合试剂 两端带有不同的功能基 胺反应性的交联剂 两端带有相同的 功能基 胺和巯基反应性的交联剂
生物藕合试剂的选择 EDC/NHS藕合 《生物藕合技术的原理与应用》P94
BtA藕合效率的检测 • 荧光滴定法测定BtA藕合效率 蛋白质由于含有酪氨酸色氨酸等基团,会使蛋白质发出荧光。随着阿维菌素与Bt晶体的藕合会使Bt晶体的构象或引起内源荧光发射的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荧光光谱的最大发射峰等的变化由此我们可以建立Bt晶体与阿维菌素结合的荧光滴定模型。
荧光滴定模型 Kd’为小分子与蛋白质结合的本征结合常数,P表示游离的Bt蛋白的浓度,R表示游离的4"-O-琥珀酰阿维菌素的浓度,PR表示藕合的BtA的浓度。n表示BtA中结合的4"-O-琥珀酰阿维菌素的分子数。设a为Bt蛋白上与4"-O-琥珀酰阿维菌素结合的位点的百分数,Po表示总的Bt蛋白的浓度,Ro表示总的4"-O-琥珀酰阿维菌素的浓度,那么R=Ro-PR=Ro-nPo(1-a),则得到:
荧光滴定模型 此外,由滴定曲线我们又可以得到: F表示在适当的Ro时的荧光强度。Fmax表示滴定饱和时的荧光强度。Fo则表示滴定前的荧光强度,进而测定本征结合常数和藕合位点数。
荧光滴定体系 配制 5 μM的Bt蛋白母液,3 mM和7.5 mM的阿维菌素及4"-O-琥珀酰阿维菌素的母液。 固定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光路,加入1ml的Bt蛋白母液,按Bt蛋白摩尔浓度倍数0.6、1.2、1.8、2.4、3、4.5、 6、7.5、9、10.5的倍数,逐次加入阿维菌素及4"-O-琥珀酰阿维菌素,每次1μl 。 25℃,激发波长为280 nm,激发狭缝和发射狭缝宽均为5 nm,扫描范围285~430 nm,扫描速度600 nm/min,每个1 nm收集一次数据,荧光发射光谱均扫描3次取平均值。
荧光滴定结果 阿维菌素滴定Bt蛋白 M DMF(溶剂对照) 阿维菌素 改造并活化后的阿维菌素 4“-O-琥珀酰AVM滴定Bt蛋白
荧光定量滴定法测定BtA藕合效率 n=5 Kd=6.44 μmol/L 1-Bt原毒素 2-BtA毒素 3-胰蛋白酶降解的Bt毒素 4-胰蛋白酶降解的BtA毒素
荧光滴定法测定BSA-A藕合效率 4-O-琥珀酰AVM滴定BSA蛋白的荧光图谱 NHS/EDC活化后4-O-琥珀酰AVM滴定BSA蛋白 1-BSA 2-BSA 3-BSA-A 4-BSA-A n=5.3 Kd=25.7 μmol/L
研究内容 一、BtA生物藕合体系的构建 二、BtA杀虫的机理的研究 Gill et al.(2002)研究发现Bt毒素蛋白的杀虫毒力主要与靶标害虫BBMV上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因此BtA杀虫机理的研究将围绕着BtA与BBMV上受体的相互作用情况展开。
Bt毒素杀虫机制 Bravo A et al. 2000
当一束可见光从光谱仪射出后,在传感器末端的光学膜层的两个界面会形成两束反射光谱,并形成一束干涉光谱。当一束可见光从光谱仪射出后,在传感器末端的光学膜层的两个界面会形成两束反射光谱,并形成一束干涉光谱。 任何由于分子结合而形成的膜层厚度变化,能够通过干涉光谱的位移值而体现。 Octet RED System原理: 生物膜干涉技术
100% Relative Intensity 0 Wavelength (nm) 干涉光谱位移-时间曲线图可以提供动力学参数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reflecting surfaces = ℓ nm shift Intensity λ=ƒ(λ, ℓ) Function of density and optical thickness Time
NH2 H2N Biotin H2N NH2 NH2 靶标蛋白的固化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SA 传感器): Streptavidin biosensor NH2 Minimal biotinylation (in solution) Biotin–linker-NHS Immobilization Streptavidin biosensor Biotin 生物素的标记以及标记的蛋白的固化不受环境影响,蛋白由于标记而失活的概 率很低。 在中性的pH与温和的环境中反应,生物素与蛋白的摩尔比最好比较低(理想的是1:1) 生物素标记后需要用脱盐柱除去剩余的生物素试剂,生物素链霉亲和素非常稳定,可重复 性好,而且易于保存。
Amine Reactive biosensor Amine Reactive biosensor Amine Reactive biosensor Immobilization Activation EDC/NHS NHS NHS NHS COOH COOH COOH NH2 COOH H2N NH2 NH2 传感器的固化 直接偶联(最普遍的是胺基偶联,AR传感器) 蛋白质的固化在酸性的pH 中进行(commonly pH 5); 一般需要对pH进行优化。 容易导致蛋白失活 很多偶联试剂需要新鲜配制,而且需要加入封闭步骤(乙醇胺) 与本项目生物藕合的原理一致
Octet平台动力学检测自动化流程 Baseline Baseline Loading Octet Biosensors Binding (nm) Buffer Ligand-Biotin Protein of Interest Association Dissociation Time • 一次检测8个通道 • 所有数据是实时的 • 反应的时间,位置,转速,温度,步骤可以自行设定 • Baseline, Association和Dissociation三步对于计算动力学参数KD值是必须得。
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ka Ab + Ag Complex kd kd ka KD = 1:1 binding模型: ka = 结合常数,Kon kd= 解离常数,Koff Non-linear curve fit of data Y=Y0+Req(1-e-kobs*t) Y=Y0+Ae-kd*t Kobs=Ka*[S]+Kd
动力学参数的特性 表观结合常数,kobs Kobs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斜率为Ka,截距为Kd.(kobs = ka[S] + kd). 结合常数, ka 复合物(AB)的形成速率,在1M的A或B下,每秒产生的复合物数量 单位为M-1s-1, 一般从103 到107 M-1s-1 解离常数, kd 反应了复合物的稳定性, 每秒中解离的复合物的百分比 kd= 0.01 s-1= 每秒钟有1%的复合物解离 Kd越大,解离越快 单位为s-1, 一般在10-2至10-5 s-1. 亲和常数, KD kd/ka的比值. 是平衡常数的倒数。当浓度为KD时,平衡信号Req为Rmax的一半 Req= Rmax*[S]/(KD+[S]),求得KD 表示了相互作用亲和能力的大小。
Bt、BtA与BBMVs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生物素标记Bt、BtA蛋白 靶标害虫中肠的提取 脱盐柱去除未标记的生物素 BBMVs蛋白的分离纯化 Octet RED System 研究Bt、BtA与靶标害虫中肠BBMVs上受体的相互作用 标记Bt、BtA固定于探针
Bt、BtA与BBMV相互作用的研究 Bt与BBMV的解离常数(KD)和解离速率(kids) BtA的kids值仅 为Bt的44% BtA的KD值仅 为Bt的29% BtA与BBMV的解离常数(KD)和解离速率(kids)
Bt和BtA杀虫效果的比较 • 以小菜蛾为供试虫研究Bt与BtA的杀虫毒力
技术展望 BtA藕合效率的鉴定 荧光光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SDS-PAGE法 Octet RED System BtA对靶标害虫抗药性延缓的机理 蛋白质组研究BtA对受体表达作用 RT-PCR研究BtA对受体表达影响 BtA与靶标害虫中肠受体的结合 BtA在靶标害虫中肠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