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㈠ 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通过特定的时空安排及对各种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主要借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1 .教学组织形式的构成要素 构成教学组织形式的要素有:①教师和学生。②教学时间单位和教学空间单位。③其他各种教学要素。. 2 .教学组织形式实践样态的形成机制:特殊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内在机制。 3 .教学组织形式物质环境的构成条件:特殊的时空安排

conwa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二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章 教学组织形式

  2.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 ㈠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 •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通过特定的时空安排及对各种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主要借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 1.教学组织形式的构成要素 • 构成教学组织形式的要素有:①教师和学生。②教学时间单位和教学空间单位。③其他各种教学要素。

  3. 2.教学组织形式实践样态的形成机制:特殊的师生互动2.教学组织形式实践样态的形成机制:特殊的师生互动 • 师生互动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内在机制。 • 3.教学组织形式物质环境的构成条件:特殊的时空安排 • 课时是现代教学组织的基本时间条件,教室是现代教学组织的基本空间单位。 • 不同的教学时间分配和不同的教学空间的有机组合,形成不同的时空环境。 • 选择和确定了一种特定的时空环境,在某种意义上也就确定和实施了一种特定的教学组织形式。

  4. 4.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功能的实现路径: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4.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功能的实现路径: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 • 一方面,教学过程诸因素的特殊组合,直接影响教学组织形式的呈现方式;另一方面,教学组织形式也要适应教学过程诸因素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这样才能使自身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能。

  5. ㈡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 • 教学单位的规模和师生交往的程度是划分教学组织形式时通常参照的两项指标。 • 按照教学单位的规模大小,可分为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小班教学、大班教学、合班教学);按照师生交往的程度划分,可分为直接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等)和间接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个别学习、伙伴学习、合作学习、广播电视教学、计算机教学等)。

  6.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 古代社会教育教学中,个别教学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 到了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人才培养规模化,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并一直延续至今。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等一些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新教学组织形式诞生了。 • 20世纪50年代以来,课程与教学实践领域又涌现出了一批当代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和开放课堂等。

  7. ㈠个别教学 • 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 • 它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个体只与学生个体发生联系;学生年龄不一,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缺乏计划性。 •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办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当然,个别教学在适应个别差异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8. ㈡群体教学 • 群体教学又称“班组教学”,是初级的集体教学形式。 • 其基本特征是:教师向学生群体授课,但没有形成固定班级,学生彼此年龄不同,学习程度各异,学习进度、修业年限也不一样;班组的教学工作由数名教师分工负责,其中一名教师主讲,其他若干名教师辅助讲授;教师个别教学与班组群体学习并存,也就是说,教师个别地给每个学生讲授、指导,是群体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形式,但同时班组学生也可以共同进行某些学习活动,如朗诵、讨论等;学校虽然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制度,学生入学、肆业、毕业,都不固定,但有见诸文字的修业计划和具体安排的章程。

  9. ㈢班级授课 • 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首先对这一新的组织形式从理论上加以整理与论证,使之确定下来,后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在我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率先采用班级授课,1903年的癸卯学制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

  10. 班级授课的主要特征体现在班、课、时三个方面:班级授课的主要特征体现在班、课、时三个方面: • 1.成立固定的班级组织,即把年龄大致相同、知识水平相近的一群学生编成一个人数固定、成员固定的班级,以此为单位由教师同时对整个班级进行教学,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讲授; • 2.内容统筹规划,按学校、学年、学科分成许多许多部分,各个部分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达成系统均衡,每个部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 3.教学时间固定,每一课都限定在统一且固定的单位内进行,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休息时间。

  11. ㈣贝尔—兰卡斯特制 • 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 由教师先教年龄大的学生,再由其中的佼佼者,也就是所谓“导生”去教年幼或学习差的学生。因由教师贝尔和兰卡斯特创建,故称为贝尔—兰卡斯特制。

  12. ㈤道尔顿制 • 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施行的。在每周有限集体教学的基础上,由教师指定学习内容,学生依此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然后教师考查,考察合格以后,师生双方开始布置和接受新任务。 •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够较好地照顾到个别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出了过高要求;教学没有固定班级组织,学生之间缺乏相互作用,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及能力的养成;学习时间打破了课时限制,随意性强,难以保障教学活动的效率;特别是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难以确保教学活动的质量。

  13. ㈥文纳特卡制 • 1919年,美国教育家华虚朋创设、实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 按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分两部分,一部分分科组织学生个人自学,主要学习读、写、算以及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部分是采用集体教学方式,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等团体活动,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 特点:第一,按单元组织学习,各单元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具体,并配以小步子的自学教材。第二,每单元学习结束后,经测验诊断,接着学习新的单元。第三,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14. ㈦分组教学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制。其中包括能力分组、作业分组、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 • 分组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便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水平差异组织教学,因材施教,有利于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要求。其弊端在于:不同水平学生间的相互交流难以达成,能力强的学生和能力差的学生之间缺少预期的对话及效果。

  15. ㈧特朗普制 • 由美国教育家劳伊德. 特朗普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它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试图兼容班级授课、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的优点。首先进行大班集体教学,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几个平行班统一上课;然后开展小组课,研究讨论大班课上的教学材料,由15-20人组成一个小组;最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作业。在教学时间上,它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具体分配比例为:大班上课占40%,小组研究占20%,个人自学占40%。 •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也便于充分发挥优秀师资的力量,提高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16. ㈨开放课堂 • 开放课堂又称开放教学。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教师不再分科地、按照教材组织教学、传授知识,而是注重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他场所自由活动或学习。

  17. ㈩协同教学 • 协同教学20世纪 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早期在美国流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称为“分化教学人员”,是由具有互补性教学技能的两上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形成灵活的小组,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作来规划并实施一个组的教学。 • 协同教学是着眼于师资及教学需要来进行教师职能分配并开展教师之间教学协作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每个教师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18. 三、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 课堂教学,是完成学校教学任务、实现学校教学目标的主渠道,是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 ㈠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对学生的规模化培养 •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19. 缺点:一是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要。二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缺点:一是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要。二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 ㈡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 • 1.全班上课 • 这是现代学校中最普遍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全班学生一起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学活动。 • 其主要特点有三方面:一是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施教。二是在固定的时空条件下,便于教师采用讲解、谈话、示范、讨论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教师系统讲授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三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基于教师的讲授这一主要信息来源,可以进行多边多向的交往。

  20. 有目标省时高效地学习 • 最经济的教学组织形式 • 不利于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开展自我学习 • 过于强调整齐划一 • 2.班内分组教学 • 班内分组教学是指在班级内部以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教师指导下组员之间的积极互动、有效合作来达成教学目标。 • 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学或学习的各种需要、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现有发展水平等构成分组的依据;二是要把全班学生细分成包括若干成员的、人数较少、临时性的小组;三是各小组可以在教师统一指导下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也可以通过与教师进行单独联系从而完成某一学习主题下互相关联的任务。

  21. 主要特点有三点:一是班级依然保留,小组学习活动基于全班上课。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化等主要原则,依然适用;教师仍可以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小组是临时性的,活动目的的性质、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等是划分小组的主要依据,各个小组主要为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而组建。三是小组规模不固定,其一般变动幅度可在2-10名之间。 • 班内分组教学,是根据教学与学习之需,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改进的结果,它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并为师生之间尤其是生生之间的教学交往提供必要的人际支持。但这种组织形式对教师的素质和数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2. 3.班内个别教学 • 是在课堂情境中,围绕适合个别学习的教学材料,通过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之间的直接接触而展开的符合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 • 现代个别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①学生的学习材料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教师或者有关专家根据相关课程标准、具体教学活动以及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之需专门编制的;②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在于单向地“传道授业解惑”,而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③个别学习发生的教学环境是教学诸多因素优化配置的结果。④班内个别教学是以全班上课为基础的,教师既可以因人而异地给每名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也可以就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面对整个班级进行集体教学。

  23. 在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上更为灵活,更适合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上更为灵活,更适合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 • 班内个别教学也有不足之处:①教师由于教学时间及自身精力的限制,不可能在同一教学时间内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之需,教师也无法长时间、不间断地直接指导某一个学生;②在整体上不利于保持统一的教学进度③班内个别教学对教师的素质事实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4. 四、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 • ㈠课外教学 • 课外教学有两大特征:一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二是主体活动丰富多彩。 • 课外教学的具体形式丰富多样,有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年级活动、校级活动;各种形式的活动统筹安排,有机组合,使课外教学形成了主题多元、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教学体系。

  25. ㈡现场教学 • 现场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其他现场(纪念馆、博物馆、风景区等等)进行教学。 • 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获得全新的生活经历,一方面可以化抽象的书本知识为形象的现场展示,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书本知识。 • ㈢复式教学 •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节课里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用不同程度的教学材料,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

  26. 五、当代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 • ㈠班级规模由大趋小——教学单位的合理化 • 1.班级规模的大小与办学理念密切相关 • 2.班级规模的大小与学校办学物质条件尤其是教学用建筑面积息息相关 • 3.班级规模的大小与生源密切相关

  27. ㈡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㈡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 • 1.班级授课与个别教学、分组(层)教学的有机结合 • 2.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