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628 Views
台 灣產業競爭力之分析. 班 級:四金三 1 指導老師 :葉玟琪 學 生:陳易蓮 陳藝菁 林佳樺 李玟瑾. 第一章 緒論. 研究動機 近幾年由於大陸地區經濟快速成長,台灣經濟累積也不落人後要使台灣經濟再創奇蹟以致本研究之,本組將研究台灣各產業來分析與大陸他國之競爭力。 研究目的 藉具體的數據分析了解台灣國際競爭力提升的方法進而了解兩岸分工競爭合作的問題。 研究方法
E N D
台灣產業競爭力之分析 班 級:四金三1 指導老師 :葉玟琪 學 生:陳易蓮 陳藝菁 林佳樺 李玟瑾
第一章 緒論 • 研究動機 • 近幾年由於大陸地區經濟快速成長,台灣經濟累積也不落人後要使台灣經濟再創奇蹟以致本研究之,本組將研究台灣各產業來分析與大陸他國之競爭力。 • 研究目的 • 藉具體的數據分析了解台灣國際競爭力提升的方法進而了解兩岸分工競爭合作的問題。 • 研究方法 • 利用演譯法做直向的歷史探討及歸納法做橫向的因果分析,並以對照比較法來整理本組所蒐集的資料與數據,我們在此想要把台灣經濟競爭力看作是某種作為「未知的事物」而需要加以研究與探索的東西。
第二章 台灣對外貿易現況與趨勢 • 第一節 台灣對外貿易的特色演變與GDP的關係 • 第二節 台灣對外貿易沿革 • 第三節 台灣對外貿易趨勢 • 第四節 台灣各產業貿易結構分析
第一節 台灣對外貿易的特色演變與GDP的關係 • 全球經濟 • 全球經濟同時面臨金融危機及原物料價格飆漲的衝擊,而陷入高膨、低成長的『停滯膨脹』窘境。 • 2006年7月爆發的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不僅衝擊美國經濟與金融市場,且殃及歐洲、亞洲各國。 • 國際原油油價持續飆漲,更加深問題的嚴重性。
亞洲經濟 • 台灣與大陸經濟關係極為密切,亞洲經濟動向對台灣的影響深遠,亞洲國家依賴出口來帶動經濟成長。 • 因為台灣對美歐出口比重大幅降低,目前經濟成長率仍高過物價上漲率。
台灣經濟 • 中國大陸包含香港佔了台灣出口市場高達40%,政府在兩岸經貿政策上持續進行鬆綁,以維持兩岸經貿關係的穩定發展,從而才能抵銷對歐美出口的萎縮。 • 近來台灣受到次貸危機及國際油價高漲的衝擊,經濟變數大幅升高。 • 大陸經濟 • 從大陸調嚴控通膨,轉為強盜優先維持『平穩較快』的經濟成長,並維持抑制通膨力道。 • 最近大陸放寬對中小企業融資、紡織品、成衣出口退稅重新上調等措施,均有助於緩和外在經濟情勢的逆轉。
經濟成長、所得與消費 註:GNP:國民生產毛額;GDP:國內生產毛額
第三節 台灣對外貿易趨勢 • 國際競爭力評比 資料來源: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08;http://www.imd.ch/wcc。 每年5月公布排名;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各期。
第四節 台灣各產業貿易結構分析 出口貿易結構 單位:百萬美元;%
註:97年的數據是1~5月;90年~96年的數據是1~12月資料來源:財政部進出口統計月報(航空版)註:97年的數據是1~5月;90年~96年的數據是1~12月資料來源:財政部進出口統計月報(航空版)
第三章 台灣各產業對外貿易競爭力分析與探討 • 第一節 產業貿易競爭力理論學說 • 第二節 文獻探討 • 第三節 貿易競爭力的指標 • 第四節 影響貿易競爭力指標 • 第五節 各產業競爭力比較分析
第一節 產業貿易競爭力理論學說 (1)“鑽石模型”理論 波特(Michael Porter)認為產業競爭力是由生產要素稟賦;產業需求;相關與支持性產業;企業策略、企業結構和競爭者四個主要因素,以及政府行為、機會兩個輔助因素共同形成的。 Porter的鑽石理論架構圖
第二節 文獻探討 (一)高長、蔡依帆(第十二卷 第三期 95年12月),「兩岸雙邊貿易、投資與產業分工發展趨勢」 • 兩岸經貿交流發展趨勢、兩愛產業分工和經濟融合之特徵,以及其對台灣產業發展之意涵。研究結果發現,兩岸雙邊貿易與台商投資大陸既有替代,亦呈現相輔關係,產業內貿易不斷擴大。 • 台商在大陸投資經營策略因應環境變遷而做調整,對兩岸產業分工格局及經濟融合造成影響,勢不可擋,台灣應積極面對全球化潮流,參予國際分工,並善積利用大陸資源與市場腹地,以壯大經濟實力。
(二)龔明鑫(135民92.03頁7-11),「提昇台灣產業競爭力之挑戰與對策」(二)龔明鑫(135民92.03頁7-11),「提昇台灣產業競爭力之挑戰與對策」 • 產品生命週期的縮減與產業的集中將使廠商必須更關心產品的發展趨勢、其他競爭者的堀起以及創新技術或其他延長產品生命週期的策略,而產業集中將提高台灣整體經濟面臨劇烈波動的風險。 • 全世界低技術工人及勞力密集產品供給過剩的情勢在要素價格均等化的作用之下將造成各國低技術工人的報酬下降所得分配惡化所衍生的問題。 • 台灣比先進國家更直接面臨開發中國家的競爭威脅,因此在比較優勢改變、政策空間相對有限,及產業外移帶動供應鏈外移的效果之下,台灣面臨了被開發中國家掏空產業的風險。
第三節 貿易競爭力的指標 • 貿易競爭力指標 有以下幾種公式可以計算貿易競爭力: (一) 出口市場占有率(Export Market Share;EMS) (二) 固定市場占有率分析模式(Constant Market Share;CMS) (三) 顯示性比較利益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 (四) 產業內貿易值(Intra Industry Trade;IIT) (五) 貿易專業化指數(Trade Specialization Index;TSI)
第四節 影響貿易競爭力指標 • 1.開放程度 • 2.政府職能 • 3.企業管理 • 4.基礎建設 • 5.法規制度 • 6.金融 • 7.勞動 • 8.技術
第五節 各產業競爭力比較分析 肉類:中國有利,台灣有利
第四章 兩岸各產業對外貿易競爭力RCA值 • 第一節 探討兩岸貿易關係發展狀況 • 第二節 對外貿易競爭力RCA值
第一節 探討兩岸貿易關係發展狀況 (一)研究方法 • 迴歸模型建立如下: I I T t = α0 + α1PCI +α2GDPt + α3I t-1 +α4Ext + u • I I T t:台灣與大陸產業間貿易程度 • PCIt:代表t期中國大陸的平均國民所得 • GDPt:代表t期中國大陸的國內生產毛額 • I t-1:代表t-1期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金額 • EXt:代表t期人民幣兌新台幣的間接匯率 • u:殘差項
(二)實證資料來源與說明 台灣與中國大陸產業內貿易指數方程式變數資料表
(三)初步迴歸模式 產業內貿易指標初步迴歸式
(四)單根檢定 台灣與中國大陸產業內貿易指數模式之單根檢定結果表
(五)共線性檢定 產業內貿易指數經由Klein’s Method測試結果(R2y=0.876963)
(六)顯著性檢定 產業內貿易指數模式各變數之Nested Hypothesis F值
(七)變異數不齊─檢定 產業內貿易指數之變異數不齊─之檢定
(八)自我相關檢定 刪除變數之後產業內貿易指標迴歸式
(九)判定最終模式 產業內貿易指標最終迴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