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752 Views
2007 年(名)资深教师中考辅导讲座. 遵循中考化学规律 提高复习效率. 主讲人: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蒋余泉. 一、基础性. 1.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冰棒融化 B. 米饭变馊 C. 瓷碗破碎 D. 湿衣晾干 2. 下列仪器中,能用于加热液体药品的是 ( ) ① 量筒 ②试管 ③蒸发皿 ④水槽 ⑤烧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⑤. 3. 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
E N D
2007年(名)资深教师中考辅导讲座 遵循中考化学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主讲人: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蒋余泉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棒融化 B.米饭变馊 C.瓷碗破碎 D.湿衣晾干 2.下列仪器中,能用于加热液体药品的是 ( ) ①量筒 ②试管 ③蒸发皿 ④水槽 ⑤烧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⑤
3.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 A.HClO B.HCl C.HClO4 D.HClO3 4.从碳、氢、氧、镁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指定类别的物质。
5.在酒精,食盐,氦气,食醋,纯碱,紫色石蕊中,5.在酒精,食盐,氦气,食醋,纯碱,紫色石蕊中, (1)常用做医用消毒剂是(物质名称)。 (2)在家庭厨房中,可用于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的物质是:(物质名称);可用来洗涤油腻的炊具的是(化学式)。 (3)化学实验室中,可以把氯化钠溶液、稀硫酸和澄清石灰水一次鉴别出来的试剂是(物质名称)。
6.锌、铜混合物50g,跟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2 l.0g。求: (1)混合物中锌的质量。 (2)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可吸人颗粒物”是北京地区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关于其说法中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 ) A.颗粒物直接与人体内组织作用形成病变 B.颗粒物吸附有害物质使人患病 C.颗粒物作为催化剂使人体内发生破坏性的化学反应 D.以上三种作用都有可能,但需实验验证
2.能源是人类宝贵的资源之一,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关系到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分析下表:2.能源是人类宝贵的资源之一,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关系到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分析下表: (1)利用表中的数据和有关燃烧的知识,说明用氢气而不用甲烷做燃料的优点:①;②。 (2)要确定用何种物质做燃料,还必须考虑、 、等因素。
3.在人体的血液中,如果钾元素含量偏高,会引起心脏衰竭,甚至死亡;如果钾元素含量偏低,又会影响肌肉和神经的功能,这时就需要补充钾。一种医用含钾化合物的水溶液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化合物是 ( ) A.KNO3 B.K2CO3 C.KCl D.KOH
5.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5.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温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6.久未开启的甘薯窖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较大,进人之前需先进行;如果发现室内煤气泄露,你应该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关闭煤气阀门并打开门和窗 B.关闭阀门并打开换气扇);做化学实验时,不慎手上沾上浓硫酸,必须先做的是(A.迅速用水冲洗 B.用抹布擦拭)(填序号)。
1.有一工厂的废水中含有AgNO3、Fe(NO3)3和Ca(NO3)2,为净化废水,防止环境污染,变废为宝,设计了如下净化流程:1.有一工厂的废水中含有AgNO3、Fe(NO3)3和Ca(NO3)2,为净化废水,防止环境污染,变废为宝,设计了如下净化流程: 请回答: (1)X次应选用;Y应选用。 (2)请写出滤液B的主要成分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2.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如图所示,将一支装满氨气的试管倒放于水槽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向盛二氧化碳的干燥烧瓶里加人NaOH固体小颗粒,摇动烧瓶,气球逐渐胀大,其原因是。一段时间后瓶内的氢氧化钠小颗粒逐渐发潮,其原因是。
4.下列是实验室常用仪器示意图: 请用上图所示仪器分别组装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装置。 (1)氧气; (2)氢气; (3)二氧化碳。
5.实验室用铁、氧化铜、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某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5.实验室用铁、氧化铜、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某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 两个方案中,你认为更好的是,理由是。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五种实验方案,每种实验方案所需试剂如下: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五种实验方案,每种实验方案所需试剂如下: (l)Fe、CuSO4溶液、Ag (2)FeCI2溶液、Cu、Ag(NO)3溶液 (3)Fe、Cu、Ag(NO)3溶液 (4)Fe、Cu、稀盐酸、Ag(NO)3溶液 (5)FeSO4溶液、Cu、Ag 以上五种实验方法可行的是(填序号)。
7.为了测定某石灰矿样的纯度(其中所含杂质不与酸反应)。某同学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用盐酸溶解矿样→干燥所得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气体→根据NaOH溶液的增重量计算矿样的纯度,实验过程中所取矿样的质量为10.0g。实验装置如图所示:7.为了测定某石灰矿样的纯度(其中所含杂质不与酸反应)。某同学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用盐酸溶解矿样→干燥所得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气体→根据NaOH溶液的增重量计算矿样的纯度,实验过程中所取矿样的质量为10.0g。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A为溶解矿样的装置,若已准备了长颈漏斗、双孔橡胶塞、导气管,为完成溶解至少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中所盛的试剂是。
(4)根据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情况会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的是(填序号)。(4)根据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情况会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的是(填序号)。 ①实验开始前A、B装置及导气管内残留少量空气; ②进人C装置的气体中还混有少量HCI气体; ③气体通过速度过快,CO2来不及被NaOH溶液全部吸收; ④实验结束时,系统内还残留有少量CO2气体。 (5)将插入溶液的管子的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图中的D),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 (6)改进实验装置并进行正确操作可以准确测定出矿样的纯度。若此时C装置在实验前后其质量增加了3.6g,则该矿样的纯度为%。
1.如图,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1.如图,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 (1)现加人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叙原因:。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
2.如示的装置,一个广口瓶中放一只健康的小白鼠;另一个广口瓶中放一小烧杯,烧杯中盛有足量的浓NaOH溶液,并漂浮着一个小球(小球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小白鼠的生命活动,忽略水蒸气、温度、压强变化对实验的影响)。数小时后小球会 ( ) A.上浮一些 B.下沉一些 C.仍在原处 D.沉到杯底
2.对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根据结论推测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这是化学学习中应该学会的一种科学方法。请依照下表中示例,以初中学过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为例,填写所有空格(所填规律不能重复)
1.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1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2(图甲):烧杯B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小组设计实验3(图乙)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① 蒸馏水 稀盐酸 ② 大理石 浓硫酸 B 二氧化碳 制取装置 A 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C D 氢氧化钙溶液 E 2.小王、小张、小杨三位同学对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变红色进行了深入研究。 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假设:(1)是水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2); (3)。 实验证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写出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3)装置B的作用是; (4)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蓝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前滴入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发生颜色变化,当有二氧化碳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 ③写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原假设成立[填(1)、(2)、(3)编号]。
3.氢氧化钙是一种碱,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氢氧化钾也是碱。那么,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钾溶液也发生反应?按照该思想方法,学生小组设计如图装置作探究:3.氢氧化钙是一种碱,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氢氧化钾也是碱。那么,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钾溶液也发生反应?按照该思想方法,学生小组设计如图装置作探究: 锥形瓶内收满二氧化碳,滴管内盛有氢氧化钾溶液。挤压胶头滴管将氢氧化钾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振荡后可见小气球a明显膨胀。 (1)反应原理:。 (2)试分析原因:。 (3)在以上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液体中滴加无色酚酞,显色。
KOH溶液 接着以上学生实验,教师提供图示装置:一只较灵敏的弹簧秤下,悬挂一个实心的铜球,铜球浸没在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M。 教师请学生根据以上探究已有的结论推测: (4)将烧杯敞开放置在空气中数天后,弹簧秤的读数将(填“>M”、“<M”、“=M”或“不能判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且没有沉淀生成) (5)因为:。
4.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某同学为研究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做出了以下三种猜测:4.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某同学为研究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做出了以下三种猜测: 第一种:可能是稀盐酸中的H+离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第二种:可能是稀盐酸中的Cl-离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第三种:可能是稀盐酸中的H2O分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1)你认为该同学的哪种猜测是正确的?(如果你不同意以上三种猜测,请给出你的猜测)。 (2)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1)中你的判断或猜测(简要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5.已知:①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成产品;②工业上常用电解纯净的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得到烧碱溶液,再经过浓缩、蒸发等步骤制造固体烧碱。现要分析一种在仓库里存放较长时间的固体烧碱样品。5.已知:①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成产品;②工业上常用电解纯净的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得到烧碱溶液,再经过浓缩、蒸发等步骤制造固体烧碱。现要分析一种在仓库里存放较长时间的固体烧碱样品。 (1)猜测一下,该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实你的猜测是正确的(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6.将黄色有毒的一氧化铅(化学式为PbO)与炭粉混合起来,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6.将黄色有毒的一氧化铅(化学式为PbO)与炭粉混合起来,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2PbO+C2 Pb+CO2↑ PbO+C2 Pb+CO↑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证明一氧化铅中含有氧元素的实验方案(装置如图)。试管Ⅲ中盛放澄清石灰水。 (1)通入干燥氮气的作用是将PbO和C反应生成的气体驱赶到仪器Ⅲ中。若改通空气,则无法达到目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等成为氧的来源。 (2)若该同学实验时在Ⅲ处未见浑浊,则在Ⅱ处发生的反应是(写出化学方程式); (3)要确保验证一氧化铅中一定存在氧元素的实验成功,请你对上述实验加以改进。具体方案是。
7.小王、小李与小陈三位学生去游泳池游泳,小王对池内“蓝色水”产生好奇,引发了三人探究其中溶有什么物质的欲望。他们用一个洗净的可乐瓶盛满一瓶“蓝色水”,根据已有的经验共同讨论、设计、分工、合作进行如下实验:7.小王、小李与小陈三位学生去游泳池游泳,小王对池内“蓝色水”产生好奇,引发了三人探究其中溶有什么物质的欲望。他们用一个洗净的可乐瓶盛满一瓶“蓝色水”,根据已有的经验共同讨论、设计、分工、合作进行如下实验: 从这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中,你认为进行科学探究须具备精神。
8.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过氧化钠能分别与二氧化碳、水及稀盐酸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中均有同一种常见的气体。8.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过氧化钠能分别与二氧化碳、水及稀盐酸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中均有同一种常见的气体。 (1)试推断这种气体是什么物质?请写出简要的推断过程。 (2)请设计实验来验证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气体与你的推断相符。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实验验证该反应的另一种生成物。
1.学生化学实验小组对排放的工业废水进行研究,检测废水的成分:1.学生化学实验小组对排放的工业废水进行研究,检测废水的成分: (1)取一定量的废水样品,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呈蓝色,则该废水呈 ( )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无法判断 (2)若用pH试纸进一步检测该液体的酸碱度,其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 A.将液体直接倒在pH试纸上 B.将pH试纸伸入液体中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滴加在水湿润后的PH试纸上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加在干燥的PH试纸上 (3)要使该样品的PH值变小,下列措施中一定不可取的是 ( ) A.加水 B.加浓硫酸 C.加固体氢氧化钠 D.通二氧化碳
2.某校学生对我区兰州路河水取样后进行探究。2.某校学生对我区兰州路河水取样后进行探究。 (1)观察水质的能见度,然后过滤。过滤时无需用到以下仪器中的(用序号表示) A.漏斗 B.烧杯 C.玻璃棒 D.酒精灯 (2)同学们将此河水放入A烧杯,再取杨浦公园中的河水放入B烧杯中,并分别各放入两条小鱼进行水质比较,放置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的小鱼死亡,B烧杯中小鱼仍然活着,此现象说明烧杯(填A或B)的水质好。 (3)同学们继续对A烧杯中的水样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该水样是否呈酸性 实验仪器:胶头滴管、等 实验药品:。
3.我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调查报告如下: 调查对象: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 取样地点:废水排放口。 取样时间:2004年5月28日上午9时。 目测结果:样品略显蓝色,无悬浮颗粒且透明。 实验过程: ①取少量废水,加人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沉淀物和滤液。向沉淀物中加人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②将所得滤液分成两份,向一份滤液中加人适量的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沉淀物中加人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③向另一份滤液中加人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只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结果: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阴离子是,肯定含有的阳离子有,它们都是重金属离子,对环境有污染。
针对上述情况,某同学设计了一种从废水中除去重金属离子的方案。已知白色的Fe(OH)2沉淀在氧气和水的存在下会转化成红褐色沉淀。针对上述情况,某同学设计了一种从废水中除去重金属离子的方案。已知白色的Fe(OH)2沉淀在氧气和水的存在下会转化成红褐色沉淀。 假设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均恰好完全反应,则: (l)X固体为,A固体中肯定含有的物质为。 (2)B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A.K2CO3 B.Fe(NO3)2 C.MgCl2 D.Ba(NO3)2 (3)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