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由微生物生物合成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 Antibiotics. 由微生物生物合成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 DNA. THFA. mRNA. Ribosomes. PABA. 细胞膜. 细胞壁. 核酸合成或功能抑制剂. 抗代谢药. 磺胺类 甲氧苄啶. 蛋白合成抑制剂. 喹诺酮类 利福平. 四环素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 胞壁合成抑制剂. b - 内酰胺类 万古霉素. 细菌细胞壁合成抑制剂. B-Lactam Antibiotics.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万古霉素 杆菌肽 Bacitracin.

con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由微生物生物合成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抗生素 Antibiotics 由微生物生物合成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

  2. DNA THFA mRNA Ribosomes PABA 细胞膜 细胞壁 核酸合成或功能抑制剂 抗代谢药 磺胺类 甲氧苄啶 蛋白合成抑制剂 喹诺酮类 利福平 四环素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氯霉素 胞壁合成抑制剂 b-内酰胺类 万古霉素

  3. 细菌细胞壁合成抑制剂 • B-Lactam Antibiotics • 青霉素类 • 头孢菌素类 • 万古霉素 • 杆菌肽 Bacitracin

  4.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1928年Alexander Fleming 1940年 Chain and Florey 1945年 the Nobel prize 50年代末 半合成青霉素 6-APA

  5. Cephalosporin Penicillin 酰胺酶 稳定性抗菌谱 青霉素酶 or 酸 D-丙氨酰-D-丙氨酸底物的拮抗剂

  6. PBPs Trans-peptidase + R +D-Ala M: NAC-Mur N-乙酰胞壁酸; G: NAC-GA N-乙酰葡糖胺

  7. Mechanism of Action--抑制细胞壁合成 • 细菌细胞壁 • 保持细菌外形 • 维持渗透压,防止细胞溶解 • 基础组成:肽聚糖 peptidoglycan • 多糖(saccharide) + 多肽(polypeptide) • 肽的末端: D-丙氨酰基-D丙氨酸 D-Alanyl-D-Alanine

  8. Mechanism of Action--抑制细胞壁合成 青霉素、头孢菌素 • 与菌体内受体PBPs共价结合  抑制转肽反应  肽聚糖合成终止  Cell death • 细菌自溶 多数细菌,尤其是G+菌类 产生降解酶(autolysins):细胞壁正常修复 青霉素:胞壁合成终止,自溶素仍起效 • 细菌生长  合成细胞壁  杀菌  杀菌剂

  9. 【耐药机制】 • -内酰胺酶:灭活b-内酰胺类(100多种) • PBPs 改变 青霉素-----肺炎球菌PBPs: 亲和力降低 • 细胞外膜对药物的通透性下降 仅见于革兰氏阴性菌 细胞外膜孔道蛋白(porins)结构改变或数量减少 当 b-内酰胺酶存在时  Important • Efflux pump:主动将药物运送出细胞 革兰氏阴性菌

  10. Staphylococcul aureus resistant to penicillin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8 mg/l) on the left and sensitive to vancomycin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1.0 mg/l) on the right as demonstrated by a commercial strip test. 青霉素 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11. 天然青霉素Penicillin 青霉素G(penicillin G) 青霉素V(penicillin V):耐酸,不耐酶 【药理作用】 • 抗G+球菌:链球菌(溶血性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葡萄球菌 • 抗G-球菌:奈瑟色菌、脑膜炎双球菌、非-内酰胺酶产生G-厌氧球菌:

  12. 【药理作用】 • G+杆菌:厌氧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碳疽杆菌等,加用抗毒素 • 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包柔氏螺旋体、勾端螺旋体)和放线菌,初剂量大 • PV的抗菌谱与PG相同,抗菌强度弱

  13. 【耐药菌】 • 已出现 • 葡萄球菌普遍耐药 • 正在增加 • 淋球菌 • 肠球菌 • 肺炎链球菌 • 正在出现 • 脑膜炎双球菌 • 草绿色溶血性链球菌

  14. 【体内过程】 • 不耐酸、碱、重金属离子—〉注射 • 肌注:约30~6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组织分布 • 关节腔、胎盘的药物浓度=血药浓度 • 痰液、乳液的浓度:3%~15% • 脑脊液、眼房水、前列腺液:浓度较低 • 脑膜发生急性炎症—可治疗由敏感致病菌引起的脑膜炎 青霉素V: 耐酸、不耐酶,口服吸收好

  15. 长效青霉素 苄星青霉素(benzathine penicillin) 普鲁卡因青霉素(procaine penicillin)

  16. 半合成青霉素 • 耐酸类 • 广谱青霉素 • Broad-spectrum penicillins • 耐-内酰胺酶青霉素 • -lactamase resistant penicillins • 抗阴性杆菌青霉素 • Anti-G- Bactieria Penicillins

  17. 广谱青霉素 Broad-spectrum penicillins 氨基青霉素: 氨苄西林ampicillin,阿莫西林amoxacillin 羧基青霉素: 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磺苄西林sulbenicillin替卡西林ticarcillin 酰脲类青霉素: 哌拉西林piperacillin,阿洛西林azlocillin,呋苄西林furbenicillin,美洛西林mezlocillin

  18. 【药理作用】 耐酸、不耐酶;穿透G-杆菌外膜的能力增强; 对大多数厌氧菌具有抗菌活性 • 氨基青霉素:粪肠球菌有较强的活性,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嗜血流感杆菌亦有活性 • 羧基青霉素:扩大了氨基青霉素的抗菌谱,对假单胞菌、沙雷氏菌和吲哚阳性的变形杆菌都有效 • 酰脲类青霉素:抗菌谱最广,抗菌作用最强,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佳。

  19. 耐-内酰胺酶青霉素 -lactamase resistant penicillins • 甲氧西林、萘夫西林 • 异恶唑类青霉素(isoxazoly penicillins) • 苯唑西林(oxacillin) • 氯唑西林(cloxacillin) • 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 • 双氯西林(dicloxacillin) 【特点】 抗葡萄球菌 耐药:G-杆菌、肠球菌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20. 抗阴性杆菌青霉素 Anti-Gram Negative Bactieria Penicillins 美西林(mecillinam)和替莫西林(temocillin) • 敏感的肠道G-杆菌引起的感染 • 特点: • G-杆菌,如大肠杆菌、柠檬酸杆菌、克雷伯肺炎杆菌等, • 对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稳定 • 耐药: • 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和脆弱拟杆菌等

  21. 【不良反应】 • 过敏反应: 交叉过敏反应特性 • 剂量渐增的脱敏疗法。 • 赫氏反应 herxheimer reaction • 寒战、发热、咽喉痛、心动过速等。 • 梅毒或钩端螺旋体病,螺旋体被杀死后产生大量内毒素 • 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患者慎用 • 造成惊厥 • 根据肾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量。

  22. Pen-COO- Pen-COO- H+ pKa=2.7 H+ pKa=2.7 Pen-COOH Pen-COOH Prostatic fluid (pH=6.4) Plasma (pH=7.4) Trim-H+ Trim-H+ pKa=7.3 pKa=7.3 H+ H+ Trim Trim Prostatic fluid (pH=6.4) Plasma (pH=7.4) A • Penicillin is largely ionized and bound to plasma proteins at pH 7.4 and thus fails to penetrate into prostate Approximately 50% of trimethoprim is non-ionized at pH 7.4 and therefore the drug penetrates into prostate. In acidic prostatic fluid trimethoprim is protonated and this ionized from is trapped-the drug cannot diffuse back into plasma. B

  23.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 结构: Table 38-2 第一代 抗G+菌, 口服,对产b-内酰胺酶G-无效 第二代 抗G+菌减弱,抗G-菌增强,对b-内酰胺酶稳定 第三代 抗G+菌更弱,抗G-菌更强,对b-内酰胺酶稳定 第四代 抗菌谱更广,抗G+菌增强,抗G-菌最强,对b-内酰胺酶稳定

  24. 一代头孢菌素 【药理作用】 • 抗G+需氧菌: • 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产青霉素酶稳定 • 对G-菌产生的-内酰胺酶不稳定—无效 【临床应用】 • 敏感的G+球菌引起的感 • 耐青霉素金葡菌感染 • 非产酶的G-杆菌引起的感染。

  25. 一代头孢菌素 【体内过程】 • 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口服 (轻、中度呼吸道和尿路感染) • 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拉定—肌注或静注 • 达峰时间:1小时、0.5小时和1小时,分布广泛,不能进入脑脊液 • 90%以上原形从肾脏排出

  26. 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菌素、头霉素cephamycins 头孢呋辛和头孢孟多 【药理作用】 • 抗G+菌的作用:相似或弱于一代 • 抗G-杆菌谱扩大:强于一代,弱于三代 • 头霉素:抗厌氧菌的作用 • 一、二代共同点:对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放线菌也无效

  27. 【临床应用】 主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鼻窦炎、耳炎以及下呼吸道感染 头霉素可治疗有厌氧菌的混合感染—腹膜炎和憩 室炎

  28. 三代头孢菌素 【药理作用】 • 抗G+菌:弱于一、二代 • G-杆菌:活性大大增强, • 对G-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 抗厌氧菌作用 • 头孢他啶ceftazidime: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好 • 头孢哌酮cefoperazone:抗阴性菌作用最弱 • 口服对阴性杆菌的作用:弱于非肠道给药 • 口服特点:提高了抗G+菌作用

  29. 三代头孢菌素 【体内过程】 体内分布较广,多数品种组织通透性较好 脑脊液内达到有效浓度 通过胎盘抵达胎儿血液循环 主要经胆道、肾脏排泄 口服吸收满意

  30. 三代头孢菌素 【临床应用】 • 静脉制剂: • 重度细菌性感染 • 产酶耐药菌感染 • G-杆菌感染为主的混合感染, • 也可用来治疗脑膜炎(推荐剂量的上限) • 头孢地嗪cefodizime: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感染, •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首选头孢他啶 • 口服制剂: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胆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31. 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cefepime、头孢匹罗cefpirome头孢克定cefclidin 【药理作用】 • 特点: • 对多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 抗菌谱更广 • 对G+菌(包括产酶葡萄球菌)作用增强 • 对G-菌:抗菌活性强于三代头孢菌素强 • 抗铜绿假单胞菌:头孢克定优于头孢他啶 • 抗阴沟肠杆菌和柠檬酸杆菌: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强于头孢他啶、头孢噻肟

  32. 【体内过程】 • 肠道外给药 • 体内分布广泛 • 主要经肾脏排泄 • 【临床应用】 • 敏感的产酶G-菌引起的系统感染

  33. 【不良反应】 • 过敏反应:青霉素交叉过敏6%-10% • 毒性反应:肌注局部疼痛,静注引起静脉炎 • 肾损害:一代 > 二代 > 三代、四代 • 二重感染:对抗G+菌作用弱,引起二重感染 • 白细胞减少:肝功异常患者更常见 • 低凝血酶原血症:Vit K

  34. 万古霉素 Vancomycin 东方链霉菌产生—属糖肽类抗生素 去甲万古霉素demethylvancomycin:活性略强 • 【作用机制】 •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 细胞壁肽聚糖五肽的D-丙氨酰-丙氨酸的终端结合—抑制蛋白糖基化酶(transglycosylase)的活性—阻止肽聚糖的延长和交叉连接—造成肽聚糖强度减弱—细胞对溶解敏感—细胞膜受损

  35. 【耐药机制】 细菌对肽聚糖的D-丙氨酰-丙氨酸结合部位的修饰—终端D-Ala被D-lactate取代—导致耐药 【药理作用】 杀菌药: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体内过程】 口服:不吸收 静滴:体内分布广泛

  36. 【不良反应】 • 发生率约10% • 静脉点滴:局部可以出现静脉炎、发热、寒战;耳、肾毒性较大 • 快速注入或大剂量给药:引起充血(红人综合征),因此注入速度要超过1~2小时 • 必要时应用组胺受体阻断药进行对症治疗

  37. 舒巴坦 Sulbactam 克拉维酸 Clavulanic acid 三唑巴坦 Tazobactam b-lactamase inhibitors • 微弱的抗菌活性 • 抑制-内酰胺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