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18 Views
杨思中学课外活动评价 标准编制. 编制依据. 杨思中学育人目标 党和政府的教育政策和法规 科学依据 通过调查访问获得 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 指标体系的设计. 根据编制的依据,罗列出 19 条初拟指标体系 根据初拟指标体系制定意见征询表 统计意见征询结果 , 将百分比小于 67% 的指标删除. 理论论证 同学讨论结论: ( 1 ) 1~12 项是对 8 、 9 项的各方面的注解,应把 8 、 9 项删除 ( 2 ) 14~16 项与 19 项相关度太高,需要修正 ( 3 )第 3 、 6 项对学生来说教难以给出明确评 价,应表述得更清楚.
E N D
编制依据 • 杨思中学育人目标 • 党和政府的教育政策和法规 • 科学依据 • 通过调查访问获得 • 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
指标体系的设计 • 根据编制的依据,罗列出19条初拟指标体系 • 根据初拟指标体系制定意见征询表 • 统计意见征询结果,将百分比小于67%的指标删除
理论论证 同学讨论结论: (1)1~12项是对8、9项的各方面的注解,应把 8、9项删除 (2)14~16项与19项相关度太高,需要修正 (3)第3、6项对学生来说教难以给出明确评 价,应表述得更清楚
专家评判 • 教育活动包括管理活动等各项活动,题目订得太宽泛,建议修改评价对象,重点评价课外活动 • 在指标体系中,有关课外活动的指标应扩充,与课外活动无关的指标应放弃 • 第17条表述不清,建议改成:师生参与学校课外活动方面 • 可以根据学校活动的开展情况来判定标准,使之产生一定的引导性
确定权系数 • 使用方法:对偶比较法 (1)
《教育评价基础》 • 《 学生发展性评价的 操作与案例》 • 《杨思中学学生素质 培养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 加强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Q1:贵校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课外教学活动的兴趣的?Q1:贵校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课外教学活动的兴趣的? A:教务处王老师说: 我们的课外活动主要是以课程为载体的。主要有学科类、科技类、兴趣类这几个方面。 学科类:1、英语拓展班(主要进行流动混班教学)。2、语文阅读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学科知识竞赛。 科技类:主要是信息技术方面的:指导学生参加机器人创新大赛。 兴趣类:1、社团。分为两种:学生自主管理(无指导老师)和有指导老师。2、研究。主要是以课题形式,对一些科学类的知识进行实践和研究。如生活中的化学。3、拓展。主要针对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经济与理财、车模。 Q2:那么,除了课程活动是否还有一些其他的活动呢? A:王老师说: 有。主要是配合不同时期的主题开展艺术节、体育节、传统文化节和举办人文讲座等等。 教务处德育负责老师胡老师说: 现在,我们学校正在开展的活动是以“尊重学校文化”为主线索,并配合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的评定工作的。 Q3:学生对这些课外活动的参与性如何呢? A:胡老师说: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尤其是那些性格开朗的,有某些特长的学生。因为,对文体类活动很积极的学生中,大多数的成绩都不算非常理想的。他们能够通过参加活动展现自己的特长,增强自己的自信。 Q4:面对这些成绩不是很理想,但对文体类活动积极性很高的学生,老师是怎么样的一种态度呢? A:胡老师说: 主要是通过思想上的引导和教育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文化科和专业特长科上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建议。 Q5:那么,对于那些不是非常积极参与的甚至有些抵触的学生,老师该怎么处理呢? A:胡老师说: 尽量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活动,吸引多数学生的注意。比如兴趣社团活动等。
学校发展目标 加强以“尊重”为特征的学校文化建设,推进课程和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校管理讲规范、文化育人氛围浓、体教结合有特点”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育人功能凸显、社会满意度高的现代化高级中学。 • 学校育人目标 立足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扬鸿志、健体魄、善学思”为九字育人目标。 “扬鸿志”:即弘扬鸿鹄之志。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热情,具有远大理想、宽广胸怀;明确时代要求,以崇高的理想激励人,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懂得劳动创造幸福,这是体现德育为核心的标志。 “健体魄”:即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学生养成强身健体的好习惯,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学会适合自己的运动技能,这是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