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93 Views
第三 章 辛亥革命与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客观条件 1 、 人民不能照旧生活下去. 蓝天蔚组织 “抗俄义勇队”. 上海工商界抵制 美货运动发起人曾铸. 2 、 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 新政内容 行政制度改革; 军事改革; 经济改革; 教育改革等. (二)主观准备 1 、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早期活动. 孙中山的家乡. 1883 年的孙中山. 2 、革命与改良之争. 1903 年 6 月的“苏报案”. 2 、革命与改良的之争( 1905—1907 )
E N D
第三 章 辛亥革命与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客观条件 1、 人民不能照旧生活下去 蓝天蔚组织 “抗俄义勇队” 上海工商界抵制 美货运动发起人曾铸
2、 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 新政内容 行政制度改革; 军事改革; 经济改革; 教育改革等
(二)主观准备 1、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早期活动 孙中山的家乡 1883年的孙中山
2、革命与改良之争 1903年6月的“苏报案”
2、革命与改良的之争(1905—1907) 第一,要不要反满和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第二,政治革命的目标是君主立宪制还是民主共和制 第三,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改革封建土地制度
(一)武昌首义的成功与潜在的危机 文学社领导人 蒋翊武 共进会领导人 孙武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飞跃。 第二,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思想,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推进了振兴实业热潮的出现,为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四,辛亥革命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也变革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建立新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四,辛亥革命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也变革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建立新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与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退位诏书》 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被迫退位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孙中山视察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
(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和历史教训 • 第一,在反帝反封建问题上缺乏足够的勇气,不敢也不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甚至幻想与革命的敌人妥协来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 第二,对封建主义的本质缺乏科学的深刻的认识,对封建主义的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估计不足。
第三,在依靠对象问题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没有唤起广大民众,一般的民众特别是农民基本上没有发动,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始终没有成为主流。 • 第四,在组织领导上,始终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作为资产阶级政党的同盟会在革命过程中始终没有统一思想、统一组织、统一领导和统一行动,从上至同盟会的总部下到各地支部基本上处于组织涣散的情况,另组他党的情况时有发生。
尽管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尽管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