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3

结构力学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教研室. 静定刚架的内力分析. 第四章. 组成刚架的杆件主要产生弯曲变形,可承受弯矩。. §4.1 概 述. 刚架的 构造特点 : 具有刚结点. (a). (b). (c). 刚结点的 特点 :. 能传递力矩(弯矩). 静定刚架有如下几种最简形式 , 较复杂的刚架一般是由若干简单刚架按基本组成规则构成的。. (b) 简支刚架. (a) 悬臂刚架. (c) 三铰刚架. §4.2 简单刚架的内力分析. 1 、支座反力计算. 悬臂刚架的支座反力. ( ← ). ( ↑ ). ( 左侧受拉 ).

colt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结构力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教研室

  2. 静定刚架的内力分析 第四章

  3. 组成刚架的杆件主要产生弯曲变形,可承受弯矩。组成刚架的杆件主要产生弯曲变形,可承受弯矩。 §4.1概 述 刚架的构造特点: 具有刚结点

  4. (a)

  5. (b)

  6. (c)

  7. 刚结点的特点: 能传递力矩(弯矩) 静定刚架有如下几种最简形式,较复杂的刚架一般是由若干简单刚架按基本组成规则构成的。

  8. (b)简支刚架 (a)悬臂刚架

  9. (c)三铰刚架

  10. §4.2简单刚架的内力分析 1、支座反力计算 悬臂刚架的支座反力

  11. (←) (↑) (左侧受拉) 取上部整体为隔离体 建立该隔离体的平衡方程为:

  12. (→) 图(b)左所示刚架支座反力的计算,同样取刚架上部整体为隔离体,见图(b)右,建立平衡方程:

  13. (↑)

  14. (↑) (←)

  15. 简支刚架的支座反力: (a)

  16. (b)

  17. 当两铰支座在一条水平线上时,见图(a)左取刚架上部整体为隔离体,见图(a)右,建立平衡方程并求解

  18. (↓) (↑)

  19. (→)

  20. 三铰刚架的支座反力: (a)

  21. 如果仅用上部整体的平衡条件 (b)

  22. 解法1: 分别取两个折杆为隔离体,见图(c)。 (c)

  23. (a) (b) 联立(a)、(b)两式,求解得: (c) (← →) (↑↓)

  24. (↓) (←) (←) (↑) 将式(c)所示的结果带回图(c)的两个隔离体上,容易得出该三铰刚架的四个支座反力,即:

  25. (a) (b) 解法2: 取图(b)所示体系为隔离体。

  26. (↑) (←) 联立(a)、(b)两式,求解得: 再有隔离体整体平衡条件 ,即可求得A支座的两个支座反力同上。

  27. 要 点 说明:当必须解联立方程时, 先集中列出一个铰上的约束力的两个方程。即截开在三个铰中所选的任意一个铰,以另两个铰为矩心,分别列关于所选铰处约束力的力矩方程。

  28. 图4-2-4

  29. 由于两个水平支座反力在一条线上,若先对铰A、铰B分别建立力矩平衡方程,这两个方程分别是关于两个竖向支座反力的独立的方程,因此可先求出这两个反力。由于两个水平支座反力在一条线上,若先对铰A、铰B分别建立力矩平衡方程,这两个方程分别是关于两个竖向支座反力的独立的方程,因此可先求出这两个反力。

  30. 得: (a) (↑) 得: 由 (b) (↑)

  31. (←) (→) 如取截面I-I以右部分,由 得: 再由整体的平衡方程 得:

  32. 2、刚架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制作 (a) (b) 图4-2-5

  33. (1)杆端力计算 取隔离体暴露杆端力的计算方法: 刚架各杆杆端截面见图(b)上端线所注,截开各杆端截面后,刚架离散成图4-幻灯片 222-6所示各隔离体。

  34. 图4-2-6

  35. 刚架的内力的正负号规定同梁。各内力图均以杆轴为原始基线垂直杆轴画出。弯矩不规定正负,但规定弯矩竖标画在受拉侧;在同一杆上的轴力或剪力图,若异号分画在杆轴两侧,若同号则在杆轴任一侧,但须在图中注明正负号。

  36. (左侧受拉) 各杆端力计算如下: AD杆:

  37. (上侧受拉) 结点D:

  38. (右侧受拉) BC杆:

  39. (上侧受拉) 结点C:

  40. 直接法(不暴露杆端力)计算杆端力方法: 则是以外力相对于截面的左或右区分正负,即,剪力以左上、右下为正;轴力以左左、右右为正,。

  41. 图4-2-7 计算D下(AD杆D端截面)内力时,若计算者在杆AD以左,则所取部分在截面以右,则:

  42. 计算D右(DC杆D端截面)内力时,若计算者在杆DC以下,取D以左部分,则:

  43. 取D截面以右部分,则:

  44. (2) 内力图的制作 (a)M图(kNm)

  45. (b)FQ图(kN) (c)FN图(kN)

  46. (3) 内力图的校核 当刚结点仅连接两个杆端,且无力矩作用在结点上时,该两杆端的弯矩值相同,受拉侧一致(弯矩方向相反)。

  47. 例4-2-1 计算图示静定刚架,并作内力图。 (a) (b)

  48. (←) (↑) (↑) 1)求支座反力 见图(b),去掉支座链杆,取上部结构整体的平衡条件, 得:

  49. 2)作内力图 弯矩图: (c) M图(kN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