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76 Views
信息科学素养 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吴文虎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2000年7月30日. 信息科学素养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 信息技术课程列为学校必修课的时代意义 计算机网络与现代教育 素质教育与创造性人才培养.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 信息处理与交换工具的诞生与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计算机是“人类通用智力工具” 作为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具有极为深刻的文化内涵 计算机文化是一种发展神速又永无止境的现代文化. 计算机普及应用的文化内涵. 对语言的重构与再生是计算机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E N D
信息科学素养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吴文虎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2000年7月30日
信息科学素养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 • 信息技术课程列为学校必修课的时代意义 • 计算机网络与现代教育 • 素质教育与创造性人才培养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 • 信息处理与交换工具的诞生与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计算机是“人类通用智力工具” • 作为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具有极为深刻的文化内涵 • 计算机文化是一种发展神速又永无止境的现代文化
计算机普及应用的文化内涵 • 对语言的重构与再生是计算机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 文化的传播需要记忆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造了新的记忆系统 •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交流摆脱了空间对人的束缚力 • 文化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物,听命于人的计算机可产生更多的思维成果 • “计算研究”已与“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并驾齐驱,成为第三种科学研究方法 • 社会发展呼唤创造计算机在很多领域帮助人类进行改造
信息技术课程列为学校必修课的时代意义 • 知识经济与综合国力的竞争 • 计算机互联网和面向未来的教育是推动新世纪社会进步的两只车轮 • 教育的三个面向与信息技术必修课 • 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将会成为衡量社会成员的最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计算机网络与现代教育 • 21世纪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四种本领 • 教育观念的变化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要点 •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特征 • 计算机网络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物质基础
21世纪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四种本领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UNESCO提交的报告) • Learning to Know 学会认知 • Learning to Do 学会做事 •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学会合作 • Learning to Be 学会生存
教育观念的变化 • 使广大劳动者具备高度的科学素质 • 劳动力结构将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 高素质的人群是产生优秀人才的基础 • 知识更新与终身教育 • 重点由“教学问”转为“教学习” • 教学手段现代化 • 拓展教育途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要点 • 认知是在认知主体(学生)与客观环境(自然与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 认识的发展是通过对认知结构不断进行意义建构中获得的 • 建构过程的发展是螺旋形上升的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特征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 强调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 为学生提供获取多种信息资源的手段,鼓励自主学习,对问题进行探索 • 组织学生进行协同、协作学习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 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探究事物内在规律,将认识升华到理性高度
素质教育与创造性人才培养 • 素质教育 • 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求知?怎样健体? • 创新精神与理想教育 •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 创新的突出标志是与众不同,是与众不同的独特思维,是个性化精神的表现 • “自立、自信、自尊、自强”激励创新精神
“自立、自信、自尊、自强”激励创新精神 • 精神与气质,情操与信念 •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 独立思考,摆脱传统偏见 • 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础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 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