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1.34k Views
《 希伯来书 》 导读. 刘玉珠. 关于书名. (一)为何取名 《 希伯来书 》 ? 希伯来: “渡河的人”,即“从大河 ―― 伯拉大河那边过来” 希伯来 一词是亚伯拉罕为区别迦南的不同民族,作自我介绍时用的,他是第一个被迦南人称为希伯来人的人。以后他的后代被称为是希伯来人。 约瑟在埃及时被称为是希伯来人 创 40 : 15 :我实在是从希伯来人之地被拐来的,我在这里也没有做过什么,叫他们把我下在监里 创 43 : 32 :他们就为约瑟单摆了一席,为那些人又摆了一席,也为和约瑟同吃饭的埃及人另摆了一席,因为埃及人不可和希伯来人一同吃饭,那原是埃及人所厌恶的。.
E N D
《希伯来书》导读 • 刘玉珠
关于书名 • (一)为何取名《希伯来书》? • 希伯来:“渡河的人”,即“从大河――伯拉大河那边过来” • 希伯来一词是亚伯拉罕为区别迦南的不同民族,作自我介绍时用的,他是第一个被迦南人称为希伯来人的人。以后他的后代被称为是希伯来人。 • 约瑟在埃及时被称为是希伯来人 • 创40:15:我实在是从希伯来人之地被拐来的,我在这里也没有做过什么,叫他们把我下在监里 • 创43:32:他们就为约瑟单摆了一席,为那些人又摆了一席,也为和约瑟同吃饭的埃及人另摆了一席,因为埃及人不可和希伯来人一同吃饭,那原是埃及人所厌恶的。
关于书名 • 后来的以色列人也被称为是希伯来人 • 出2:6-13:她打开箱子,看见那孩子。孩子哭了,她就可怜他,说:“这是希伯来人的一个孩子。”孩子的姐姐对法老的女儿说:“我去在希伯来妇人中叫一个妈妈来,为你奶这孩子,可以不可以?” • (二)为什么引用《旧约.圣经》不用希伯来文原文来引用?反而引用七十士译本的希腊文? • (三)用《希伯来书》命名的用意? • 本书以希伯来命名,表明书中信息也有过河之意。 • 《希伯来书》是新旧两约的桥梁,讲述《旧约》的预表如何转到《新约》的实体,《旧约》的律法如何过渡到《新约》的恩典,使新旧两约有机的连接起来,也表示基督徒离开撒旦黑暗之国,进入神的光明国度;基督徒离开亚当的旧造,进入基督的新造。《希伯来书》使两约融合在一起,使人从《旧约》的眼光转到《新约》的眼光,一切都变成新的了。
关于作者 • (一)作者为保罗? • 有人认为是本书保罗所写,全名是“使徒保罗致希伯来人书”,意思是写给希伯来基督徒的一封信。有人认为保罗之所以隐名,是因他为外邦人使徒,犹太人对他有成见,惟恐对读者引起反感而忽略书中的真理要道,故不署名。 • 亚历山大的革利免:希伯来书是保罗的作品,是用希伯来语写给希伯来人的。但是路加很细心的把它翻释,然后发行给希腊人。所以可从这卷书和使徒行传中找到同样书写的格式和用辞。但是“使徒保罗”这名字不在标头里是因为它是写给希伯来人的,因为保罗不想一开头就引起他们对他的偏见和怀疑。他明智的不把自己的名字放进内。
关于作者 • 俄利根公元220说︰这卷名叫《致希伯来人》的书信并没有像使徒[保罗]书写的粗糙用辞。... 但是其中的思想却是那么令人赞赏,并不低劣过使徒其他所公认的书信... 但是对我来说,如果要说出我的意见,我愿意说它的思想是使徒[保罗]的,但其中的编写和用辞却是一位熟悉使徒[保罗]教导的人。他就在空闲时写出许多他主人所说的。如果有任何教会接纳它为保罗的书信,就由他这样接纳。因为从前的人接纳它为保罗的书信不是没有原因的。至于谁写这卷书,只有神知道。我们所听到的不同意见,有人说是革利免所写;他是罗马教会的会督。又有人说是路加所写;那位写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人。我们的讨论就应该到此为止。
关于作者 (二)作者为其他人? 近代学者可说是意见纷乱,几乎每个可能性的新约人物都被提出来 A.十六世纪的马丁路德提出说亚波罗是希伯来书的作者。路德认为亚波罗是位很会辩论的人,对旧约圣经熟悉他也是从亚历山大城来,因此对希腊哲学、犹太传统及神学都有认识。 (徒18:24)。 B.其他新约人物的名字也相继被学者提出来说是希伯来书的作者。百基拉,或是她的丈夫亚基拉,这两位犹太人基督徒宣教士(徒18:2,26;)曾被提出来。西拉,保罗的同工,也是帖撒罗尼迦书信的联名人,曾被提出来。其他的名字有以巴弗、提摩太、执事腓利等等。甚至还有人提出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写希伯来书。
关于作者 • (三)从书中看作者的特点 • 1.他没有亲自跟随过耶稣基督。 • 来2:3-4:“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后来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 • 2.他熟悉《旧约》和祭司礼仪。(来9:1-7) • 3.他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 4.他是第二代信徒。
关于作者 (四)如何对待作者? 神学家奥利金:“事实上谁是希伯来书的作者,只有神知道” 耶柔米:“希伯来书的作者无论是谁都好。因为神有意将写书的作者隐藏起来,叫人只见希伯来书中的基督,天上的大祭司,完全的耶稣,而不见任何一人。”“圣灵既然要隐藏作者的姓名,自必有其用意;因为像这样一卷专门高举耶稣基督的书信,无论作者如何的受人敬重,在此他隐藏了自己的姓名,实在也是十分合宜的事。” 作者写名字也好,不写名字也好,都有神的特别安排。们只能从内心深处说:既然主不要我们知道,我们就不必猜测,要我们知道的,这书是神的启示,是圣灵的默示,是一卷伟大的书信,从这卷书信的真理里建立信仰就可以了。
关于读者 • 从本书的内容来看,收信人肯定是犹太基督徒,因为作者屡屡警告他们不要回到犹太教的祭祀礼仪中去,而且他们对很多真理认识不清,他们是一些 • 1、虽信主但灵性并息不长进的人(5:11-12); • 2、虽信主但心灵没有安的人(3:7-4:12); • 3、虽信主但高举麦基洗德的人(5:10,7:1-10); • 4、虽信主但不明救赎真理的人(9:11-10:20); • 5、虽信主但敬拜缺乏真诚的人(10:22-23); • 6、虽信主但经常不肯聚会的人(10:25); • 7、虽信主但不明管教意义的人(12:3-13); • 8、虽信主但一受苦想退教的人(12:14-29);
关于时地 • 日期︰按照罗马的革利免的引用,它不可能超过公元97年。根据来13:23,当时提摩太仍活着,因此是公元90年之前。从2:3及13:7可以推测受书人是第二代的信徒,这大约是公元40-70年。而书中讲论许多献祭的礼仪,可能是在圣殿被毁之前(公元64之前)。 • 所以一般的意见是公元60-70年之间 • 地点︰来13:24:从意大利来的人也问你们的安。 • 作者当时可能在义大利某处,但该句亦可解为当时与作者在一起的有一群从义大利来的信徒,他们趁作者致信给“希伯来教会”之便顺带问安。
关于主旨 • 整个《希伯来书》的主要信息是“更美”,更美一词在书中共出现了12次。 • (一)更美的基督 • 在地位上,基督超越先知、天使、摩西。 • 在犹太人眼中天使和摩西都是尊贵的,但对比他们,耶稣在名分、权能和救赎的工作上都更为尊贵。在救赎的过程里,耶稣虽面对苦楚,但这不减弱他的尊贵。人应以信心来坚守对他的信靠。 • 在职位上:耶稣超越大祭司。 • 耶稣基督超越大祭司,祭司的职分乃是人神之间的中保,为 • 百姓的罪献上赎罪祭,使人的罪得蒙赦免。耶稣是更大的大 • 祭司,他一次献上自己作为祭,我们借着他,罪就可得赦。 • 大祭司耶稣: • 1、 慈悲忠信的大祭司 • 2、 升入高天的大祭司 • 3、 麦基洗德的大祭司 • 4、 永远长存的大祭司 • 5、 成全美事的大祭司
关于主旨 (二)更美的约 人外面的改革,总是没有长久的效果。神知道人无望的 败坏,所以他自己作革心的工作;藉著神子耶稣基督的 死,赐下圣灵在人里面作更新的工作,赐下新约,是旧 约的改进版。 耶稣基督所进入天上的圣所超越犹太人的圣殿,这 是新旧约的对比,旧的约是短暂的,新的约却是永 远;旧的约是要续约,新的约却是一次永远的。
关于主旨 (三)更美的祭物——基督献己为祭除掉了罪 基督是祭物,他一次献上永远献上,成为我们永远得救的根源,是人、神之间一条又真又活的路。 (四)更美的信心 我们生活在现世界里,眼所能看到的,尽都是物质世界的现象, 也止于现象;不能看到本原,不过是外表的,或现在可以经验的。 但是,信心超越了感官经验的界域,而以本原为对象。 作者又写出大量的信心伟人,提出他们因着信,不论在何种环境,都是信心坚定,坚持到底。
关于主旨 此外,作者还五次插入的警告: 1、忽略救恩、怎能逃罪 2、硬心不信、怎能安息 3、不求长进、怎能成熟 4、故意犯罪、怎能蒙赦 5、弃绝圣戒、怎能事奉 以逐步加强的语气,就离弃基督真道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提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