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676 Views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 课标与考纲要求 】.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你知道“商人”名称的由来吗?.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周武王灭商后,商朝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从事商业活动,从而形成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 “ 商人 ” ,这个职业被称为 “ 商业 ” ,一直沿用到今天。. 阅读课本说一说. 中国古代商业 如何发展的?.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 西周: 春秋战国: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业的发展. 产生了原始商业,特点是以物易物. 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E N D
【课标与考纲要求】 •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你知道“商人”名称的由来吗?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周武王灭商后,商朝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从事商业活动,从而形成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这个职业被称为“商业”,一直沿用到今天。
阅读课本说一说 中国古代商业 如何发展的?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 西周: 春秋战国: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业的发展 产生了原始商业,特点是以物易物 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工商食官”(官府垄断) 私商逐渐成为商人主体,黄金、白银开始成为货币 商业活动萧条,实物交换抬头 商业活动蓬勃发展(都会、对外交往) 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高峰 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 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成为商品,出现大商帮。 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想一想 你读过的古代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有反映了商人生活的吗?
看以下四段材料,分别反 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延伸: 材料一:神农氏作-----目中为市,制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材料二: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陈、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盐铁轮》 材料三: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材料四: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明代《李长卿集》
参考答案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商业历史悠久。 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战国兴起了一批著 名的都会。 材料三反映了商业的繁荣和商业在人 们生活中的地位 材料四反映了明朝商业繁荣,区域间 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商人——商业的灵魂 • 你认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向善 诚信 创新 开拓 文化 开放……
二、从贝壳到银元---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 结合以下图片,说一说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货币形态是如何演变的?
天然贝币 金属贝币 http://www.cbpmc.com.cn/qbjs/rmbjs/bb/gdqb_bb_js.htm
二、从贝壳到银元---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 结合一下图片,说一说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货币形态是如何演变的? 商周以贝为主 春秋战国,货币形态多样化 秦统一币制为半两钱 北宋出现纸币(交子),元推广 明清白银成为普遍的货币
材料一、二、三各反映了什么问题?白银的使用有什么意义?材料一、二、三各反映了什么问题?白银的使用有什么意义? 延伸 材料一 凡州郡国土及君主所管辖之地莫不通行,----各人乐用此币,盖大汗国中,商人所到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以取其货物之售价,竟以纯金无别。-------《马可波罗游记 》 材料二 1352年之宝泉提举司,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涌,价逾十倍。-----《元史》 材料三 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白银,乃国家经赋,专以收花纹银为主,而银居其极重之势,一切中外公私咸取给焉------《春明梦语录》
参考如下: 材料一反映了元代前期,纸币空前兴盛 价值稳定,信用较好。 材料二反映了元朝后期,出现滥印纸币,导致通货膨胀,物价暴涨的现象 材料三反映了明朝以来,白银成为普遍 的货币,商业贸易和政府征税都用白银。 白银使用的意义:白银价格适中而稳定,它的广泛使用便利了商品贸易,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累
三、坊市与城镇 对比唐代的长安城,结合材料,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么?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 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 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 干,夜深方归也” “(汴京)金银财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 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 闻见。“------宋《东京梦华录》
不同: 1、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2、宋代商业活动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 3、商品交易额巨大;出现了供人民娱乐的场所----瓦子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运转码头汉口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运转码头汉口等…… 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商业市镇兴起
古代城市的变迁 市坊分离,唐代市坊布局整齐划一 主要是政治、军事功能 市坊混乱;出现了夜市、晓市、瓦子。 城郊农村草市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乡村庙会也日益兴盛。 趋势: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城市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
丝绸之路 城市: 陶瓷之路 城市: 联系以上几幅图,对比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 敦煌、楼兰、龟兹、 莎车、疏勒 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
五、重农抑商 1、产生: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崛起 2、发展:秦汉时期 3、松动:中唐以后 4、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明清时期。
重农抑商 1、产生: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崛起 原因 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相矛盾。 ②法家强调抑商的言论随着法家代表人物的政治活动而被付诸实践。
(1)秦朝:继续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 2、发展:秦汉时期 (2)汉朝: 原因:民生凋敝,商人囤积牟利。 表现: ①严格贬低商人地位(不准穿丝绸,不得乘坐马车) ②对商人征收重税。 ③控制物价,盐铁官营等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 结果: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打击
3、松动:中唐以后 原因: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 ②唐政府政策的开明 表现: ①朝廷鼓励海外贸易, ②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 结果: 商人的地位得到提高。
1、原因 • 4、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明清时期。 ①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闭关锁国重农抑商都是落后的思想 ②为了维持封建专制统治——根本原因 2、表现 固守农本思想,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通过本课学习,总结中国古代 商业有何点? 讨论
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是农耕经济的有益补充,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2.起源很早,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两宋时期突破时空限制,发展到新水平;阶段特征明显。 3. 商业精神日益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发展道路曲折。 5、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