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418 Views
張慶勳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教育行政研究所 教授 兼 教育學院 院長 ). 教育學院轉型發展的變與不變. 2013.08.11. 大綱. 我們是這樣走過來的 我們的反思與行動 教育學院的 SWOT 分析 教育學院經營的脈絡背景 教育學院經營的理念 教育學院策略規劃構思架構 教育學院發展主軸 以「紮根轉型」邁向精緻專業多元發展的教育學院. 我們是這樣走過來的. 我們學校的發展 1940 年創校 1946 年 10 月正式建名「台灣省立屏東師範學校」 1965 年 8 月升格為「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
E N D
張慶勳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教授 兼 教育學院院長) 教育學院轉型發展的變與不變 2013.08.11
大綱 • 我們是這樣走過來的 • 我們的反思與行動 • 教育學院的SWOT分析 • 教育學院經營的脈絡背景 • 教育學院經營的理念 • 教育學院策略規劃構思架構 • 教育學院發展主軸 • 以「紮根轉型」邁向精緻專業多元發展的教育學院
我們是這樣走過來的 • 我們學校的發展 • 1940年創校 • 1946年10月正式建名「台灣省立屏東師範學校」 • 1965年8月升格為「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 • 1987年7月升格為「屏東師範學院」 • 1991年7月改隸中央,定名「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 2005年8月1日經教育部核定改名為「國立屏東教育 大學」
我們是這樣走過來的 • 師培本業與多元取徑之間的歷史蛻變過程 • 師專、師範學院→教育大學→屏東大學(以通 識教育為根基,師培體系、技職體系、一般高 教體系三者共構) • 師資培育的一元化→多元化與師資儲備制
我們是這樣走過來的 • 師範生→師資生→高教生 • 分組教學→系所課程→師資培育職前教育課程 與教育學程→多元彈性課程模組→課程學程化 • 傳統的包班能力→教學學科內容知識、教材教 法、教育專業知識→具有競爭力人才培育的基 本素養與核心能力
我們的反思與行動 • 非改不行的驅力 • 人口結構的改變 • 教育市場的需求 • 社會的高度期待 • 教育政策的走向
我們的反思與行動 • 我們面臨「變與不變」的衝突 • 師培本業‧多元取徑 • 固守本業‧開創新機 • 等待期待‧破繭而出 • 循序漸進‧一次到位
我們的反思與行動 • 融合哲思理念與實踐行動 • 以經營管理的哲思基礎 →導引出教育理念與辦學理念 →型塑院系所的願景 →同時參考相關教育政策的走向與學校的歷史發展背景 →提出教育學院的發展策略規劃構思 →構成一有系統的院務發展運作體系與機制 →使教育學院的轉型發展得以突破現狀
教育學院的SWOT分析--優勢(S) 1.教育學術高度專業,學院定位清楚明確。 2.行政組織及相關機制運作健全,組織文化和諧。 3.教學與學習資源之教學人力、學習空間充足。師資陣 容優秀,校園空間寬闊,課程規劃完善,行政服務效 能高。 4.教學績效良好,學生及畢業校友素質優秀。 5.教育界優秀校友眾多,對母校向心力強,充分協助學生 實習和學術研究。 6.學術專業漸趨國際化,學術風氣蓬勃,經常舉辦國際研 討會,師生經常參與國際學術活動並發表研究成果。
教育學院的SWOT分析--劣勢(W) 1.位於台灣最南端,與文化和政治核心距離 較遠。 2.受限於中央補助經費,教學與學習資源之 環境設施與設備仍有發展空間。 3.師資集中於教育學門,不利於延伸及跨領 域課程。 4.教育基礎學科和專業知能領域之課程與教 學完善,但通識素養、延伸和跨領域課程 的廣度和深度可再擴充加強。
教育學院的SWOT分析--機會(O) 1.社會關注教育議題,教育專業受重視,有助於本院教師培育 之專業發展。 2.多元生態和多元族群,提供獨特的學習和研究環境。 3.開啟講座教授機制深化教師專業及教育學術研究。 4.區域策略聯盟有利於豐富本院之圖書館藏與設備資源:屏東 地區富含熱帶地區生態,並有原住民、客家、外籍配偶等族 群多元融合,能提供獨特的文化脈絡,為教育研究學習注入 活水。 5.系所結構重整,新進師資專長多元,得以調整課程結構。 6.全球化趨勢和交通建設削減了地理位置的限制。 7.大陸與國際間大學校院締結姊妹校實質運作,有利於國際學 術交流
教育學院的SWOT分析--威脅(T) 1.師資培育管道日漸式微,少子女化趨勢生 源減少,招生趨於困難。 2.社會就業需求日益多元。 3.近年內師資需求仍呈現縮減的趨勢。 4.社會變遷,教師所需之專業能力亦不斷 改變。 5.鄰近公私立學校之競爭。
教育學院經營的脈絡背景 整體而言,教育學院經營理念係依循以下的脈絡背景而來: (一)社會變遷與發展; (二)教育改革背景與脈絡; (三)教育部政策; (四)本校的歷史發展與蛻變轉型、政策取向; (五)教育學院院務發展主軸與策略。
教育學院經營的理念 教育學院經營理念條列如下: (一)以校院系所定位、目標、發展特色、願景為 根源。 (二)以教師專業為本位,精進教師教學,協助教師 的專業發展、輔導與服務推廣,以及產學合作 (三)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 ,以及培養多元化的社會專業人才,並能學用 合一。 (四)建構適性多元與發展院系所特色課程,強化理 論與體驗的合一,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教育學院經營的理念 (五)建構完善組織架構與有效運作機制,以組織轉型 發展重構,前瞻未來,另創新局。 (六)有效統整資源與運用,在師資人力資源、經費編 列與管理、圖儀設備、空間使用,達成統整性、 效率性的資源整合與分享。 (七)強固培育師資根本任務,開創教育產業新機。 (八)以全球化的觀點,兼顧在地化與國際化,並發展 國際交流。 (九)善盡社會責任及文化關懷,服務社會。 (十)完備自我評鑑機制,確保品質,精進自我。
教育學院發展主軸 主軸一:人才培育 優質師資生 學術研究人才 文教行政人才 文教相關機構專業服務人員 主軸二:適性課程 發展特色課程,型塑學生核心能力 課程學程化,因應學生適性發展與市場需求 重構適性優質多元之課程,增加學生自由選修空間
教育學院發展主軸 主軸三:精進教學 增進教師教學學科內容與教學歷程知能 增進教師臨床教學經驗,儲備教師職前教育課程師資 增進教師數位化教學知能 主軸四:專業教師 精進教師專業素質 精進教師教學品質 協助教師服務推廣 參與地方教育輔導 協助教師產學合作
教育學院發展主軸 主軸五:組織重構 學校轉型發展:合校、系所整合 院系所:定位、目標、發展特色與願景 師培本業‧多元取徑
以「紮根轉型」邁向精緻專業多元發展的教育學院以「紮根轉型」邁向精緻專業多元發展的教育學院 (一)師培本業精緻專業 (二)多元取徑轉型發展 (三)整合評鑑內含策略 (四)教學以知識為本位 (五)學理奠基結合實務 (六)在地紮根拓展國際 (七)研發創新服務推廣 (八)產學合作共創全贏
祝福大家平安如意! 感謝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