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管理会计研究

管理会计研究. 模块一:理论篇. 理论篇之专题二 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 概要. 问题的提出 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管理会计实务演进 价值管理框架 未来方向. 一 . 问题的提出. 现行的缺陷 MA 的四大基础 问题的意义. 二 . 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四大理论基础 会计学基础 组织学基础 行为学基础 决策学基础. 会计学基础. 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的框架 内部控制的方法 内部控制的实施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组织学基础. 组织目标 组织结构 : 职能部门 地区部门 事业部门 人际关系. 行为学基础. 目标功能

Download Presentation

管理会计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管理会计研究 模块一:理论篇

  2. 理论篇之专题二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理论篇之专题二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

  3. 概要 • 问题的提出 • 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 管理会计实务演进 • 价值管理框架 • 未来方向

  4. 一.问题的提出 • 现行的缺陷 • MA的四大基础 • 问题的意义

  5. 二.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 四大理论基础 • 会计学基础 • 组织学基础 • 行为学基础 • 决策学基础

  6. 会计学基础 • 内部控制的意义 • 内部控制的框架 • 内部控制的方法 • 内部控制的实施 •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7. 组织学基础 • 组织目标 • 组织结构:职能部门 • 地区部门 • 事业部门 • 人际关系

  8. 行为学基础 • 目标功能 • 激励理论 • 决策模型 • 行为规则

  9. 决策学基础 • 安东尼模式---目标趋动 • 西蒙模式---解决问题 • 司考特模式—距阵式 • 福斯特模式—控制论 • 第尔模式---纵横系统论 • 布鲁模式---作业中心论

  10. 三.管理会计的实务演进 • ——1950s,成本确定和财务控制 • 1950s——mid 1960s,为管理计划和管理控制提供有用的信息 • mid 1980s——mid 1990s,减少经营环节中的浪费 • mid 1990s ——,战略性的企业价值创造

  11. 四.价值管理框架 • 选择具体内部目标 • 选择战略和组织设计 • 确认特定业绩变量(或“价值动因”) • 制订行动计划,选择业绩计量指标,设定针对性目标 评价、修订组织内部目标、战略、计划和控制系统

  12. 价值管理框架

  13. 管理会计的权变理论 •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含义 • 针对不同的环境情况(circumstances),应有不同特点的会计信息系统(AIS)与之恰当匹配(appropriate match)

  14. 管理会计的权变理论

  15. 管理会计的权变理论 AIS设计的一个简单框架

  16. 管理会计的权变理论 • 战略(strategy)的几种分类: • Mils & Snow(1972): prospectors,defenders,analyzers,reactors • Porter(1980,1985): differentiation,cost leadership,focus • Gupta & Govindarajan(1984): build,hold,harvest,divest • 战略的不同层次 • corporate strategy,business strategy,operational strategy • 获知战略的四种方式 • 调查者推断、目标企业自评、外部专家评估、客观指标系统

  17. 管理会计的权变理论 • 权变理论的已有研究 • Govindarajan(1988):研究三种行政机制(组织结构、控制系统、经理选择)分别或综合与战略(差异化或成本领先)搭配的效益性 • Govindarajan & Gupta(1985)研究奖金激励系统(长期与短期标准)与战略(建造、保持、收获)的搭配关系及其效益性 • Abernethy &Lillis(1995)研究弹性制造战略的采用与管理控制系统(业绩评价系统和整合联络工具)的搭配及效益性 • Simons(1987),Chenhall & Langfield-smith(1998),Daniel & Reitzberger(1991),Milgrom &Roberts(1995), Selto(1995)、Baiman等(1995)

  18. 管理会计的权变理论 • 局限性 • 计量战略时未充分考虑其多维性 • 未考察组织目标、战略和组织设计是否被同时决定的问题 • 缺乏组织目标对战略选择和组织设计影响的研究 • 缺乏对组织设计决定因素的研究

  19. 组织目标选择 • 管理会计终极目标:为赢得组织目标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控制机制 • 具体目标:VBM认为应从“经济价值”指标角度考虑(eg. EVA,CEROI,RI) • 一些分析性研究表明经济价值指标优于传统会计指标

  20. 组织目标选择(续) • 该领域的经验研究 包括: • 经济价值指标是否比传统的会计指标与公司价值更相关? • 市场指标与EVA关系的简单单变量研究支持EVA的优越性 Milunovich 和 Tseui (1996),Lehn 和 Makhija (1997) • 较复杂的分析不具结论性 Chen 和 Dodd (1997)EVA指标比传统会计指标与股价更相关,但传统会计指标具有增量解释能力 Biddle 等(1997)传统会计指标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 • 使用以经济增加值等剩余收益指标的企业是否比其他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 支持者:Wallace(1997)采用配比样本方法 • 不支持者: Hogan和Lewis(1999)认为Wallace的研究方法有缺陷

  21. 组织目标选择(续) • 局限性 • 关于EVA值和EVA使用的公开数据,可能低估了EVA的影响 • 只在executive级别上考察与EVA相关的薪酬计划 • 对现金流量基础的经济价值指标关注较少 •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否是唯一目标

  22. 价值动因的确认 • 目的在于将工作重点放在能增加股东价值的财务及经营“价值动因”上 • 关于价值动因确认和计量研究的三个方向 • 作业成本法(ABC) • 战略成本管理(SCM) • 平衡计分卡(BSC)

  23. 价值动因的确认(续) • 作业成本法的经验研究 • 验证非产量动因对制造费用的解释能力 • 支持方: Banker等(1995)对般空业40家企业的调查表明基于经营的变量与产量动因同样具有解释能力。 Anderson (1995)、Platt (1996)、Ittner 等 (1997)、Fisher和Ittner (1999) • 不支持方:Foster和Gupta(1990)发现大多数产量动因与制造费用水平高度相关,但只有少数效率相关变量与制造费用高度相关(但其采用的偏回归方法遭到质疑) • 不同成本动因的同时确定问题: Datar等(1993)发现质量成本中预防和检验成本、废品成本和设备维护成本的相互依赖性 • 考察“制造费用层级结构”的分析正确性:Ittner等(1997)主成分分析

  24. 价值动因的确认(续 • 战略成本管理和平衡计分卡 • 战略成本管理文献是ABC概念 的扩展,除了强调制造费用的结构性动因外,还强调 “执行性”成本动因 • 验证非财务指标是财务指标的领先指标的观点 Banker等(2000)验证(1)非财务指标是财务指标的先行指标吗?(2)薪酬计划对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影响 Itner和Larcker(1998)考察在客户级别、SBU级别和公司级别的客户满意度指标的先行作用。 Behn和Riley(1999) • 验证平衡计分卡的效益性 Chenhall和Langfield-Smith (1998)和、Ittner等(2001)报告了中等程度的察知效益,但未发现显著增进了管理者对战略目标和行动的理解。

  25. 价值动因的确认(续) • 局限性 • 成本动因研究未充分考虑执行性成本动因对整个价值链的影响 • 在非财务价值动因的研究中,常忽略权变因素的影响 • 信息技术对价值动因的确认和重要性的影响有待考察 • 平衡计分卡和其他价值动因技术的业绩效应仍是一个未决问题

  26. 制订行动计划,选择业绩计量指标,设定针对性目标制订行动计划,选择业绩计量指标,设定针对性目标 • 制定行动计划是在价值动因分析基础上的决策制定过程,业绩计量指标和针对性目标的选择则是保证计划成功实施的手段 • 具体行动计划的选择 • 考察使用复杂资本预算技术的企业是否比用较简单方法的企业有更好的业绩 支持方:Haka(1987) 不支持方:Klammer(1973)、Haka等(1985) • 考察资本投资决策中非财务信息和外部信息的影响 Carr和Tomkin(1996)发现, “成功”企业在竞争事项、价值链分析和基本成本动因分析上投入了远较其“不太成功”的竞争对手为多的注意力,但在财务计算上却只投入了很少的注意力。 Larcker(1981)

  27. 制订行动计划,选择业绩计量指标,设定针对性目标 • 选择业绩计量指标 • 考察信息和控制系统特性 研究结果通常支持业绩指标选择是组织竞争环境、战略和组织设计的一个函数的观点 ,包括: • 组织设计的复杂程度与业绩指标的多样性 之间的关系 Hayes(1977)、 Scott和Tiessen(1999) • 企业不同战略对业绩计量指标的使用的影响 Simons(1987)和Guilding(1999) • 生产技术对预算控制系统的使用和效益 的影响 Merchants (1984) 、Duck (1992) Brownell、Merchant (1990)

  28. 制订行动计划,选择业绩计量指标,设定针对性目标 • 考察薪酬计划 • 考察业绩指标选择的决定因素 Ely (1991)考察在四种不同行业中管理者报酬与业绩计量指标(股票报酬、会计报酬、销售收入和净利差收入)之间的关系 Bushman 等(1996)考察除会计指标和股价指标之外,个人业绩评价(individual performnce evaluation)在新酬计划中的使用与企业成长性和产品寿命周期正相关 Ittner 等(1997)发现各个业绩指标(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所赋权重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企业采用“探勘”战略的程度,战略质量创新活动的采用程度,产品开发和寿命周期,行业管制以及传统财务指标掺杂噪音的程度 Keating(1997)发现对部门经理的考核包括部门会计指标、企业会计指标和企业股价,其影响因素为部门盈余与价值的相关性、公司或部门成长性、部门间相依性、部门相对公司的大小、公司股价与市场报酬的相关度。 Sloan(1993)等、 Bushman等(1995)、Scott &Tiessen(1999)

  29. 制订行动计划,选择业绩计量指标,设定针对性目标 • 薪酬计划的业绩效应 • 支持方:Govindarajan和Gupta(1985)、Simons(1987)和Govindarajan(1988) • 不支持方:Wallace(1997)和Hogan和Lewis(1999)

  30. 制订行动计划,选择业绩计量指标,设定针对性目标 • 设定针对性目标 主要为行为研究,少量经验研究 • 考察针对性目标的达到情况,发现能以较大概率达到的目标是合适的 Merchant和 Manzoni(1989) • 考察不同类型目标的作用 Murphy(1999)发现,当以前年度业绩对当前业绩的估计偏差较大时,执行官薪酬计划中更可能采用外部标准,并且企业采用内部标准时,管理者倾向于平滑利润

  31. 制订行动计划,选择业绩计量指标,设定针对性目标 • 局限性 • 数据来源的限制 公开可获信息、第三方所作调查、研究者所作调查 • 许多研究依赖于管理者对管理会计或其他组织实务的“察知” 而非更“实在”的情况 • 在评价业绩后果时,对管理会计实务与企业组织环境的适配性的计量存在困难

  32. 业绩评价和组织目标与计划的重估 • 正规评价程序的效益性及所依赖的环境因素 • 支持方: Smith(1993)发现,运用投资监管系统的企业其投资的放弃率与业绩成正相关关系,而未采用投资监管系统的企业呈负相关关系 Myers等(1991)发现业绩依赖于事后审计的复杂性与企业相关变量(如,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资本密集程度等)的适配(Match)程度 • 不支持方: Lorange和Murphy( 1984)、Goold和Quinn( 1993)

  33. 五.未来方向 • 动机与假设的提出 • 从理论出发 • 从广泛学科中汲取知识 • 样本选择与构架(construct)计量 • 多渠道选择样本 • 对数据进行可靠性和构架有效性测试 • 模型设定

  34. 四、结语 财务会计重在披露价值,管理会计重在创造价值 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安于现状 我们可以做到比别人更好,管理会计是一个突破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