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280 Views
罗湖中学“三案一体”课堂改革试行方案. 刘国平 2013-9. 罗湖中学“三案一体”课堂改革试行方案. “ 三案一体”的提出 所谓“三案”就是“教案教学、学案导学、习案巩固教学”。 所谓“三案一体”就是将“教案、学案、习案”合为一体化,形成一份完整的导学案。 通过“三案一体”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 三案一体”导学案的编写. 一、教案与学案的区别 :
E N D
罗湖中学“三案一体”课堂改革试行方案 刘国平 2013-9
罗湖中学“三案一体”课堂改革试行方案 “三案一体”的提出 所谓“三案”就是“教案教学、学案导学、习案巩固教学”。 所谓“三案一体”就是将“教案、学案、习案”合为一体化,形成一份完整的导学案。 通过“三案一体”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案一体”导学案的编写 一、教案与学案的区别: 1.“教案”:传统的“教案”往往是讲案,老师大多是站在教者的高度去编写教案、组织教学、测重考虑的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2.“学案”: 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 3.“习案”:是在学生课前课后自主预习与巩固、课上主动探索、交流互动、知识建构的基石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案一体”导学案的编写 二、“三案一体”导学案的编写 (一)“三案”的结构体系 1.应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凸显有效性的课堂改革理念。 2.主要包括四大部分:课前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助学——课内训练固学——课后反思再学。
“三案一体”导学案的编写 (二)“三案”的四步编写程序 三案编写四步程序为: 个人主备 →集体研备 → 骨干把关 →个人再加工 1.个人主笔:立足学情、立足教材、立足“课程标准”和“学科 教学要求”,形成供集体研讨的初稿 2.集体研备:集体研备讨论修订。年级学科组在集体备课时 要进行充分研讨,体现集体智慧。 3.骨干把关:根据“三案”的各个环节,骨干把关审核,要详细 分析并提出修改思路,严格把关。 4.个人再加工:个人二次备课补充调整再加工。增强班级针 对性、学情针对性,呈现个人课堂教学特点、特色。
“三案一体”导学案课堂结构 一、教学目标 1.课标内容: 2.中考考纲: 3.本课目标: 二、重点难点预测 1.重点: 2.难点: 三、设计思路 四、教学媒体和教具 五、教学流程 (一)自学质疑 (二)交流展示 (三)互动探究 (四)精讲点拨 (五)矫正反馈 (六)迁移应用 六、教与学的反思
“三案一体”课堂结构解读 一、教学目标 1.课标内容: 2.中考考纲: 3.本课目标: 目标与要求: (1)目标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不能抄教学目标,用学生的语言具体写出本课应懂哪些知识,应会用哪些知识等; (3)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二、重点难点预测 “三案”中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通过小组的自主合作形式,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难点或本单元的中考考点 (1)告诉他本课的重点难点; (2)告诉他要考的考点,激发他的重视程度; (3)预习中尝试做一做,学习(复习)中就去接触中考题; (4)也可以探究时做题目用。
三、设计思路 1.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2.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 3.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 学 流 程 (一)自学质疑 自学质疑环节要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学习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1.备课: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问题、点拨学习方法; 2.课堂: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构建,基本解决学案中的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学生行为: 1.课前预习 2.学案的完成 3.小组活动
五、教 学 流 程 (二)交流展示 1.备课:要预设知识建构和解决方案 2.课堂:要交流解决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共享学习成果,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行为:上课时学生板书、展示、交流发言、质疑、互动。 教师行为:观察学生交流展示中的讨论的问题答案进一步把握学情,考虑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精讲点拨的要点等。
五、教 学 流 程 (三)互动探究 互动探究环节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 1.备课:预设生成问题的互动探究方案 2.课堂: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 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师生行为: 1.引导学生选定探究问题;不同学生或小组可选择不同的探究问题; 2.师生营造探究氛围; 3.提供必要的探究的材料和方法支撑或寻求的途径; 4.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探究; 5.探究过程和结果的交流与共享。
五、教 学 流 程 (四)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环节要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要注重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还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进行,对疑难问题精读点拨时要注意学习层次,注意点拨的范围,注意把握教学难度等。精讲点拨要到位,不越位,要把握好度。 1.备课:教学重点的突出方案 、难点的突破方案 2.课堂: 指针对重点和难点,要注重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五、教 学 流 程 (五)矫正反馈 矫正反馈环节要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 重视“双基”的矫正反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能图表面的热闹,而应有扎实的双基训练,通过双基训练,反馈教学效果,进行矫正教学,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1.备课:要设计反馈途径、反馈习题 2.课堂:指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 说明: 反馈体现在学案收改时,在学生交流展示时、在互动探究的情况把握时,在课堂生成问题的解决时,在巩固题的完成后的二次上交学案时等。
五、教 学 流 程 (六)迁移应用 迁移应用环节要完成精选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思维,形成相关技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1.备课:精选习题,要设计有部分联系实际的习题 2.课堂:指完成精选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思维,形成相关技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
六、教与学的反思 1.教师行为: 反思三案,反思教学过程,及时总结、提高。对学案编制的修改建议。从课堂教学中感悟到的教学心得。了解三案完成信息,汇总学生质疑问题,准备互动探究必要材料,考虑解决应对问题;批改习案;思考矫正教学策略、及时巩固教学效果办法等。 2.学生行为: 对照学习目标,反思自己还存在的问题,尝试应用与巩固。及时完成习案、提出质疑问题,及时反馈矫正。注意适时复习整理等。
七、备注栏:(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1.教师行为: 为了增强班级使用的针对性,在集体确定的“三案一体”导学案的基础上,结合学情适当调整并思考确定体现教师个人特色的教法。注:只增不减! 2.学生行为: 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提前进行自主学习,解决学案中的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带着自学质疑来上课。同时,在课堂上记录学习笔记。
几 点 说 明: 1.“三案一体”就是将“教案、学案、习案”合为一体化,形成一份完整的导学案,不是分开的! 2. “三案一体”要求老师们做到“一课一案”! 3. “三案一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老师在使用时要做到“只增不减”! “增”在备注(教师复备栏 )中体现! 4. “三案一体 · 六环节”不一定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都要使用,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的、有选择的安排实施。
谢 谢 刘国平 (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