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 教学大纲的区别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 教学大纲的区别. 西北师范大学 姬秉新. 历史课程标准的涵义.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材编写、历史教学活动、历史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历史课程的基础。. 研制历史课程标准的背景.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需要。 初中历史课存在难、繁、偏、旧。. 历史课程标准的设计原理. 1 、明确历史课程的特殊性质 2 、确立可具操作的课程目标 3 、改革传统的课程内容 4 、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5 、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式 6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Download Presentation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 教学大纲的区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的区别 西北师范大学 姬秉新

  2. 历史课程标准的涵义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材编写、历史教学活动、历史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历史课程的基础。

  3. 研制历史课程标准的背景 •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 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 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需要。 • 初中历史课存在难、繁、偏、旧。

  4. 历史课程标准的设计原理 1、明确历史课程的特殊性质 2、确立可具操作的课程目标 3、改革传统的课程内容 4、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5、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式 6、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5. 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一) • 体现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坚持“两个方面”: ——面向所有学生; ——面向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各类学生。

  6. 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二) • 体现了时代精神,提倡 ——人文精神 ——科学态度 ——民主与法制观念 ——国际意识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7. 研制历史课程标准的原则 • 革新课程内容,构建新的历史课程体系。 • 明确初中历史课程目标。 • 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 • 倡导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 为课程实施留有较大空间。 • 具有可操作性。

  8. 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一) • 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构建了学习主题式的课程体系。 学习主题的确定遵循以下原则: ——注意历史发展的时序和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 ——强调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贯彻少而精和探究式学习的原则; ——注意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

  9. 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二) • 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对历史内容提出了三种层次的学习要求: ——凡在具体历史内容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简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 ——凡在具体历史内容的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为理解层次要求; ——凡在具体历史内容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等行为动词,为运用层次要求。

  10. 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三) • 通过若干学习主题构建新的历史课程体系,淡化编年史,大幅度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 • 鼓励学生根据历史资料,探索历史问题,发展历史思维; • 发展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11. 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四)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倡导新的教学观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的探究新的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对学习内容只提目标,对具体知识点不作过多、过细的要求,从而为课程实施留有较大空间。 ●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评价目标和建议,具有可操作性。

  12. 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的结构比较

  13. 标准与大纲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 • 标准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等。 • 大纲的知识目标: 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14. 大纲的能力目标: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标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感知力世道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等。 标准与大纲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

  15. 大纲的思想教育目标: 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形成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基础。 标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逐步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 标准与大纲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

  16. 标准与大纲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 标准在课程目标上的突破: • 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 来,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 • 在思想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 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 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 • 目标明确,比大纲更具操作性。

  17. 标准与大纲在内容体系上的比较

  18. 标准与大纲在内容体系上的比较(案例一)

  19. 标准与大纲在内容体系上的比较(案例二)

  20. 标准与大纲在内容体系上的比较(案例三)

  21. 标准在课程实施上的突破 1、标准要求应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注重拓宽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2、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3、标准倡导教学方法的更新,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建议,推广新教学观念,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4、标准为课程实施留有较大空间,与大纲相比,对历史知识点不作过多、过细的要求,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科书编写均留有发挥的空间。尤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考虑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又考虑了各地实际情况及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异。

  22. 课程评价的比较

  23.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根本区别 1、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最低要求),凡是达到标准基本要求的,都是合格的初中学生(毕业生);而教学大纲往往是理想化的要求(最高要求),大部分初中学生达不到;所以课程标准隐含的教育理念是受教育的学生都是发展的、成功的、合格的,这就比教学大纲的教育理念要先进的多。 2、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段的学习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描述,它既有学习内容的规定,也有学生学习程度的具体规定;而教学大纲则只是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有具体规定,没有学习程度的要求。

  24. 谢谢各位老师, 欢迎批评指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