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59 Views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 教学大纲的区别. 西北师范大学 姬秉新. 历史课程标准的涵义.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材编写、历史教学活动、历史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历史课程的基础。. 研制历史课程标准的背景.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需要。 初中历史课存在难、繁、偏、旧。. 历史课程标准的设计原理. 1 、明确历史课程的特殊性质 2 、确立可具操作的课程目标 3 、改革传统的课程内容 4 、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5 、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式 6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E N D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的区别 西北师范大学 姬秉新
历史课程标准的涵义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材编写、历史教学活动、历史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历史课程的基础。
研制历史课程标准的背景 •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 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 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需要。 • 初中历史课存在难、繁、偏、旧。
历史课程标准的设计原理 1、明确历史课程的特殊性质 2、确立可具操作的课程目标 3、改革传统的课程内容 4、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5、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式 6、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一) • 体现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坚持“两个方面”: ——面向所有学生; ——面向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各类学生。
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二) • 体现了时代精神,提倡 ——人文精神 ——科学态度 ——民主与法制观念 ——国际意识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研制历史课程标准的原则 • 革新课程内容,构建新的历史课程体系。 • 明确初中历史课程目标。 • 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 • 倡导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 为课程实施留有较大空间。 • 具有可操作性。
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一) • 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构建了学习主题式的课程体系。 学习主题的确定遵循以下原则: ——注意历史发展的时序和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 ——强调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贯彻少而精和探究式学习的原则; ——注意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二) • 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对历史内容提出了三种层次的学习要求: ——凡在具体历史内容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简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 ——凡在具体历史内容的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为理解层次要求; ——凡在具体历史内容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等行为动词,为运用层次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三) • 通过若干学习主题构建新的历史课程体系,淡化编年史,大幅度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 • 鼓励学生根据历史资料,探索历史问题,发展历史思维; • 发展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四)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倡导新的教学观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的探究新的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对学习内容只提目标,对具体知识点不作过多、过细的要求,从而为课程实施留有较大空间。 ●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评价目标和建议,具有可操作性。
标准与大纲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 • 标准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等。 • 大纲的知识目标: 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大纲的能力目标: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标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感知力世道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等。 标准与大纲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
大纲的思想教育目标: 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形成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基础。 标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逐步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 标准与大纲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
标准与大纲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 标准在课程目标上的突破: • 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 来,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 • 在思想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 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 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 • 目标明确,比大纲更具操作性。
标准在课程实施上的突破 1、标准要求应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注重拓宽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2、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3、标准倡导教学方法的更新,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建议,推广新教学观念,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4、标准为课程实施留有较大空间,与大纲相比,对历史知识点不作过多、过细的要求,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科书编写均留有发挥的空间。尤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考虑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又考虑了各地实际情况及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异。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根本区别 1、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最低要求),凡是达到标准基本要求的,都是合格的初中学生(毕业生);而教学大纲往往是理想化的要求(最高要求),大部分初中学生达不到;所以课程标准隐含的教育理念是受教育的学生都是发展的、成功的、合格的,这就比教学大纲的教育理念要先进的多。 2、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段的学习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描述,它既有学习内容的规定,也有学生学习程度的具体规定;而教学大纲则只是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有具体规定,没有学习程度的要求。
谢谢各位老师,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