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9

抑螺防病林的建设与管理

抑螺防病林的建设与管理. 彭锦云 省林业局造林处 二○一 ○ 年 五月. 汇报内容. 一、 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二、 抑螺防病林的建设 三、 抑螺防病林的管理.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5 个问题. 1-1 、概述 :

Download Presentation

抑螺防病林的建设与管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抑螺防病林的建设与管理 彭锦云 省林业局造林处 二○一○年五月

  2. 汇报内容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二、抑螺防病林的建设 三、抑螺防病林的管理

  3.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5个问题 • 1-1、概述: • 务林人栽下的是树种,生长的是文化,收获的是文明。同时也因在不同的地方,栽植相适应的树种,形成了多用途的林种与林分。充分说明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多种功能、多样性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如栽植在长江两岸的林分叫防浪林或防护林;栽植在江河、水库源头的林分叫水源涵养林;栽植在田间地头的林分叫农田林网防护林;栽植在公路铁路两旁的林分叫绿色通道景观林;栽植在有血吸虫疫区的林分叫抑螺防病林。那么?为什么它能抑螺防病呢?

  4.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1-2、血吸虫病的危害: 血吸虫是人类危害最大、分布最广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我国是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流行于南方10省1区1市(其中最严重的是7个省)。所以血吸虫病是南方寄生性、自然疫源性的重大地方性传染病。湖北省是受害最严重的省之一。涉及10个市,58个县(市、区),527个乡(镇、场)5652个村,疫区人口952.7万人,现有钉螺面积121万亩。通过研究,血吸虫必须通过中间宿主—钉螺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因此,降低钉螺密度、尤其是降低感染性钉螺密度,是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重要环节。

  5.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什么?一种由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的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寄生虫病。能够在人体寄生致病的血吸虫主要有5种,即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间插血吸虫。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从荆州博物馆西汉古尸发现的血吸虫感染者来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 钉螺(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为钉螺属,是雌雄异体、卵生、水陆两栖的淡水螺,为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1881年3月,德籍神父富荷斯(P·Fuchs)在武昌府(今江夏区金口镇)采集到三颗肋壳钉螺,经贝类学家格莱德(Gredier)鉴定,命名为“湖北钉螺”。 • 感染性钉螺(infected snail):被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的钉螺,又称阳性钉螺。

  6.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血吸虫中间宿主 —钉螺,最终寄主是人与畜血管内。由尾蚴逸出螺体入水经皮肤入侵人体血管内,变童虫在体内发育为成虫,后有性繁殖雌、雄虫,产卵,虫卵随血流沉积于肝脏和肠腔排除体外,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钻入螺内无性发育为尾蚴。

  7.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8.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 1-2、人感染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有哪些?一是生产性感染。如在田间从事农活、育秧、栽秧、收割、放水灌田、防洪排涝、捕鱼、捉虾、割草等。二是生活性感染。如在有血吸虫的疫水中洗衣服、洗蔬菜、游泳、洗手、洗脚等。 • 怎样防治血吸虫病?避免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应采取穿胶靴、戴手套或在身上涂抹防蚴霜等,避免皮肤与疫水接触。消灭有害钉螺,一是药物杀灭;二是开新沟,填有螺旧沟。三是生物灭螺。

  9. 1-3、血吸虫病的防治 • 血吸虫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三大传染病之一。 • 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传染血吸虫病的重要媒介。 • 杀灭钉螺是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 • 常用的灭螺方法主要有: 物理灭螺 化学灭螺 生物灭螺 植物灭螺 微生物灭螺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10. 1-3、血吸虫病的防治 • 物理:土埋最广泛、埋深压紧,钉螺不易爬出,效果最好。 • 化学:灭螺药有血防67(氯硝柳胺糊剂)、五氯酚钠,土埋结合药物,土埋前有螺地面喷洒灭螺药,覆盖无螺土前螺堆上再喷药,铲过草的地面喷药。除蚴灵。 • 农业灭螺工程:以机代牛、圈养、洲滩禁牧、安全草场、水改旱,开挖精养鱼池、建沼气池。交通灭螺工程:血防通村公路。国土部门:整理血防土地,疏洗硬化疫区沟渠。 • 水利项目:新建涵闸、修建取水口沉螺池、排灌工程。 • 卫生灭螺:家畜传染病管理、卫生改厕、晚血病人救治。 • 教育部门:健康教育。林业血防项目:建抑螺防病林。

  11.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 林业血防工程 • 以长江沿线、四湖水系、富河水系、汉江北片水系、汉北河和东荆河为重点,在湖沼和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通过植树造林,改变滩地生态环境,达到降低感染性钉螺密度、减轻感染危险、保护农民健康之目的。规划营造林业血防林210万亩。

  12.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血吸虫病防治: • 毛泽东―――1958.7.1江西余江县《送瘟神》。 • 邓小平―――1984批示“防治地方病,为人民造福”。 • 江泽民―――1989“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这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 胡锦涛―――2004“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关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和紧迫性。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依靠科学,综合治理;发动群众,联防联控;完善政策,增加投入。确保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确保有效控制防治血吸虫病流行目标的实现”。

  13.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 温家宝总理的批示:(充分肯定林业血防工程的作用)“血防工作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林业与卫生,灭螺与治病,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措施,建立多部门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以求达到遏制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血吸虫病流行,保护疫区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疫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的”。

  14.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现在还存在血吸虫病的原因 • 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的严重发生与钉螺的广泛分布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当紧密相关。传统的药物灭螺,使得一些动植物生存造成严重影响。正是因为整个滩地系统中生物多样性锐减,系统内生物之间原有的相生相克作用关系被打破,特别是那些对钉螺有抑制作用的植物和取食钉螺的鱼禽等动物的数量减少甚至消失,以及人工经营的芦苇生态系统为钉螺创造了良好的孳生环境,从而导致了现有滩地系统中钉螺的广泛分布和较高的螺口密度。不恰当的生产生活方式,如在滩地上割草、摘芦笋、打野菜以及放牛、放猪等,增加了接触疫水的机会,容易造成感染或交叉感染,也是引起血吸虫病感染的重要原因。林业血防生态工程通过环境改造,构建良性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不仅可降低钉螺密度和数量,抑螺防病,还可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推广和实施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

  15.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泽慧院长及彭镇华教授就在我省开展了“兴林抑螺”的试点研究工作。在他们的指导和关怀下,我省的“兴林抑螺”工作成效显著,对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改善疫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6.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 1-4、抑螺防病林成效 • 抑螺防病林实际上是科技兴林的产物。在中国林业科学院的带动下、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四川、安徽、云南等7省林科院林业科技工作者在江、河、湖滩与荒滩将原先的芦苇地改造成林地后发现,钉螺密度降低了。后来经过更系统的研究,发现还有枫杨、川楝、香樟、乌桕、杨树叶及益母草和夹竹桃叶花根等植物有灭螺的功效。控制钉螺随水土流失而传播。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多树种造林,生态林与经济林兼顾。并在工程建设中结合混交造林、林草(药)间作等技术措施,提高综合效益。

  17. 钉螺调查 江滩造林 江滩查螺 林下查螺

  18.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 1-4、抑螺防病林成效 • (1)---钉螺密度下降83.8%;钉螺感染率下降83.3% ---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36.4% • (2)节约灭螺经费80――100元/亩 • (3)林农间作亩增收300――500元, • (4)增加活立木资源 • (5)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 • (6)防洪保平安。平原湖区总结形成了湖区综合治理的“林水结合模式”。群众把这种模式简称为“让你栽上两岸树,帮我疏洗一条河”。

  19. 湖北省林科院通过黄州等地长江外滩的调查,发现了能够直接杀螺或形成不利于钉螺生长环境的草本植物益母草、紫云英、问荆、打碗花、酸模叶蓼等五种草本植物。同时也发现了有利于钉螺生长的草本植物鸡矢藤、水芹等二种。湖北省林科院通过黄州等地长江外滩的调查,发现了能够直接杀螺或形成不利于钉螺生长环境的草本植物益母草、紫云英、问荆、打碗花、酸模叶蓼等五种草本植物。同时也发现了有利于钉螺生长的草本植物鸡矢藤、水芹等二种。

  20.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 有螺滩地营造抑螺防病林后,活螺框出现率、 活螺密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随林龄增加而降低, 最终基本稳定在较低水平。 • 林业科技工作者对多年生抑螺防病林进行调查:活螺密度、 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80.0%~100%;而没造林的苔草-芦苇的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则分别增加了110%和120.%。 • 尤为重要的是林内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对野粪污染的阻断作用十分明显。

  21.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螺情监测

  22. 滩地抑螺防病林抑螺效应 不同密度抑螺防病林钉螺密度分布 不同密度林分钉螺密度分布 不同密度抑螺防病林内,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有随造林密度增加、林分郁闭度提高而降低的趋势。

  23. 滩地抑螺防病林抑螺效应 (1)在挖沟抬垄整地抑螺防病林内,钉螺的密度分布在林地不同局部环境,其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分布为:垄面﹤保留带﹤沟壁坡面、沟底﹤芦苇(对照)地。

  24. 滩地抑螺防病林抑螺效应 在滩地高程和立地条件一致的低位芦苇地,开沟抬垄造林,其钉螺的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均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表明在以空间换时间的钉螺密度分布研究中,滩地杨树人工林的抑螺作用也是逐年增强的。

  25. 滩地抑螺防病林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林龄对林下草本植物层数量特征的影响 (1)、在杨树林的中前期至成林主伐阶段,林下草本植物层的物种组成,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变化。 (2)、随着林龄增加、透光度减弱,喜光的阳生植物种类逐步为更加耐荫的阴生植物所更替。

  26. 植物群落分布与滩地高程 33.3m:红足蒿-水蓼-荔枝草 32.8m:红足蒿-水蓼-虉草 32.3m:红足蒿-签草-水芹 31.8m:签草-芦-蒌蒿 31.3m:签草-茅荻 30.8m:弯囊苔草

  27. 滩地抑螺防病林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林下逐步减弱的光照条件,对草本植物层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反应: 一是对光的适应范围较宽的植物种类,如红足蒿、水芹、荔枝草等,仍能在林下正常生长,保持其原有的优势种或伴生种地位; 二是较耐荫的阴生植物种类, 如虉草、鸡矢藤、乌蔹梅等,逐渐侵入林下荫湿环境,并定居下来,有的在草本层内还转变成优势种,如虉草; 三是喜光的阳生植物种类,如南荻、芦等, 不能适应林下逐步减弱的弱光环境而退出杨树林。

  28. 滩地抑螺防病林的其它环境效应 滩地抑螺防病林林地土壤水分及地下水位变化 同一高程滩地,土壤含水率、地下水位总的变化趋势均随抑螺防病林林龄的增加而降低。 林业血防工程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 与其它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结合,相互促进,实 现双赢。在疫区房前屋后的隙地和坝区宜林地, 营造抑螺防病阻隔林,既绿化、美化、净化了 农村环境,又起到了阻隔病情传播,抑制钉螺 密度的效果。

  29. 滩地抑螺防病林的其它环境效应 滩地抑螺防病林林地土壤水分及地下水位变化 杨树是喜光的强阳性树种,蒸腾强度大,1m2的叶面,12小时的蒸腾量高达4.4升。当林地叶面积指数为4~5时,每平方米林地每日的蒸腾量达17.6~22升,折算水柱高度为1.76~2.20cm,在旺盛生长季节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显著。

  30. 滩地不同林龄抑螺防病林内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总的变化趋势是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最终基本稳定在较低水平,体现了滩地抑螺防病人工林生态系统抑螺机制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但缘于滩地抑螺防病林这一特殊湿地森林生态系统易受外来干扰的开放性特征,在一些特定年份,由于汛期长期淹水及水体流动造成滩地动植物种类规模化迁移,导致外源性钉螺净移入量的显著增加。滩地不同林龄抑螺防病林内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总的变化趋势是随林龄的增加而降低,最终基本稳定在较低水平,体现了滩地抑螺防病人工林生态系统抑螺机制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但缘于滩地抑螺防病林这一特殊湿地森林生态系统易受外来干扰的开放性特征,在一些特定年份,由于汛期长期淹水及水体流动造成滩地动植物种类规模化迁移,导致外源性钉螺净移入量的显著增加。

  31. 与造林前典型植被芦苇比较,滩地抑螺防病林造林后对钉螺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与造林前典型植被芦苇比较,滩地抑螺防病林造林后对钉螺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碳蓄积量,对其碳汇功能、对堤岸带的保安功能、对滩地的生态修复功能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1-5、抑螺防病林的作用: • 改变钉螺孳生环境 • 降低钉螺密度 • 切断人、畜接触疫水

  33. 对不同抑螺防病林工程治理模式、抚育管理措施下林分抑螺效应研究表明,林分郁闭前抑螺机理主要在于采取配套工程、技术措施对林地土壤进行科学管理。在不影响滩地行洪的条件下,可适当加大抑螺防病林初植密度,缩短林分郁闭过程,尽快实现对滩地钉螺孳生环境的逆向改造。此外,不同工程治理模式下,通过对林分进行严格管护,限制人畜行为,减少野粪污染,对感染性钉螺这一血吸虫病传播重要环节的控制均十分有效。对不同抑螺防病林工程治理模式、抚育管理措施下林分抑螺效应研究表明,林分郁闭前抑螺机理主要在于采取配套工程、技术措施对林地土壤进行科学管理。在不影响滩地行洪的条件下,可适当加大抑螺防病林初植密度,缩短林分郁闭过程,尽快实现对滩地钉螺孳生环境的逆向改造。此外,不同工程治理模式下,通过对林分进行严格管护,限制人畜行为,减少野粪污染,对感染性钉螺这一血吸虫病传播重要环节的控制均十分有效。

  34.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 大力推广使用乡土树种,应用有效的树种配置搭配模式和造林密度,积极探索防病、生态、经济俱佳的治理模式,血吸虫分布与水有很大的关系,而人畜感染也要在一定水或潮湿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可采用水变旱模式,减少土壤湿度,同时通过土壤耕作翻动,将钉螺深埋,达到抑螺甚至灭螺的目的;也可以垦殖灭螺筑围蓄水开发养殖业,钉螺在长期浸水条件下死亡,或水旱两季种植,在定时期内改变了土壤环境,也能达到抑螺甚至灭螺的目的。

  35. 抑螺防病机理 • 第一,由于生物与其周围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林为主的复合生态系统内的环境因子较之芦苇生态系统明显不同,如土壤湿度下降,光照中紫外线成分增加等都朝向不利于钉螺孳生的方向变化,使得钉螺孳生受到抑制。 • 第二,由于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作用。以林为主的复合生态系统内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从人工选择的材料到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出现的植物种类或增加的植物数量,对钉螺的孳生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第三,由于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影响。以林为主的复合生态系统中,不仅人工养殖的鱼、水禽可吃钉螺,有些因环境改善而引来的水生动物也可吃钉螺,从而降低了钉螺数量。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改变了地表植物种类,抑制了钉螺喜食的藻类、苔藓、蕨类和草本种子植物等的孳生,有利于钉螺的抑制。 • 第四,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阻断人畜接触疫水机率,从而减少了血吸虫病的感染。 • 第五,林、农、副、渔及其所带动的加工业,可提高群众的经济收益,这有利于生活环境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作用,进而控制血吸虫病传播。

  36. 一、抑螺防病林的功效 • 什么是抑螺防病林( forest for the snail control and s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 • 一种以改造钉螺孳生环境(繁殖环境)、抑制钉螺生长发育、防治血吸虫病流行为目的的具有复合效益的防护林。 • 抑螺防病林的功效:在滩地( beach )(特指血吸虫病疫区江滩、湖滩和洲滩),通过采取营造抑螺防病林等综合治理措施,建立以林为主的复合生态系统,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达到降低钉螺密度和阻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努力实现综合有效防治血吸虫病的目标。

  37. 二、抑螺防病林的建设:3个内容 • 2-1、成果应用:推广应用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长江中下游滩地综合治理开发》的科技成果,优选出杨树、水杉、池杉、枫杨等主要滩地造林树种,重点推广应用林—农、林—芦和林—渔等滩地抑螺造林模式 。 • 2-2、按照“技术规程”造林。2005年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滩地“抑螺防病林”营造技术规程》中国林科院彭镇华首席科学家为主要起草人。

  38. 二、抑螺防病林的营建 滩地水文条件复杂多变,钉螺是水陆两栖动物,滩地易感地带的综合治理历来是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营造抑螺防病林为主的林业血防工程建设为湖区有螺滩地综合治理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39. 杨树适生区(>31.5m) 33 苔草适生区(31.5-29.5m) 32 芦苇适生区 31 30 29 鱼类活动区 28 侯鸟活动区 滩地高程与植被类型分布 二、抑螺防病林的营建 高程(m) 冬季水位区(<29m)

  40. 二、抑螺防病林的建设 • 2-3、主要把握以下四个环节: • 一是作好施工前的规划与设计 • 二是选择好造林模式 • 三是整地与栽植 • 四是抚育管护

  41. 二、抑螺防病林的营建 2-3-1、造林前踏查

  42. 二、抑螺防病林的建设

  43. 二、抑螺防病林的建设 • 2-3-2、造林模式 • 一是选择耐水淹性能较强的树种。我省培育的杨树中石7、8号,中公2、3号,还有枫杨、乌桕、柳树、水杉、池杉、落羽杉、桤木、重杨木。 • 二是造林密度与配置:采用窄株宽行配置 • 3 m X 8 m(9、10、12);2 m X 6 m 树木配置的行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有利行洪。大苗造林。造林地选择有螺滩地。

  44. 二、抑螺防病林的营建 • 2-3-3、整地与栽植 • 整地后应达到“路路相连、沟沟相通、林地平整、雨停地干”。 • 对芦苇滩地应进行全面翻耕,整地深度应大于15cm;对滩程较低的滩面,应顺水流方向开沟筑垄。 • 栽植采用钢钎打孔,深度应达到40—60cm

  45. 二、抑螺防病林的营建

  46. 二、抑螺防病林的营建

  47. 二、抑螺防病林的营建

  48. 二、抑螺防病林的营建 湖洲滩:海拔高31.5~32.5m,年均淹水时间55~85d,原生植被为苔草、芦、荻等,采用挖沟抬垄工程整地措施营造杨树抑螺防病林。挖沟抬垄一般沟宽1~2m,深0.8~1.2m;垄面抬高0.8~1.0m,宽1.5~3.0m,植树1~2行;垄间距8~15m。选择抑螺效果好、经济效益的树种作为血防造林主要树种。加大造林整地力度,通过采取翻耕、农林间作的方法,改变了钉螺孳生环境,实现了降低钉螺密度的目的。通过建立隔离网、渠,有效地防止了人、蓄进入疫区。

  49. 二、抑螺防病林的营建 整 地 后

  50. 二、抑螺防病林的营建 杨树苗假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