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9

第七章 疮疡

第七章 疮疡. 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 中医外科教研室 郝福明 电子技术支持:石志强. 第一节 概论. 一、概说 (一)概念:体表化脓性疾病。 (二)分类:急性、慢性;阳证、阴证;非特异性、特异性。 (三)发病情况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 、引起疮疡发生的病因与外科疾病大致相同。 2 、基本特点 ( 1 )外邪引发的疮疡尤以热毒、火毒为最常见。 ( 2 )内伤引起的疮疡,大多因虚致病,且属慢性者居多。 ( 3 )从外感受者轻,因脏腑蕴毒而内发者重。

cob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疮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疮疡 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 中医外科教研室 郝福明 电子技术支持:石志强

  2. 第一节 概论 一、概说 (一)概念:体表化脓性疾病。 (二)分类:急性、慢性;阳证、阴证;非特异性、特异性。 (三)发病情况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3. 1、引起疮疡发生的病因与外科疾病大致相同。1、引起疮疡发生的病因与外科疾病大致相同。 2、基本特点 (1)外邪引发的疮疡尤以热毒、火毒为最常见。 (2)内伤引起的疮疡,大多因虚致病,且属慢性者居多。 (3)从外感受者轻,因脏腑蕴毒而内发者重。 (二)病机:局部病机;全身病机。

  4. 1 局部病机 气血凝滞 营卫不和 经络阻塞 热胜肉腐 热毒炽盛 病因 人体 肿痛 红热 化脓 功能障碍

  5. 2 全身病机 体表 疮疡 局部表现 病因 脏腑 脏腑失和 全身表现

  6. 三、转归与结局 (一)消散 (二)化脓 (三)走黄或内陷 (四)漏管 (五)致残 (六)慢性状态 四、诊断与辨证 (一)特殊体征 (二)损骨与透膜 1、损骨:肿疡;溃疡

  7. 2、透膜:肿疡;溃疡。 五、治疗 (一)初期(初起):分期。 1、内治:统用消法,祛邪为宗旨。 (1)阳证:以解毒消肿为大法。 (2)阴证:以温阳散寒为大法。 2、外治:宜箍毒消肿。 (1)阳证:宜选用寒凉之性、解毒消肿之品或法。 ●外用药:膏药;油膏;箍围药;掺药(消散类);新鲜草药。

  8. ●手术:砭镰法(仅适用于红丝疔、丹毒) ●其他外治法:浸渍法。 (2)阴证:宜用温热之性、温阳散寒之品或法。 ●外用药:膏药;油膏;箍围药;掺药(消散类)。 ●其他外治法:灸法。 (二)中期(成脓期、化脓期、酿脓期):分期。 1、内治:统用托法,祛邪与扶正并用为宗旨。

  9. (1)毒盛正不虚的实证用透托法,方用透脓散。(1)毒盛正不虚的实证用透托法,方用透脓散。 (2)毒盛正已虚的虚实夹杂证用补托法,方用托里消毒散。 2、外治:治以切开排脓。 (1)手术:脓肿切开术为首选;粗针烙法(仅适用于阴证)。 (2)外用药:膏药;掺药(腐蚀类) (三)后期(溃疡期、溃后):又可分为溃脓、收口两个阶段。

  10. 1、溃脓:分期。 (1)内治:仍用托法,仍以祛邪与扶正并用为宗旨。 ●毒盛正不虚的实证宜用透托法,方用透脓散。 ●毒盛正已虚的虚实夹杂证宜用补托法,方用托里消毒散。 (2)外治:宜用提脓祛腐。 ●溃疡表浅者直接撒用升丹制剂。 ●脓腔较深者用内裹药线引流脓液。

  11. ●脓肿很深尤其是内脏脓肿宜用导管引流。 ●袋脓者宜用扩创引流,或者垫棉法。 2、收口:分期。 (1)内治:统用补法,以扶正为宗旨。 (2)外治:生肌收口为大法。 ●外用药:掺药(生肌收口类);油膏。 ●其他外用法:垫棉法;灸法(阴证) (3)漏管 ●外用药:腐蚀药(三品一条枪)

  12. ●手术:挂线法;切开法。 ●其他外治法:内裹药线;垫棉法。 (4)胬肉:掺药(平胬类)

  13. 第一节 疖 【概说】 一、概念:发生于体表浅表部位、红肿热痛范围在3厘米左右、根脚浅显、出脓即愈的急性普通化脓性疾病。 二、临床特点:发生于体表浅表部位,红肿热痛范围在3厘米左右,根脚浅显,出脓即愈,一般不伴有全身热毒表现。 三、分类: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

  14. 疖病。 【病因病机】 一、有头疖、无头疖:发于夏秋之季,感受暑毒;或天气炎热遂生痱子,搔抓染毒而成;体质虚弱,皮毛不固,易致外邪侵袭。 二、蝼蛄疖:头皮患疖治疗不当或护理不当,脓毒旁窜;头顶皮肉薄弱,脓毒易于蔓延是其病理基础。 三、疖病:内郁湿火,外感风邪郁结于

  15. 肌肤;消渴病、习惯性便秘、脾虚便溏等容易罹患本病。肌肤;消渴病、习惯性便秘、脾虚便溏等容易罹患本病。 【诊断】 一、有头疖(西医之“疖”):临床特点+红肿热痛中央有一脓头。 二、无头疖(西医“3厘米左右的皮肤脓肿”):临床特点+红肿热痛中央没有脓头。 三、蝼蛄疖(西医之“头皮穿凿性脓肿”): (一)一般情况:发生于头皮,多见于儿童。

  16. (二)临床类型 1、坚硬型:疮形小,根脚坚硬,出脓后仍坚硬,易复发,一处未愈他处又生。 2、多发型:疮形大如梅李,相连数枚,脓溃疮口不敛,日久头皮窜空,成蝼蛄窜穴之状。 (三)合并症:颅骨损伤。 四、疖病(多发性疖肿) (一)一般情况:好发于青壮年,任何季节均可发生,好发于项后、背部、臀部。

  17. (二)局部表现:疖几个至几十个不等,发生于身体一定部位或散发于身体各部,一处未愈,他处又生,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二)局部表现:疖几个至几十个不等,发生于身体一定部位或散发于身体各部,一处未愈,他处又生,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三)合并症:有头疽。 【治疗】 一、内治: (一)初期:热毒蕴结者宜清热解毒,无全身热毒症状者用五味消毒饮,有全身热毒症状者加用黄连解毒汤。

  18. 暑疖

  19. 蝼蛄疖 蝼蛄疖

  20. 蝼蛄疖

  21. 发生于夏秋季节者多属暑热蕴结,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发生于夏秋季节者多属暑热蕴结,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 (二)疖病:属阴虚内热者宜用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属脾胃虚弱者宜用五神汤和参苓白术散。 二、外治:按阳证处理。

  22. 第三节 疔 一、概念:疔又叫作疔疮,是指发病迅速且又危险性较大的一类急性感染性或化脓性疾病,好发于颜面部和手足部,发生于颜面部者容易走黄,发生于手足部者容易损伤筋骨。 二、分类: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 一、颜面部疔疮

  23. 【概说】 一、概念:发生于颜面部的急性普通化脓性疾病,其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钉丁,易于走黄。 二、西医病名:颜面部疖、痈。 【病因病机】 一、总因火毒为患。 二、走黄机理:头面乃诸阳之首,如火毒蕴结于此,则反应强烈,变化迅速,毒邪易于蔓延。

  24. 【诊断】 一、一般情况:好发于鼻、口唇、额前、颧、颊。 二、局部表现:局部有粟粒样脓头,逐渐红肿热痛,坚硬根深,状如钉丁,范围日渐扩大。约7~10天,肿势局限,脓栓脱落,肿消痛止,身热减退。 三、全身表现:开始就可以有热毒症状,随着红肿热痛的范围扩大而加重,合并走黄达到极点。

  25. 三、合并症:稍有不慎就易于走黄。 【鉴别诊断】 颜面部有头疖:该病红肿热痛范围在3厘米左右,根脚浅显,出脓即愈,一般没有全身症状,不容易走黄。 【治疗】 一、内治:总以清热解毒为大法。一般宜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有走黄趋势者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26. 颜面部疔疮

  27. 颜面部疔疮

  28. 二、外治:按阳证处理;不要过早切开。 【护理】 一、严禁挤压磕碰,防止局部外伤。 二、严禁过早切开、挑脓、局部针灸,严禁服用温热发散之品。 三、严禁食用辛辣醇酒、鱼腥发物,少食膏粱厚味。 二、手足部疔疮 【概说】

  29. 一、概念:发生于手部、足部的急性普通化脓性疾病。一、概念:发生于手部、足部的急性普通化脓性疾病。 二、分类:蛇眼疔、蛇头疔、蛇腹疔、托盘疔、足底疔。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内因脏腑火毒蕴发,外因手部或足部外伤(如刺伤、切伤、逆剥等)染毒蕴发。 【诊断】 一、蛇眼疔(西医之“甲沟炎”) (一)概念:甲沟及其周围皮肉的普通化脓性疾病。

  30. (二)局部表现:初起仅一侧甲沟轻微红肿热痛,此时大多自行消退,有的则化脓。严重者沿着甲根向对面甲沟蔓延。(二)局部表现:初起仅一侧甲沟轻微红肿热痛,此时大多自行消退,有的则化脓。严重者沿着甲根向对面甲沟蔓延。 (三)全身表现:一般无。 (四)合并症 1、指甲下脓肿:脓液侵入指甲下形成指甲下脓肿,这时疼痛加剧,指甲背面出现黄色或灰白色脓液阴影。 2、蛇头疔。 二、蛇头疔(西医之“脓性指头炎”)

  31. (一)概念:发生于手指末节的急性普通化脓性疾病。(一)概念:发生于手指末节的急性普通化脓性疾病。 (二)局部表现:初起,指尖有针刺样疼痛,手指末节肿胀如蛇头状,并有逐渐加重的搏动性跳痛,患指下垂时疼痛更甚,脓成也无应指,皮色不红,约10天左右成脓。患指末节有明显的压痛。 (三)全身表现:可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热毒表现。 (四)合并症:指骨坏死。

  32. 三、蛇腹疔(西医之“手指急性化脓性腱鞘炎”)三、蛇腹疔(西医之“手指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一)概念:发生于手指指腹部的急性普通化脓性疾病。 (二)局部表现:患指均匀性肿胀呈圆柱状;逐渐产生搏动性跳痛,患指指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患指呈微弯曲状,稍一伸直就会更为剧烈的跳痛。脓成波动感不明显,也不易自溃。约7~10天成脓。 (三)全身表现:初期就可有发热、畏寒等热毒症状。

  33. (四)合并症 1、肌腱坏死。 2、托盘疔。 四、托盘疔(西医之“掌中间隙感染”) (一)概念:发生于手掌部位的急性普通化脓性感染。 (二)局部表现:整个手掌肿胀高突,掌中凹陷消失,疼痛明显;肿势可向手背蔓延,较手掌更为明显;虽脓成也不易有波动感,也不易向外溃破。

  34. (三)全身表现:常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热毒表现。(三)全身表现:常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热毒表现。 (四)合并症 1、肌腱、掌骨坏死。 2、手功能障碍。 3、走黄。 五、足底疔(西医之“足底皮下脓肿”) 如怀疑有指骨、掌骨的坏死应借助x线平片的帮助。 【鉴别诊断】

  35. 沿爪疔

  36. 蛇头疔 蛇头疔

  37. 蛇腹疔

  38. 托盘疔

  39. 病名 部位 外形 疼痛的影响 压痛 患指稍一下垂疼痛更甚 患指末节 蛇头状 患指末节 蛇头疔 整个患指指腹 患指稍一伸直疼痛更甚 蛇腹疔 圆柱状 患指指腹 【治疗】 一、内治:按照阳证治疗。 二、外治:按照阳证处理,由于解剖关系,波动性 跳痛明显者应及时切开。

  40. 三、红丝疔 【概说】 一、概念:发生于四肢,一条或数条红线迅速向上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二、西医病名:急性浅层管状淋巴管炎。 三、发病情况:是一种继发性疾病。 【病因病机】 由于四肢远心端化脓性疾病火毒炽盛,或外伤染毒,再加内有火毒,以致火毒流于经脉而成。

  41. 【诊断】 一、一般情况:发生于四肢,有四肢远心端原发化脓性或外伤染毒病灶的存在。 二、局部表现:在原发病灶的近心端出现一条或数条红线,红线坚硬而有压痛。 三、全身表现:可有轻重程度不同的热毒表现。 四、合并症 (一)痈:上肢者合并肘痈、腋痈;下肢者合并委中毒、胯腹痈。

  42. (二)走黄 【治疗】 一、内治:轻者清热解毒;重者清营凉血解毒。 二、外治:重在积极处理原发病灶。 四、烂疔 【概说】 一、概念:发生于皮肉、病势暴急、肌肉迅速溃烂、容易走黄的急性特异性感染性疾病。

  43. 二、西医病名:气性坏疽。 三、发病情况 【病因病机】 皮肉严重破损,接触泥土脏物感染特殊毒邪而成。本病极易走黄。 【诊断】 一、一般情况:多发生于农民和军人,发病前有意外创伤史,潜伏期为2~3天。 二、局部表现:患肢有沉重感或包扎过紧感,继而突然出现“胀裂样”剧烈疼痛,

  44. 创口周围高度水肿,并有大小不等的水疱,皮色呈暗红色直至紫黑色。肌肉急剧坏死,伤口中有大量淡棕色的恶臭的分泌物流出,按压伤口周围有气泡溢出。创口周围高度水肿,并有大小不等的水疱,皮色呈暗红色直至紫黑色。肌肉急剧坏死,伤口中有大量淡棕色的恶臭的分泌物流出,按压伤口周围有气泡溢出。 三、全身表现:高热、寒战、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病情可突然恶化。 四、合并症: (一)走黄 (二)肢体丧失 五、特殊检查:

  45. 烂疔

  46. (一)伤口分泌物涂片检查 (二)X线平片检查 【治疗】本病险恶而又危重,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内治:轻者应清热解毒利湿,方用黄连解毒汤合萆解化毒汤加减;重者宜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佐以清心开窍,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常加用安宫牛黄丸。 二、外治 (一)清创:一经确诊,立即在患处进行

  47. 广泛、多处、纵深切开,一直切到健康组织为止,并行清创,用大量的能释放出氧气的液体冲洗,伤口不要缝合,用含有氧气的液体浸泡的纱布不间断湿敷。广泛、多处、纵深切开,一直切到健康组织为止,并行清创,用大量的能释放出氧气的液体冲洗,伤口不要缝合,用含有氧气的液体浸泡的纱布不间断湿敷。 (二)高压氧治疗 (三)截肢 【预防与护理】 一、护理 (一)立即隔离患者,用过的敷料必须焚烧,器械必须就地严格消毒。

  48. (二)不得与其他普通伤口交叉换药。 二、预防:对损伤严重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应彻底清创,不与缝合;可疑伤口还应用双氧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冲洗。 五、疫疔 【概说】 一、概念:由于接触疫畜感染疫毒而导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二、西医病名:皮肤炭疽。

  49. 三、发病情况 【病因病机】人体接触已患炭疽的食草动物,局部感染疫毒所成。本病极易走黄。 【诊断】 一、一般情况:具有特殊职业史,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好发于暴露部位。 二、局部表现:起初,暴露部位出现一个小的红色斑丘疹,痒而不痛。第二天,变成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明显肿胀,继而水疱发生出血性坏死,周围有成群的灰绿色小水疱,形如脐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