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879 Views
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 ( 西 ) 甲. 操起 吳 地鋒銳的矛戈,身披著犀革的堅甲。. 寫戰爭開始時 楚國 戰士的形象。. 車錯轂 ( 穀 ) 兮短兵接. 戰車衝撞,兵刃互擊。. 戰情激烈。. 旌 ( 晶 ) 蔽日兮敵若雲. 敵旗蔽日,敵勢如雲。. 寫敵人排山倒海而來。. 修辭手法. 誇張 + 明喻 :「旌蔽日兮敵若雲」. 效果:富於想像,渲染了敵軍的聲勢。. 矢 ( 始 ) 交墜兮士爭先. 冒著紛紛墜落的箭雨,勇士爭相向前衝。. 寫戰情激烈, 楚 軍英勇作戰。.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的內容:. 寫敵我雙方. 1. 上句寫敵勢之盛.
E N D
操吳戈兮被犀(西)甲 操起吳地鋒銳的矛戈,身披著犀革的堅甲。
車錯轂(穀)兮短兵接 戰車衝撞,兵刃互擊。
旌(晶)蔽日兮敵若雲 敵旗蔽日,敵勢如雲。
修辭手法 誇張 + 明喻 :「旌蔽日兮敵若雲」 效果:富於想像,渲染了敵軍的聲勢。
矢(始)交墜兮士爭先 冒著紛紛墜落的箭雨,勇士爭相向前衝。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的內容:「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的內容: 寫敵我雙方 1.上句寫敵勢之盛 2.下句寫我方戰士冒矢爭進的英雄氣概
第一段 寫兩軍混戰的激烈場面。
雖然敵眾我寡,楚軍仍爭先殺敵 內容分析:英魂祭歌 第一章 總寫兩軍混戰 敵軍來勢洶洶、鋪天蓋地、人馬如雲。 楚軍身披堅甲、手持利刃迎戰。 雙方殊死搏鬥
凌余陣兮躐(獵)余行(杭) 衝亂了陣勢,踐踏了軍行。
左驂(參)殪(意)兮右刃傷 駕車的駿馬,左的倒斃右的被兵刃弄傷。
霾(埋)兩輪兮縶(執)四馬 車輪埋入土中,四隻馬的馬蹄被絆住。
援玉枹(呼)兮擊鳴鼓 高舉玉嵌的鼓槌,擂響戰鼓。
主帥親自擊鼓,激勵士氣,突出主帥英勇的形象。主帥親自擊鼓,激勵士氣,突出主帥英勇的形象。
天時懟(隊)兮威靈怒 蒼天怨忿,神靈威怒。
嚴殺盡兮棄原野 勇士全軍捐軀,屍體棄於原野上。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在結構上的作用:「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在結構上的作用: 承上啟下,結束上面戰爭場面的描寫,轉入下面抒情的部份。
第二段 集中寫楚軍激烈的戰況。
內容分析:英魂祭歌 第二章 集中描寫戰場焦點 左右驂馬已死傷。 楚軍寡不敵眾,戰陣被敵軍衝亂。中軍處成決戰的焦點。 主帥頑強抵抗,親自擂鼓,以示赴死決心。 楚軍盡遭殺戮,屍橫遍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返) 一出國門便往前直走,絕不顧返。
平原忽兮路超遠 平原浩闊,路途遙遠。
戰後狀況:戰死者的英魂想返回故鄉也難如願──戰士懷念故鄉。戰後狀況:戰死者的英魂想返回故鄉也難如願──戰士懷念故鄉。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由寫戰役進入更廣闊的時空,承上啟下。
帶長劍兮挾秦弓 帶著長劍,挾著秦地所出產的弓箭。
首身離兮心不懲 頭和身體分開了,身心受創卻不知後悔。
誠既勇兮又以武 為人英勇,武藝高強。
終剛強兮不可凌 自始至終堅強不屈,不受欺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 身體雖死,但精神長存。
魂魄毅兮為鬼雄 陣亡將士的魂魄威武堅強,做鬼也是鬼中的 英雄。
最後四句:1.歌頌對象是楚軍陣亡的將士。 2.是全詩主旨所在,透露作者愛國的情懷,既哀悼為國捐軀的壯士,亦歌頌他們壯烈犧牲的精神,從而激發楚人復仇的決心,情感悲壯沉痛。
第三段 歌頌死難將士視死如歸的勇武精神,總結祭魂之意。
前四句 後四句 謳歌勇武的戰士是鬼中英傑。 描寫勇士出戰已抱定必死的決心。 內容分析:英魂祭歌 第三章 抒發敗亡之情
一 承轉自然的結構安排 鋪敘戰爭 作法分析:借事抒情,氣勢恢宏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抒情
先分寫敵我雙方 承上寫敵我(整體) 以屍橫遍野的慘象收束戰鬥場面 鋪敘戰爭 由慘象轉入衷心禮贊 作法分析:借事抒情,氣勢恢宏 一 承轉自然的結構安排 重點場景 第一節 第二節 抒情 第三節
二 借敘事以抒情 作法分析:借事抒情,氣勢恢宏 • 大量鋪敘 抒情 • 具體鋪寫戰爭場面 追悼楚軍的抒情依據 • 加強詩歌的感染力
反襯 誇張 作法分析:借事抒情,氣勢恢宏 三 豐富多姿的修辭手法 比喻 渲染敵軍的聲勢 旌蔽日兮敵若雲 反襯了楚軍的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