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双膦酸盐在肿瘤骨转移治疗中的地位

双膦酸盐在肿瘤骨转移治疗中的地位. 邓文英 罗素霞 陈小兵 河南省肿瘤医院. 内 容. ※ 双膦酸盐的作用机制 ※ 双膦酸盐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在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 小结. 内 容. ※ 双膦酸盐的作用机制 ※ 双膦酸盐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在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clov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双膦酸盐在肿瘤骨转移治疗中的地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双膦酸盐在肿瘤骨转移治疗中的地位 邓文英 罗素霞 陈小兵 河南省肿瘤医院

  2. 内 容 ※ 双膦酸盐的作用机制 ※ 双膦酸盐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在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 小结

  3. 内 容 ※ 双膦酸盐的作用机制 ※ 双膦酸盐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在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 小结

  4. 双膦酸盐的发展进程 第一代:不含氮双膦酸盐 依替膦酸、氯曲膦酸、替鲁膦酸 第二代:含氮双膦酸盐 帕米膦酸、阿仑膦酸 第三代:具杂环结构的含氮双膦酸盐: 利塞膦酸、唑来膦酸、伊班膦酸 T. John Martin,et al.Bisphosphonates –mechanisms of action. Aust Prescr2000;23:130–2

  5. 破骨细胞活性降低 凋亡增加 不同双膦酸盐的胞内作用机制 不含氮双膦酸盐 氯屈膦酸 含氮双膦酸盐 帕米膦酸、唑来膦酸 直接抑制 细胞内代谢形成 甲羟戊酸途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 ATP 类似物(AppCp) 大量累积 R. Graham G. Russell, Pediatrics 2007;119;S150-S162

  6. 含氮双膦酸盐抗肿瘤机制 NBPs的间接抗肿瘤效果 NBPs的直接抗肿瘤效果 NBPs NBPs ↓肿瘤细胞的浸润和粘附 ↓肿瘤细胞的增殖 ↑肿瘤细胞的凋亡 ↓破骨细胞活性 ↓肿瘤血管生成 ↑  T细胞抗肿瘤活性 肿瘤细 胞增值 肿瘤细胞浸润 激活破骨 细胞活性 骨转移 NBPs, 含氮双膦酸盐 Adapted from Clézardin P, et al. Cancer Res 2005;65(12):4971-4974.

  7. 双膦酸盐体外活性比较 唑来膦酸 3 10 伊班膦酸盐 利塞膦酸盐 体外的相对抑制效力,bone cultures 2 10 阿伦膦酸盐 奥帕膦酸钠 帕米膦酸二钠 氯膦酸盐 1 10 奈立膦酸钠 R = 0.97 0 10 羟乙膦酸钠 0 1 2 3 6 5 10 10 10 10 10 10 4 10 体内的相对抑制效力, TPTX 动物模型中骨丢失 Green JR, et al. JBone Miner Res 1994;9:745-751; Coleman RE, Cancer Treat Rev 2001;27:165-176.

  8. 唑来膦酸在临床中的应用 国产 苏奇 扬子江药业 艾朗 恒瑞药业 进口 择泰 诺华

  9. 治疗目标 预防和治疗骨相关事件(SREs) 缓解疼痛 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10. 双膦酸盐疗效 特殊的评价系统 ①SRE(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s) ②出现第1 次SRE 的时间( time to first SRE, T- SRE) 指治疗开始至第1 次出现SRE 的时间; ③骨病变率( skeletal morbidity rate, SME) 单位时间内通常为1 年人均发生SRE 的次数, 如为研究特别指定 的一段时间内人均发生SRE 的次数, 用SMPR( skeletal morbidity periodrate) 表示

  11. 骨相关事件 (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s) ※ 病理性骨折(椎体骨折、非椎体骨折) 骨折长期不能愈合;手术加固修复;骨骼置换;死亡风险增加32% ※ 脊髓压迫 顽固性剧痛;不可逆转的瘫痪;止痛药慢性成瘾 ※ 骨放疗(因骨痛或防治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 影响对原发癌治疗;骨髓抑制;肺炎 ※ 骨手术 影响对原发癌治疗;延长住院日;死亡 ※ 高钙血症

  12. 多种类型原发肿瘤骨转移 • 肿瘤骨转移患者中,主要涉及的瘤种是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 肺癌 37%、 • 乳腺癌 31%、 • 前列腺癌 9% 12

  13. 内 容 ※ 双膦酸盐的作用机制 ※ 双膦酸盐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在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 小结

  14. 乳腺癌骨转移 • 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 65%~75% • 乳腺癌远处转移首发症状为骨转移占27%~50% • 骨痛、骨损伤、骨相关事件(SREs)及生活质量降低是乳腺癌骨转移的常见并发症 1.Coleman RE. Cancer Treat Rev. 2001 Jun;27(3):165-76. 2.John R. Johnson, Grant Williams,et al. J Clin Oncol 21:1404-1411. 3.Kinnane N. Eur J Oncol Nurs. 2007;11 Suppl 2:S28-31. Epub 2007 Sep 4.

  15. 乳腺癌骨转移SRE的构成 Semin Oncol 2007;34(suppl 4):S17-S23

  16. 乳腺癌骨转移 临床特点 • 多发溶骨性病变常见 • 乳癌骨转移特点: *骨转移疼痛严重影响QOL,但骨转移本 身一般不直接威胁生命; *有效治疗手段多, *未合并内脏转移的生存期相对较长

  17. 乳腺癌骨转移诊断 • ECT只是初筛,不能用于骨转移的确诊 • X / CT / MRI 可观察有无骨质破坏,确诊骨转移 • X / CT扫描既能诊断又能评价药物疗效 • MRI发现椎体转移患者是否脊髓压迫,应及时放 疗,但不能评价疗效 • PET-CT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临床上各种诊断方法应合理应用 • 必要时通过骨活检病理诊断

  18. 骨转移初筛诊断方法:骨放射性核素扫描(ECT)骨转移初筛诊断方法:骨放射性核素扫描(ECT) 推荐用于出现骨疼痛、骨折、AKP升高、或高钙血症等可疑骨转移的常规初筛诊断检查 乳腺癌分期>T3N1M0患者常规检查 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常规检查 乳腺癌骨转移诊断

  19.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法 手术是治疗单发病灶的积极手段 放疗是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 全身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为主 双膦酸盐类是有效的药物治疗

  20. 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固定术、置换术和神经松解术 治疗选择 固定术:选择性用于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预期生存时间>4周 预防性固定术:可以考虑选择性用于 股骨转移灶直径>2.5 cm 股骨颈骨转移 骨皮质破坏>50% 预期生存时间>4周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 乳腺癌骨转移

  21. 放射治疗 放疗是乳腺癌骨转移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 放疗的主要作用 缓解骨疼痛 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危险 放射治疗方法 体外照射 放射性核素 乳腺癌骨转移

  22. 体外照射 体外照射是骨转移姑息性放疗的首选方法 主要适应症 有症状的骨转移 用于缓解疼痛及恢复功能 选择性用于负重部位骨转移的预防性放疗,如脊柱或股骨转移 乳腺癌骨转移

  23. 体外照射 骨转移体外照射三种常用剂量及分割方法 300cGy/次,共10次; 400cGy/次,共5次; 800cGy/次,单次照射 乳腺癌骨转移

  24. 乳腺癌骨转移 体外照射 缓解骨疼痛缓解率 85 % 完全缓解率 50 % 70%的患者止痛疗效维持>3个月或 持续缓解至死亡

  25. 乳腺癌骨转移 放射性核素治疗 放射性核素聚集于转移病灶区 止痛显效及持续时间类似体外照射 优点: 缓解广泛性骨转移疼痛 出现新的骨转移疼痛病灶发生率较低 缺点: 骨髓抑制,且恢复缓慢(12周) 10%治疗初期短暂疼痛加重

  26. 乳腺癌骨转移 化疗 指征 – 无病间隔期较短 – 存在广泛转移, 特别是内脏转移(肝 肺) – 疾病迅速进展 – 内分泌治疗无效(non-responsive)

  27. 乳腺癌骨转移 内分泌治疗 8 7 P<0.05 P<0.001 6 5 4 P<0.001 时 间 (月) 内分泌治疗 化疗 P>0.05 3 2 1 0 缓解期 TTF TTP 起效时间 乳癌骨转移(无内脏转移)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

  28. 乳腺癌骨转移 双膦酸盐治疗 20年来确立了双膦酸盐治疗乳腺癌 骨转移的作用 可减少 SREs 30%~50% 延迟 SREs 的出现

  29. 乳腺癌骨转移 五种情形 专家共识推荐使用双膦酸盐的 1 治疗影像学诊断骨转移所致的骨痛 2 治疗骨转移所致的高钙血症 3 ECT异常,X线 (或是CT/MRI))证实的骨 转移患者 4 ECT异常,X线正常,但CT或MRI显示 骨破坏 5 影像学诊断是骨破坏,即使没有骨痛症状

  30. 乳腺癌骨转移 双膦酸盐治疗专家共识 骨扫描异常 平片正常 且CT或MRI也未显示骨破坏 不推荐使用双膦酸盐 !

  31. 乳腺癌骨转移 专家观点:用药指征 双膦酸盐治疗指征 X线/CT/MRI确诊骨转移 骨扫描异常不能作为 双膦酸盐治疗指征 !

  32. 乳腺癌骨转移 专家观点:用药时机 双膦酸盐治疗开始时间 不论是否有骨痛,是否发生骨相关 事件,一经平片/CT/MRI确诊骨转移, 即应开始使用双膦酸盐

  33. 乳腺癌骨转移 专家观点:用药时间 对于乳癌骨转移患者,双膦酸盐用于预防和治疗 乳腺 癌骨相关事件的用药时间至少 6个月 • 双膦酸盐用于乳腺癌患者治疗和预防SREs的临床研究中,各临床试验中位用药时间为6~18个月,已有用药2年以上的安全性数据,因此临床实践中推荐用药时间可达 2年以上 • 并应该根据患者的获益情况主张合理的长期用药,有时可能成为晚期骨转移患者唯一保留的全身用药

  34. 停药指征 用药过程中监测到明确与双膦酸盐相关严重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肿瘤恶化,出现其他脏器转移并危及生命 临床医生认为继续用药患者不能获益时需要停药,但专家组指出,经其他治疗骨痛缓解不是双膦酸盐的停药指征

  35. 内 容 ※ 双膦酸盐的作用机制 ※ 双膦酸盐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在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 小结

  36. 肺癌骨转移 • 肺癌骨转移的发病率:30%~40%。 • 预后:未经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4-5月,经过治疗的患者1年存活率为40%~50%。 • 分类:溶骨性、 成骨性、 混合性。 • 病因:肺癌细胞转移到骨释放出可溶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的介质,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37. 肺癌骨转移SRE的构成 Semin Oncol 2007;34(suppl 4):S17-S23

  38. 肺癌骨转移的诊断共识 • Ichinose等对早期(I 期和II 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发现1: • 在所有病人中常规进行骨ECT检查对无症状(骨痛)骨转移的诊断率提高不超过3% • 确诊骨转移且ECT扫描阳性(真阳性)的患者94%都有骨痛症状或血清学指标的升高 • ECT检查推荐人群2-3 • 高钙血症 • 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 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 • 病理性骨折或骨痛 Ichinose Y, Hara N, Ohta M, et al. Chest, 1989, 96(5):1104–9. Michel F, Soler M, Imhof E, et al. Thorax, 1991, 46(7): 469-73. ASC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unresectabl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Clin Oncol, 1997, 15(8):2996-3018.

  39. 肺癌骨转移的诊断共识 对怀疑有骨转移的肺癌患者推荐进行以下的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扫描检查 • 对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考虑推荐PET-CT,对有症状但PET-CT阴性的患者再行ECT检查 • X线/CT/MRI检查 • 患者还应该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肌酐、电解质、肝功能、血清钙等生化指标检查 证据级别:Ⅱ 推荐级别:B

  40. 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手段 • 全身性抗肿瘤治疗(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等) • 手术治疗 • 放射治疗(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内照射治疗) • 镇痛治疗 • 双膦酸盐治疗 这几种治疗方法均可治疗骨转移、治疗和预防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41. 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引起的骨相关事件 • 唑来膦酸能有效预防或延缓肺癌骨转移 (包括溶骨和成骨)引起的骨相关事件的发生。 • 治疗肺癌骨转移引起的骨相关事件,推荐静脉注射唑来膦酸4mg(不小于15分钟),每3~4周重复一次。 证据级别:II 推荐级别:B

  42. 专家组对骨痛需要放疗的SRE定义 • 非承重骨的骨转移,伴骨痛(VAS≥4分),经中度止痛药治疗无效而接受放疗属于SREs • 承重骨骨转移,伴疼痛(VAS≥4分),接受放疗属于SREs • 承重骨骨转移无疼痛,但有明显骨质破坏而接受放疗属于伴随治疗 统一骨痛需要放疗的定义,避免放疗不当

  43. 骨标记物在双膦酸盐治疗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骨标记物 NTX 尿氨基末端肽BALP 血骨碱性磷酸酶※NTX BALP基线高水平者,至首次SRE时间 短,生存期较短※ BALP升高预示SRE风险增加

  44. 用骨标记物水平判断肺癌BMD的临床获益 • 在基线高NTX患者中,SRE的发生较多,唑来膦酸可使多数(81%)患者NTX在3个月内降至正常。 • 唑来膦酸治疗3个月NTX水平恢复正常可: • 显著降低肺癌患者发生首次SRE的风险 • 显著降低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 • 3 个月内NTX正常化的患者生存期延长 • 进一步期待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证实上述临床观察的结果

  45. 骨转移— NTX持续增高, 4 mg ZOL q 3 – 4w n = 560 不可切除的 stage IIIB/IV NSCLC 骨转移患者 4 mg ZOL q 3 - 4 weeks X 3个月 N=135 骨转移— NTX正常, 4 mg ZOL q 3 – 4w BLEST ZEST 治疗/随访24个月 NSCLC:BLEST和ZEST登记研究(中国)

  46. 内 容 ※ 双膦酸盐的作用机制 ※ 双膦酸盐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在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 ※ 双膦酸盐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 小结

  47. 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处于SREs高风险中 所有骨相关事件 病理性骨折 放疗 骨手术 脊髓压迫 发生SRE的患者, % 24个月安慰剂组(N=208)的数据1 SREs:骨相关事件 1.Saad F,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04;96(11):879-882. 2.Spandidos Publications from Zekri J, et al. Int J Oncol. 2001;19(2):379-382.

  48. 双膦酸盐治疗成骨性骨转移的机制 500 400 300 氨基末端肽(BCE/M Cr) 200 100 0 混合性 溶骨性 成骨性 X线1 • 与溶骨性或混合性病灶相比,骨吸收在成骨性病灶时有更显著的增加1,2 前列腺癌骨转移以成骨性为主 1. Body J-J. Rationale for the use of bisphosphonates in osteoblastic and osteolytic bone lesions. The Breast. 2003; Suppl 2:S37-S44. 2. Lipton A, Costa L, Ali S, et al. Use of markers of bone turnover for monitoring bone metastases and the response to therapy. Semin Oncol. 2001; 28 (suppl 11):54-59.

  49. 双膦酸盐治疗激素耐药前列腺癌骨转移(HRPC)研究双膦酸盐治疗激素耐药前列腺癌骨转移(HRPC)研究

  50. 唑来膦酸对各种SREs均有治疗效果 P = .028 039研究 60 唑来膦酸4 mg (n = 214) 安慰剂(n = 208) 49 50 38 40 33 发生SRE的患者, % 30 26 25 17 20 8 7 10 6 4 4 2 1 0 0 所有SRE 骨放疗 骨折 脊髓压迫 抗癌治疗 改变 骨手术 高钙血症 Saad F, et al. Presented at: 19th EAU Congress, 2004. Poster 61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