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805 Views
怎样开始你的大学教学生涯. 中山大学 陈昌贵 2011.11.5. 发言的主要内容. 一、 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 二、正确处理社会本位和人的本位的关系,建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 三、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一、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 问题的提出. 大学教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你的选择是对的。 当一个好的大学教师是不容易的,你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两句名言. 哈佛大学: “ 大学是追求学问的地方,你如果是想升官发财,不要到哈佛来。 ” 中山先生: “ 学生要立大志,做大事,不是要做大官 ”.
E N D
怎样开始你的大学教学生涯 中山大学 陈昌贵 2011.11.5
发言的主要内容 一、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 二、正确处理社会本位和人的本位的关系,建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 三、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一、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一、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
问题的提出 • 大学教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你的选择是对的。 • 当一个好的大学教师是不容易的,你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两句名言 • 哈佛大学:“大学是追求学问的地方,你如果是想升官发财,不要到哈佛来。” • 中山先生:“学生要立大志,做大事,不是要做大官”
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 • 答复是:“到大学当教授去”。有人查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情况,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大学教授或当过大学教授。 • 他认为:当大学教授,从事教学工作,对个人的发展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是使自己更扎实地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 二是有利于学科交叉,产生一种 “群体共生”效应。
高等学校具有的几大优势 • 人才荟萃:集中大量具有丰富科学理论和方法的专家; • 学科齐全:设置科类齐全的专业、学科; • 设备先进:购置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 • 信息密集:收藏丰富的文献资料,拓展广泛的信息来源渠道。
崔永元:我的老师们 王老师教了我一年,移交给下一任老师时,她的评语是:该生至今未发现有任何缺点。这为下一任老师修理我,留下了把柄。 • 这位年轻力壮的女老师一接手,就咬着牙根对我说,听说你红得发紫,这回我给你正正颜色。我倒也配合,大概是到了发育的年龄,我整天想入非非经常盯着黑板发愣,数学老师把教鞭指向右边又指向左边,全班同学的头都左右摇摆,只有我岿然不动,于是他掰了一小段粉笔,准确无误地砸在我脸上。 • 数学鲁老师说,你把全班的脸都丢尽了。 • 嗷,全班一片欢呼,几个后进生张开双臂,欢迎我加入他们的队伍。从此,我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患上数学恐惧症。高考结束,我的第一个念头是,从此再不和数学打交道了。
38岁生日前一天,我从恶梦中醒来,心狂跳不止,刚才又梦见数学考试了, • “水池有一个进水管,5小时可注满,池底有一个出水管,8小时可以放完满池的水。如果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那么多少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 • 呸,神经吧,你到底想注水还是想放水? • 有一天我去自由市场买西瓜,人们用手指指点点,这不是(实话实说)吗?我停在一个西瓜摊前,小贩乐得眉开眼笑,崔哥,我给你挑一个大的,一共是7斤6两4, 一斤是1块1毛5,崔哥,你说是多少钱? • 我忽然失去控制,大吼一声,少废话! • 抱歉! 对我来说,数学是疮疤,数学是泪痕,数学是老寒腿,数学是类风湿,数学是股骨头坏死,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中风……当数学是灾难时,它什么都是,就不是数学。 • 所以我请求各位师长手下留情,您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中少开一扇窗户。
高一时,又迎来一个王老师,男性,戴眼镜,教语文。我的作文这时正赶上创作高峰,是才思喷涌的阶段。他一接手,就布置一个题目,每人一篇作文。高一时,又迎来一个王老师,男性,戴眼镜,教语文。我的作文这时正赶上创作高峰,是才思喷涌的阶段。他一接手,就布置一个题目,每人一篇作文。 • 作文交上去,两天以后迎来了讲评。他把作文分成三摞。他说,这部分同学有潜力,但不成形,第二部分要抓紧,差得很多。然后他抓起第三摞的第一本,推了一下眼镜:“谁叫崔永元”? • 我站了起来。 • 他把作文本往讲台上一放,“这写得根本不沾边!” • 我心一沉,数学已经完了,这回是语文,以后做学问是没戏了,就剩下做人了。 • 王老师说,“说崔永元差是有根据的,小小年纪就沾上了八股,这写到哪天算一站。” 其实,我只不过是挨了当头炮,以后,班上的写作骨干轮流被收拾了一遍。 • 他脾气也大。走进教室,看到上一堂课的教具——地球模型还放在讲台上,就抄起来从窗户扔出去,掸着手说,“我上课不用这个。” • 看见上一节课的黑板没擦,就说,“幸亏你们眼睛好”。于是拿起红粉笔直接写在白粉笔字上。有一次他走到黑板前正要写,顿了一下,说,“擦了怪可惜的,练练改病句吧”。
严格要求,果然奏效,往后同学的作文,常有几篇让人觉得耳目一新。我的成绩也从差和中,慢慢地有了良。 • 成年以后,我想起此事,总是从正面肯定王老师的教学思路,文无定法,能随机应变,不落窠臼,才可能出上品。高一时,他出手一闷棍,对我有悬崖勒马的警示。 当然,方法上还有可商榷之处。 • 比起来,班主任李秉国老师,工作方法更讲究些。 • 那时候,我们喜欢打篮球,课间10分钟,也分成两拨,玩得热火朝天。朱宏挺胖,出汗最多。上课后前10分钟主要是擦汗,什么也听不进去。 • 老师们因此提出批评,但是不奏效。 • 一天放学后,李老师换上鞋,和我们直奔球场。 • “这回汗出透了”,一边洗,李老师一边说,“这多痛快,玩球上课两不误。” • 从此,课间不再打篮球了。
元旦到了,校领导挨个教室转一圈,说些不咸不淡的话送走校领导,李老师就拉上窗帘,“来,我教你们华尔兹”。他是朝鲜族,能歌善舞。元旦到了,校领导挨个教室转一圈,说些不咸不淡的话送走校领导,李老师就拉上窗帘,“来,我教你们华尔兹”。他是朝鲜族,能歌善舞。 • 一二三,二二三,嘣嚓嚓,我们就这样进入了艺术的又一境界。当时一个男的专搂一个女的跳舞还被禁止,可以公开跳的只有手拉着手的(青年友谊圆舞曲)。 • 传说袁老师和人跳三步了,是我们一个同学踩着两层桌子从门上玻璃窗侦察到的。所以我们敲山震虎,春心萌动地要袁老师教我们。 • 元旦晚会热闹非凡,郝明哲、武文辉的相声(猜地名)大放异彩,按说谜底里有的字,谜面上不该有,可他俩不论规矩; • “肚皮上盖大印——印度;粥不热就喝——温州” • 他俩这么说,大家就这么乐。我当时心中忿忿不平,因为这之前我和宋金山合说的相声中规中矩,却反应平平。
20年后重新见面,郝明哲、武文辉一个倒药一个倒物资都发了,瞎,这年头是只看结果不重过程,不按规矩出牌总能领先一步。 • 李老师的历史教得好,用尽浑身解数,数字,色彩,位置,按照不同的路数,同样的史实教上3遍,这有别按页码只教一遍的方法,他成功了,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我们也拿到了高考历史的高分。 • 李老师、袁老师等携手把我们送进了大学。
职业发展观 • 人的一生很长,关键的只有几步。要善于抓住机遇,博采众长,选准目标,找准突破口,认真规划,努力奋斗。 • 学校要有发展规划,个人也要有发展规划。 • 适应和创新的关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工作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师生关系等。
SWOT分析 • 优势:广东的优势,学校的优势,学科的优势,团队的优势,个人的优势。 • 劣势:知识、能力、素质、合作能力、经验、关系的自我审视与评估。 • 机遇:学习、生活、工作、进修提高、人际网络。 • 挑战:经验的积累,同行的竞争,社会要求的变化。
教师的二十二条军规 • 第一条明确你自己的职业特点。我们的职业只是三百六十行中普通的一行,无所谓灿烂不灿烂,更谈不上是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从事的这份工作,只是借此养家糊口、赖以生存而已。降低你对职业的期盼,这样你就会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 第二条 永远不要说校长的坏话。如果只用自己的观点去指责他人的短处,除了说明你的无知外,再就只能说明你在干着缩小自己活动空间的蠢事。特别提醒的是,当你希望有人与你一同说校长的坏话时,你大概已无可救药了。 • 第三条 尽量避免与“工作狂”教同一个班级。因为他们可以毫无节制地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的学习时间是一个常数,他挤占了更多的时间,必定是以牺牲你所教学科的时间为代价的,到头来,学生的总体成绩不大可能很理想,但他可能较为突出,你却较为平庸。不是你怕平庸,而是你很可能不值。
教师的二十二条军规 • 第四条 每年资助一名贫困生。在你的学生中,一定会有一些相对的贫困者,你每年可从中选择一名资助者,用不着全额资助,你可不用太多的花费,提供学生的学习用品,那怕只是一些草稿纸也行。请你不要将你的行为理解为仅仅只是一种资助,实际上,这种行为能让你更多地关注你的学生,增强师生之间的交融性,在这种“资助”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收益将远大于你的支出。 • 第五条 永远不要低估你眼中的差生。这世界原本没有差生一说,只是由于评价标准的差异,导致了我们眼中差生的产生。但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低估了眼前的差和生。因为,眼前的差生能够让你的讲课无法进行下去,你犯不着如此,而差生的未来,也许是你永远也赶不上去的;所以,不要用言语去讥讽他们,诱发他们的叛逆精神。 • 第六条 别与他人攀比。可以肯定地说,你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但你却很容易只将眼光盯着那些在事业、爱情以及拥有的财富比你强的同学,而这种比较即让你感到浮躁,同时也有失你的信心,让你的心情灰溜溜的。其实,你虽不是最成功的,但你肯定不是失败者,用不着灰心丧气。
教师的二十二条军规 • 第七条 别让自己成为新文盲。你以知识为载体,让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成为你驰骋空间缰索。但这世界变化得比我们想象要快得多,经过一段安稳而平静的教书生活后,我们不仅对新知识会感到欠缺,而且对新知识还有一种习惯性的拒绝。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应是一个学习狂。 • 第八条 将教师视为你的终身职业。也许你还没有走上教师岗位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要跳槽,你也许会作各种努力,但成功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如果你在30岁以前还未跳出教师队伍的话,那么你就必须将这一职业视为终身职业。又由于你跳出的可能性并不太大,因此即便是30岁以前,你在尝试着跳槽的同时,你也不要放弃手上的工作。 • 第九条 坚持阅读。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能能够让你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经常阅读经典,能促使你不停地思考。对世界保持新鲜感,能够使你的观点不落后于学生。同时,你会从这世界的时事、体育、娱乐新闻中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从而增加彼此的交融性。阅读经典,会在无形中提升你的品位,强化你的人格魄力,从而在中影响你的学生。
教师的二十二条军规 • 第十条 在床头准备好笔与本。做一个思考的老师,而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在你上床后的那一瞬间,或者是在你醒来的那一时刻,有时甚至是在凌晨乃至你的睡梦中闪亮,在你的床头放一本记事本和一支铅笔,迅速地记录你思维的火花,这有助于你的提高. • 第十一条 要学一点幽默。幽默是生活的润滑剂。谁都不希望自己面前站着一个整天板着面孔的人,学生更是如此。掌握一点幽默的艺术,既放松学生的心情,同时也让学生走近了你。 • 第十二条 在考试前许一个愿。我们不要忘记在大考前对学生许个愿,对学生说上天会保佑他们的,你的心都必须是虔诚的。事实上,上天会保佑我们每个人。 • 第十三条 学会原谅自己与别人。学生用他的无知与偏执让你生气,家长因对孩子的偏爱与袒护让你动气,领导因对你的误解让你怄气,而自己有时也对自己无端地不满意,低着脑袋生自己的闷气,这些汇集到你身上是恶气攻心。你得学会原谅,学会宽容,原谅与宽容让你生气的人与事。
教师的二十二条军规 • 第十四条 让学生摸得着你的关注。你得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且,你不要将关注仅仅停留在意识里,而应让学生摸得着,感觉得到。你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能让学生摸得着的关注。 • 第十五条 不要吝啬赞赏的语言。对待尚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你不要永不满足,你要学会发现学生的特长与其成功的之处,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你的问题,或者提出了一个好的创意,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你都要用愉悦人心的语气对他给予真诚的赞赏。你赞赏学生的成功,学生会再还你一个惊喜。 • 第十六条 将惩罚进行到底。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要相信爱与赏识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教育观点,而应该坚持惩罚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顽皮的学生,不要轻易地放弃,对其违规的行为,不要听之任之,应当给予合理的教育,这时批评与惩罚应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但一定不要将惩罚上升为体罚。
教师的二十二条军规 • 第十七条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你准备批评你的学生时,你要学会控制你的情绪,千万不要让情绪左右了你的言行。事实上,只有你完全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你才能在面对让你厌恶的学生时,仍能面带微笑;而当你对学生暴跳如雷时,并不能表明你真的控制不了自己,事实上此刻的你也许心静如水。 • 第十八条 不要高估了自己的作用。 教育的效果是有一定的群体性的。所以,在任何时候,你都不要夸大你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作用。再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完全是靠教师教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成功取决于他先天的素质,就象牛顿绝不是他的老师教出来的一样。 • 第十九条 每天一片“金嗓子”。警察腰间总别着一只枪,医生脖子上总挂着听诊器,老师的口袋中应装着“金嗓子喉片”。你每天最好喝六杯水,用30分钟的时间在球场上跳动一下,在幽静的小道走动一下,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放松自己的躯体,其作用也不必多言。
教师的二十二条军规 • 第二十条 承认衰老。 医生是越老越吃香,而老师,那怕曾经是非常优秀的教师,等到他临近退休时,他的教学几乎不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究其原因,面对病人,医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诊断、分析,丰富的经验能帮助他对病人的断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而面对学生,老师的讲授应该是行云流水,回答学生的问题应是对答如流,而衰老显然会让你力不从心。老师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吃“青春饭”的。所以,你年轻时无论如何都得尊敬老教师。 • 第二十一条 不要奢求额外的回报。 你也许在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付出了许多,但这也只体现了你是一位将责任放大的老师,但你并不能因为放大了责任而又追求更多的回报。就象农民不应奢望穿上自己种植的棉花织成的衣服、建筑工人不要奢望住上自己建筑的房子一样,老师不要奢望学生会对你有额外的回报。 • 第二十二条 做快乐的教师。你应该努力营造快乐的环境,让学生快乐。让你每天都快乐,因为快乐的核心就是你自己。只有你真正快乐了,你才不会在这世界上留下太多的遗憾,只有你真正快乐了,你才无愧于你的职业。
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 • 所谓“职能”,是指社会要求它做什么的“职”和它能够为社会做什么的“能”。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 洪堡倡导的“教学与科研统一”的思想,冲破了“传授和保存文化的单一职能”传统思想的禁锢,推动了19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 • 美国“威斯康星思想”的提出和扩散,使高等学校在承担传递、保存知识和创造、发展科学文化的职能之外,还必须承担将学校所拥有的智力资源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新职能,使得高等学校逐步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边缘逐步走向了中心。 • 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拓展,反映出人们对高等学校社会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并使其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使命 • 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 无论大学如何发展,这一职能永远不会消失,离开了这一点,大学便不称其为大学了。 • 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展开。
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 • 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 高校就自然成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或重要的方面军。如美国60%的基础研究,15%的应用研究是在大学中进行的。 • 科研已不仅为教学所用,而且也成为发展科学的重要活动。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化解李约瑟难题的教育学思考 •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理论与实际脱离、培养人才与科研、生产脱离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 与知识传授不同的是,创新能力更强调于实践的训练和个性的发展。能力培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是不可能靠采用灌输方法而实现的。实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重要途径。 • 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发展个性。而个性的发展、自我特长的充分发挥,决不是采用同一模式和同一规格所能奏效的。由于经历、环境、兴趣、爱好、特长的不同,能力发挥的取向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能力培养应当着重张扬学生的独立性,尊重其主体性。 • 实践证明,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没有先进的科研设施和雄厚的经济投入,就不可能从事高精尖的科学研究,不从事重大的科学研究,就根本无法跻身于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取得突破性的科研成就,而不进入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就很难得到真正的创新活动的训练,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服务社会是高校职能的延伸 • 大学面向社会,直接为社会服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肇始于美国。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学在国家科学事业、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大学应该充分发挥其潜在优势,直接服务于社会,尤其是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 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科学的中心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居于领先地位,能够也应该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 • 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情况,以便针对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和确定科研方向;有助于促进高校理论联系实际,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有助于加速科研成果向产品、商品的转化,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高校的更好发展。
三大社会职能的关系 • 现代高校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 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无论是哪一种类型或层次的高校,培养人才始终居于中心地位。 • 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 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否则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活动就会脱离社会实际。 • 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高校都应根据自身特点,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二、正确处理社会本位和人的本位的关系,建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二、正确处理社会本位和人的本位的关系,建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
人才质量观 • 外适质量观 • 内适质量观 • 个适质量观
社会本位的观点 • 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高等教育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 • 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人,个体社会化、公民品德、政治品质是其所特别关心的。 • 建立在这种关系结构上的教育价值观就会强调社会利益的至高无上。
社会本位的实践 • 更多强化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 科研和教学目的中更多体现政府的指导思想; • 教育模式更多主张实行严格的专业教育,以专业划分大学活动,专业设置主要根据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 • 社会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大学培养计划与过程。
个人本位的观点 • 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 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及健全的人格等, • 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
个人本位的实践 • 突出个体的利益和权力,兴趣和爱好,社会参与及自我实现。更多强调高等教育促进人的理智发展,注重个人品质的形成和个人潜在才能的发挥。 • 更多采用普通教育的模式,对学生实施~种共同的理智训练,使青年人获得“思想踏实、表达合理、随机判断、明辨是非”的品性, • 课程安排围绕训练心智展开,使个体的未来发展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广泛的人文基础之上。 • 应当说,这种价值观是一种个人自由论的价值观。过分强调也会走向极端:培养出缺乏社会公德,以个人为中心的人;脱离社会实践。
防止指导思想左右摇摆 • 有的认为,在处理教育的外部关系时,要强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处理教育的内部关系时,则要注重人的发展的需要, • 有的认为,学校的德育要强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学校的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美育等则要强调适应人的发展的需要。 • 这些观点,看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实质上是有失偏颇的,其要害在于把两者分离开来了。我们不能把这两种需要人为地分开,应从整体上来把握住有机结合的基本内涵。
把政治方向摆在首位 • 有的人片面强调教育的独立性和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把人的发展与社会需要简单地对立起来,否定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的价值取向,提出教育的唯一出发点是为了人的发展。 • 致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学生盲目地强调自我设计,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只讲个人的索取,不讲自己对社会的奉献,一味推崇所谓“精英”意识和超越意识,这是非常错误的。 •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的关系,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
落实到学校教学过程之中 • 要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调整和制订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既要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和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基本文化素养的客观标准和具体要求:也要有体现个人发展的个性要求,包括允许学生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发挥其特长和兴趣,自由选择发展目标,合理调整自己的思想素质结构、知识与能力结构等的具体要求。 •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应该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鼓励学生在完成专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设计一套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计划。 • 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推行启发式。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
应当重视人的发展的需要 • 在高等学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脱离社会和忽视人的发展的现象。相对而言,教育忽视人的发展的状况又显得更为突出一些。 • 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和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姿态去适应社会,从而为他们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世界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 三本书:《学无止境》——《学会生存》——《学会关心》 • 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是无止境的; • 为了迎接未来生存的挑战,要学会学习; • 不但个人要学会学习,而且要学会关心,学会与他人共同合作。 •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教育要建立在四个支柱之上: • 学会认知 Know what 知道是什么 • 学会做事 Know way 知道是什么途径 • 学会共同生活 Know how 知道是怎样 • 学会生存 Know who 知道以外的人
“零点项目” • 美国大学实行的是素质教育,它们主要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大学虽然也有专业,但它们更重视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强调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能力的培养。 • “零点项目”的起因是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拼命找差距:世界科学中心的美国,为何在空间技术方面落后于苏联。反思的结果,不是经济落后,也不是科技落后,是教育的落后,特别是艺术教育的落后。苏联拥有世界一流的文学家、音乐家、画家,在整体素质上高得多。 • 决定把美国的“艺术教育”当作“空白”,从“0”开始,“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奋发图强。
科学与艺术 • 爱因斯坦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21世纪应当是科学与艺术会合的世纪”。 • 李政道认为“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他发起在天津台开了两次科学家与艺术家的对话会议,别开生面,但意味深长。 • 朱清时的讲座《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他不无幽默地说:“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知识就是力量”? • 从总的来说是对的。知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知识是万万不能的。 • 但知识是由人来掌握的。只有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使知识变成力量。 • 但光有知识、能力就行了吗? 日本奥姆真理教,电脑黑客,这说明,没有很高的素质,知识与能力的作用就难于得到有效发挥,甚至会误入歧途。 • 没有能力,知识不能成为力量,没有高的素质,知识与能力的作用难于发挥,失去正确的方向。当然,没有知识,那就什么都没有,既不可能有能力,也不可能有较高的素质。
三者的位置 • 有学者将三者(knowledge、ability、quality)关系描述为 K—— A(K)——QA(k) • 原来注重培养知识型人才,一段时间以来注重培养知识能力型人才,现在强调培养基于高素质的知识一能力型人才。 • 能力与知识不是平列的,能力是知识的函数 而素质则是起基础作用的,QA(k)的人才的作用会更大。
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1.建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不能只认为听话、老实、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要鼓励学生在德、智、美、群诸方面全面发展;在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方面全面进步。 2.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既教人做事,更要教学生做人,做新时期合格的公民,教师的作用是示范作用,从教师本身做起。 3.要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国外30%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我们也应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重。
三、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立新型的学生观三、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立新型的学生观
大学教师和学生的三重关系 • 先学和后学的关系 • 示范和榜样的关系 • 良师和益友的关系
先学和后学的关系 一是大学生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他们处于青年中期,可以说是准成人;他们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其特征是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与独创性;他们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具有自我认识与评价、自我监督与控制的能力,他们的独立感、自由感、自信心、好胜心、未来感、自尊心比较稳定和成熟,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他们有丰富和强烈的情感和意志。 二是大学的学习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不同。大学主要是进行专业教育。大学所接触的知识,可以有两类:一类是对教师来说是已知的,而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此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先知和后知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另一类是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未知的,教师和学生可以说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也可以说是同学关系。
大学师生应当平等 • 我国文化教育传统中过于强调“师道尊严”。例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韩愈说过“ 无贵无贱,无少无长,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应该说,强调尊师重教是对的,但如果过于强调“ 师道尊严”,就可能“ 物极必反”。 • 西方大学原来也是强调师道尊严的,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校园里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主张要把大学生作为成熟的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成人来对待,强调应当由学生自己来管理自己的事务。教授不是国家或政府的官吏,而是一种“ 年长的学生”。学校就是由这些年长的学生和年轻的学生组成的团体,两者都是为了学术上的进步而加入这个团体的。 •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就是要突破“ 传统”,打破“权威”,超过先生和前人。因此,我们在对待学生时,首先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独立性,强调他们的自主性。
特迪的礼物 • 特迪的信是今天收到的。我读完之后,把信放进我的香柏木箱里,我要把它同我生活中另一些重要的东西永久保存。 • “我想让你第一个知道这些,”他在信中写道。我读到此处,笑了起来,充满感动,有种本不该属于我的自豪感。15年前,特迪·斯托拉特是我教的五年级班上的一名学生,但自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我那时刚刚开始自己的教学生涯。 • 从特迪第一天走进我的教室,我就不喜欢他。我知道,老师在班上是不准厚此薄彼的,更不允许的是对任何一个孩子流露出讨厌的神色。不过,老师也是人,总会免不了偏爱一些学生。喜欢出色的,好看的,聪明的是人之天性,不管10岁也好,25岁也好。有的时候——幸好不是经常如此——总有那么一两个学生,老师很不喜欢。 • 我自认为是能按照平等对待学生的要求,平衡自己的感情的;一直到特迪进入我的生活,我才发现并非如此。那年,我没有特别喜爱的学生,但有最不喜爱的学生,这就是特迪。
他脏得很,不是有时很脏,而是整天脏兮兮的。他的头发长得盖住了耳朵和眼睛,他得撩起盖在眼睛上的头发才能在课堂上写东西(当时还没有流行留长发)。他身上还有一股我从来没有闻过的奇怪味道。他的毛病很多,智商也不高。一星期课上下来,我就知道他无法跟上别的同学。他不仅仅是落在后面,而是根本跟不上来。我把他立即放弃了。他脏得很,不是有时很脏,而是整天脏兮兮的。他的头发长得盖住了耳朵和眼睛,他得撩起盖在眼睛上的头发才能在课堂上写东西(当时还没有流行留长发)。他身上还有一股我从来没有闻过的奇怪味道。他的毛病很多,智商也不高。一星期课上下来,我就知道他无法跟上别的同学。他不仅仅是落在后面,而是根本跟不上来。我把他立即放弃了。 • 任何一个老师都愿教聪明的学生。这也是一种对自我的满足,对自我的回报。但任何一位真正的教师不但要保证聪明学生的好学上进,而且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迟钝的学生的身上。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大多数教师都是这么做的,但我做不到,起码那一年做不到。我把精力集中在那些最好的学生身上,让其他学生尽力跟上来。说来真不好意思,我对那些差生的作业用红笔打起叉来有种莫明其妙的喜悦。每次看到特迪的作业,我打的叉就更有力(这种叉打得很多)。我会龙飞凤舞地写上一句批语:“差”。 • 虽说我并不真正嘲弄这个孩子,但我的态度班上同学看得很清楚。他很快就成了替罪羊,一个被遗弃的人——既不可爱,也无人关爱。他知道我不喜欢他,但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喜欢他。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讨厌他,当时不知道,现在也不明白。我只知道他是一个无人关爱的小男孩。我根本就不想改变这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