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都江堰

都江堰. 作者 余秋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要点>. 第一课时: 1 、了解作者 2 、分析第一部分对比手法的运用 3 、分析第二部分对水流的生动描写. 第二课时: 1 、分析第二部分水流特征 2 、理解作者对李兵父子的评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 2 、分析第一部分对比手法的运用 3 、分析第二部分对水流的生动描写. 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戏剧、诗歌) 本文是游记(属记叙文).

clem
Download Presentation

都江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都江堰 作者 余秋雨

  2.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要点> 第一课时: 1、了解作者 2、分析第一部分对比手法的运用 3、分析第二部分对水流的生动描写 第二课时: 1、分析第二部分水流特征 2、理解作者对李兵父子的评价

  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分析第一部分对比手法的运用 3、分析第二部分对水流的生动描写

  4. 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戏剧、诗歌) 本文是游记(属记叙文)

  5.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散文家,12岁离家到上海求学,入上海晋元中学,学业成绩优秀(该校90周年校庆时,他与丁关根、翁史烈等一起列入该校英才榜)。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因成绩优秀留校执教。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散文家,12岁离家到上海求学,入上海晋元中学,学业成绩优秀(该校90周年校庆时,他与丁关根、翁史烈等一起列入该校英才榜)。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因成绩优秀留校执教。   他治学严谨,著述宏富,早年写有《戏剧理论史稿》65万字,后又撰写《中国文化史述》和《艺术创造工程》,从戏剧理论研究转入人类文学的研究。8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散文的写作,出版《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文化苦旅》表现了余秋雨散文独特的文化特质。

  6. 读读写写 遴选(lín)  惊悸(jì)邈远(miǎo)  庇护(bì) 濡养(rú)驯顺(xún)炫耀(xuàn)  充斥(chì) 规矩(ju)  精神焕发(huàn)   众目睽睽(kuí) 浚理(jùn)  长锸(chā)      官场衮衮(gǔn) 傩戏(tān) 韬略(tāo)怦然心(pēng)颓壁残垣(tuí yuán)

  7. 长城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 长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建持续了两千多年。   我国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各地的长城景观中,北京八达岭长城建筑得特别坚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观赏长城的最好地方。   我国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8. 颓壁残垣,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

  9. 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目前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10. 府 之 国

  11.   有了它,汗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汗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12.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 文物古迹众多 安澜索桥 二王庙 玉垒山公园 伏龙观

  13. 时间 规模 占据 作用 外观 文明 心态  长城 都江堰 对  比

  14. 《都江堰》一课中,对长城和都江堰就是采用这一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都江堰》一课中,对长城和都江堰就是采用这一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 这里,请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15. 课后练习: 1.余秋雨是中国当代知名的___家、___家。其代表作有___、___和散文集多种。 2.如何理解“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这句话? 3.文章从哪几方面对都江堰和长城作了比较?请作简要回答。 4.第5段提到,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只知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问:第六段“它,就是都江堰”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6.作者为什么说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励人心的工程”? 答案: 1.余秋雨,我国当代艺术家、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艺术创造工程》和散文集《文化苦旅》等。 2.虽然长城比都江堰逊色,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励人心的工程,但它也是伟大的,因为它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3.从四个方面作比较:修建的时间、规模、社会功用、文明的特点。 4.主要体现在四方面:社会功用、水流外观、文明状况、心态。 5.画龙点晴。起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 6.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且绝不炫耀,毫无所求,只知奉献。

  1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第二部分水流特征 2.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的评价

  17. 长城 都江堰 课前测评 1.作者为什么要将都江堰与长城对比?   要点:突出都江堰对中华民族特殊历史作用 2.既然都江堰有如此大的历史作用,那么它的具体情形如何呢?

  18. 阅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1.这一部分抓住都江堰的什么特点? 2.去都江堰之前作者心绪是怎样的?这样写在行文结构上有何用意? 答案 1.都江堰水流特点(壮观) 2.心绪懒懒的(不以为然),脚步散散的。先抑后扬, 从反面为下文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作辅垫。

  19. 李冰介绍   公元前250年,秦昭王任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李冰为蜀郡(四川)太守(相当于今省长)。他到任后,亲眼看到岷江水患的严重,又直接听到民众要求治水的呼声,感到治理好岷江,变水害为水利是蜀郡迫在眉睫的大事。

  20. 都江堰水系图谱

  21. 治水经验 * 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 * 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 * 意义------圭臬

  22. 课文第三部分:   写李冰父子为民福, 建造、维护都江堰水利工 程的千秋伟业和高尚品 质,并给予高度评价。

  23. 20---24 写李冰父子的作为的历史影响及作者由此得到的启示。20---24 写李冰父子的作为的历史影响及作者由此得到的启示。 长城: 雄壮,蛮吓,残忍 斗胆,排场 对 比 都江堰: 智慧,仁慈,透明 清朗可鉴

  24. 课后练习 填空题: 1.没淤泥而___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 2.《都江堰》重点赞美了李冰___精神。 1.蔼然 2.为民造福

  25. 选择题: 1.“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  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象征 2.下列4个句子中,有两个用了比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都江堰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② 母亲永远想念我,如同我永远想念她一样。  ③ 耳朵里好像真的听见一片朗朗的读书声。  ④ 春夏秋冬,四季的旋律各有不同,而夏天就是这样的一串音符…… A.  ①  ④        B.  ②  ④ C.  ②  ③        C. ①   ③ 答案:BA

  26. 3.“这位汉代的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李冰的伟大精魂”3.“这位汉代的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李冰的伟大精魂”  的内涵(  ) A.浚理、消灾 B.治人的计谋 C.为民造福 4.《都江堰》是一篇(  )散文 A.女性 B.学者 C.文化 D.科普读物 答案:CC

  27. 课后小结 本文以游踪为线索,把传说与现实,现时与历史结合在一起,抚今追昔,说古论今,通过对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描写,赞扬了李冰报效祖国,造福桑锌,执着不悔,终生不渝的坚强意志和敬业精神。本文是一篇游记,但又不乏对人生价值的议论,言近而旨远。惟其如此,文章才能显示出深邃的哲理。学习本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涌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拳拳爱恋和对华夏古文明的深厚感情。

  28. 谢谢观赏 设计制作:陈爱珠 再看一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