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52 Views
第三节 德育途径与方法 一、德育途径 (一)德育途径的含义 德育途径是指教育者为传递德育内容、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的各种路径 ( 渠道 ) 的总称,由参与者、方法、手段等要素组成。 德育途径与德育方法和手段有什么不同呢? 德育途径是对于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的路径,而方法是指在某种途径中可以具体采用的方式和办法,手段是在某种途径和方法中具体借助的载体。. (二)德育途径的分类 学校德育途径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按照组织者、参与者起的主次作用不同可以将中小学德育途径分为五大途径,每大途径下面又分为若干小途径。
E N D
第三节 德育途径与方法 一、德育途径 (一)德育途径的含义 德育途径是指教育者为传递德育内容、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的各种路径(渠道)的总称,由参与者、方法、手段等要素组成。 德育途径与德育方法和手段有什么不同呢? 德育途径是对于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的路径,而方法是指在某种途径中可以具体采用的方式和办法,手段是在某种途径和方法中具体借助的载体。
(二)德育途径的分类 学校德育途径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按照组织者、参与者起的主次作用不同可以将中小学德育途径分为五大途径,每大途径下面又分为若干小途径。 1.教职员工主导的育人途径。教职员工主导的育人途径包括教书育人途径、管理育人途径、服务育人途径。 2.学生课外参与为主的活动育人途径。学生课外参与为主的活动育人途径包括校内活动育人途径和校外活动育人途径。 3.师生共同营造的环境育人途径。师生共同营造的环境育人途径包括校园人际环境育人途径和校园文化环境育人途径。 4.师生平等参与的育人途径 5.与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共同育人途径
二、德育方法 例:假设你是下列故事中的教师,你将怎样对待教育“喜欢偷”东西的曹同学。 “老师,我的眼镜不见了。” “报告老师,我的钢笔不见了!” “老师,我放在课桌里的五元钱也不见了。” 这段时间,教室老是丢东西。开学到现在才一个多月时间,就已经有十来个孩子向我反映东西或钱不见了。我早就听说班上的曹同学有这种不良的习惯。开学以来,孩子们对她的意见挺大,有好几次我都找她个别谈话,试图从正面对她进行教育引导,但她对拿人钱物的事矢口否认。这次丢东西的大都是和她坐得很近的同学,丢钱的同学还是她的同桌,我一猜想便知是她干的。
我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终于,我开口了:“孩子们,老师已经把小偷揪出来了。”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长吁短叹,一脸不屑;有的四下张望,满脸鄙夷;有的金刚怒目,咬牙切齿。我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终于,我开口了:“孩子们,老师已经把小偷揪出来了。”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长吁短叹,一脸不屑;有的四下张望,满脸鄙夷;有的金刚怒目,咬牙切齿。 “孩子们,”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现在,你们可以想想接下来知道谁是小偷以后最想对他说的话,五分钟以后,大家可以把这些话当面说给他听。” 五分钟很快过去了,孩子们第一次不用我提醒就安静了下来。从那一双双充满期待,同时又带着愤怒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于是,我将讲台旁闲置的一把空椅子搬到了讲台上。孩子们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我,又布满了疑惑。
“孩子们,偷东西的坏孩子已经抓到了。” “在哪里?哪里?” “就在这把椅子上。”在孩子们的疑惑声中,我平静地说:“虽然我们暂时看不见他,但是他能听到我们讲话。” “咦……”教室里又是一片嘈杂,孩子们显然有些失望。 我的心隐隐作痛:纯净的心灵容不得一丝欺骗,难道还能承受住一份伤害吗? “请丢东西的孩子先上讲台教训这个坏孩子吧!”我有些无奈,却没有丝毫的犹豫。 话音刚落,丢眼镜的孩子已经觑着眼睛走上了讲台。
“小偷呀,你是我的同学,你应该知道我是一个高度近视眼。没有眼镜,我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看不清习题上的公式,这会影响我的学习呀!你偷我的眼镜有什么用呢?难道你是近视眼吗?如果是,那你就更应该知道丢眼镜对高度近视眼来说意味着什么。你真是可恶呀!”“小偷呀,你是我的同学,你应该知道我是一个高度近视眼。没有眼镜,我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看不清习题上的公式,这会影响我的学习呀!你偷我的眼镜有什么用呢?难道你是近视眼吗?如果是,那你就更应该知道丢眼镜对高度近视眼来说意味着什么。你真是可恶呀!” • 丢眼镜的孩子不停地埋怨着走下了讲台。丢钢笔的女孩子走上了讲台,情绪显得有点激动:“那支钢笔是前两天我过生日,我爸爸从广州寄回来的。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离开了我们。爸爸为了供我和哥哥上学,常年在外打工,我已经几年没见到爸爸了,见到这支钢笔,我就好像见到了他,可是……”小女孩的声音哽咽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请你把钢笔还给我,求求你了!” • 丢钱的孩子也迫不及待地跃上了讲台:“小偷,你这可恨的小偷,你可知道你偷的是我今天中午的午饭钱和今天下午回家的路费,现在我还饿着肚子,下午回家还得走路,要走两个多小时的路呀!”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不管是丢过东西的还是没有丢过东西的,都争先恐后上台教训小偷,显然,他们已经把空椅子当成真正的小偷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不管是丢过东西的还是没有丢过东西的,都争先恐后上台教训小偷,显然,他们已经把空椅子当成真正的小偷了。 • “你这个小偷,虽然没有偷过我的东西,但这种坏习惯对你是没有好处的,如果不改,将来长大后,你会成为真正的小偷!”一个孩子说。 • “也许你是我的朋友,但你的行为让我觉得可耻,一旦被揭穿,谁还敢和你做朋友呢?”另一个孩子说。 • “你这个坏孩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贼!”最激动的一位孩子竟然用手不停地点着椅子狠狠地说:“如果再这样下去,将来坐牢,后悔可就晚了!” • 这时,我再次用眼角的余光看了一下坐在墙角的曹同学,她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但凭我当老师的直觉,她的眼中应该有了愧疚和悔意。
结束的时候,我说:“刚才孩子们都发表了自己对小偷的看法,可见我们大家对小偷的态度都是深恶痛绝的。‘小偷’历来是让人厌恶、鄙视、避而远之的字眼。作为少年儿童,作为祖国末来的接班人,我们怎能让自己纯净的心灵被‘小偷’这个肮脏的字眼轻易玷污呢?有这样不良习惯的孩子,老师多么希望你能改正呀!”结束的时候,我说:“刚才孩子们都发表了自己对小偷的看法,可见我们大家对小偷的态度都是深恶痛绝的。‘小偷’历来是让人厌恶、鄙视、避而远之的字眼。作为少年儿童,作为祖国末来的接班人,我们怎能让自己纯净的心灵被‘小偷’这个肮脏的字眼轻易玷污呢?有这样不良习惯的孩子,老师多么希望你能改正呀!” • “他偷了这么多东西,还能改吗?”孩子们议论纷纷,表示质疑。 • “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只要能认清错误的本质,知道错误的危害,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仍然会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应该给这位孩子改正的机会。”我顿了顿,接着说:“所以,今天我不打算说出这位孩子的名字。” • “那他不改怎么办?让他继续偷下去吗?”有孩子问。
“伤口的愈合既需要良药,也需要时间。”我徐徐地说,“我希望今天所说的话能触动这位孩子的心灵。孩子们既然已经用你们的行动开出了一剂良方,为什么不再给这位病人康复的时间呢?孩子们,我们对待病人的态度应该是什么?”“伤口的愈合既需要良药,也需要时间。”我徐徐地说,“我希望今天所说的话能触动这位孩子的心灵。孩子们既然已经用你们的行动开出了一剂良方,为什么不再给这位病人康复的时间呢?孩子们,我们对待病人的态度应该是什么?” • “是关心和爱护。”“是细心的照顾。”“是一个温暖的微笑。”孩子们不假思索就纷纷给出了答案。 • “是啊,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我们也应该像对待病人那样,不是恶言相向,不是疏远孤立,而是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帮助他改正错误,成为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孩子们,让我们用温暖去融化冰雪,用微笑去善待他人,好吗?” • 许多孩子大声说:“好的!”看来他们已经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先前失望的脸上也有了笑意,那无疑是纯净心灵深处情感的一次碰撞,一次升华。
第二天早上,那些丢失了东西的孩子惊奇地发现,他们的东西不知在什么时候物归原主了,并且还附上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三个字。第二天早上,那些丢失了东西的孩子惊奇地发现,他们的东西不知在什么时候物归原主了,并且还附上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三个字。 • 以后的日子里,班上丢东西或丢钱的现象绝迹了,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没有孩子再来向我报告,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既出人意料又是预料之中的事。
分析 我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终于,我开口了:“孩子们,老师已经把小偷揪出来了。”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长吁短叹,一脸不屑;有的四下张望,满脸鄙夷;有的金刚怒目,咬牙切齿。(暗示老师已知道谁是小偷,引起曹同学的不安,也许还希望她主动承认错误) “孩子们,”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现在,你们可以想想接下来知道谁是小偷以后最想对他说的话,五分钟以后,大家可以把这些话当面说给他听。” 五分钟很快过去了,孩子们第一次不用我提醒就安静了下来。从那一双双充满期待,同时又带着愤怒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于是,我将讲台旁闲置的一把空椅子搬到了讲台上。孩子们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我,又布满了疑惑。
“孩子们,偷东西的坏孩子已经抓到了。”(再次暗示老师已知道谁是小偷,引起曹同学的不安,也许还希望她主动承认错误)“孩子们,偷东西的坏孩子已经抓到了。”(再次暗示老师已知道谁是小偷,引起曹同学的不安,也许还希望她主动承认错误) “在哪里?哪里?” “就在这把椅子上。”在孩子们的疑惑声中,我平静地说:“虽然我们暂时看不见他,但是他能听到我们讲话。” (再次暗示老师已知道谁是小偷,引起曹同学的不安,也许还希望她主动承认错误) “咦……”教室里又是一片嘈杂,孩子们显然有些失望。 我的心隐隐作痛:纯净的心灵容不得一丝欺骗,难道还能承受住一份伤害吗?
“请丢东西的孩子先上讲台教训这个坏孩子吧!”我有些无奈,却没有丝毫的犹豫。(目的是让曹同学认识到偷他人东西对别人造成的麻烦、痛苦、伤害及对自己未来的损害,激发曹同学的愧疚感、羞耻感、悔恨感,进而产生改正错误行为的强烈愿望与动机)“请丢东西的孩子先上讲台教训这个坏孩子吧!”我有些无奈,却没有丝毫的犹豫。(目的是让曹同学认识到偷他人东西对别人造成的麻烦、痛苦、伤害及对自己未来的损害,激发曹同学的愧疚感、羞耻感、悔恨感,进而产生改正错误行为的强烈愿望与动机) 话音刚落,丢眼镜的孩子已经觑着眼睛走上了讲台。
“小偷呀,你是我的同学,你应该知道我是一个高度近视眼。没有眼镜,我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看不清习题上的公式,这会影响我的学习呀!你偷我的眼镜有什么用呢?难道你是近视眼吗?如果是,那你就更应该知道丢眼镜对高度近视眼来说意味着什么。你真是可恶呀!”“小偷呀,你是我的同学,你应该知道我是一个高度近视眼。没有眼镜,我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看不清习题上的公式,这会影响我的学习呀!你偷我的眼镜有什么用呢?难道你是近视眼吗?如果是,那你就更应该知道丢眼镜对高度近视眼来说意味着什么。你真是可恶呀!” • 丢眼镜的孩子不停地埋怨着走下了讲台。丢钢笔的女孩子走上了讲台,情绪显得有点激动:“那支钢笔是前两天我过生日,我爸爸从广州寄回来的。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离开了我们。爸爸为了供我和哥哥上学,常年在外打工,我已经几年没见到爸爸了,见到这支钢笔,我就好像见到了他,可是……”小女孩的声音哽咽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请你把钢笔还给我,求求你了!” • 丢钱的孩子也迫不及待地跃上了讲台:“小偷,你这可恨的小偷,你可知道你偷的是我今天中午的午饭钱和今天下午回家的路费,现在我还饿着肚子,下午回家还得走路,要走两个多小时的路呀!”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不管是丢过东西的还是没有丢过东西的,都争先恐后上台教训小偷,显然,他们已经把空椅子当成真正的小偷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不管是丢过东西的还是没有丢过东西的,都争先恐后上台教训小偷,显然,他们已经把空椅子当成真正的小偷了。 • “你这个小偷,虽然没有偷过我的东西,但这种坏习惯对你是没有好处的,如果不改,将来长大后,你会成为真正的小偷!”一个孩子说。 • “也许你是我的朋友,但你的行为让我觉得可耻,一旦被揭穿,谁还敢和你做朋友呢?”另一个孩子说。 • “你这个坏孩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贼!”最激动的一位孩子竟然用手不停地点着椅子狠狠地说:“如果再这样下去,将来坐牢,后悔可就晚了!” • 这时,我再次用眼角的余光看了一下坐在墙角的曹同学,她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但凭我当老师的直觉,她的眼中应该有了愧疚和悔意。(观察曹同学的反应,实际上是看这些方法是否对准了病根并且对她是否有所触动,预估一下这些方法的效果)
结束的时候,我说:“刚才孩子们都发表了自己对小偷的看法,可见我们大家对小偷的态度都是深恶痛绝的。‘小偷’历来是让人厌恶、鄙视、避而远之的字眼。作为少年儿童,作为祖国末来的接班人,我们怎能让自己纯净的心灵被‘小偷’这个肮脏的字眼轻易玷污呢?有这样不良习惯的孩子,老师多么希望你能改正呀!”(教师总结人们对小偷的态度,再次引起曹同学的羞耻感,并表达了对曹同学改正错误的强烈期待)结束的时候,我说:“刚才孩子们都发表了自己对小偷的看法,可见我们大家对小偷的态度都是深恶痛绝的。‘小偷’历来是让人厌恶、鄙视、避而远之的字眼。作为少年儿童,作为祖国末来的接班人,我们怎能让自己纯净的心灵被‘小偷’这个肮脏的字眼轻易玷污呢?有这样不良习惯的孩子,老师多么希望你能改正呀!”(教师总结人们对小偷的态度,再次引起曹同学的羞耻感,并表达了对曹同学改正错误的强烈期待) • “他偷了这么多东西,还能改吗?”孩子们议论纷纷,表示质疑。 • “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只要能认清错误的本质,知道错误的危害,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仍然会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应该给这位孩子改正的机会。”我顿了顿,接着说:“所以,今天我不打算说出这位孩子的名字。”
“那他不改怎么办?让他继续偷下去吗?”有孩子问。“那他不改怎么办?让他继续偷下去吗?”有孩子问。 • “伤口的愈合既需要良药,也需要时间。”我徐徐地说,“我希望今天所说的话能触动这位孩子的心灵。孩子们既然已经用你们的行动开出了一剂良方,为什么不再给这位病人康复的时间呢?孩子们,我们对待病人的态度应该是什么?” • “是关心和爱护。”“是细心的照顾。”“是一个温暖的微笑。”孩子们不假思索就纷纷给出了答案。 • “是啊,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我们也应该像对待病人那样,不是恶言相向,不是疏远孤立,而是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帮助他改正错误,成为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孩子们,让我们用温暖去融化冰雪,用微笑去善待他人,好吗?”
许多孩子大声说:“好的!”看来他们已经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先前失望的脸上也有了笑意,那无疑是纯净心灵深处情感的一次碰撞,一次升华。(面对同学的质疑,不仅表达了对曹同学能够改正错误的信心,同时也引导同学如何正确对待和帮助犯了错误的同学)许多孩子大声说:“好的!”看来他们已经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先前失望的脸上也有了笑意,那无疑是纯净心灵深处情感的一次碰撞,一次升华。(面对同学的质疑,不仅表达了对曹同学能够改正错误的信心,同时也引导同学如何正确对待和帮助犯了错误的同学) • 第二天早上,那些丢失了东西的孩子惊奇地发现,他们的东西不知在什么时候物归原主了,并且还附上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三个字。 • 以后的日子里,班上丢东西或丢钱的现象绝迹了,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没有孩子再来向我报告,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既出人意料又是预料之中的事。
(一)德育方法的含义 德育方法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方法既包括教育者为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同时也包括受教育者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所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或者说一是指教育者教的方法,一是指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方法。狭义的德育方法仅指前者。我们在本章仅探讨狭义的德育方法。 (二)德育方法的分类 德育方法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根据概括程度,德育方法可分为三种层次,一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方法,二是多种德育方式组合意义上的方法,三是单一德育方式意义上的方法。由于现代德育对象思想的复杂性及现实社会价值的多元性,我们在具体的德育活动中很少只用到一种德育方式,因此我们把后两种层次意义上的德育方法统称为操作意义上的方法。
(三)我国中小学德育常用的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主要是指德育课程和非德育课程教师借助各种文字和音像材料,黑板、多媒体、语言等媒介手段在课程教学中向学生传递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知识及表达思想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以提高学生认知、陶冶学生情感为主的教育方法。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环节包括: (1)精心设计 第一,确定重点和难点 第二,选择具体材料 第三,设计讲授方式 第四,创设问题或问题情境 第五,设计材料的呈现方式和顺序 (2)精心讲授 (3)适时调整或补充 作业:每位同学准备一德育内容,运用讲授法为全班同学讲授,其他同学对此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