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53 Views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 资格(水平)考试. 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中心 副主任 徐玉彬. 一、 信息产业发展对 IT 人才的需求 二、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 资格(水平)考试. 信息产业发展对 IT 人才的需求. 中国的信息产业一直在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信息产业制造大国。 2003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1400亿美元 8000万网民数占世界第二位。. 信息产业发展对 IT 人才的需求. 做为信息技术的核心软件,近几年来,以每年百分之三四十的速度高速发展 2003年全国软件产业总额约1600亿元
E N D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中心 副主任 徐玉彬
一、 信息产业发展对IT人才的需求 二、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 资格(水平)考试
信息产业发展对IT人才的需求 • 中国的信息产业一直在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信息产业制造大国。 • 2003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1400亿美元 • 8000万网民数占世界第二位。
信息产业发展对IT人才的需求 • 做为信息技术的核心软件,近几年来,以每年百分之三四十的速度高速发展 • 2003年全国软件产业总额约1600亿元 • 2003年全国软件出口额约18亿美元 • 全国已登记的软件企业超过1万家 • 全国已登记的软件产品约1.8万
信息产业发展对IT人才的需求 • 但是,从总体来说,我国的软件产业还比较弱,软件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结构也不大合理,软件企业规模也很小。 • 既缺少高层次的项目管理和系统分析设计人才,也缺少大量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初级人才。
信息产业发展对IT人才需求 • 目标:2005年达到80万人 人才结构比较合理 • 现在软件从业人员60万人左右 软件专业技术人员40多万人 每年需要培养20万名软件人员
加快软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措施 我国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大国,而且还要成为信息产业强国,最近信息产部提出了“人才强业”的战略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和《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九个部委发文,采取措施加快软件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总体目标 • 努力造就一批进入国际前沿、掌握关键技术、擅长顶层设计的技术带头人; • 培养一批具备不同专业背景、有市场观念的开发管理、工程管理和软件经营等复合型软件人才; • 形成一支有相当规模和质量、从事软件开发与应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主要措施 1、构建功能配套的软件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鼓励各类学校加快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加紧建设和发展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建立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软件人才培训中心 大力推进软件企业的继续教育
2、实施全球化软件人才战略 不断改善和规范产业发展环境,吸引海 外留学人员回国从事软件工作; 鼓励国际交流活动,与境外开展多方位 的合作; 吸引跨国公司在国内设立软件开发中心, 联合培养高级软件人才; 鼓励有条件的境内企业在国外设立软件 研发机构,吸引优秀人才参与软件开发。
3、建立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制度 编制软件专业技术岗位目录 鼓励人们参加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积极开展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国 际交流与合作 大力推进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国际互认
4、推进软件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结合 加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软件企业的 紧密合作 鼓励软件企业建立软件教育实习基地或 软件人才培训基地 鼓励软件企业通过重大科研项目在实施 项目过程中培养优秀软件人才 5、鼓励全社会支持软件人才培养
二、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二、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 1991年国家人事部、电子部等部门联合颁布的软件考试暂行规定,在我国率先实现了职称资格以考代评的政策。 • 由于计算机软件考试的试题质量高,考试纪律严,在社会上形成了著名的IT考试品牌。
计算机软件考试的发展情况 • 从90年代开始,经过十多年的运行,累计报考人数已超过一百万人,累计合格人数约20万人,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软件考试制度改革要点 自2004年一月一日开始,对原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进行了改革。 1、考试名称更改为: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考试划分为5个专业领域 3个级别层次 20个资格名称(考试级别)
软件考试制度改革要点 2、计算机软件考试已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我们按照国内外岗位人才结构的现状以 及发展趋势,对每个岗位资格描述了岗位 职责和技术要求。 将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行业岗位的变化,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将动态调整这种考试级别的设置。 3、计算机软件考试属于职称资格考试。 对报考者不限学历和资历。 不惟学历,不惟资历,不惟职称,不惟出身 只惟贡献,只惟能力,只惟道德,只惟知识 这是新的人才观。
职称资格考试意味者考试合格者可以取得相应专业领域相应级别层次的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资格考试意味者考试合格者可以取得相应专业领域相应级别层次的专业技术资格。 资格(水平)证书由国家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共同颁发,全国范围有效。 各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岗位需要,按照《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从获得资格(水平)证书的人员中择优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取得初级资格者可聘任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职务 取得中级资格者可聘任工程师职务 取得高级资格者可聘任高级工程师职务。
以前的资格考试只有初级资格和中级资格,新的考试制度包括了高级资格。以前的资格考试只有初级资格和中级资格,新的考试制度包括了高级资格。 将资格考试制度延伸到高级工程师职称资格,这是人事政策的一个突破。 计算机软件考试设置的大部分职业资格是属于引导性的: 由国家组织专家制定资格标准,政府引导考生取得职业资格,引导用人单位优先录用具有相应资格的人。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制度的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创造了机遇。 计算机软件考试有助于引导教育改革方向,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同时以教育发展引导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教育改革。 报考条件: 凡遵守国家宪法和各项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专业类别、级别的考试。
软件考试制度改革要点 4、从2004年开始每年将举行两次考试 这在我国各专业的资格考试中尚属首次,这是广大考生的要求。 考试制度规范 考试纪律严格 考试培训分开 考试证书含金量高
软件考试制度改革要点 5、实行考试与登记相结合的制度。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快,知识更新也非常快,新政策规定考试合格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每隔3年需要接受继续教育和新技术培训。 登记工作有利于合格人才的合理使用。
软件考试制度改革要点 6、与国际接轨改革考试大纲与教材,扩大国际间的互认。 2002年初,在中日政府支持下,中国计算机软件考试与日本信息处理技术人员考试实现了互认。
中日IT考试标准互认对照表 这对于开展中日学术交流、人才交流以及项目合作都是有利的。
2004年10月考试 • 程序员(初级资格) • 软件设计师(中级资格) • 网络管理员(初级资格) • 网络工程师(中级资格) •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中级资格) • 系统分析师(高级资格) 新大纲新教材将于4-6月份出版
有关软件考试的具体情况 除信息处理技术员、多媒体应用制作技术员需要实行机考外,一般都采用笔试,考试在一天举行。 上午考试150分钟侧重基础知识, 以选择题为主, 下午考试150分钟侧重实践能力, 都是主观题,包括填空题和问答题。
软件考试的特点 软件考试重在衡量应试者的知识与实践的综合能力,不是某种软件的单项使用能力; 考试不依赖于任何公司的产品,是对厂商中立的; 软件考试的试题是基础性的、综合性的、实用性的、比较灵活的; 我们不搞死记硬背式的试题,不追求理论难度; 入选试题的标准是:符合考试大纲,实际岗位上常用的知识和技术。
软件考试的特点 软件考试是专业水平的考试 对软件来说,专业水平与非专业水平的差别主要是:不但会使用软件,而且能为他人使用而开发软件。 专业人员不但要懂得开发技术,还要懂得开发项目的一些组织管理基础知识; 包括质量保障、安全性、标准化、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软件过程改进等基础知识。 虽然程序员等级别考试不需要上机考试,但如果学习时没有足够的上机实践,编程能力就不会具备,考试也难于通过。 我们的试题强调实践性。
我们相信 全国计算机软件考试的改革与发展一定能够培养更多的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一定能够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一定促进我国IT教育事业与国际际接轨的步伐。 我们相信 计算机软件考试一定会受到IT同行、用人单位的欢迎。
欢迎IT专家 参与我们的工作 多提建议和意见 参与大纲教材试题的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