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298 Views
“ 十二五 ” 化肥工业发展规划研究.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2010年5月,无锡. 主要内容. 3. 3. 现状及“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发展重点. 1. 3. “十二五”发展环境分析. 行业发展政策建议. 2. 4. 现状及“十一五”发展回顾. 2009 年化肥工业现状.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现状及“十一五”发展回顾. 2009 年化肥供需平衡 单位:万吨. * 估算的实际产量 数据来源: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现状及“十一五”发展回顾. 2009 年化肥产量恢复性增长,呈现了刚性需求的特点
E N D
“十二五”化肥工业发展规划研究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2010年5月,无锡
主要内容 3 3 现状及“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发展重点 1 3 “十二五”发展环境分析 行业发展政策建议 2 4
现状及“十一五”发展回顾 2009年化肥工业现状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现状及“十一五”发展回顾 2009年化肥供需平衡 单位:万吨 *估算的实际产量 数据来源: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现状及“十一五”发展回顾 • 2009年化肥产量恢复性增长,呈现了刚性需求的特点 • 氮肥、磷肥继续保持自给有余,钾肥自给率显著提高(高价钾肥抑制了需求) • 品种结构明显改善,高浓度肥料占75%,复合肥料满足要求。 • 化肥进出口: • 行业利润率低,除钾肥外,整个行业仍处于微利运营的状态。
现状及“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行业发展主要工作: 2004年以来,为支持化肥行业 结构调整,国家陆续安排了一部分国债资金用于化肥结构调整工作。 氮肥原料与动力结构调整项目:40项,总投资217.6亿元。 氮肥原料结构调整项目(24项,总投资184亿元,改造产能814万吨):采用水煤浆气化等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固定层煤气化合成氨系统,实现原料煤本地化,降低氮肥生产成本。 氮肥动力结构调整项目(16项,总投资33.6亿元,改造产能432万吨):充分利用造气炉渣、煤末和吹风气余热,建设循环流化床锅炉代替低效锅炉,改造氮肥生产动力结构,实现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氮肥生产成本。 中西部粮棉产区氮肥基地项目(18项,总投资351亿元,形成优势产能1036万吨) 采用先进技术,在中西部粮棉大省和原料产地建设成本低、技术水平较高的优势产能, 调整氮肥区域结构和企业结构。
现状及“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行业发展主要工作: 磷钾肥基地建设项目(24项,总投资317亿元,形成和改造产能972万吨): 完善云南贵州“矿肥一体化”大型磷肥基地建设配套的磷矿采选(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合成氨配套、副产品综合利用等项目,支持湖北磷肥基地建设项目,提升湖北磷肥基地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完善青海钾肥基地的副产品钠、镁、锂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动青海西台吉乃尔钾锂硼资源综合开发,完成新疆罗布泊钾肥基地一期工程,形成120万吨硫酸钾产能。 “十一五”国家共安排化肥结构调整项目82项,项目总投资885.3亿元,利用国债补助资金35.6亿元,共形成3254万吨化肥有效产能(或提高现有装置竞争力),其中尿素2282万吨、磷铵682万吨,钾肥300万吨,约40%尿素产能、45%的磷铵产能实施了结构调整,改造或替代落后产能2000万吨。
现状及“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发展效果: 优势产能持续增长,在国际化肥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国内化肥生产企业以合理的价格满足了农业需求,实现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需求的目标”。 尿素、磷铵等高浓度肥料比例进一步提高,占氮肥、磷肥比重分别达到67%和62.5%,高浓度化肥产品结构基本合理。 钾肥自给率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钾肥自给率由不足30%提高到60%以上。 2005-2009化肥产量 单位:万吨
现状及“十一五”发展回顾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大中型企业所占产能比重不断增加,大型氮肥企业达到44家,大型磷肥企业产能达200万吨以上,兼并重组进程加快,出现了一批总产能在500万吨以上的企业集团。原料本地化的合成氨产能比例达到53%。 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氮肥企业的废气、废渣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约50%的企业建设了综合利用的热电联产装置;湿法磷酸精制、磷石膏制砖、制石膏板等大规模综合利用技术取得突破。 2004-2009年化肥生产结构变化
“十二五”发展环境分析 “十二五” 化肥需求预测 化肥需求进入稳定平台,刚性需求依然存在。 2005~2009年,氮肥表观消费量连续3年约3300万吨,2009年增长到3600万吨; 磷肥消费量约1150~1250万吨; 化肥总消费量约5100~5200万吨。 粮食连续5年稳产高产,说明我国化肥利用效率在逐步提高。 2005-2009化肥消费量
“十二五”发展环境分析 化肥需求影响因素: 工业化城市化造成的耕地面积减少和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 经济作物的需求 牧业林业用肥 工业用肥 农业科技进步等 综合分析预测,“十二五”及2020年前的化肥需求将还有小幅增长。按粮食自给率98%测算,预计2015年约5100万吨,2020年约5300万吨。
“十二五”发展环境分析 资源供应形势不容乐观: 天然气供应和价格难以保证:包括化肥用气在内的天然气价格上涨已成定局。由于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长快,需求潜力大,天然气资源不足,价格上涨压力大。目前我国化肥生产优惠气价已接近欧美等发达国家天然气大宗交易市场价格(4-5$/mmbtu,折0.972-1.215元/Nm3),参照进口天然气价格,今后我国可能是世界上天然气价格最高的国家之一。天然气生产化肥已难以保障。 煤资源总量大,随着国家大型煤矿基地的建设和煤气化技术突破(包括投资下降)引起的化肥用煤种多元化,化肥用煤资源紧张的状况今后将相对缓解。但在相当长的时期,我国能源和煤资源供应仍持续偏紧。 磷资源总量较大,高品位磷矿短缺但中低品位磷矿蕴藏量巨大,我国高品位磷矿还可供应十几年,可供开发的中低品位磷矿约可使用70~110年,随着技术进步,我国磷资源可完全满足国内需求,并可加工成产品后适度出口。但磷矿品位下降造成生产成本有所上升。 硫资源:随着国内天然气、炼油厂、冶炼烟气等回收硫的增长,我国硫资源的自给率将由近期的50%左右提高到70%以上,保障程度将有所提高,国际上回收硫资源也比较丰富,硫资源整体供应形势宽松,但要防范短期价格的波动的风险。 钾资源短缺的局面较难扭转。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仍是我国主要的钾资源产地,“十二五”期间,新发现大规模钾资源难度较大。
“十二五”发展环境分析 化肥市场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2009年初化肥限价政策取消后,今后给予行业的优惠政策可能逐步收紧甚至取消;化肥涨价将由国家直接增加农业补贴消化,国家出口政策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标准提高,化肥行业需要适应不断提高的环保标准要求,有可能增加生产成本 世界化肥总需求继续增长: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增加粮食供给,化肥需求增长较快,发达国家化肥消费量基本稳定或略有下降,世界化肥需求总体趋升;随着原材料价格上升,化肥价格有上涨趋势;国外化肥投资水平增长较快,造成产能建设速度放慢;化肥产业将继续向低成本和消费地转移并实施行业兼并重组;国际形势对我国化肥行业发展和出口较为有利,但需防范国际化肥巨头的垄断。 企业竞争依然激烈,非化肥主业的能源企业和具有优势的化肥企业产能扩张步伐不会停止,将加剧行业的竞争,一部分高成本、高消耗的落后产能将退出市场。 和“十一五”相比,行业发展形势有所好转,但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
“十二五”行业发展重点 (一)发展原则 1、协调发展原则:推动化肥工业结构调整,降低化肥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保障化肥供应,促进化肥与农业、环境、资源和谐发展。 2、资源利用原则:立足现有资源,促进科学开发,大力发展节约型产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境外资源。 3、环境保护原则: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提升化肥工业环保水平,减少三废排放,实现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 4、产业布局原则: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基础肥料向资源产地转移,二次加工产品向消费区域集中;通过企业重组、新建、扩建,提高化肥产业集中度,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的集约化产业格局。 5、产品优化原则:继续实施化肥产品结构调整,根据原料条件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配方肥料、掺混肥料;推动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施肥对环境影响。 6、自主创新原则:建立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使用“三位一体”市场化运作体系;加强化肥工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化肥工业。
“十二五”行业发展重点 (二)发展目标 1、产量和产品结构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生产” ,氮肥、磷肥自给率保持110~120%,钾肥自给率60%以上,高浓度肥料维持合理比例。 2、产业结构 2015年,原料产地化肥产能比重提高到70%。能源产地,特别是具有能源优势的粮棉主产区实现尿素自给。云南、贵州、湖北、四川四省磷肥产能比重提高到70%。消费区域形成比较完善的复混肥料、缓控释肥料和掺混肥料加工、集散、分销和使用服务体系。 通过企业整合和重组,以及大型化肥基地建设,促进基础肥料向优势企业集中,氮肥企业数量减少到200家以下,大中型企业产能比重达到80%以上。磷肥企业数量减少到150家以下,大型磷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70%以上。3~4家大型钾肥企业集团规模进一步壮大。
“十二五”行业发展重点 (二)发展目标 3、技术装备目标 氮肥工业:大型企业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综合能耗降到30吉焦以下,以煤为原料的降到50吉焦以下;吨尿素氨耗降到575千克以下;原料本地化率达到70%,动力自给率达到60%。 磷肥工业:磷资源加工利用率显著提高,中低品位磷矿制酸技术进一步完善,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氟回收利用技术进一步推广。 硫酸工业:硫铁矿制酸装置规模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硫铁矿铁资源综合利用、硫酸高效催化剂和低位热能回收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钾肥工业:氯化钾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盐湖卤水制取硫酸钾技术进一步完善。钾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和难溶性钾资源利用技术有所突破并逐步推广。 复混肥工业:缓控释肥料和掺混肥料技术和装备实现产业化。 磷硫矿山:磷硫矿回采率提高5%~10%,中低品位磷矿富集技术实现产业化,硫铁矿选矿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国产化工作:大型氮肥、磷肥和钾肥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建成年产45万吨合成氨和80万吨尿素装置国产化示范工程;大型加压粉煤气化技术和装备实现国产化。 4、经济及社会效益目标 化肥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资产利润率达到工业行业平均水平。化肥工业有竞争力的产能比重从40%提高到70%,
“十二五”行业发展重点 (三)主要任务 1、产品品种 在优化发展高浓度基础化肥产品——尿素、磷铵、氯化钾和硫酸钾(镁)产品基础上,根据各地资源和农业需求,适度发展硝基肥料、熔融磷钾肥料等多元肥料品种;重视中、微量元素肥料、缓控释肥料的发展。鼓励发展按配方施肥要求的复混肥和专用肥。 2、产业布局 基础肥料进一步向资源产地转移。氮肥工业重点在能源产地和有条件的粮棉主产区建设大型尿素生产基地。磷肥工业主要在云、贵、鄂、川等磷资源产地,依托现有企业建设大型磷肥基地。钾肥工业依托青海、新疆钾资源优势建设大型钾肥基地,同时加快境外钾肥基地建设步伐。复混肥和掺混肥料主要在消费区域建成加工、集散、分销和使用服务体系。 3、技术研发及推广 氮肥工业研发和推广劣质煤、高硫煤加压气化等新型煤气化技术;高效率、大型化脱硫脱碳、变换、气体精制、氨合成和新型催化剂等先进净化和合成技术;利用造气炉渣、煤末、吹风气等资源,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现热电联产技术;鼓励提高锅炉压力等级,开展能源梯级利用;开发和推广大型合成氨、尿素国产化技术及装备。
“十二五”行业发展重点 磷肥工业重点开发和推广中低品位磷矿制酸技术;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窑法磷酸生产技术;磷酸分级利用技术;大型硫酸、磷酸、磷铵装置国产化技术和装备;氟回收和高附加值氟产品生产技术;硫铁矿铁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含硫废弃物回收制酸技术,包括低浓度烟气回收制酸、煤化工硫回收等;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包括磷石膏制砖、石膏板、缓凝剂等;硫酸余热利用技术。 钾肥工业重点研发钾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盐湖卤水直接提取硫酸钾技术,难溶性钾资源利用技术,硝酸钾生产技术。 复混肥工业重点开发、推广缓控释肥料和掺混肥料生产技术及装备,新型包裹材料和制剂生产技术。 磷硫矿重点开发和推广缓倾斜中厚磷矿体露天和地下开采技术;露天矿陡帮开采技术;先进采掘穿爆设备;中低品位磷矿和胶磷矿选矿技术和药剂;风化矿圈定方法和擦洗技术设备;共、伴生多金属硫铁矿和煤系硫铁矿综合利用技术。
“十二五”行业发展重点 (四)重点工程 1、氮肥工业 抓好在建项目建设工作,不断总结结构调整经验。继续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在能源产地和具有能源优势的粮棉产地建设大型尿素生产基地,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同时把东部地区缺乏原料优势的大型氮肥装置搬迁到西部等原料产地,优化资源配置。 优先支持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大氮肥企业原料及动力结构调整力度。采用水煤浆气化、加压粉煤气化等技术,对具备条件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以上企业进行原料结构调整,同时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以煤末、造气炉渣、吹风气为燃料,对企业动力系统进行改造,实现热电联产和能源梯级使用,提高现有合成氨产能的竞争能力。
“十二五”行业发展重点 (四)重点工程 2、磷肥工业 发挥云南、贵州等省磷资源优势,合理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继续完善磷肥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云南、贵州磷复肥基地重点做好填平补齐、硫资源稳定供应以及合成氨和选矿装置完善配套。建设湖北、四川等以中低品位磷矿利用为主的磷肥和磷化工基地。加快磷肥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建成一批硫铁矿铁资源回收利用、中低品位磷矿制酸、磷石膏综合利用、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项目。 3、钾肥工业 进一步完善青海、新疆两大钾肥基地,在盐湖集团200万吨氯化钾、中信国安100万吨钾镁肥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十二五”期间新增100万吨钾肥产能(折纯)。开工建设国投新疆罗布泊钾肥二期项目,力争“十二五”建成投产,新增70万吨钾肥产能(折纯)。 “十二五”期间加快钾肥工业“走出去”步伐,力争在境外建成100万吨氯化钾生产基地。 发展循环经济,加强镁、锂、钠等钾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建设产业化示范工程。
“十二五”行业发展重点 (四)重点工程 4、磷硫矿山 加强磷矿,特别是中低品位磷矿采选能力建设。“十二五”建成1800万吨磷矿采选能力。其中云南800万吨,贵州500万吨,其它地区500万吨。在硫铁矿和硫精矿主产区建设富集装置,新增200万吨硫铁矿采选能力。探明6亿~8亿吨磷矿和1亿吨硫铁矿资源储量。 5、化肥施用 加快化肥二次加工和科学施肥服务体系建设,在消费区域建成掺混肥料生产、集散、分销及使用服务体系。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施肥工作,充分发挥农业部门技术优势,组织开展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测试以及肥料配方筛选等基础性工作。鼓励肥料生产企业参与配方肥料生产和流通,完善测土施肥技术体系。支持企业开展微量元素肥料生产、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政策措施建议 (一)加大财政性资金支持力度 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引导作用,继续安排财政性资金用于化肥工业的发展。重点用于化肥原料和动力结构调整、中低品位磷矿加工利用、钾肥工业发展、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项目,提高竞争能力。 (二)优先保证化肥生产原料供应 进一步落实对化肥工业的扶持政策,稳定化肥生产,维持化肥企业合理利润率,增强化肥工业对社会资本吸引力,避免行业资金外流,确保化肥生产与发展平稳进行。化肥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天然气、磷矿、硫铁矿、电力等资源,在同等条件下,有关部门应优先满足供应。 (三)进一步完善化肥市场调控体系 针对化肥全年生产、季节性消费的特点,在搞好国内化肥季节性消费平衡的前提下,取消化肥出口关税限制,实施化肥配额出口政策,允许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形成辅助销售渠道,实现淡旺季均衡生产。在巩固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国家化肥储备体系,实现化肥调控方式根本转变。 (四)加强化肥需求侧管理工作 加强肥料施用管理,充分利用有机肥料资源,合理施用化肥产品。研究开发有机肥新技术,推广使用缓控释肥料和掺混肥料。加强土壤肥力调查和作物全周期养分需求研究等基础性工作,夯实科学施肥基础。改进施肥方法,鼓励推广深施和灌溉施肥等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期待与您携手同行! 公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楼,100013 电 话:+86-10-6428 3460 传 真:+86-10-6421 6648 E-mail: hhm99@sina.com 网 址:http://www.ciccc.com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 CHEMICAL INDUSTRY PLANNING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