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536 Views
《< 资本论 > 选读 》 第八讲. 借贷资本与信用理论.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教授 博导 张燕喜. 借贷资本和信用理论. 《 资本论 》 第三卷第五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 企业主收入。 生息资本. 前 言. 特点: 份量最大(正篇、续篇)、最复杂、最困难(理论分析、具体问题说明、马克思重病复发). 地位: 十分重要、相当于神经中枢. 借贷资本理论概述.
E N D
《<资本论>选读》第八讲 借贷资本与信用理论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教授 博导 张燕喜
借贷资本和信用理论 《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 企业主收入。 生息资本
前 言 特点:份量最大(正篇、续篇)、最复杂、最困难(理论分析、具体问题说明、马克思重病复发) 地位:十分重要、相当于神经中枢
借贷资本理论概述 • 该篇考察生息资本和信用理论,其中心是揭示借贷资本是如何参与对剩余价值的瓜分的。马克思考察了货币资本独立化为生息资本及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本篇所研究的生息资本,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借贷资本,借贷资本作为货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是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二重的派生形式。
概述(续):分四个部分: 一、研究借贷资本和利息的本质,是全篇的理论基础;二、考察资本主义信用、银行资本及虚拟资本的问题,分析生息资本的运动和现实资本运动的联系和区别,是全篇的中心内容;三、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研究信用制度和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四、追溯生息资本的发展历史,是全篇的终结。
借贷资本与信用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借贷资本和利息的本质、利息率 二、资本主义信用和银行资本 三、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四、虚拟资本 五、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
一、借贷资本和利息的本质、 利息率
一、借贷资本和利息的本质、 利息率 借贷资本的本质及其流通特点 利息的本质和它的表现 利息率及其决定因素 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一)借贷资本的本质及其流通特点 借贷资本的本质在于 它是“资本商品” “就它作为可能的资本,作为生产利润的手段的这种属性来说,它变成了商品,不过是一种特别的商品。或者换一种说法,资本作为资本,变成了商品。”
(一)借贷资本的本质及其流通特点(续) • 借贷资本的流通公式: G —G —W —G ′—G′ (第一个G′大于第二个 G′)
借贷资本流通的特点: 1、“双重的支出”、“双重的回流”。 2、它不是被付出、也不是被卖出, 而只是被贷出。 3、它是现实资本的推动力量, 是再生产运动的准备和补充。
(二)利息的本质和它的表现 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 利息是借贷资本商品价格的 “不合理的表现”
(三)利息率及其决定因素 利息率的高低受 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利息率受利润率的高低;供求竞争;在供求平衡的条件下,由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
四、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 在借贷关系下,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后者包括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
四、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续) • 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是资本所有权和资本使用权分离的结果。但这种分割一旦发生并固定化,成为质的分割,资本家会把使用的自有资本而获得的平均利润也作这种分割。
二、资本主义信用 和银行信用
信用是在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商品买卖中的延期付款或货币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资本主义信用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它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借贷资本可采取多种形式,其中主要是商品形式和货币形式,与之相应,资本主义信用分为: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信用是在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商品买卖中的延期付款或货币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资本主义信用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它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借贷资本可采取多种形式,其中主要是商品形式和货币形式,与之相应,资本主义信用分为: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二、资本主义信用和银行信用 • (一)商业信用和商业货币 • (二)银行信用和银行资本
(一)商业信用和商业货币 职能资本家之间、延期付款、 赊购赊销商品 商业货币,即商业票据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流转方向单一、流通范围狭窄
(二)银行信用和银行资本 银行信用的概念、银行的作用 银行资本的构成、银行的特殊 作用—收集小金额的活动 银行的业务、贴现、再贴现 银行利润—大体相当于工商平均利润
(二)银行信用和银行资本 • 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业务的企业。它是借和贷的中介人。 • 它的信用业务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负债业务,即以吸收存款方式借入资金。 • 二是资产业务,即将所支配的大量货币资本通过各种形式贷放出去。
一是负债业务,即以吸收存款方式借入资金。银行的存款来源于四个方面:①职能资本家存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②货币资本家的存款;③一切阶级节省下来的和暂时不用的货币储蓄;④各种逐渐花费的收入的存款。一是负债业务,即以吸收存款方式借入资金。银行的存款来源于四个方面:①职能资本家存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②货币资本家的存款;③一切阶级节省下来的和暂时不用的货币储蓄;④各种逐渐花费的收入的存款。
银行制度的特殊作用 • 马克思指出:“小的金额是不能单独作为货币资本发挥作用的,但它们结合成为巨额,就形成一个货币力量。这种收集小金额的活动是银行制度的特殊作用,应当把这种作用同银行在真正货币资本家和借款人之间的中介作用区别开来。”
二是资产业务,即将所支配的大量货币资本通过各种形式贷放出去。贷款的基本方式是票据“贴现”,另外还有各种形式的“抵押贷款”、“存款透支”等。二是资产业务,即将所支配的大量货币资本通过各种形式贷放出去。贷款的基本方式是票据“贴现”,另外还有各种形式的“抵押贷款”、“存款透支”等。
三、信用在资本主义 生产中的作用
(一)信用促进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二)信用制度节约流通费用 一方面货币本身可以得到节约:通过信用关系抵消债权、债务而不使用现金;信用可以加速流通速度而节约货币;信用货币可以代替贵金属流通。另一方面,由于信用的作用缩短了流通时间,加速了资本的周转,减少了货币准备金,也节约了流通资本和费用。
(三)信用制度促进了 • 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 • 资本关系表现出新特点:一、大大促进了资本的集中。二、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社会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这是对私人个别资本的否定;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三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即别人的资本的管理人,而资本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即单纯的货币资本家。
“一些新的工业企业的形式发展起来了。这些形式代表着股份公司的二次方和三次方。”而且自由竞争已经日暮途穷,出现了卡特尔和托拉斯。“竞争已经为垄断所代替,并且已经最令人鼓舞地为将来由整个社会即全民族来实行剥夺做好了准备。”“一些新的工业企业的形式发展起来了。这些形式代表着股份公司的二次方和三次方。”而且自由竞争已经日暮途穷,出现了卡特尔和托拉斯。“竞争已经为垄断所代替,并且已经最令人鼓舞地为将来由整个社会即全民族来实行剥夺做好了准备。”
(四)信用制度加速资本的集中 • 在投机活动中,成功与失败同时导致资本的集中,导致最大规模的剥夺。资本的集中,也促进了工人合作工厂的产生和发展。在工人合作工厂中,一方面还不可避免地保留着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一些缺点,但另一方面,这种工人的合作工厂内部已经没有资本家和工人的对立,这是对资本和劳动的对立的一种“积极”的扬弃。
(五)资本主义信用的二重性 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加速了资本的集中,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信用的作用,大大发展了各种投机事业,加剧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从而促进了经济危机的爆发,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创造了条件。
四、虚拟资本 • (一)虚拟资本的形成及形式 • (二)虚拟资本的运动及 • 与现实资本的关系
(一)虚拟资本的形成及形式 1、虚拟资本的形成与概念 虚拟资本的概念: 它是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它是与现实资本相对而言的想象中的资本。
2、虚拟资本的形式 典型形式之一:国债券— 消灭掉了的资本的“纸制复本” 典型形式之二:股票— 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
(二)虚拟资本的运动及 与现实资本的关系 虚拟资本价格的特殊决定 一是取决于其有权索取的收益的大小和可靠程度;二是取决于现行利息率。它与前者成正比,与后者成反比。
虚拟资本与金融风险 • 虚拟资本有两个特征:一是投机性。虚拟资本价格的特殊决定方法,使其成为投机的对象;二是价格的回归性。马克思把虚拟资本价格涨落称为一个复归原点的运动。即:“一旦风暴过去,这种证券就会回升到它们以前的水平”。“投机性”告诉人们,虚拟资本的价格与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价值的超常规背离,最终会导致资产贬值,形成“泡沫经济”现象;而“回归性”则告诫人们,虚拟资本价格的暴涨必然要下跌,“泡沫经济”必然要破灭。可见,虚拟资本的固有特性必然诱发金融风险。
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关系 • 首先,银行借贷资本的积累和现实资本积累的关系: • 一般说来,如果没有现实资本的积累作基础,就不会有借贷货币资本的积累,但是,借贷货币资本的积累不是现实资本积累的绝对反应。
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关系(续) • 其次,虚拟资本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关系; • 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 在质、量上均不同。
五、联系实际的思考 马克思阐明的基本理论是我们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1、借贷资本和利息本质、 利息率原理给我们的启示
2、股份公司和工人合作工厂论述给我们的启示2、股份公司和工人合作工厂论述给我们的启示
3、信用及其积极作用 论述给我们的启示
4、虚拟资本理论 给我们的启示
谢谢同志们!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