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252 Views
台灣婚姻禮俗. 指導 教師:邊瑞芬老師 組名 :烏魚子組 組員:楊哲明、徐瑋 廷 、魏廷容. 大綱. 1. 人生大事 2. 婚禮及地方民俗化 3. 婚禮及台灣的特色 - 婚紗 照 - 周公鬥桃花女 4. 現代人對婚姻之祈求 - 男女平等 - 相愛容易相處難 - 信諾. 人生 大事. -父母不可選擇 -子女不可選擇 為配偶可選 社會 文化就是人與人方面的文化,我國古時叫做「禮」,為社會生活的規範,以禮節之,則為禮俗 。
E N D
台灣婚姻禮俗 指導教師:邊瑞芬老師 組名:烏魚子組 組員:楊哲明、徐瑋廷、魏廷容
大綱 • 1.人生大事 • 2.婚禮及地方民俗化 • 3.婚禮及台灣的特色 -婚紗照 -周公鬥桃花女 • 4.現代人對婚姻之祈求 -男女平等 -相愛容易相處難 -信諾
人生大事 -父母不可選擇 -子女不可選擇 為配偶可選 社會文化就是人與人方面的文化,我國古時叫做「禮」,為社會生活的規範,以禮節之,則為禮俗。 大凡禮俗,有其文化效用與社會價值,因人地之接觸而發生傳播作用,所以我國各地方志,都有「禮俗篇」,以敍述各地特有的維繫群體生活的各項禮俗。
婚禮及台灣的地方民俗化 為了表示婚姻的重視,禮儀上定有「大禮」,大禮即為:問名、訂盟、納采、納幣、請期、親迎。而台灣將大禮濃縮為:問名、訂盟、完聘、親迎四禮。
(一)問名: 在法議婚初期由媒妁送女子八字於男方,書示出生年月日時等內容,男方將此置於家中神案上卜示,日內男女家中乎安無事,男方庚帖才送女家,女家接受後再問卜星象或同意合婚。
(二)訂盟 為定婚禮俗,又稱為定聘、小聘、攜定、文定等。送走後再經完聘也稱大聘,聘禮始告完成,現在也有將小聘和大聘台二為一,以節省耗費和時間。
(三)完聘 男方準備婚書、聘金由鼓吹、媒婆押憾人遊行送至女家。女家燒香鳴炮,以坤書交媒婆,而約定婚禮。 男家送來聘禮領受一部份其它則回之,如幅員、閹雞、鴨母,屬男家福份應退回,而豬僅取其內,豬腳完畢還之。而再以禮餅,新郎禮裝做為回禮。 男家也要把婚書供在神佛與祖先之前,報告已經和某家結成親戚,這就叫做「納采」之禮。
(四)親迎新郎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婦,昔日以轎子做為交通工具,迎親行列依序為;竹簍由女方派人抬之,青竹有取新婦貞節或初嫁之意,竹簍一端掛豬肉一片。(四)親迎新郎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婦,昔日以轎子做為交通工具,迎親行列依序為;竹簍由女方派人抬之,青竹有取新婦貞節或初嫁之意,竹簍一端掛豬肉一片。 新娘轎後掛八卦米篩一個,有避邪之作用,新婦出轎門時,好命婆一手執米篩覆蓋其上,稱為過米篩。轎停後於宅前置瓦一片,讓新娘踩破,具避邪作用,在於爐上置生辰生火,由新婦跨過,意含吉祥。
婚禮及台灣的特色 • 男方: • 聘金,雙方約定,現在許多不收聘金的例子。 • 2. 女訂婚人的手錶、項鍊、手鐲、戎指、耳環首飾,取偶數。 • 3. 禮餅:女方要求的數量、種類。 • 4 禮品、冬瓜糖、金、香燭、冰糖、鞭炮等。 • 5.紅包:「謝宴禮」、「六禮」、「媒人禮」、「司機禮」。 • 6. 男家出席訂婚儀式的親友人數必取偶數。
女方: • 1.男訂婚人的衣服、鞋子、皮帶、皮包、戒指等。 • 2.經載戒指叮婚儀式完後,,將喜餅及金香炮燭等拜祭拜祖先。 • 3.收取所需禮餅後,取六盒或十二盒退回男方。 • 4.準備訂婚宴席。 • 5.贈送媒人及司機禮餅及紅包。
對婚姻之祈求 共十二碗菜,葷素各一半,食酒婚桌之前,新郎新娘先拜「床母」,然後對座進食。用餐時,每吃一道菜,「好命婆」或伴娘就唸一句吉利話: 一、吃雞肉時唸,食雞即能起家。 二、吃魷魚時唸:食魷魚生子好育飼。 三、吃鹿肉時唸:食鹿全祿福壽。 四、吃豬肚時唸:食豬肚、子婿大地步。 五、吃肉丸時唸:食肉丸萬事圓。
六、吃魚肉時唸:食魚頷下,快做老爸。食魚尾,快做姑家。六、吃魚肉時唸:食魚頷下,快做老爸。食魚尾,快做姑家。 七、吃龍眼乾時唸:食福員生子生孫做狀元。 八、吃紅棗唸:食紅棗年年好。 九、吃冬瓜時唸:食冬瓜大發花。 十、吃芋頭時唸:新郎好頭路、新娘快大肚。 十一、吃甜豆時唸:食甜豆夫妻食到老老。 十二、吃橘子時唸:食甜橘、「好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