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731 Views
S h 1 5 0 方案 推動每週在校運動 150 分鐘. 主講人:學校 體育 組吳永祿組長 中華民國 103 年 4 月 2 日. 簡報大綱. 壹 、現況 貳、目標 參 、 推動策略 肆、寒假後 可立即 推動措施 伍 、 103 學年度 全面推動 - 前置工作內 容及期程. 壹、現況 1/4. 101 學年度 各 級學校 學期週間學生每天累積運動達 30 分鐘 以上 比率. 分析 : 每天運動 30 分鐘比率 隨著教育階段上升而下降. 壹、現況 2/4. 97-101 學年度 各 級學校學期週間學生 每天累積運動達 30 分鐘 以上 比率.
E N D
Sh150方案推動每週在校運動150分鐘 主講人:學校體育組吳永祿組長 中華民國103年4月2日
簡報大綱 壹、現況 貳、目標 參、推動策略 肆、寒假後可立即推動措施 伍、103學年度全面推動-前置工作內 容及期程
壹、現況 1/4 101學年度各級學校學期週間學生每天累積運動達30分鐘以上比率 分析:每天運動30分鐘比率隨著教育階段上升而下降
壹、現況 2/4 97-101學年度各級學校學期週間學生每天累積運動達30分鐘以上比率 分析:整體來說逐年提升但各學習階段差異大
壹、現況 3/4 分析:學生體適能隨著教育階段上升而下降
壹、現況 4/4 • 依學者研究指出,學生規律運動與學校可運動空間大小有顯著的正相關,空間較大者,學生的規律運動比率較高。 • 多雨的鄉鎮,學生普遍不易運動,學生運動量明顯不足,有較肥胖趨勢。 • 依學校所處城鄉環境、天候因素、校園空間等情形,對學生規律運動與體適能影響至鉅。 • 學生平均可使用空間越大,其規律運動的可能性就越大。
貳、目標 帶給學生 活力 健康 智慧 學生至少學會一項運動技能 每週在校運動150分鐘 體適能提升 民國110年學生體適能中等比例達60% 學生規律運動習慣比例逐年提升至90% 7
參、推動策略 一、法規體系 二、組織架構 三、核心策略 四、支援輔助體系
一、法規體系 國民體育法第6條: 各機關及各級學校應依有關法令規定,配合國家體育政策,切實推動體育活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專科學校五年制前三年並應安排學生在校期間,除體育課程時數外,每日參與體育活動之時間,每週應達一百五十分鐘以上。 教育部提出方案及考核獎勵 機制 縣市提出計畫及考核機制 各校提出實施方式及自我評核標準
二、組織 原則擬定 精神確立 教育部 體育署 中央推動小組 訂定整體方案 展現整體計畫績效數據 提供第一線執行改善意見 直轄市及縣市政府 • 縣市推動小組 訂定縣市實施計畫 高中及國中小學 學校執行小組 訂定實施方式 共同發揮創意
三、核心策略 1/6 1 人力資源 2 教材設施 提升體育教師運動知能 提供樂趣化教材 建置教師互動平台 提供運動套餐選單 支援課後運動社團 辦理典範學校觀摩 利用閒置空間設置樂活運動站 校長、家長及運動志工增能 結合愛學網網路平台分享 3 資訊宣導 活動規劃 晨間、課間及課後運動 4 彈性課程及綜合活動時間 實施體育活動 利用媒體廣為宣導 國中小學普及化運動 跳繩等多元活動項目 校內班際運動聯賽 提供運動資訊 運動社團
三、核心策略 2/6 1 人力資源 建置教師互動平台 提升體育教師運動知能 • 配合本署政策辦理教師增能研習 • 提供網路教案支援相互交流 • 提供3Q教材課程於各種研習場合 • 輔導學校發展校本課程 • 發展單項運動教材,提供選擇 校長、家長及運動志工增能 • 運動志工培訓課程 • 協助家長了解運動優點及親子運動方式 辦理典範學校觀摩 • 提供各校校長參考
三、核心策略 3/6 2 教材設施 支援成立課後運動社團 提供運動套餐選單 • 提供學校教材,以增設運動社團 • 依據學生個別體適能狀況,提供運動套餐選擇 提供樂趣化教材 利用閒置空間設置樂活運動站 • 利用閒置教室,提供室內多元化運動空間 • 結合廠商運用虛擬遊戲,吸引學生運動、例如跑步累積里程可兌換道具… 結合愛學網網路平台分享
三、核心策略 4/6 提供學校選擇範例: 遊戲名稱:跳繩好好玩 適合年級:國小3-6年級 建議運用時間:下課十分鐘 建議操作地點:操場及走廊 實施方式: 每日建議操作時間:30分鐘 2
三、核心策略 5/6 3 活動規劃 辦理國中小學普及化運動 舉辦體操、跳繩、跑步等多元活動項目 • 本署規劃項目: • 1-4年級健身操 • 3-5年級樂樂棒球 • 1-6年級樂樂足球 • 6-9年級大隊接力 • 縣市自選項目: • 縣市可考量因地制宜項目 • 發展單項性運動如體操、跳繩、跑步等基礎運動推廣 • 配合99全國體育日舉辦全校、全國性活動 • 規劃各縣市、各校特色運動護照 利用晨間、課間及課後運動 協助成立運動社團並辦理活動 彈性課程及綜合活動時間 實施體育活動 辦理校內班際運動競賽
三、核心策略 6/6 4 資訊宣傳 利用媒體廣為宣導 提供學生運動資訊 • 結合明星代言(例如SHE...) • 配合口號宣導 • 報導典範學校活動成果 • 結合大專學生運動記者廣為宣傳 • 於本署網站提供相關資訊 • 宣導規律運動觀念 • 將運動影片上傳至Youtobe推廣
四、其他支援輔助體系 配合地方教育統合視導進行檢核 輔導團協助分享成果 設施設備補助策略 民間資源投入 學校與家庭聯繫功能 運動志工支援 社區支持 獎勵措施
肆、寒假後可立即推動措施 1/2 發展跳繩等多元活動項目 持續推展普及化運動 • 體操:由本署提供體操教材並補助學校器材設備。 • 跳繩:辦理種子教師研習。 • 跑步:結合樂趣化創意 • 大專校院學生進入校園輔導課後運動社團 • 102學年度普及化運動將於寒假後各縣市辦理縣市複賽,4月-5月將辦理各項全國賽或分區賽。 • 本案預估參與人數為140萬人,學生將以班級為單位利用課間或課後時間選擇運動項目參加練習。 強化媒合運動志工服務
伍、103學年度全面推動-前置工作內容及期程 註:3-6月依工作進度提供教材、舉辦各類研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