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陈子壮

高一( 4 )班 历史研究性学习. 陈子壮. 陈子壮 画像. 简介. 陈子壮( 1596—1647 )明末抗清官员,与陈邦彦、张家玉合称“岭南三忠”。字集生,号秋涛,谥文忠。汉族,广东南海沙贝村 ( 今属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沙贝村 ) 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历官编修、崇祯间累迁礼部右侍郎、南明弘光帝礼部尚书、桂王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惨被锯死。著有 《 云淙集 》 、 《 练要堂稿 》 、 《 南宫集 》 。. 人物生平. 少年聪慧 屡试皆捷

Download Presentation

陈子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一(4)班 历史研究性学习 陈子壮 陈子壮画像

  2. 简介 • 陈子壮(1596—1647)明末抗清官员,与陈邦彦、张家玉合称“岭南三忠”。字集生,号秋涛,谥文忠。汉族,广东南海沙贝村(今属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沙贝村)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历官编修、崇祯间累迁礼部右侍郎、南明弘光帝礼部尚书、桂王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惨被锯死。著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3. 人物生平 • 少年聪慧 屡试皆捷 •   原籍广东南海沙贝乡,其父陈熙昌,进士出身。伯父陈熙韶在广西思恩府当知府。陈子壮出生广州九曜坊之杲日堂故宅,子壮少聪颖,是“七岁能文”的神童。有一年中秋佳节看不见月光,一位在陈家赴宴的嘉宾颇感遗憾,便信口吟两句古诗:“天公今夜意如何,不放银灯照碧波”。年仅七岁的陈子壮听罢,即随口应句:“待我明年游上苑,探花因便问嫦娥”。诗句一落,赢得满堂喝彩赞叹。万历辛亥,陈子壮16岁时,应岁试冠邑弟子员。万历乙卯,陈子壮20岁,乡试(即省会试)第八名举人,万历己未(1619)中进士并在殿试中获第三名(探花及第),应了诗谶,时年24岁,授翰林院编修。

  4. 刚直不阿 不附阉党 •   天启元年(1621),奉敕赴广州祭南海神。返京后,入国史馆。三年后,充浙江乡试主考官。当时,正值魏忠贤阉党擅政,试策卷中有直刺阉党之词。地方上又纷纷为魏忠贤创建生祠,欲请陈子壮为生祠书写“元勋”二字为扁额,以示威尊,并对陈子壮说,“书此二字,可得好官”。陈子壮正色拒之。魏忠贤大怒:“何物陈子壮,竟敢逆我意!”,遂摘出浙江乡试录中有“庸主失权”,“英主揽权”等语,诬陷陈子壮犯“诽谤”罪。此时,陈子壮之父,时任给事中的陈熙昌也因上疏反对宦官专政,父子二人均同日被罢官,削籍为民。

  5. 嫉恶直言 黜官归里 •   崇祯初年,魏党败,陈氏父子复官。陈熙昌迁吏科给事中,陈子壮官左春坊左谕德。不久,父亲去世,陈子壮在家守孝。崇祯四年(1631),以资深被起用为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崇祯五年(1632),纂修《玉牒》成,升为讲官,对皇上多有裨益,崇祯帝每每称其先生而不呼其名,累迁礼部右侍郎。当时,农民起义军冒犯皇帝陵寝,崇祯帝素服召对廷臣。陈子壮言:“今日所急在收民心,宜下罪己诏,激发忠义。”崇祯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陈子壮与其他大臣列上蠲租、清狱、使过、宥罪等十二条。崇祯急于广罗贤才,下诏援祖训:郡王子孙之中,有文武之才,可以担大任者,经过朝廷考核检验,可以授以官职,升迁如常例。为此陈子壮上疏,提出三条“未必然”的理由和五条“不可行”的道理,语词激切。他认为:宗秩改授,适开侥癰之门。隳藩规,溷铨政。崇祯震怒,以其“沮诏间亲”,下廷杖。这时又有唐王上疏,历引前代故事,诋毁陈子壮。崇祯遂将陈子壮除名,下诏狱。幸有皇太后说情及部份大臣上疏申救,第二年四月陈子壮才“坐赎徒归”,取道南还。崇祯十年(1637)在广州白云山辟云淙书院,集杜甫诗句在门外自书一联:“天下何曾有山水,老夫不出长蓬蒿。”次年修禊南园,与其弟陈子升及黎遂球、区怀瑞、曾道唯等12人修复南园诗社,世称南园十二子。后在禺山书院授徒讲学。崇祯十六年(1643),广州及邻近数县发生大灾荒,粮价高涨,广州城内乞讨者日渐增多。陈子壮不但自己出资,还四处奔走筹款,组织救济。他在城内分区设点,每天向饥民施粥。据《广州通志》记载,数千人因为得到他的救济而存活下来。

  6. 反清复明 多次转战 •   久之,廷臣接二连三的向朝廷举荐,才被起为故官,协理詹事府事,未及上任,京城即失陷,崇祯帝吊死煤山。福王在南京立国,任陈子壮为礼部尚书。当时,首辅马士英专权,与阮大铖朋比为奸,与陈子壮不合。陈子壮每有谋略,都受到阻碍,无法行通。陈子壮先后与赵芝龙、钱谦益商量对策,均无效。他不无感叹道:“今亡在旦夕,正是人臣誓死效忠之时,但人各一心,如此,国将不国!”   同年六月,南京被清兵攻陷。赵芝龙、钱谦益等率先出城投降了清军。陈子壮乔装逃至广东,得知立于福建的唐王擢他为东阁大学士,陈子壮因以前议论宗室之事与唐王结怨,遂辞而不就。唐王被俘后,新朝廷立于广东肇庆,朱由榔为监国,拜陈子壮为中极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督五省军务。隆武二年(1646年),广州城陷,陈子壮和弟弟陈子升毁家纾难,捐资募兵,在南海九江举旗誓师,南明永历帝授他以东阁大学士,封兵、礼二部尚书的官职,领上方宝剑,总督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军务。他和陈邦彦、张家玉等义军,在广州城郊、增城、清远、高明一带互为犄角,狙击清军。他们又会集舟师六千余乘战船进攻广州,可惜因城中内应失误,谋泄事败。这一仗,陈子壮长子上庸壮烈捐躯。后来清军分兵攻打九江及高明城,陈子壮退至高明,率全城军民昼夜登城防守,清军屡攻不下,便偷掘地道入城,放炸药引爆。城破,张家玉、陈邦彦牺牲。子壮、上图父子二人率余下的五百义勇军浴血奋战,结果全部战死。子壮、上图等亦被俘,随后押回广州。

  7. 惨受锯刑 慷慨就义 •   顺治四年(1647)11月6日,清廷鹰犬两广总督佟养甲以杀害陈的幼子相要胁,妄图逼他变节。陈子壮却宁死不屈,说道:“权操手,不在子壮”。佟养甲逼降不成,老羞成怒,想了一条杀一儆百的毒计,将陈子壮处以惨无人道的“锯刑”,即将人从头顶向下,锯成两片。但因人的躯体晃动,无法锯下去。据说,这时陈子壮对刽子手高喊:“蠢才,界(锯)人需用木板也!”刽子手才领悟用锯行刑的方法。至今“界人须用板”的典故,仍在广州父老当中流传。行刑时,佟养甲“遍召广州诸绅,坐堂上观其受刑以惧之”,还凶恶地问道:“诸公畏否?”可是陈子壮依然骂不绝口。其弟陈子升携母匿藏深山,其母知子壮已死,自缢死。子壮之妾张玉乔被李成栋纳为内宠,常思反清复明,不久自刎死。

  8. 陈子壮衣冠冢 • 陈子壮衣冠冢 • 陈子壮衣冠冢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浔峰岗,已纳入金沙洲街道的文物保护范围内,并与浔峰山上的陈氏家族墓群同被列为一个整体的文物保护项目。2005年12月,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浔峰山发生山林大 火,超过1万平方米山林被烈火吞噬, 古称大坑山的山冈上一米多高的灌木草 丛燃烧殆尽,次年,陈氏后人上山时意 外发现失落了六十多年的先人陈子壮的 衣冠冢。 陈子壮衣冠冢重新发现之后, 白云区人大常委会和金沙洲街道已经着 手对衣冠冢和陈氏家族墓进行保护,并 在陈氏宗祠前为陈子壮塑像,邀请广州陈子壮衣冠冢 著名雕塑家唐大禧主刀。

  9. 岭南三忠 • 陈邦彦(1603~1647)字令斌,号岩野,广东顺德龙山人,后迁至锦岩山麓,创锦岩书院,开馆20年,授徒逾千人,为当时南粤硕儒名师。清军入关后,年屈四十的陈邦彦疾书《中兴政要策论》万言书,北上金陵,希望面呈南明弘光帝为国效力,不果。遂返家乡,参加南明广东乡试,中举人,擢升兵部职方司主事,派往赣州参与军事。由此投笔从戎,对南明肇庆政权长达十多年的维持与生存做出极大贡献。顺治四年(1647)陈邦彦与东莞张家玉、南海陈子壮等联络,密谋攻取广州。事败,转战三水、清远,负伤被俘,拒绝清廷威胁利诱,惨遭杀害。

  10. 张家玉(1615—1647),字玄子,号芷园,汉族,广东东莞万江租人,南明抗清将领,岭南三忠之一,爱国诗人,伟大的民族英雄。张家玉生性聪敏,是个美如冠玉的大帅哥,精通经文诗词书画,"好击剑,任侠,多与草泽豪士游"。19岁考取秀才,为广州儒学生员。22岁乡试中举人,29岁中进土,授翰林院庶吉士。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破南京,朱由崧被俘,家玉逃到杭州。后受命到广东潮、惠二州筹饷招兵,被委为新军“监督总理”。隆武二年(1646)十二月清军攻破广州,清朝两广总督佟养甲多次派人到家玉家劝降,均被他严词拒绝且与陈邦彦、陈子壮等相约聚兵广州附近为牵制。清顺治四年(1647年)十月,李成栋集中大军扑向张家玉驻地增城,双方大战十天,张家玉身中九箭,身负重伤,不愿作俘虏,遂投塘而死,壮烈殉国,时年仅33岁。次年(1648年),南明永历帝赠封他为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不久,又加赠太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增城侯,谥“文烈”。张家玉(1615—1647),字玄子,号芷园,汉族,广东东莞万江租人,南明抗清将领,岭南三忠之一,爱国诗人,伟大的民族英雄。张家玉生性聪敏,是个美如冠玉的大帅哥,精通经文诗词书画,"好击剑,任侠,多与草泽豪士游"。19岁考取秀才,为广州儒学生员。22岁乡试中举人,29岁中进土,授翰林院庶吉士。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破南京,朱由崧被俘,家玉逃到杭州。后受命到广东潮、惠二州筹饷招兵,被委为新军“监督总理”。隆武二年(1646)十二月清军攻破广州,清朝两广总督佟养甲多次派人到家玉家劝降,均被他严词拒绝且与陈邦彦、陈子壮等相约聚兵广州附近为牵制。清顺治四年(1647年)十月,李成栋集中大军扑向张家玉驻地增城,双方大战十天,张家玉身中九箭,身负重伤,不愿作俘虏,遂投塘而死,壮烈殉国,时年仅33岁。次年(1648年),南明永历帝赠封他为太子少保、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不久,又加赠太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增城侯,谥“文烈”。

  11. O(∩_∩)O谢谢 • 制作人:高一4班 • 戴宝珊.朱健洪.徐浩伦.谭幸烨. 预祝老师新年快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