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第十章 汇率政策

第十章 汇率政策. 本章内容. 导言 浮动汇率政策 固定汇率政策 中间选择的汇率政策 国际货币合作与通货区. 导言. 本章研究有关汇率政策的 理论问题 ,而不是汇率政策的实践 货币主义: 浮动汇率政策 凯恩斯主义: 固定汇率政策 折衷论者: 中间选择的汇率政策 —— 最适通货区理论. 浮动汇率政策. 20世纪50年代初期,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基本观点: 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相比有三大优势: 较高的市场效率 获得较大的政策利益 浮动汇率下的投机行为是有助于稳定汇率的积极力量. 浮动汇率的市场效率.

clair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章 汇率政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汇率政策

  2. 本章内容 • 导言 • 浮动汇率政策 • 固定汇率政策 • 中间选择的汇率政策 • 国际货币合作与通货区

  3. 导言 • 本章研究有关汇率政策的理论问题,而不是汇率政策的实践 • 货币主义: 浮动汇率政策 • 凯恩斯主义: 固定汇率政策 • 折衷论者: 中间选择的汇率政策 ——最适通货区理论

  4. 浮动汇率政策 • 20世纪50年代初期,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基本观点: 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相比有三大优势: • 较高的市场效率 • 获得较大的政策利益 • 浮动汇率下的投机行为是有助于稳定汇率的积极力量

  5. 浮动汇率的市场效率 • 浮动汇率的调整变量少于固定汇率的调整变量,这就意味着调整成本的差异: 调整的信息成本; 调整的执行成本; 调整过程中的犯错成本 • 浮动汇率的调整时间短于固定汇率的调整时间 • 浮动汇率的调整方式优于固定汇率的调整方式 自动与柔性的 • 浮动汇率的调整结果优于固定汇率的调整结果 促成比较利益的实现

  6. 浮动汇率的政策利益 • 独立的国内政策: 经常项目差额模型的第一定理 • 政策效应的放大: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政策偏好的自由选择 • 政策纪律的强化 • 增强经济的自由化

  7. 浮动汇率下的投机 货币主义认为: • 投机者贱买贵卖: • 在价格低的时候买入:从而提高价格 • 在价格高的时候卖出:从而降低价格 • 结论:有利于浮动汇率的稳定的积极力量,而不是破坏性的消极力量

  8. 固定汇率政策 干预主义认为: • 固定汇率下的不确定性小得多 • 固定汇率下的投机行为才真正具有稳定汇率的作用,浮动汇率下的投机非理性预期导致不稳定 • 浮动汇率下无价格纪律而言,而固定汇率下的价格纪律将对各国政府肆无忌惮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构成约束 世界货币主义认为: • 汇率的变动会导致物价波动(通货膨胀),只有在人们存在货币幻觉时,才会产生支出转换效应 • 由于存在棘轮效应,汇率波动导致通货膨胀的加速

  9. 小结 • 固定汇率制度比较适合小国开放经济 • 小国经济内部调整成本低 • 小国贸易依存度较高,不利于汇率频繁波动 • 小国贸易伙伴固定,适合盯住汇率制度 • 浮动汇率制度比较适合大国开放经济 • 大国对外贸易多样化,很难选基准货币 • 大国内部经济调整成本高 • 贸易依存度相对低

  10. 中间选择的汇率政策 • 固定汇率中的浮动因素 • 可调整的汇率盯住政策 • 爬行盯住的汇率政策 • 宽幅波动的汇率政策 •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有效汇率政策

  11. 固定汇率中的浮动因素 R($/£ ) 有限浮动的固定汇率政策 2.02 2.00 波幅 1.98 月份 1 2 3 4

  12. 可调整的汇率盯住政策 R($/£ ) 可调整的盯住汇率政策 波幅 2.02 2.00 1.98 波幅 月份 1 2 3 4

  13. 爬行盯住的汇率政策 R($/£ ) 爬行盯住的汇率政策 波幅 2.04 2.02 2.00 1.98 月份 1 2 3 4

  14. 有效汇率政策 • 盯住一揽子货币来稳定一国的有效汇率 • 有效汇率的定义: ——一国的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之双边或多边的汇率之贸易加权几何平均数。

  15. 国际货币合作的目的 阿罗不可能三角形: 与主要贸易伙伴国较为固定的汇率 自主的 货币政策 受到控制的资本流动

  16. 国际货币合作的形式 • 汇率联盟(Exchange-Rate Unions) • 名义汇率联盟(Pseudo Exchange-Rate Unions) • 货币一体化(Monetary Integration,也叫通货区) • 货币单一化(Monetary Unification)

  17. 国际货币合作的成本与收益 • 收益: • 降低贸易的汇率风险 • 减少货币兑换与资本流动的交易费用 • 实现国家与产业的规模经济 • 成本: • 失去汇率调整宏观经济这一政策变量 • 失去独立的货币政策

  18. 国际货币合作(通货区)的条件 • 具有相近的通胀率 • 具有较高程度的要素流动性 • 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小国 • 产品差别化程度较高 • 价格与工资都有较大的弹性 • 产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较高 • 较高程度的财政合作 • 成员国的实际汇率是可变的 • 政治因素 • 地理环境因素

  19. 通货区模型 • 两个国家A,B: PALA(YA,IA) = MA PBLB(YB,IB) = MB IA = IB • 四个变量: IA ,IB ,MA ,MB

  20. 通货区固定汇率的决定 • 两种制度安排: • 对称性的制度安排 • 首先确定均衡利率,然后决定MA ,MB IA = IB——> MA ,MB • 非对称性的制度安排 • 主导国(如A国)根据本国的菲利普斯曲线状况决定MA,然后决定均衡利率IA = IB,以及服从国的货币供应量MB: MA ——> IA——> IB——> MB

  21. 对称性的制度安排 • 两国自然失业率相等,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共同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相交同一点E0 • 两国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都不同,均衡利率无解: • E0点,B国承担U1 -U0的失业 • E1点,B国承担通货膨胀 I A C B' E1 B E0 0 U0 U1 U

  22. 对称性的制度安排 3. 两国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完全相同;短期菲利普斯曲也完全相似,只是因为两国的货币存量不同,从而该曲线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上的位置有高低之别。均衡利率无解: • E0点,B国承担通货膨胀 • E1点,A国承担U2 -U0的失业 I A B E0 E1 O U0 U1 U2

  23. 非对称性的制度安排 • 货币一体化的成本有可能由主导国承担,有可能由服从国来承担 • 主导国的信用问题:欧盟的主导国为德国

  24. 通货区的贸易冲击 • 贸易冲击代替货币冲击 • 为了平衡贸易冲击,不能调整利率(保证均衡利率),从而导致真实经济冲击,引起经济危机

  25. 经济一体化的局限 • 宏观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的败德行为 • 微观领域的要素流动障碍: • 劳动要素流动:迁徙成本及他国就业的不确定性 • 实际资本流动:沉淀成本与转换成本 • 货币资产流动:资产组合因素的阻扰

  26. 小结 • 通货区是一种较高程度的国际货币合作形式 • 通货区所需要的条件比较高 • 通货区存在相当大的不稳定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