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702 Views
河套灌区土壤肥力 与 施肥对策. 巴彦淖尔市土肥站 刘晨光. 一、河套灌区土壤肥力水平. 河套灌区有耕地 870 万亩,土类以灌淤土主。 土壤肥力指土壤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态性能。 2005 年 —2008 年,应用“ 3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航天航空遥感 RS )技术对灌区耕地土壤进行了取样测试,共采集土样 33000 个,每个土样测试项目 20—25 项。
E N D
河套灌区土壤肥力与施肥对策 巴彦淖尔市土肥站 刘晨光
一、河套灌区土壤肥力水平 河套灌区有耕地870万亩,土类以灌淤土主。 土壤肥力指土壤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态性能。 2005年—2008年,应用“3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航天航空遥感RS)技术对灌区耕地土壤进行了取样测试,共采集土样33000个,每个土样测试项目20—25项。 主要肥力指标状况:有机质平均含量13.57g/kg (1.3%)、全氮平均含量0.80g/kg、有效磷平均含量14mg/kg 、速效钾平均含量182.89 mg/kg 、PH值平均8.55。
2008年与1982年养分含量变化趋势 • 2008年土样测试结果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有机质增加2.77g/kg,增幅25.6%;全氮增加0.05g/kg,增幅6.67%;有效磷增加5.2mg/kg,增幅59.1%;速效钾降低89.11mg/kg,降幅48.72%。 • 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状况概述为:缺氮、少磷、钾有余。2008年土样测试结果养分变化趋势状况是:少氮、平磷、钾够用。
养分变化趋势原因分析 • 有机质含量增加原因: (1)第二轮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调动了农户对土地投入的积极性,有机肥和秸杆还田、豆科牧草面积增加,目前全灌区的耕地67%实现施用农家肥和秸杆还田,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增加37%。 (2)农田基本建设力度大,种植结构和制度调整,精耕细作,复种指数 扩大,农田生物产量增加,还田的根茬等有机物料增多,微生物活动强,有机质含量提高。
土壤氮增加原因: 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质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同一类型土壤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成正相关。由于河套灌区耕地土壤有机质比二十年前普遍增加,再加之二十多年来施入土壤中的有机氮和无机氮不断增加,固土壤中的全氮含量相应增加。
有效磷增加原因: 土壤速效磷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后,根据当时河套灌区的耕地土壤灌淤土普遍缺乏速效磷的实际情况,连年大量施用磷肥,主要是氮磷复合肥磷酸二铵,磷酸一铵,氮磷钾复合肥等,平均施肥量达到施用p2o5172.5-241.5kg/hm2,(11.5kg—16.1kg/亩即二铵27—35kg)而河套灌区磷肥的利用率仅为13-20%,每年施入的磷肥大部分被固定在土壤中,经多年的累积,从而使河套灌区的磷素普遍提高。
速效钾降低原因: 速效钾平均含量182.89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速效钾平均含量272mg/kg相比降低48.72mg/kg。钾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要素之一。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河套灌区土壤速效钾含量相对丰富,速效钾平均含量272mg/kg,但二十多年来,随着农作物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向日葵、甜菜、番茄、瓜类等高耗钾作物种植面积的迅猛扩大,间套复种面积扩大,复种指数的提高,加之耕地有机物料投入不足,化肥施用以氮磷肥为主,致使土壤中钾素大量亏损,目前,河套灌区速效钾含量150 mg/kg以下占37.3%,由过去“钾有余”变为钾下降,部分耕地土壤速效钾缺乏或不能完全满足作物需求。
部分旗县区土壤肥力状况临河区土壤养分(平均值)对比表部分旗县区土壤肥力状况临河区土壤养分(平均值)对比表
图表显示: 从1982年土壤普查和2005年对全区4000个土壤样本化验数据看,土壤中全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比1982年有所增加,而速效钾的含量则有所下降。其中有机质含量提高了3.5g/kg,全氮含量增加0.154g/kg,速效磷含量增加5.03mg/kg,速效钾含量降低了63.8mg/kg。
五原县养分变化趋势 从1984年土壤普查和2006年对全县4000个土壤样本化验数据看,有机质含量比1982年增加2.37g/kg,增幅19.1%,土壤中全氮含量提高0.04g/kg、增幅4.9%,有效磷提高2.83mg/kg,增幅28.7%,速效钾含量降低102.2mg/kg,降幅57.6%。
杭锦后旗养分变化对比 • 从1981年土壤普查和2006年—2008对全旗5000个土壤样本化验数据看,有机质含量比1981年增加4.4g/kg,增幅28.9%,土壤中全氮含量提高0.23g/kg、增幅26.4%,有效磷提高10.7mg/kg,增幅63.3%,速效钾含量降低2.56mg/kg,降幅1.52%。
杭锦后旗有机质及氮磷钾元素土壤养分分级面积统计表杭锦后旗有机质及氮磷钾元素土壤养分分级面积统计表
二、施肥对策 目前灌区化肥用量、施肥现状、存在问题 (一)化肥投入量大 • 目前灌区每年平均化肥消费量60万吨左右,其中二铵16万吨左右,复合肥6万吨,尿素32万吨,碳铵6万吨左右。 • 根据对测土施肥项目的“农户施肥调查表”分析:目前灌区亩用化肥65.9公斤(实物量),但各种作物和各旗县用量不平衡。
如,杭后4000农户施肥调查结果:全旗耕地平均亩施化肥69.2kg(纯养分36.29kg),其中纯氮肥16.94kg、合尿素36.8kg,纯磷肥11.15kg、合二铵24.2kg,纯钾肥4.94kg、合硫酸钾肥8.2kg。如,杭后4000农户施肥调查结果:全旗耕地平均亩施化肥69.2kg(纯养分36.29kg),其中纯氮肥16.94kg、合尿素36.8kg,纯磷肥11.15kg、合二铵24.2kg,纯钾肥4.94kg、合硫酸钾肥8.2kg。
杭后旗化肥氮肥主要作物施用现状及施用水平汇总表杭后旗化肥氮肥主要作物施用现状及施用水平汇总表
杭后化肥磷肥主要作物施用现状及施用水平汇总表杭后化肥磷肥主要作物施用现状及施用水平汇总表
杭后化肥钾肥主要作物施用现状及施用水平汇总表杭后化肥钾肥主要作物施用现状及施用水平汇总表
五原县4000农户施肥调查结果: 小麦施氮肥24.53kg/亩,折合尿素53.3kg/亩,施磷肥kg/亩11.27kg/亩,折合磷二铵24.5kg/亩,施钾肥2.9kg/亩,折合硫酸钾4.8kg/亩。 玉米施氮肥28.52 kg/亩,折合尿素62kg/亩,施磷肥kg/亩11.83kg/亩,折合磷二铵25.7kg/亩,施钾肥2.83kg/亩,折合硫酸钾4.7kg/亩。 番茄施氮肥18.03kg/亩,折合尿素39.2kg/亩,施磷肥kg/亩11.54kg/亩,折合磷二铵25.1kg/亩,施钾肥2.4kg/亩,折合硫酸钾4.0kg/亩。 向日葵施氮肥16.66kg/亩,折合尿素36.2kg/亩,施磷肥kg/亩10.79kg/亩,折合磷二铵23.5kg/亩,施钾肥2.5kg/亩,折合硫酸钾4.2kg/亩。
(二)化肥依然是作物获得高产主要因素之一,化肥的增产作用占60%左右。(二)化肥依然是作物获得高产主要因素之一,化肥的增产作用占60%左右。 从“3414”试验和“三区”(无肥区、配方区、习惯区)校正试验可以看出化肥的增产作用:无肥区小麦亩产150公斤,配方区亩产400公斤,增产率62.5%;无肥区玉米亩产350公斤,配方区亩产900公斤,增产率61.1%;
(三)化肥利用率低 氮肥利用率平均31%,碳铵利用率平均16.9—38.4%,磷肥利用率15—23%,钾肥利用率50%。国内氮肥利用率平均35%,而世界平均化肥利用率50—55%,发达国家60%,发展中国家45%,美国72%,日本氮肥利用率1994年达到80%,国内先进地区35—40%,可见我市氮肥利用率较低。
油葵氮肥肥分利用率和增产率、单位肥料投入的增产量油葵氮肥肥分利用率和增产率、单位肥料投入的增产量
油葵磷肥分利用率和增产率、单位肥料投入的增产量油葵磷肥分利用率和增产率、单位肥料投入的增产量
油葵钾肥分利用率和增产率、单位肥料投入的增产量油葵钾肥分利用率和增产率、单位肥料投入的增产量
开展的全市化肥利用率调查与研究结果,氮肥利用率由50年代中期的52.6%下降到据巴彦淖尔市土肥站1998—2000年90年代中期的26.8%,平均每年下降0.71个百分点,化肥的增产效果也明显下降,50—60年代每公斤氮素增产粮食17.5—18.1公斤,70—80年代增产粮食10.7—11.9公斤,90年代初增产粮食9.5公斤,二十一世纪初增产粮食7.8公斤,1991—2000年10年中每公斤氮素增产粮食下降了1.2公斤。化肥利用率降低,增产效果下降,不仅造成肥料资源浪费和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且还会导严重的环境污染,降低农产品品质。按全市2004年使用氮肥肥分11.6万吨,其中80%施在粮豆作物上计算,由于增产效果的下降,全市每年至少少收粮食1.39亿公斤,按目前每公斤氮素增产粮食7.8公斤计算,相当于损失1.78万吨的尿素,折合人民币2581万元。开展的全市化肥利用率调查与研究结果,氮肥利用率由50年代中期的52.6%下降到据巴彦淖尔市土肥站1998—2000年90年代中期的26.8%,平均每年下降0.71个百分点,化肥的增产效果也明显下降,50—60年代每公斤氮素增产粮食17.5—18.1公斤,70—80年代增产粮食10.7—11.9公斤,90年代初增产粮食9.5公斤,二十一世纪初增产粮食7.8公斤,1991—2000年10年中每公斤氮素增产粮食下降了1.2公斤。化肥利用率降低,增产效果下降,不仅造成肥料资源浪费和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且还会导严重的环境污染,降低农产品品质。按全市2004年使用氮肥肥分11.6万吨,其中80%施在粮豆作物上计算,由于增产效果的下降,全市每年至少少收粮食1.39亿公斤,按目前每公斤氮素增产粮食7.8公斤计算,相当于损失1.78万吨的尿素,折合人民币2581万元。
(四)氮磷钾配合比例失调:目前我市化肥施用主要的氮磷为主,比例大体是N:P=1:0.29,世界平均N:P2O5:K2O= 1:0.4:0.26,全国N:P2O5:K2O=1:0.4:0.2,而合理的N:P2O5:K2O=1:0.45:0.2—0.3,显然我市氮磷钾比例不合理。所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应该在氮磷肥基础上有针对性施钾肥,实现氮磷钾的均衡供应。 。
(五)化肥投资大 据经管站调查资料:小麦亩投入品费用411.02元,其中化肥149.87元,占34.46%;玉米亩投入品费用392.82元,其中化肥151.88元,占38.66%;花葵亩投入品费用377.55元,其中化肥108.12元,占28.6%;番茄亩投入品费用575.69元,其中化肥185元,占32.14%;化肥投资占生产投入品费用的三分之一多。
根据目前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趋势和施肥 现状,提出以下施肥对策: • 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 科学施肥法——“以土为本” 树立一个理念“绿色施肥”
坚持一个指导原则,实现三个结合,达到五个目标坚持一个指导原则,实现三个结合,达到五个目标 指导原则:“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稳氮调磷补钾增微,改进施肥方法,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就补充什么,需要多少就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 实现“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肥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 五个目标:提高肥料利用率,节本,增效,增收,降污。
采取的措施 • 一、广辟有机肥源、增加有机物料,实施“有机质提升”工程。 • 目前河套灌区的耕地土壤灌淤土有机质含量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不高,有机质含量小于15g/kg占71.51%。根据对河套灌区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的研究,灌淤土有机质年矿化率为5.44-7.7%,指有机质含量10.0-14.5g/kg的土壤,常年不施用有机肥,有机质亏损172.5-1461.5kg/hm2·a,为此,必须每年每公顷土壤中施用厩肥16.5-28.5t或还田秸杆3-7.5t,才能使土壤有机制维持在11.2-14.5g/kg的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缓解氮、磷、钾比例失调,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因此,施肥对策:有机氮与无机氮适合比例为30:70,有机磷与无机磷的适合比例为20:80,在具体操作中,要广辟有机肥源,加大养殖业的发展利用牲畜过腹还田积攒优质厩肥,提高机械化收割水平,秸杆还田面积达到60%以上,对一些低产田种植翻压绿肥作物如苜蓿等牧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