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22 Views
《二极管的结构及其应用》说课稿. 课题: 二极管的结构及其应用 章节: 电子技术基础第一、二章 说课人: 王淑燕. 目录. 一、教材简介. 二、 学生情况分析.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安排. 四、教学过程. 一 、教材简介. 电子技术基础. 我选用的教材是教育部规划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专业教材《电子技术基础》。内容是 二极管的结构及其应用 。二极管是最基本的半导体元器件,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电路中。. 掌握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是整个电子电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以后制作电子产品中的发光指示、电源部等分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E N D
《二极管的结构及其应用》说课稿 • 课题:二极管的结构及其应用 • 章节:电子技术基础第一、二章 • 说课人:王淑燕
目录 一、教材简介 二、 学生情况分析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安排 四、教学过程
一 、教材简介 电子技术基础 我选用的教材是教育部规划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专业教材《电子技术基础》。内容是二极管的结构及其应用。二极管是最基本的半导体元器件,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电路中。 掌握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是整个电子电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以后制作电子产品中的发光指示、电源部等分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升入中专,刚接触专业课 一学期电工原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对单一的理论教学,学习兴趣较低 直观、生动、形象容易引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安排 目 标 行 为 导 向 教 学 两层涵义 目标行为 ——行为本身就是目标 目标导向行为 ——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 来源 基础教育领域的“目标教学理论” 德国的“行动教学法” 要求 围绕职业活动过程组织 教学和实习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安排 目 标 行 为 导 向 教 学 知 识的 扩展 掌 握相 关原 理 实 现 目 标 确 定行 为目 标 以制作一个电源整流 滤波稳压电路为目标, 引导对二极管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安排 教 学 安 排 : 六 课 时 前二节课主要以介绍认识、测试元件为主,通过 用万用表来测试电阻、电容、二极管来让学生了解 教学内容,并进行理论解 后四节课以实操为 主,先让学生自己用万能板插件、 焊接一个桥式整流滤波稳压电路,以此目标为基础, 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规范,总结实验成功失败经验, 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在操作行为中 实现目标
四、教学过程 导 入 从我们日常生活所见的二极管入手 导入教学 电器的指示灯 手机背景灯
四、教学过程 目 标 教学地点:电子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 实 操 电 路 输入端为正负极混接端,输出端为共正极端和共负 极端。两个发光二极管同时亮表示实验成功。
四、教学过程 操 作 一 元 件 的 测 试 • 电阻及电容的测试(复习) • 二极的测试及管脚判别 注意: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 二 极 管 正 负 极 的 识 别 • 二极管正负极的识别 从外形封装的色标和管脚的 长短判别二极管的正负极
四、教学过程 二 极 管 管 脚 的 测 试 • 整流二极管管脚的测试(单向导电性)
四、教学过程 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理 论 知 识 (一)PN结 1、PN结的组成 2、PN结的工作特性 (单向导电性) 正向接法使PN结处于导通状态。导通时电阻很小
四、教学过程 理 论 知 识 (二)二极管 1、二极管的组成 将PN结加上引线和管壳,就成为半导体二极管。 P区对应的称为阳极(或正极) N区对应的称为阴极(或负极)
四、教学过程 I/mA Si Ge ③ UBR ② ① U/V 死区 Si Ge 理 论 知 识 2、二极管的工作特性 当正向电压大于Uth时,二极管 才导通,否则截止。此为二极管的单向导性。 二极管的工作区域: 正向:整流 反向:稳压
四、教学过程 实 操 二 焊 接 过 程 • 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安全,培训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 • 注意焊接技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多元化的作品成果。
四、教学过程 实 操 三 调 试 过 程 • 接上电源,首先电容的正极有一定的正电压;(桥式整流器焊接正确) • 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应该测试到正电压;(电容及稳压二极管的极性焊接正确) • 如果接上电源后,不管极性,发光二极管都会发光,表示此作品成功(发光二极管的极性正确)。
四、教学过程 实 操 四 实 验 小 结 实验作品测试与目标的验证对比 各小组总结经验及相互交流 探讨作品在实验中的应用及开发。
结束语 ★技能目标: 1、会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的 正负极。 2、制作一个广泛用于电源中的交流变直流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实现了三方面的目标 采用了目标行为导向教学 ★认知目标: 掌握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感知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操作过程的规范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操
结束语 请 您 多 提 宝 贵 意 见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