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第二十章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二十章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一节 支原体. 第二节 立克次体. 第三节 衣原体. 第四节 螺旋体. 第一节 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可通过滤菌器、并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支原体大小一般在 0.2-0.3 μ m ,无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常呈球形、杆状、丝状、分枝状等。 G - 性,常用 Giemsa 染色法染成淡紫色。细胞膜中含较多胆固醇,膜外有一层多聚糖组成的荚膜,与致病有关。. 支原体电镜照片. 第一节 支原体.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十章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十章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一节 支原体 第二节 立克次体 第三节 衣原体 第四节 螺旋体

  2. 第一节 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可通过滤菌器、并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支原体大小一般在0.2-0.3μm,无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常呈球形、杆状、丝状、分枝状等。G-性,常用Giemsa染色法染成淡紫色。细胞膜中含较多胆固醇,膜外有一层多聚糖组成的荚膜,与致病有关。 支原体电镜照片

  3. 第一节 支原体 (一)生物学性状: 2、培养特性:支原体主要以二分裂法繁殖。在含有20%血清、酵母浸膏和胆固醇的培养基中缓慢生长,2-3天后形成“荷包蛋”样菌落。3、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细菌弱,;加热55℃5-15分钟即死亡。对阻碍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强力霉素)等敏感。 支原体“荷包蛋”状菌落

  4. 第一节 支原体 (二)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支原体可选择性地与宿主细胞上相应受体粘附,从细胞膜获取脂质与胆固醇,损伤细胞引起疾病。 1、肺炎支原体:经呼吸道传播,可引起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2、溶脲脲原体: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或母婴传播,引起人类非淋菌性尿道炎;还可吸附于精子表面,阻碍精子与卵子结合,引起不育症,也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溶脲脲原体电镜照片

  5. 第二节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一、概述 立克次体的共同特点:1、大多为人畜共患病原体;2、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或为寄生宿主、或同时为传播媒介;3、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4、多形态性,主要为球杆状;5、专性细胞内寄生。 我国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有: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及Q热柯克斯体

  6. 第二节 立克次体 生物学性状: 立克次体呈多形态,多为球杆状。Giemsa染色后呈紫色。 常用的培养方法有动物接种、鸡胚卵黄囊接种和细胞培养。 对消毒剂和抗生素敏感 与变形杆菌菌体O抗原有共同抗原成分,故可用外斐反应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 立克次体(Giemsa染色)

  7. 外-斐反应 用变形杆菌的某些菌株(OX19、OX2、OXk)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交叉凝集反应,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立克次体的抗体。这种交叉凝集反应称:外-斐反应。 主要立克次体与普通变形杆菌抗原交叉现象

  8. 3、恙虫病立克次体 恙虫病 2、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 1、普氏立克次体 流行性斑疹伤寒 鼠 恙螨幼虫 人虱 人 鼠 人 鼠蚤 人虱 人 人 第二节 立克次体 二、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主要通过虱、蚤、蜱、螨的叮咬或其粪便经伤口等途径感染人体,产生内毒素与磷脂A等,直接破坏所寄生的血管内皮细胞,使细胞肿胀破裂、血管腔阻塞,造成组织缺血坏死、凝血机制障碍、DIC等病变。

  9. 第二节 立克次体 三、防治原则: 灭虱、灭蚤、灭鼠,讲究卫生。 接种立克次 体死疫苗 用氯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治疗

  10. 第三节 衣原体 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一、概述: 1、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原体(EB)呈球形、椭圆形或梨形,姬氏染色呈紫色,具有高度的感染性;始体(RB)由原体逐渐发育、增大而形成的,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并发育成许多子代原体。 原体 发育周期 始体

  11. 第三节 衣原体 一、概述: 2、培养特性:专性细胞内寄生,可用鸡胚卵黄囊接种培养。3、抵抗力:耐寒怕热;对消毒剂及红霉素等敏感。 鸡胚卵黄囊接种

  12. 第三节 衣原体 二、主要病原性衣原体: 衣原体可引起人类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沙眼亚种可引起沙眼、包涵体结膜炎及泌尿生殖道感染 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经性接触可引起性病淋巴肉芽肿 通过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可引起呼吸道感染

  13. 第三节 衣原体 三、防治原则: 加强个人卫生、不使用公共毛巾及脸盆、避免接触传染源。 衣原体病早期可使用红霉素类抗生素治疗。性病淋巴肉芽肿可用磺胺类药物治疗。

  14.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细胞壁、核质,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抗生素敏感。 对人有致病性的主要有三个属:1、疏螺旋体属——有3—10个稀疏而不规则的螺旋,呈波状。2、密螺旋体属——有细密而规则的螺旋,数目较多,两端尖。3、钩端螺旋体属——螺旋更细密、规则,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

  15.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 钩端螺旋体呈圆柱形。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形似细小珍珠排列的细链,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运动活泼。经镀银染色后呈棕褐色,菌体呈“C”或“S”形状。 钩端螺旋体镀银染色 钩端螺旋体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

  16.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一、生物学性状: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常用柯氏培养基培养,接种后1-2周,可见液体培养基呈半透明云雾状生长。3、抵抗力:对干燥、日光、热、 酸的抵抗力弱;在水和湿土中 可存活数月,对消毒剂及青霉 素敏感。4、抗原构造及分类:根据表面抗原 和内部抗原可将钩体分为25个血 清群,200多个血清型。我国有19群74型。

  17.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二、致病性:钩体病为人兽共患病,以鼠、猪为主要传染源和储存宿主。钩体经尿排出污染水、土,人类经皮肤、粘膜接触感染。 溶血素 细胞毒因子内毒素样物质 钩端螺旋体病

  18.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三、微生物学检查: 发病1周内取血液、2周后取尿液等作病原体检查。也可在发病初及发病2-4周采血作血清学检查。 直接显微镜检查显微镜凝集试验 分离培养与鉴定 动物接种 血清学检查

  19.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四、防治原则: 防鼠、灭鼠 接种钩体疫苗 首选青霉素治疗

  20.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 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梅毒螺旋体纤细,螺旋致密规则,两端尖直,运动活泼,可用暗视野显微镜或经镀银染色后观察。2、培养特性与抵抗力:不能人工培养。抵抗力极弱,对温度、干燥特别敏感。对消毒剂与抗生素也敏感。 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显微镜观察)

  21.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 二、致病性: 表面的粘多糖和唾液酸,可阻止补体的激活,干扰补体的杀菌作用;产生的前列腺素E2可剌激巨噬细胞的抑制活性,降低机体免疫力;透明质酸有利于病原体扩散。导致组织坏死、溃疡。 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经性接触和胎盘感染。引起梅毒。 I期梅毒(硬性下疳) II期梅毒(梅毒疹) III期梅毒(溃疡坏死)

  22.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 三、微生物学检查: 取硬下疳、梅毒疹渗出液或局部淋巴结抽出液,镜检梅毒螺旋体。 取患者血清做非螺旋体抗原试验或螺旋体抗原试验等血清学试验。 (四)防治原则:加强性卫生宣传教育,严格社会管理; 早期诊断,彻底治疗。

  23. 第二十一章 螺旋体 第三节 其他螺旋体: 回归热螺旋体以虱或软蜱为传播媒介,引起回归热 伯氏疏螺旋体 经蜱叮咬感染 人体,引莱姆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