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2

组织人员疏散能力

组织人员疏散能力. 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 一、疏散逃生能力建设的内容. 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就是 通过组织疏散逃生能力建设,督促单位进行定期的应急疏散演练,确保单位员工都能了解自己在火灾时的职责,掌握火灾时安全疏散和引导在场人员逃生的方法和技能,实现引导火场人员安全疏散的目的,尽可能减少火灾中的人员伤亡。 重点解决发生火灾时员工不会组织现场人员疏散逃生的问题。. 二、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引导 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建设. 1. 惨痛的火灾教训; 如: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大火; 吉林中百大厦大火; 河南洛阳东都商厦大火。.

ciqa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组织人员疏散能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组织人员疏散能力 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

  2. 一、疏散逃生能力建设的内容 • 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就是通过组织疏散逃生能力建设,督促单位进行定期的应急疏散演练,确保单位员工都能了解自己在火灾时的职责,掌握火灾时安全疏散和引导在场人员逃生的方法和技能,实现引导火场人员安全疏散的目的,尽可能减少火灾中的人员伤亡。重点解决发生火灾时员工不会组织现场人员疏散逃生的问题。

  3. 二、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建设二、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建设 • 1.惨痛的火灾教训; • 如: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大火; • 吉林中百大厦大火; • 河南洛阳东都商厦大火。

  4. 三、影响人员疏散逃生能力的主要因素 • 1.人们的逃生心里能力; • 2.场所装修装饰材料燃烧产物的毒性; • 3.场所疏散设施的疏散能力; • 4.人们的逃生知识和技能。

  5. (一)人们逃生心里能力的影响因素 • 一场场火劫以后,人们总是偏重于归纳总结失火的原因和教训,而对其中生者何以生,死者何以死的缘由则是需要我们探究的。

  6. 在大多数火灾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不一,心理素质不稳定,不懂得如何在火灾中采取安全逃生行动,往往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灾难。由于我国国民的火场逃生意识和技巧比较薄弱和欠缺,所以,屡屡造成惨重伤亡。分析人们在火灾中的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特点:在大多数火灾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不一,心理素质不稳定,不懂得如何在火灾中采取安全逃生行动,往往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灾难。由于我国国民的火场逃生意识和技巧比较薄弱和欠缺,所以,屡屡造成惨重伤亡。分析人们在火灾中的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特点:

  7. 1.惊慌、恐惧,行为失控 • 火灾中的惊慌是指人们接受异常灾难刺激表现出的一种焦虑状态或行为状态。这种在极度难忍、充满恐怖的环境中造成的心理反应大多不能自控;还有一些人在应急状态下则会变得意识狭窄、思维混乱,从而产生感知和记忆上的失误,做出不适当的反应和种种异常举动,甚至无所适从。如火灾中,一些人只知道推门,而不知拉门;将墙当门猛敲猛击等。

  8. 在火灾中,用于高温烟火的灼烤、高度紧张的情绪、混乱不堪的场面和伸手不见五指的极差能见度,会给人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高度紧张等显著变化,并导致情绪产生高度的应激反应。在应激状态下,如果心理素质较差,则会表现出焦虑、恐怖、不能自控等现象。在火灾中,用于高温烟火的灼烤、高度紧张的情绪、混乱不堪的场面和伸手不见五指的极差能见度,会给人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高度紧张等显著变化,并导致情绪产生高度的应激反应。在应激状态下,如果心理素质较差,则会表现出焦虑、恐怖、不能自控等现象。

  9. 2.群聚性 • 火灾中的群聚是指因外界的压力和威胁凝聚在一起的行为,使个体对群体产生依赖性,在受到火灾侵害时,受灾者是一般不肯丢弃这个集体,往往使会个人失去主见和判断力,造成自我存在意识的降低,从而盲目地放弃原来进行的行为而“随大流”。

  10. 3.盲从性 • 火灾中的盲从是指在个体受到诱导而产生的和其他个体一致的行为。如某高层建筑火灾中,部分人员已从着火层下到一楼,本已脱险。然而,由于其中一人发现楼梯边外门不开,便折身上楼,其他人竟也跟其上楼,在被火逼下楼后,门不开,又上楼,如此折腾,最后大部分遇难。其实他们只要转身通过一层楼道水平逃向大厅,便可脱险,然而竟无一人由此逃生。

  11. (二)火灾中形成不良心理因素的原因 • 1.自身主观因素 • 能否正确逃生,自身的心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是很大的。通过一些火灾案例分析,自身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2. 一是心理调节能力差 • 处于火灾现场的人,当看到平常依赖并熟悉的环境,由于浓烟、热气流和毒气弥漫,熊熊烈火的燃烧变得面目全非时,便会失去对环境的依赖性,产生大难临头的感觉;

  13. 二是生理素质差 • 由于起火区浓烟阻挡视线,温度升高,会使受灾者晕头转向,无所适从;氧气含量降低会使受灾者呼吸困难、反应迟钝;火灾中生成的大量有毒气体,会使受灾者中毒或神经系统受到麻痹等。

  14. 三是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 • 由于烟雾和毒气的作用,使受灾者大脑供氧不足,思维活动受到限制,致使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

  15. (二)火场客观因素 • 影响人们火场心里的火场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 一是火灾发生的突发性 •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祸,使环境转瞬面目全非,此时会使人们心理压力剧增,以致突破人们的承受能力,使行为个体失去理智的控制,造成行为失控;

  16. 二是火灾环境的感染性 • 在浓烟滚滚的火场上,当周围得人群拥挤在一起无所适从时,会产生异常的紧张情绪,这种紧张情绪反过来又会加剧个体情绪并达到情绪感染的高潮,从而造成一种大难临头的紧张气氛,使人的心理素质受到严重影响,以致出现对安全逃生产生惊慌失措、盲目从众等有影响的错误行动。

  17. 如一个挤满人的歌舞厅在夜间发生火灾,人们不顾一切,甚至踩倒他人,拼命向出口奔逃。在出口处,引起人们蜂涌而至,最后造成伤亡。消防部门清理灾后现场时,发现尸体堆积有1米多高。如一个挤满人的歌舞厅在夜间发生火灾,人们不顾一切,甚至踩倒他人,拼命向出口奔逃。在出口处,引起人们蜂涌而至,最后造成伤亡。消防部门清理灾后现场时,发现尸体堆积有1米多高。

  18. 三是火灾的瞬时性 • 在建筑火灾中,往往经十分钟左右的燃烧后即可达到猛烈阶段。去除发现火情等延误的时间,能够提供人们掌握的时间并不多;有时尽管大火尚未及身但身处火场的人们就会被高温热浪灼伤,并立即陷身火海。另外,如果说火势延烧需要一个短暂的过程得话,而火灾中产生的高温有毒烟气,则会在瞬间猛烈升腾,布满火场空间。

  19. (四)场所疏散设施的疏散能力 • 场所的疏散能力决定于以下因素: • 1.安全出口得数量和宽度; • 2.安全通道的宽度和防护程度; • 3.安全门的开口方向; • 4.疏散指示照明和标志; • 5.疏散设施的完好度。

  20. (五)人们的逃生知识和技能 • 人们的逃生技能决定于以下因素: • 1.逃生路线得选择; • 2.逃生防护的方法(湿巾捂鼻、猫腰等); • 3.逃生技巧的运用; • 4.自身的忍耐度和意志力等。

  21. (六)火场上主要燃烧产物的毒害性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饰装修已普及到了人们日常的生活之中,尤其是人员密集场所更是大量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这些材料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直接威胁在场人员的生命安全。

  22. 装饰装修材料燃烧产物的有毒物质

  23. 1.一氧化碳 (CO) • 一氧化碳为不完全燃烧产物,是一种无色、无味而有强烈毒性的可燃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为0.97。一氧化碳是火场上的主要杀手之一,在火灾初期阶段,体积百分数约为1%,充分发展阶段可达到5%,最高时能够达到10%。

  24. 一氧化碳的毒性较大,吸入人体后,容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其结合力约为氧与血红蛋白的240~300倍。一氧化碳由于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强,而能将血液中的氧置换出来,造成人的肌体组织缺氧,出现窒息中毒状态。在火场烟雾弥漫的房间中,一氧化碳的浓度达0.1%时1h头疼、作呕、不舒服;浓度0.5%时2~3min有死亡危险;1.0%的浓度时吸气数次失去知觉,2~3min死亡。一氧化碳的毒性较大,吸入人体后,容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其结合力约为氧与血红蛋白的240~300倍。一氧化碳由于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强,而能将血液中的氧置换出来,造成人的肌体组织缺氧,出现窒息中毒状态。在火场烟雾弥漫的房间中,一氧化碳的浓度达0.1%时1h头疼、作呕、不舒服;浓度0.5%时2~3min有死亡危险;1.0%的浓度时吸气数次失去知觉,2~3min死亡。

  25. 2.二氧化碳(CO2) • 二氧化碳为完全燃烧产物,是一种无色不燃气体,溶于水,有弱酸味,密度为1.52。有窒息性,对人的呼吸有刺激作用。当人体内二氧化碳增多时,能刺激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频繁呼吸,使人的需氧量增多。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大时,又会使含氧量相对减少,使人中毒或窒息。

  26.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1%时,呼吸感到急促;3%时呼吸量增加二倍,容易疲劳;5%时感觉迟钝、耳鸣、血液循环加快;10%时头晕、呼吸困难,发生昏迷;10%~20%时呼吸处于停顿状态、失去知觉;20%~25%时即可致人窒息死亡。火场上,在火灾充分发展阶段二氧化碳浓度可达13%左右,所以,很容易使人窒息身亡。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1%时,呼吸感到急促;3%时呼吸量增加二倍,容易疲劳;5%时感觉迟钝、耳鸣、血液循环加快;10%时头晕、呼吸困难,发生昏迷;10%~20%时呼吸处于停顿状态、失去知觉;20%~25%时即可致人窒息死亡。火场上,在火灾充分发展阶段二氧化碳浓度可达13%左右,所以,很容易使人窒息身亡。

  27. 3.二氧化硫(SO2) • 二氧化硫是含硫可燃物燃烧后的产物,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比空气重2.26倍,溶于水,在20℃时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20体积的二氧化硫。易被湿润的黏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28. 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和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和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

  29. 二氧化硫的毒性具体如下:在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达到0.001%~0.002%的浓度时,气管感到刺激、咳嗽;0.005%~0.01%的浓度时,1h内无直接的生命危险;达到0.05%的含量时,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二氧化硫的毒性具体如下:在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达到0.001%~0.002%的浓度时,气管感到刺激、咳嗽;0.005%~0.01%的浓度时,1h内无直接的生命危险;达到0.05%的含量时,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

  30. 4.氰化氢(HCN) • 氰化氢是聚氨酯泡沫塑料等含氮高分子材料的燃烧产物,为无色气体或液体,比重为0.6876,性极毒。其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氰离子发生的。氰离子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甚至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31. 它经口使人毙命的致死量为0.3mg/m3。氰化物能抑制细胞呼吸引起窒息。染毒浓度5~20mg/m3,少数人会感觉到头痛头晕;20~40mg/m3,接触几小时出现轻度症状:头痛、恶心、呕吐;50~60mg/m3,能耐受30~60min,无立即死亡或后遗症;120~150mg/m3,有生命危险,一般在1h内死亡;150mg/m3,吸入30min可致人死亡;200mg/m3,吸入10min可致人死亡;300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它经口使人毙命的致死量为0.3mg/m3。氰化物能抑制细胞呼吸引起窒息。染毒浓度5~20mg/m3,少数人会感觉到头痛头晕;20~40mg/m3,接触几小时出现轻度症状:头痛、恶心、呕吐;50~60mg/m3,能耐受30~60min,无立即死亡或后遗症;120~150mg/m3,有生命危险,一般在1h内死亡;150mg/m3,吸入30min可致人死亡;200mg/m3,吸入10min可致人死亡;300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

  32. 5.氮的氧化物 • 燃烧产物中氮的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硝酸和硝酸盐分解,含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炸药的爆炸过程,硝酸纤维素及其他含氮有机化合物在燃烧时都会产生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为无色气体,二氧化氮为棕红色气体,都具有难闻的气味,而且具有较强毒害性。

  33. 空气中氮氧化物含量达到0.29 mg/L时,短时间内气管即感到刺激;含量在1.20 mg/L时,短时间内可迅速致死。其中,二氧化氮对肺有强烈的刺激性,能引起即刻死亡以及滞后性伤害。

  34. 6.醛类 • 主要有丙烯醛(CH=CHCHO)、甲醛(HCHO)等。在火场上,是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等材料的燃烧产物。丙烯醛是具有窒息性臭味的毒性气体,对人眼的刺激性强,空气中最大容许浓度为0.3mg/m3。甲醛是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毒性气体,空气中最大容许浓度为5mg/m3。

  35. 7.氯化氢 (HCl) • 氯化氢是含氯可燃物的燃烧产物。它是一种刺激性气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成为酸雾,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会强烈刺激人们的眼睛,引起呼吸道发炎和肺水肿。氯化氢的含量在0.5~1ppm时感到轻微的刺激;在5ppm时,对鼻子有刺激,有不快感;在10ppm时强烈地刺激鼻子,不能坚持30min以上;在35ppm时,短时间内刺激喉咙;50ppm是短时间内能坚持住的极限。

  36. 8.五氧化二磷 (P2O5) • 五氧化二磷是含磷可燃物的燃烧产物。它在常温常压下为白色固体粉末,能溶于水。燃烧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为气态,而后凝固。纯五氧化二磷无特殊气味,但由于磷不纯时常常含有三氧化二磷 (或六氧化四磷),因而磷燃烧时会闻到蒜味。五氧化二磷具有毒性,会刺激呼吸器官,引起咳嗽和呕吐。

  37. 四、火场烟气的蔓延特点和规律 • 根据实际火场的分析,建筑火灾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和规律: • 1.烟气竖向比横向蔓延速度快,上部比下部浓度高,着火点附近可燃物起火阶段,易形成“烟囱效应”而迅速蔓延

  38. 据有关实测,在建筑火灾的猛烈阶段,烟气横向扩散速度约为0.5~0.8m/s,在楼梯间、电梯井等竖向管井中的垂直扩散速度约为3~4m/s。实践观察还发现,在房间的上部往往烟气较浓,而房间的下部空气较多一些,若在地面上,新鲜空气相对还要多一些。据有关实测,在建筑火灾的猛烈阶段,烟气横向扩散速度约为0.5~0.8m/s,在楼梯间、电梯井等竖向管井中的垂直扩散速度约为3~4m/s。实践观察还发现,在房间的上部往往烟气较浓,而房间的下部空气较多一些,若在地面上,新鲜空气相对还要多一些。

  39. 此阶段,可燃物着火仅限于着火物周围物质的燃烧,室内温度基本无变化,烟雾量在大空间的房间内可以忽略不计。火灾于起火部位(房间)先行突破门窗,其后烟火沿走廊蔓延,遇楼梯、电梯、垃圾道、竖向管井等时,会形成“烟囱效应”,被迅速向上抽拔,蔓延至楼上各层;另一条走向是通过窗口和孔洞,由建筑外部向上发展。此阶段,可燃物着火仅限于着火物周围物质的燃烧,室内温度基本无变化,烟雾量在大空间的房间内可以忽略不计。火灾于起火部位(房间)先行突破门窗,其后烟火沿走廊蔓延,遇楼梯、电梯、垃圾道、竖向管井等时,会形成“烟囱效应”,被迅速向上抽拔,蔓延至楼上各层;另一条走向是通过窗口和孔洞,由建筑外部向上发展。

  40. 这是由于燃烧产物的温度高,在热力作用下房间的上部烟气较浓。而楼梯、电梯、垃圾道、竖向管井等竖向构筑物,会使烟气迅速向上抽拔形成“烟囱效应”。所以,在竖向逃生时不要选择普通电梯,要选择安全疏散通道逃生;在横向逃生时要猫下腰,压低身躯或匍匐沿墙角逃生。这是由于燃烧产物的温度高,在热力作用下房间的上部烟气较浓。而楼梯、电梯、垃圾道、竖向管井等竖向构筑物,会使烟气迅速向上抽拔形成“烟囱效应”。所以,在竖向逃生时不要选择普通电梯,要选择安全疏散通道逃生;在横向逃生时要猫下腰,压低身躯或匍匐沿墙角逃生。

  41. 例如,洛阳东都商厦的“12·25”特大火灾:按烟气在楼梯间、电梯井等竖向管井中的垂直扩散速度为3~4m/s计算,该火灾的烟雾从负二层至四层(高约24m)的时间仅需要6~8s;烟雾充满舞厅【通向四层舞厅开口的面积为4m×1.4m;舞厅体积约为24500m3(700m2×35m)】也只需200s左右。例如,洛阳东都商厦的“12·25”特大火灾:按烟气在楼梯间、电梯井等竖向管井中的垂直扩散速度为3~4m/s计算,该火灾的烟雾从负二层至四层(高约24m)的时间仅需要6~8s;烟雾充满舞厅【通向四层舞厅开口的面积为4m×1.4m;舞厅体积约为24500m3(700m2×35m)】也只需200s左右。

  42. 按该最高值测算,处于该大楼四层的顾客,从发现起火开始,必须在2min分钟左右逃离大楼。由此可见,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和极其复杂而混乱的火场上,一个未经过消防学习和训练、不具备基本逃生常识和技巧的人,是很难顺利脱险、绝处逢生的。按该最高值测算,处于该大楼四层的顾客,从发现起火开始,必须在2min分钟左右逃离大楼。由此可见,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和极其复杂而混乱的火场上,一个未经过消防学习和训练、不具备基本逃生常识和技巧的人,是很难顺利脱险、绝处逢生的。

  43. 2.在起火部位周边可燃物着火阶段,易发生轰燃,使高温烟气迅速布满火场空间形成整体燃烧2.在起火部位周边可燃物着火阶段,易发生轰燃,使高温烟气迅速布满火场空间形成整体燃烧 • 随着火势发展,起火部位周围空间内的温度会迅速上升。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整个空间内的可燃物表面会同时卷入燃烧而发生轰燃。发生轰燃时,尽管大火尚未及身,而身处火场的人们往往会被高温热浪灼伤,而火灾中生成的高温毒性烟气,则会在瞬间猛烈升腾,充满火场空间。

  44. 3.在整体燃烧阶段,易发生爆燃 • 室内火灾的大面积整体燃烧,火焰会成旋涡状向整个空间弥漫,热量的累积增加,温度的急剧上升,室内氧气的继续减少,会使燃烧材料难以充分氧化而形成不完全燃烧,从而产生一氧化碳、氰化氢、丙烯醛、甲醛等毒性可燃气体和炭粒等大量不完全燃烧产物。

  45. 同时,由于火场上建筑物的玻璃往往因温差较大而破裂,以及开启门窗、砸烂玻璃逃生等,都会使大量新鲜空气涌入。此时,火场上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可燃气体或炭粒遇新鲜空气会迅速达到燃烧浓度范围而发生爆燃,从而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同时,由于火场上建筑物的玻璃往往因温差较大而破裂,以及开启门窗、砸烂玻璃逃生等,都会使大量新鲜空气涌入。此时,火场上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可燃气体或炭粒遇新鲜空气会迅速达到燃烧浓度范围而发生爆燃,从而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46. 例如,洛阳东都商厦“12·25”特大火灾,在发生火灾的楼体负二层东北角、西北角楼梯口的钢制铁栅栏和角钢向楼梯间方向严重弯曲;火灾前用近1cm厚水泥层封堵的负一层与负二层东西两侧采光夹层相连的窗子,均被向内冲开;正对门的椅子上有数人呈坐姿死亡,正对门的舞池内有数人相扶跪地而亡,还有部分人员虽冲出舞厅但也死在了过道上,这些迹象表明,是瞬时内爆燃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浪波冲击所致。例如,洛阳东都商厦“12·25”特大火灾,在发生火灾的楼体负二层东北角、西北角楼梯口的钢制铁栅栏和角钢向楼梯间方向严重弯曲;火灾前用近1cm厚水泥层封堵的负一层与负二层东西两侧采光夹层相连的窗子,均被向内冲开;正对门的椅子上有数人呈坐姿死亡,正对门的舞池内有数人相扶跪地而亡,还有部分人员虽冲出舞厅但也死在了过道上,这些迹象表明,是瞬时内爆燃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浪波冲击所致。

  47. 三、建筑疏散设施的要求 • (一)防火门 • 防火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阻止或延缓火灾蔓延,确保人员安全疏散的门。防火门除应具有可靠的耐火性能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48. 1. 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 • 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设防火门的空调机房、库房、客房门等除外),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