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likes | 1.08k Views
第 三 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教学目的.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系统学习人生观理论,促进同学们深入思考人的本质、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为自己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和人生道路。 关键词: 人生观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 —— 苏格拉底. 人生的基本问题 ——. 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活着为了什么? 怎样活着更有意义? 人怎样实现自我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E N D
第 三 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教学目的 •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系统学习人生观理论,促进同学们深入思考人的本质、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为自己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和人生道路。 关键词:人生观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人生的基本问题—— • 人的本质是什么? • 人活着为了什么? • 怎样活着更有意义? • 人怎样实现自我价值?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人生观——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各种问题的根本看法; 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人生观 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活着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活着? 怎样活着? 人生观的构成
人生观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人是什么? • 人是没有羽毛的两条腿动物。——柏拉图 • 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
从自然的意义上认识人 •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趋者,谓之人。 ——《列子·黄帝》 • 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指属于生物分类中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的有机体,学名智人。 • 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能用语言进行交际的高等动物。
“有意识的生活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正是仅仅由于这个缘故,人是类的存在物。换言之,正是由于他是类的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只是由于这个缘故,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有意识的生活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正是仅仅由于这个缘故,人是类的存在物。换言之,正是由于他是类的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只是由于这个缘故,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 “而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 ——马克思
从哲学的意义上认识人 • 哲学意义上的人,就是一种将有机生命和自我意识、主体和客体辩证统一在一起的高度社会化的动物。
(二)人的本质是什么? • 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最根本的属性,人之所以是人的标志,以及区别于动物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质学说 •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1、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 劳动的社会性决定了人本质的社会性; •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 人的自然属性已被社会化。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一切社会领域的活动和交往中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 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宗教关系,民族关系,家庭关系,职业关系等。 • 经济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3、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 • 由于生产关系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的本质表现有所不同; • 只有在具体的社会联系中,在人的社会实践中才能认识把握人的本质; • 没有抽象的人的本质。
强调人的社会属性 人生目的——为人类、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人生价值——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 人生态度——积极乐观 强调人的自然属性、自私论 人生目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悲观主义 人生价值——自我价值 人生态度——享乐,消极悲观 对人本质的认识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 它是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一)人生目的的作用 •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的选择 • 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方向; • 人生目的是人生行为的动力。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17岁的马克思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思考: • 在现实困难面前,为什么有人积极乐观、有人消极悲观?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的选择 • 在朝着正确的人生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人生的价值也得以实现。目标越高远,人的潜能越能充分地发挥,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
为名誉 为享受 为金钱 (二)建立高尚的人生目的 各种不同的人生目的
为人类为社会的人生目的 “从日常生活的观点来看,至少有一点是我们所深信不疑的,那就是人是为了别人的缘故才活在这个地球上,特别是为了那些给我们微笑与幸福而使我们感到快乐的人;此外也是为那些无数不认识的、只是透过对彼此命运的同情而产生一体之感的同类活着。” ——爱因斯坦
高尚的人生目的 • 将个人的事业成功与祖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结合起来; • 将个人的生命完善与大众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 • 将个人的人生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 人生态度包含着认知、情感、意志三种心理要素; •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二)端正人生态度 • 人生须认真
人生当务实 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 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
人生应乐观 • 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 • 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 坚持真理的高尚品质 • 热爱生活的乐观情绪
例:带着妹妹上大学——洪战辉 其实我没有做什么,只做了三个字:“爱”与“责任” 责任源于付出与担当;自信源于自立与自强;毅力源于坚持与努力;成长在于平时不在于成绩! ——洪战辉
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一)价值及价值观 • 指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它反映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对作为客体的外界物的一种意义估价关系,即客体以自身的功能、效用等属性满足主体的需要和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客体的这种满足的认可关系。
主体与客体 主体:包括单个的人、集体、民族、国家、等社会群体。 客体:进入人类视野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人本身。
价值关系图示 物 个体(自己和他人) 主体 客体 人 社会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 价值观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 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价值观具有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性。 •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影响着社会成员的价值观的形成。
人生价值 • 人生价值指人的实践活动对于个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 人生价值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使人们判断、选择、取舍的标准。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 不同的人生观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并赋予人生以不同的意义; • 大学生要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人生观,摒弃错误的人生观。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 马克思恩格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 列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 •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雷锋传人—郭明义 • 郭明义,男,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作,任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 郭明义曾先后获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是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最近又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他担任公路管理员15年来,坚持每天提前两个小时上班,巡查、维护公路里程累计达6万多公里,公路达标率在98%以上;他20年来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近10倍;他先后为“希望工程”、困难职工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资助贫困生180多名,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被身边人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传人”。他担任公路管理员15年来,坚持每天提前两个小时上班,巡查、维护公路里程累计达6万多公里,公路达标率在98%以上;他20年来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近10倍;他先后为“希望工程”、困难职工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资助贫困生180多名,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被身边人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传人”。
反对拜金主义 • 拜金主义人生观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
反对享乐主义 • 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 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错误人生观的共同的特征 • 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阶级利益,不可能具有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 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它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私利。 • 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需要和人生的政体需要。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 人生价值的构成: •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 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 • 潜在价值与现实价值 • 应有价值与实有价值
1、人生的自我价值 • 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层次性; • 人的需要有合理需要、不合理需要之分。
2、人生的社会价值 • 是个体的人生实践活动满足社会、他人需要的程度,是个人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 人生的社会价值表现为对社会的贡献;贡献越大,社会价值也就越大。
前提 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 基础 3、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 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前提; • 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